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臨床試驗統計:“雙盲”僅13% 大多數研究信息缺失

自新冠病毒被發現以來,已經感染了全球超過37萬人口,死亡人數逼近2萬人。在疾病流行的背景下,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獲得世界各地不同團隊快速和高質量的藥物臨床試驗信息至關重要。

巴黎大學、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團隊3月20日在科學論文預印版medRxiv上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通過對全球新冠疾病治療研究進行統計後發現,大多數臨床試驗缺乏詳細數據。被視為臨床試驗“金標準”的“雙盲”率僅13%。

缺失用藥劑量等關鍵信息

這篇由巴黎畢沙醫院(L'Hopital Bichat)生物信息研究員Drifa Belhadi博士為第一作者研究文章稱:“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大量的臨床試驗被註冊,但是很多臨床試驗藥物劑量以及試驗設計的關鍵信息仍然缺乏。”

一項嚴格的治療新冠疾病的臨床試驗設計包括所使用的抗病毒藥物、其劑量和持續時間、患者的納入和排除標準,以及將要評估的結果以及臨床試驗的設計。

在截至2020年3月7日的相關注冊臨床試驗中,有353項已經開展的臨床研究,研究人員從中篩選了115項符合要求的臨床試驗並進行數據提取,其中包括了39項美國的臨床試驗和76項中國的臨床試驗。

在這115項臨床試驗中,IV期試驗是最常報告的研究類型,佔比23%,不過有超過一半(62個)試驗沒有描述研究的階段;80%的試驗採用平行隨機組,計劃納入的研究對象中位數為63;開放性研究是最常見的,佔比接近一半(46%),雙盲研究和單盲研究佔比分別為13%和10%。

從評估療法的數量來看,最常用的是幹細胞療法,達到23項、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療法15項、氯喹和羥氯喹分別為11項和7項、阿比朵爾9項、血漿治療7項、法匹拉韋7項、甲基潑尼松龍和瑞德西韋各5項。

全球新冠临床试验统计:“双盲”仅13% 大多数研究信息缺失

從每個試驗研究對象的數量來看,瑞德西韋最高,瑞德西韋在5個試驗中進行測試,每個試驗計劃納入的研究對象的中位數為400;臨床試驗研究對象總數來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有關試驗計劃納入的研究對象的總數最高,為2606人,瑞德西韋研究對象總數位居第二,為2155人。

統計還發現,臨床試驗缺乏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劑量數據和持續的時間。在115項臨床試驗中,只有60項(52%)報告了治療劑量,只有39項(34%)報告了持續時間。

這些數據的不足主要是由於時間緊迫所致。“時間急,設計不好,有些著急上,倫理也不嚴格,很多藥物前期準備工作不足,都是借用基於其他類似病毒或者病原體的體外試驗的研究數據,臨時用於新冠病毒的臨床研究。”一位參與了新冠疾病臨床研究的中國臨床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把精力放在最有希望的療法

上述文章作者強調,在疾病暴發期間儘可能詳細地註冊臨床試驗的必要性,以便為未來試驗的發展提供信息。

作者還針對一些被給予高度希望的藥物提出了一些警告。首先,大多數藥物的抗病毒性都是通過體外試驗證明,或者針對其他冠狀病毒的試驗。比如洛匹那韋/利托那韋聯合藥物被證明在抗SARS病毒的體外試驗中有效,在抗MERS病毒的動物實驗中可能有效。

第二,由於臨床數據的缺乏,可能限制研究人員獲得信息,從而延遲找到成功的療法;此外,臨床研究中大多數試驗入組的患者數量過少,這降低了臨床試驗的可靠性。

文章提到日前被特朗普和一些法國學者寄予很大希望的氯喹和羥氯喹藥物的侷限性。研究者認為,儘管有零星臨床試驗證明了氯喹可能對新冠疾病有療效,但是仍然缺乏有記錄的臨床數據。

瑞德西韋在所有臨床試驗中錄得了單項研究最高的入組患者中位數,這種藥物對冠狀病毒的潛在療效此前在體外試驗和小鼠試驗中有記錄數據。在最新的一項非人類的靈長動物試驗中,瑞德西韋被證明了可以抑制MERS冠狀病毒在肺部等組織的複製,從而緩解嚴重的肺部感染症狀。

幹細胞療法在統計中的研究數量最多。但研究人員提醒道,幹細胞療法的邏輯在於利用其免疫調節的作用。但是幹細胞療法此前沒有用在其他病毒的治療中,而且也缺乏科學的背景對其進行測試。

鑑於幹細胞療法沒有在抗病毒治療中顯示出任何療效,作者認為,幹細胞療法的數量最多也在意料之外。這也更加強調了研究人員一定要把精力放在最有希望的療法上,並且基於體內和體外的研究實驗數據做出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