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孫思邈活了141歲,臨終前為何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

薛學銘


在古代,五石散用於治療傷寒、瘧疾、痢疾等病症,非常有用。它是由東漢時期著名的內科大夫張仲景發明,主要成分是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服用後臉色發紅、渾身發熱、精力旺盛、甚至出現幻覺。



藥王孫思邈,靠藥物養生活到了142歲才去世,對於古人來說,確實是高壽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給後世的醫學影響深遠。

五石散在東漢時期沒有人敢亂用,到了三國時期,有個叫何宴的人,他是魏晉時期的文學家,名氣很大,五石散的真正推崇興趣來源於他對五石散的配方改良。當時的文人名士爭相效仿,更是把服用五石散當成身份的象徵,吟詩清談都要服散飲酒,找尋創作靈感。因為五石散發熱的藥效,這些名士們個個寬袍長袖,飄飄欲仙,更有女性服用,服用後發熱臉紅,有催情作用。

孫思邈在臨終前曾叮囑告誡徒弟一定要毀掉五石散的藥方,原因:五石散藥效致命,容易引起礦物中毒,置人於死地。五石散改良濫用於世,人們服用成癮。

他深知五石散流傳後世的影響是會毀掉更多無知的人,所以一定要銷燬藥方。只不過後來五石散在歷史上依舊時隱時現,並未因藥方損毀而停止流傳。


狂熱歷史


話說當年,孫思邈外出行醫,自己病倒了。孫思邈得了什麼病呢。其實是得到了丹毒。當時唐代很多人都想長生不老,很多醫生都在那裡煉一硝二磺三木炭,拼在一起吃。孫思邈在備急千金方是這樣記載的:人們都說了服了五石散可以長生不老,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應該統統燒掉。我就配過這個藥,吃了之後,這個腦袋大了,左額生丹毒,長了一個大包。


當時,孫思邈走到四川雲陽,早上起來一個大包,到了晚上都是大包。當時雲陽縣令是他的朋友,請了好多醫生看,沒看好。後來自己給自己開了一個藥方,就好了。後來,他寫《備急千金要方》時說:石在身中,萬事休泰。意思是你要是吃了石頭,一萬年都好不了。泰是好的意思。後來又說:寧食野葛,不食五石。有識者遇此方則須焚之,勿久留也。


當然,孫思邈的話有的人沒聽。比如李世民想長生不老,就吃了這個藥方,不到五十歲就死了。雍正帝還開了一個煉丹廠,自己吃死了,又送給李衛吃,三年後,李衛也死了。因此,孫思邈教焚燬五石散,其實是對人民負責。可惜,後世的皇帝不少不聽話。


商業風尚人物


孫思邈臨終前要弟子毀了五石散?下面來說說這個所謂的五石散。

毀了五石散?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最早記載於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之中,到底是誰配出的這個方子至今不明。而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說:“自非虛勞成就偏枯著床,惟向死近無所控告者,乃可用之”,沒有病的人千萬不可服用,得“深宜慎忌”。

既然孫思邈的醫書中都出現了這個方子,何來的毀了五石散一說?何況這個方子經魏晉名士一“宣揚”,孫思邈的徒弟毀的了嗎?當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根本就沒有這件事情。



魏晉這幫人的“宣揚”

那麼五石散是如何聞名古今的呢?當然就是那群魏晉名士的“宣揚”。魏晉名士分兩派,一派吃藥,一派喝酒,而吃藥這一派當然奉何晏為鼻祖。五石散這東西且不論其毒性,服完之後是會全身發熱的,不出去走動會不舒服,所以需要和酒一起配合“行散”。這種東西長期服用,會讓皮膚脆薄,很容易就磨破自己的皮膚,所以穿衣寬鬆,或者直接luo奔。至於這東西的其他作用,就不說了。

