意大利死亡率怎麼那麼高,難道那裡的病毒比中國的病毒厲害嗎?

菲菲媽媽2015


如果你看了我們專家在意大利召開的記者會,就會明白意大利的死亡率為何很高了,但起碼這個數據相對而言是可信的,總比隱瞞數據好很多了吧?

其實大家可以想想: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當時如果不更換了父母官,可能後面還會有更多的問題!所以,這不是病毒厲害不厲害,而是是否能夠徹底將人群“靜止下來”,能否真的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看到我們的專家在意大利記者會上,沒有任何繞圈,而是直接表達了不滿,甚至認為大家面對兇險的新冠病毒,竟然還能夠坦然處之,還能夠扎堆,還能不戴口罩。

當時英武看了現場記者視頻,就真的為我們的專家表示敬佩!
現在應該是到了一個爆發頂峰了,所以死亡率很高,都快要達到10%了,而事實上,大家仔細看圖片趨勢圖,就能夠看得出來:

意大利已經處於轉折點了,後續應該會好很多!加油加油!


英武


國外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了,要說最嚴重的地區,目前應該說非意大利莫屬了。就在昨天,意大利新增確診病例仍然高達5249例,累積病例已經接近7萬,而死亡人數也高達6820,不但疫情新發人數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根據目前的數據計算,意大利的死亡率高達9.85%,這個數字可以說是很高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那邊的病毒比其他國家的病毒厲害嗎?

到目前為止,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止,目前還沒有相關研究和消息提出,新型冠狀病毒發生了明顯的變異,或者其傳播性或毒性產生了明顯的變化,不管是意大利,還是其他國家,都還沒有這樣的證據來證明,意大利的新冠感染者死亡率之所以如此的高,如果我們仔細梳理,就會發現主要是因為2個方面原因。

對於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新型病毒引起的一場疫情,想要控制好疫情,減緩疫情的發展,無外乎需要做好2個方面,一是疾控,二是醫療,疾控是指採取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儘量減少疫情的傳播,儘量減少病毒傳播幾率,減少感染人數;醫療是指對應感染的人群採取積極的隔離、治療等手段,儘量減少死亡率。然而,在這兩個方面,意大利的情況都不盡如人意。

首先在疫情防控方面,由於最初的放鬆和大意,不管是民眾還是政府,對於新冠疫情都沒有采取正確的措施來加強減少人員流動性,減少聚集,保持社交距離,以及做好個人防護等方面的措施,甚至在疫情指出,還有很多民眾走上藉口,遊行示威,要求“不戴口罩”的自由,意大利人天性自由奔放,國情也和國內不同,但面對這次疫情,在“自由”和“健康”兩者之間,卻是隻能選擇一個,意大利人民一開始選擇了自由,卻是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目前疫情開始蔓延,意大利也早在多天前就採取全境封城的措施來控制人員流動,但由於疫情已經蔓延開了,以目前的數據來看,意大利每百萬人口中確診人數已經高達1153例,這樣的一個發病密度,想要短時間內控制好疫情,難度無疑是非常大的。

昨天一個網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說“不堵瓶口堵缸口”,這個俗話真是太形象了,現在意大利的疫情防控,包括其他一些歐美國家的疫情,已經都過了堵瓶口的階段,進入了堵缸口的階段,這種形勢下,如果還不能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疫情相信還會持續蔓延一段時間。

疫情的蔓延,發病人數的急劇增多,為國家衛生醫療系統帶來的,就是無盡的壓力,目前意大利單單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醫護人員,就高達4400多例,而本來意大利醫療系統就有將近6萬人的資源缺口,在當前意大利發病人數高達近7萬人的情況下,可以說,意大利的醫療系統已經超負荷運轉,而且難以承受了。

正是因為醫療資源、人力資源的不足,才會導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得到隔離、治療的機會大大減少,不進行有效的醫療干預,輕症可能會發展為重症,重症可能會發展為危重症,而危重症則可能加大死亡幾率,而很多人無法進入醫院得到治療,只能居家隔離,這樣的情況,有進一步增加了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幾率,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一旦形成,疾病的傳播控制不住,而醫療的資源又非常不足,最終的結果就是,新增病例和死亡率,都雙雙居高不下。

