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停訓二十多天,恢復鍛鍊直接跑5公里,行不行?

平時經常跑步的朋友,如果有二十來天或更長的時間停止跑步鍛鍊,再恢復訓練時,可不可以跑5公里呢?這涉及到“停訓和恢復訓練”的問題。

什麼是停訓?

停訓,是針對有長期的、規律運動鍛鍊習慣的人而言。具體一點說,如果原來每週至少參加三次運動,每次時長達到30至60分鐘,那麼才會涉及“停訓和恢復訓練”的問題。每週運動次數少於3次(不包含3次),則基本上每次運動後,鍛鍊者都會經歷一次較明顯的延遲性肌肉痠疼的過程,無所謂停不停訓。

停訓之後,運動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時間越久,運動水平下降得越嚴重。不過跑步之類的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相比,有氧運動停訓後體能表現下降的速度更快,好處是恢復訓練時,恢復的速度也更快。

貼士:力量訓練正好相反,正常鍛鍊時,肌肉和力量水平的增長較慢,停訓時的衰減速度也較慢,恢復同樣較慢。此外,力量訓練水平越高的健身者,恢復訓練後的恢復速度也會更快一些。

跑步停訓二十多天,恢復鍛鍊直接跑5公里,行不行?

跑步停訓後,會產生哪些影響?

其一,對心肺功能產生負面影響

心肺功能,簡單一點理解就是心臟和肺臟適應運動的能力。在跑步鍛鍊中,心肺功能弱的典型表現是,跑不了多久就感覺“喘不過氣、心跳快得讓人受不了”。這些反應將迫使鍛鍊者放慢速度,或者停止跑步,改為更輕鬆的快走。

因此停止跑步訓練後,心肺功能的下降會很明顯,也就是停訓者無法再能承受停訓前的跑步方案(同樣的速度、同樣的距離)所產生的心肺壓力。

研究表明,原先跑步水平越高的鍛鍊者,停訓產生的心肺功能水平衰減程度越大,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恢復。因此,長期堅持跑步鍛鍊的人,如果想保持住當前的跑步水平,應儘早恢復跑步鍛鍊。

其二,對肌肉耐力的負面影響

停訓後再恢復跑步鍛鍊時,除了心肺,另一個直接的體驗就是,覺得雙腿在跑動時綿軟無力或有沉重感,明顯比正常鍛鍊時遲鈍和吃力許多。

研究表明,這是因為停訓後,肌肉組織的毛細血管供血量下降,從而影響了肌肉內部氧的傳輸和利用效率,肌肉氧化能力下降了。

另一個經驗是,如果跑步停訓的時間超過10天,再恢復跑步時,大部分人都將經歷一次雙腿肌肉的延遲性痠疼過程。如果停訓時間過長,那麼恢復訓練後甚至會產生全身性的痠疼、疲勞或不適感。

跑步停訓二十多天,恢復鍛鍊直接跑5公里,行不行?

停訓者如何保持狀態、恢復訓練?兩條基本原則

第一,循序漸進地恢復訓練

假設你原來可以輕鬆跑5公里,但恢復訓練時直接跑5公里,顯然不明智。原則上應從較低的跑步速度和距離開始訓練。那麼,具體該是怎樣的速度和距離呢?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

御行君的建議是,“寧可保守、不可激進”。因為普通人跑步目的是為了健康,沒必要為虛無的跑步速度或跑量冒險。如果恢復訓練後,第一次跑步後感覺輕鬆,那麼一下次再適當增加一點距離、提升一點速度,讓身體慢慢適應。

如果跑步結束後,身體有適度的運動疲勞感,接下來的兩三天有適度的肌肉痠痛,但通過休息能恢復正常,那麼這樣的恢復性訓練就是合適的。

資料:《馬拉訓練寶典》一書中對於“跑步停訓練後再恢復”有這樣的描述,“通常如果一週完全未鍛鍊,那可以用兩至三個星期來恢復至之前的健康水平。研究表明,休息2至4周之後,最大攝氧量會減少約10%,柔韌性開始下降。另外,乳酸閾配速(乳酸開始在血液中積累時的配速)也會降低。”

跑步停訓二十多天,恢復鍛鍊直接跑5公里,行不行?

第二,參加其他鍛鍊保持狀態

停訓者不僅應關注恢復期如何做,也應關注停訓期的情況。比如有些人是因為運動受傷才被迫停訓的,如果受傷並不影響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力量訓練,那麼適當的力量訓練將有助於保持肌肉、肌腱、骨骼、關節的狀態。

事實上,在停訓後的恢復期,心肺的重新適應會更快一些,而肌肉、骨骼、關節的適應速度則更慢一些。這也正是為什麼恢復跑步鍛鍊後,如果跑量大一些,不僅腿部肌肉,有些人全身都會產生痠疼、疲勞感的原因。

除了力量訓練,在停訓期還可以儘可能地參加一些有氧運動,比如你正在國外出一個長差,可以在酒店的健身房使用原地自行車,這樣就可以適當鍛鍊心肺,以及保持雙腿交替的節奏感。

總之,除非有特別嚴重的事件導致你一點運動都無法參加,否則最好能適當參加一些保持狀態的運動,以便在恢復跑步時不要從零開始。這對於想長期保持跑步水準的小夥伴來說,顯然很有意義。

現在,御行君想將問題還給提問者:如果你已經停止跑步20多天,現在準備恢復訓練,你會跑5公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