看了五石散的配方就知道,這東西很貴,魏晉名士把服用這東西當作頂級名士的標準,能服用這東西就是頂級名士。而有些人為了充當名士,就服用假的五石散,然後裝模作樣的去行散,結果被人看穿之後當然就是被嘲笑的對象。所以經過魏晉這幫人的“宣揚”,五石散聞名古今。


總之孫思邈應該是沒有對徒弟說過這種話,因為他徒弟並沒有這個能力讓這個方子徹底消失。五石散雖然在魏晉時期很火熱,但是到了唐朝之後就不在貴族圈流行了。而這種東西又貴,平民百姓消費不起,所以就漸漸的趨於平靜,不再像魏晉那麼流行。


淡看天上月


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就得首先知道什麼是五石散,五石散的作用又是什麼。

官方答案是這樣,配方是:\t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都是石頭類的,所以這方藥劑的名字才叫五石散。

1、丹砂:又名硃砂,是一味礦物質中藥材,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而且也是提煉汞的原材料。

2、雄黃:又名黃金石、石黃,是一味礦物質中藥材,有解毒殺蟲的作用,也可以治療瘧疾。

3、白礬:是一味礦物質中藥材,外用解毒殺蟲,內用止血、止瀉、化痰等。

4、曾青:又名樸青,是一味礦物質中藥材,明目、鎮驚、殺蟲等作用。

5、慈石:又名吸鐵石,是一味礦物質中藥材,用法與普通藥材不同,不能直接服用。

以上就是五石散的組成,是那個時代想要成仙的人吃的丹藥。這些藥物基本上都有毒性,這樣的藥組合在一起吃下去,對身體的副作用應該是有的。

再來說說孫思邈這個神醫。

1、他是陝西人,出生於西魏541年,去世於唐朝682年,享年141歲,被稱為藥王。著名的《千金方》、《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就是他的著作。

他能成為一名醫生,真是應了一句老話:久病成醫。他小的時候身體特別不好,經常生病,家裡為了給他治病,差點花光家底。但這也讓他立志要做醫生,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解除病痛。

20歲的他就已經在家鄉有名氣啦。等他到了40時候,他發現這個世界太亂了,於是就一個人進了太白山,鑽研醫術,研究藥物,給人看病。

2、他給人看病,最看重的就是預防,其實從他的年齡也能看出來,預防大於治療是多麼正確的選擇。

他是提出醫生要有醫德的第一人。他說醫生應該:\t“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醫生要膽大心細,靈活正直,這才是合格的醫生。

那麼孫思邈做為一個這麼有職業道德的醫生,本著對人的健康而言,他對於五石散這樣有毒性的修仙的丹藥,又怎麼能提倡服用呢,讓徒弟毀了這藥也很正常。


李佳恆


對於中醫古方五石散來說,它是一個聖方,也是一個絕方,但不屬於秘方。

五石散,有人說,它是孫思邈先師發明的,也有說是張仲景先師的絕方,至今沒有確定。至於說孫思邈先師故時,讓其徒消毀其方的說法也沒有完全的實據,暫且不究。

五石散,中藥名。性甘烈,熱,具毒。

它是有石鐘乳,紫英石,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五種石頭面合成的一種中藥散製劑。用法為沖劑,救死亦添酒。它的配量是強,狠。它的作用是主攻中醫難治的古傷寒病。它的用法是救死。它是一種救死的起死回生的絕方。它的絕方的含義在於一是這幾種石頭不好找到,難於找。二是不輕以用於人。即是傷寒病,正常也不用此方。此方比較金貴,另含硫磺等劇毒。一般病人不能用,一般醫生也不敢用,因為此藥下肚,病人不是死,便是生。它救人命也就在醫生的一念之間。

這種藥,就是專治傷寒病什麼方法都治不好,人在快死的淹淹一息的快斷氣時,才能抱著試治的目的下此藥的,治好治不好,主家不能抱怨,治活你別喜,治死你別傷,只管把死人當做活人治的理念來試行了,所以說它是一個絕方。它猶如古人治風氣(各種風氣),在人治不好,快死時用的吃金(用金屬面製成的藥物)絕方一樣,抱著賭一把的心思,才用此兩方的。