還有一個導致意大利新冠疫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於,由於意大利醫療資源不足,在危重病症的救治上,意大利採取的是優先救治年輕人的政策,而老年人本來就身體較弱,很多都有其他的基礎慢病,本來就是新冠病毒感染後轉為危重症和死亡率偏高的群體,而如果又因為醫療資源的限制,而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其死亡率就會更高,實際的統計情況也是如此,意大利在此次疫情中,死亡年齡平均超過80歲,老年人病死率高達14.5%,而年輕人的死亡率則僅為0.2%。面對這樣的一組數字,我們不知道是該悲哀呢,還是該嘆息。

總之,意大利的目前的疫情控制情況以及死亡率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面對一種人類未知的病毒,採取不同的政策,採取不同的態度,儘早積極應對和被動積極應對,得到的,將是完全不同的結果,疫情終會過去,但那些活在疫情下的人們,面對在疫情中喪生的那些生命,我們又該作何思考呢?


李藥師談健康


作為此次瘟疫氾濫重災區的意大利人,和中國人的友好關係與行動是無可挑剔的,而作為東方古國的中國,其感恩的回報率也是世人矚目令人佩服的。

然而,客觀就是客觀!代替不了人類的情感與友誼。儘管中國人已經有300多志願者,火急火燎地奔赴意大利,儘管我們抗疫團隊的專家們恨鐵不成鋼。但仍然改變不了“民主與自由”光環籠罩下,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習慣行為”。

要說疫情的剛一開始,整個國民都還沒有認識此次疫情嚴重性的話,我們還能理解還可以原諒。但是他們當有了切身體驗與轉變意識後,為什麼仍然達不到中國人心目中的抗疫原則與行為要求呢?難道每個意大利國民都很愚昧不明事理嗎?難道他們比中國人更勇敢,竟然拿自己的生命作賭注去和病毒做遊戲嗎?

應該都不是!深層次的根本原因在於人類最大的特點或者說是弱點 —— “習慣行為”。而這種習慣行為的產生,又由來於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

你讓他們宅在家中自動隔離?你讓他們出門戴上口罩!他們也知道,他們也明白!但在行動上卻做不完全,做不好。有些人完全是潛意識,或者是下意識的一種習慣行為。

還有一些人則是半意識與下意識結合而成的模糊意思,大家在一個生活環境中,首先在意識方面相互感染。其結果就是始終沒有把隔離政策落實在實處,而落後於中國好幾個檔次。

這就如同抽菸與喝酒一樣,知道抽菸與喝酒對身體不好,有戒掉的慾望與追求。但由於習慣行為的影響,不由自主地約束不了自己的不良行為。由於抽菸與喝酒的危害,不象病毒那麼快地要卿的命,大家還有周旋的餘地。而冠狀病毒卻不一樣,它狡猾、頑固與無情,窮兇極惡、冷麵殺手。你改不了或者改的慢,它就會出手要你的命。

自由和民主或許是好的習慣與追求?!但這種習慣遭遇到冠狀病毒後,就變成了令人難以約束的惡性循環。這或許是中國和意大利病毒與隔離的最大差別。曉行星祝您健康!


曉行星


一夜醒來,意大利的數據觸目驚心:單日新增死亡627例,新增確診5986例,均創新高。累計死亡4032例,累計確診47021例。



意大利的數據令人吃驚,不僅是死亡和確診病例高得驚人,而且死亡率也高得驚人。即便一個多月前形勢最緊迫時期的武漢,也沒出現這樣的數據。對此,我們先嚐試著分析幾個問題:

一、意大利的死亡率為何如此驚人

很多人對新冠疫情的判斷,認為其存在一強一弱兩個特點,即傳播性強,但致死性弱,死亡率應該在3%左右,但意大利的死亡率,已經接近10%了,難道,這個病毒到意大利以後變異了,變得更加厲害了?果真如此,恐怕要引發新一輪的恐慌。

不過,這裡面應該存在一些誤解。所謂死亡率,其分母是確診人數,分子是死亡人數。死亡人數相對比較靠譜,但確診人數卻不一定,因為意大利目前疫情爆發,已經對醫療資源構成了嚴重的擠兌,使得意大利的確診篩查率無法保證(核酸試劑就很缺乏),如果分母打折扣,分子不變,死亡率就上去了。

其次,意大利這一次死亡病例的年齡偏大,這說明新冠疫情只是一個誘因,病人本身還有基礎疾病,而且,由於醫療資源有限,重症ICU優先滿足年輕人,而體質更差的老年人,如果得不到醫療資源的有效保障,死亡率相對更高。

所以,不能從意大利的死亡率高,就得出病毒變異得更厲害這樣的觀點。不過,我們倒是有把握認為,意大利目前的確診人數,應該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實情況,反過來,如果根據死亡人數來反推,意大利國內的感染人數,可能至少要翻一番,甚至已經突破10萬例。

二、意大利對疫情太大意了?