福自福地來wjf


在我們的歷史中,有兩大“毒品”曾在相應的時代裡危害了無數人,這兩大毒品第一個就是在近代史中由英國人輸入的鴉片,第二個就是在魏晉時期風靡一時的五石散。

而這兩大毒品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以藥品身份存在的。

鴉片在成為危害之前,其實一直都是歐洲人用來鎮痛的奇藥,曾經為那些飽受痛苦的人帶來了片刻安寧。

五石散在成為荼毒之前,情況也是如此。

五石散最早是由漢朝時期的醫生們發明出來的,主要由白石英、紫石英、硫磺、鐘乳石、赤石脂等礦物成分組成,因為人們在服用之後身體內會出發散出一些暖意,所以自出現開始,就成為了一劑治療風寒的奇藥。

改變了五石散用途的何晏

要說到五石散由藥變成毒的過程,有一個重要人物我們是不得不提的,這個重要人物就是曹操的女婿、三國時期的美男子何晏。

何晏此人的人生經歷非常複雜,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因為他父親去世而改嫁給了曹操,而在他母親嫁給曹操之後,他也隨之進入了曹操的府邸中,被曹操當成了養子來對待。


何晏成年後,曹操更是因為欣賞他的才學以及對他的偏愛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這裡面的種種經歷,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歷史地位。

不過何晏最出名的並不是自己這些身份以及經歷,他最出名的其實是他的才學與空談,他是魏晉玄學的開山鼻祖之一,被時人視之為名士,在士人階層中,是那種如同明星一般受人追捧的人物。

正如同現如今很多粉絲瘋狂追逐自己偶像一些行為的情況一樣,那時候人們因為崇拜何晏、受他的影響,就開始模仿起了他的一些行為。

五石散就是何晏的推廣下,變成“毒品”的。

五石散的潮流

在最開始的時候,因為何晏本身有著一些小毛病的原因,所以他就在醫生的建議下,初步服用了五石散。

而隨著他服用五石散的時間越發長久,他開始從五石散中發現了另一些奇效,那就是在服用了五石散後,整個人的體力會大增,一改以往的萎靡,與此同時,精神也會變得恍惚飄蕩起來,彷彿整個人飄入了仙境一般無我。

這種精神上的感覺對於一直以來追求玄學的何晏來說是非常誘惑的,所以在歷經了這種感覺之後,他開始對五石散著了迷,瘋狂服用起了五石散。



後來,由於怕別人把自己當成磕藥的另類,他就想辦法推廣起了五石散,想讓整個士人階層都服用五石散。

這個時候,在他這種重磅級人物的推薦下,服用五石散就迅速成為了當時士人階層中的潮流,被很多追求那種虛幻感覺的人捧為了“聖藥”。

五石散在歷史之中的流傳是非常久遠的,在何晏被司馬懿殺掉之後,五石散仍一直在接下來的兩晉南北朝時期流傳,彷彿那最後的精神支柱一般,支撐著那些南方苟活士人們的最終幻想。

在五石散傳播最為熱烈的時候,服用五石散的人不再僅僅限於最初的士人們,很多的僧人、官員、道士、士兵、百姓在潮流的影響下,也服用起了這種危害極大的藥物。

即便在後來的歷史時期中五石散不再是時代的潮流,也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因為貪戀於五石散帶來的虛幻感覺,仍服用著五石散。

五石散的危害

而五石散的危害也是非常明顯的,雖然說在剛服用五石散時人們的體力確實會大增,但是在服用了這種藥物之後,人們卻會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變得燥熱起來。

在這種渾身燥熱的情況下,他們是根本做不了其他事情的,只能整天袒胸露乳躺在室外通風的地方乘涼,喝點小酒緩解燥熱。


這種狀況,無疑中就消耗了很多人力。

除此之外,五石散本身的毒性也是不容忽略的,在歷史中,因服用五石散過多而丟掉性命的案例其實比比皆是。

孫思邈的年齡以及對五石散的態度

正是因為深知五石散所帶來的嚴重危害,所以孫思邈等一眾名醫才會一直利用自己的名氣極力反對著人們服用五石散。

為了徹底摧毀五石散,孫思邈甚至還號召著天下人要把記載了五石散的藥方通通燒掉。


在他去世之前,他更是囑託了自己的弟子,讓他們一定要徹底毀掉了這害人的五石散。

而說到孫思邈,有一個問題是人們一直爭議很大的,那就是關於他的年齡。

說到孫思邈的年齡,一般大家比較認同的是101歲的說法。

不過在另一些史書之中由於種種記載的偏差,則有人稱其活了141歲。


孤客生


五石散據說是醫聖張仲景研創,用來治療傷寒的一種藥,成分由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組成,所以稱做五石。

因為五石散能起到燥熱的作用,所以對於傷寒病證非常有效。

如果孫思邈真的服用過五石散,那他一定也對《世說新語》中描述五石散的功效“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有所感受,同時也明白為什麼魏晉時期人們為什麼喜歡服用五食散,也就是說五石散相當於今天的DU品,因此讓徒弟銷燬也屬正常。


北大男科醫生張國喜


這個問題的提問者是想說孫思邈獲得高壽是因為吃了五石散,為何還要讓他的弟子們把五石散毀掉麼?這其實是一個誤導性的問題。

首先來說五石散,是在三國魏晉時期流行開來的一個據稱能夠延年益壽,常吃可讓人得道成仙的藥方。在流傳過程中出現過多個配方。

一個是張仲景所記載的,名為侯氏黑散的五石散,由樊石、防風、乾薑、桂枝等組成的“草本五石散”,主要用於治療表現為怕冷,受寒的疾病。

另一個流傳比較廣的是皇甫謐所記載的五石散,由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和硫磺石等組成。這個配方几乎全部是礦物石組成。古人認為,石頭是千年不腐的,而植物很快就會腐爛,所以吃石頭製成的五石散就可以達到身體長存,得道成仙的目的。

另外,五石散服用後據傳會讓人產生渾身燥熱,性慾亢進以及稍有眩暈飄飄欲仙的感覺,就像是人們說的服用毒品的感覺。所以當時有很多人都喜歡吃五石散,以追求飄飄欲仙的感覺。

但實際上,孫思邈已經發現五石散服用後會使人中毒,不僅不能長壽反而會讓人送命的副作用。因此在其編撰的書籍中就說明了五石散的危害,並號召譭棄五石散的配方。

而孫思邈的長壽,正是摒棄了五石散這樣不靠譜的方法,才用了合理的養生方法才得到的。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是中醫配方,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黃等五石,所以取名為五石散。

五石散的出處及作用

東漢末年,當朝政局不安,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兵禍綿延,到處都是戰亂,平民不僅飽受戰亂之苦,更要抵抗疫病流行,而政府縣衙自顧不暇,很多人因此死於非命。

據史書記載:東漢共發生大疫不下十次,疫病流行肆虐,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

這時候,有一個叫張仲景的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見慣了官場的種種醜惡,也見慣了當時的“生靈塗炭”,所以他立志成為一名濟世為懷的醫生。也好在他家境也算殷實,所以他有機會讀書,他也確實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更是接觸到了很多醫學典籍。經過他不懈的努力,後來他終於成為了一位出色的醫生。



隨著日積月累,張仲景有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醫術也日漸精湛,救下了不少的疫病患者。後來他根據自己的醫術、他的臨床經驗,寫出了一部創造性的醫學鉅著《傷寒雜病論》。這部著作包含了豐富的臨床醫學和中醫方劑,“五石散”就是出自於該著作。



由此可見“五石散”是用來治療傷寒症的,而且治療的效果都非常的好,張仲景利用這個方劑救活了很多人。由於這個方劑確實效果很好,就這樣一直著流傳下,到了東晉時期,由於使用的人越來越多,產生的作用效果也越來越“寬廣”。