很多人用“大意失荊州”這句古話來形容或批評意大利,那麼,疫情發展到今天,其原因果真是“意大利大意”嗎?

表面上看,確實如此。政府的隔離形勢大於實質,居民不願意甚至排斥戴口罩,醫療機構收治病人挑挑揀揀,用國內的評價標準看,就是無能+無知。無能導致無效,無知導致無謂,意大利,確實太大意了。

有一句話叫“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有一句話叫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順著這兩句話挖掘下去吧。我們會發現,事實遠比大家表面所看到的更復雜?

先從大家最不能理解的不戴口罩說起吧,此前曾專門寫過文章分析過,全球口罩產量每天不到3000萬個,其中中國佔了三分之二,如今中國口罩產量提升了,但全世界的產量還是不到1000萬個,意大利6000萬人,如果每人每天平均用兩個口罩,就是一億多,全球其他地區的產能全部供應給意大利,也不夠它需求的十分之一,而且,你說這可能嗎?所以,平均下來,意大利每天能保證的口罩,能有50萬個就不錯了,如果大家都搶口罩,那麼,真正需要口罩的醫生、病患的口罩就難以得到保證。所以,意大利政府不能呼籲大家戴口罩,否則有可能會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有人嘲笑意大利隔離不徹底,這也是有其客觀原因的。人家壓根就沒怎麼發展電商,更是很少聽說過無接觸配送,更沒有居委會可以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你讓意大利不出門,人家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哦,是柴面油鹽奶酒咖,靠什麼解決呀?在這些世俗問題上,上帝不會安排,凱撒也不會安排,只能靠自己出門,一件一件地辦。

此外,意大利為何死亡率高,病情控制不牢?還有一件事情很重要,那就是和中國相比,意大利少了“中藥”這件重磅武器,在武漢的“戰疫“中,無論是從療效還是治療成本,以及治療人員的規模及週期看,中藥,或者中西醫結合治療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意大利和湖北相比,除了強有力的領導、制度安排以及各地支援等很多差異之外,特別是由於意大利缺乏“基礎產能、電商、中藥”這三件法寶,在疫情控制方面,就更顯得捉襟見肘了。




梵蒂岡廣場上祈禱的人群,歐洲人沒有“我命由我不由天”這一說,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

三、意大利公開主張醫療資源“優先保證年輕人”背後的考量?

疫情肆虐,意大利重症監護資源極度緊張,這時候,意大利專業學會提出,建議優先照顧年輕患者。

其實這樣的哲學思維在西方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在古代的斯巴達,嬰兒出生以後扔到荒郊野外數日,能夠存活的才具備生存的資格。為啥?因為把一位嬰兒培養成一名斯巴達戰士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社會不能把資源用在沒有投入價值的嬰兒身上。而到了後來,則演化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達爾文法則。但這背後,還要歐洲政客們更深層次的思考,關於這個問題,這就要從歐洲目前的處境說起了。

根據一般的認知,經過長達十多年的經濟危機,以及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於歐洲而言,這叫“禍不單行”。但在部分歐洲的政客心目中,或許這將迎來一次“難得的轉機”。因為在他們看來,歐洲的問題表面原因是經濟增長乏力,但背後的真相是經濟增長動能喪失。動能為何喪失:高福利讓人沒有勞動的動力,而老齡化則給社會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所以,深諳社會達爾文的歐洲政治家,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發現了轉機。疫情期間,醫療資源緊張是顯而易見的,既然資源緊缺,當然就需要有合理分配。至於怎麼分配才算合理?當前正好面臨”保年輕人,還是保老人“的問題。誰都知道,年輕人是財富創造者,而年紀大的領取社保則是財富消耗者,他們如果根據“天意”作出選擇,將相當於讓疫情能加快淘汰一批沒有貢獻的人員。同樣的道理,還可以讓疫情能幫助加快淘汰一批沒有競爭力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