根據當時東晉人的說法,吃了“五石散”之後,人不但不畏風寒,同時還有其他的諸多好處,人的性格也會變得開朗活潑,還能治療腰痠背痛的老頑疾。而且體力也逐漸增強。

還有些人服用後,人體忽而發冷忽而發熱,等一會精神卻可以進入一種恍惚忘我的境界。世俗的煩擾、內心的迷惘都可以被忘懷,進入一種超凡脫俗的“忘我境界”。




因為功效獨特,一時間讓人對“五石散”趨之若鶩。發展到後來,家裡來了客人,可以不上茶,但是不可以不用“五石散”待客,如果家裡沒備有“五石散”,會讓主人家覺得是沒有面子的事。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按照書上的說法,就是““寒衣、寒飲、寒食、寒臥,極寒益善”。

關於服用“五石散”,由於其藥性燥熱,食用方法也很講究,也很麻煩,價格也很貴,所以只在士族貴族中間流行。雖然很麻煩,不過那些貴族都是樂此不疲,在當時也有一套很完善很流行的服用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服散後一定不能靜臥靜坐,而是要走來走去。所以魏晉名士最喜歡散步,稱之為“行散”。



2、服用“五石散”後可以讓人性情亢奮,渾身燥熱,身體肌膚敏感變高,所以急需散熱,方式有不停地吃冷東西、喝溫酒、泡涼水澡,或者脫衣不停地運動,用出汗方式來發散熱量,直到身體的餘熱發散完全為止。

“五石散”盛行於 魏 晉 ,就連一些名人雅士都有服用。

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何平叔 雲: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

在那個時代的薰染下,就連“書聖”王羲之也不能免俗,對這些“服散”好處多多的傳聞深信不疑,隨波逐流服用起了“五石散”,而且達到了沉迷的地步。

《晉書·王羲之傳》中的記載:“羲之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遍遊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

這裡說的是王羲之認識有一個叫許邁的道士,兩人經常一起遊玩,一起服用石散。由於服用途中並沒有預期的效果,於是不惜踏遍萬水千山,就是為了採集好的藥石。

(王義之)

關於王羲之服用石散,還誕生了一個“東床快婿”的故事:“有一次王羲之剛服用完五石散,熱的受不了,就把衣服脫下來散熱,“老丈人”郗鑑看到王羲之也服用五石散,有當地文人雅士的風範,於是就決定招他做自己的“東床快婿”。


這當然是故事了。不過這個故事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當時在東晉時期的“上流社會”,確實很流行服用“五石散”。

為什麼孫思邈在臨終前告誡弟子要毀了五石散

我們先看看遊山玩水、撫琴飲酒,長期服用石散的“書聖”王義之是怎麼樣的。

長期服用五石散,王羲之身體並沒有越來越好,反而變得越來越差。

他曾向親友多次提及:“胸中淡悶,乾嘔轉劇,食不可強,疾高難下治”。

王義之更寫了(夜來腹痛帖)來抒發心中憋屈的心情,也有一些後悔的情緒在裡面,可惜已經為時已晚。王羲之長期服散的結果是:乾嘔、心痛、吃不下飯、肚子痛、且病入膏肓難以治療。在被病痛折磨一通後,王義之於公元361年去世,享年59歲。




由於“五石散”含有(砷)的成分,也就是砒霜,而且該方藥效“燥且猛烈”,長期服用無異於慢性中毒,還會導致精神恍惚,急躁之時透徹骨髓,狀若顛狂,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對人拔刀相向。

“藥王”孫思邈一生致力於醫學臨床研究,正因為他很長壽,活了141歲,見多識廣的他更明白“五石散”對人體、社會的危害,“服散”惡習的流行也讓他深惡痛絕,所以他在臨終前就告誡弟子一定要毀了“五石散”。


小刀刀說史


1,預言家孫思邈

歷史上傳奇的人總有許多傳奇,例如孫思邈。

他不但是著名的醫藥學家,還是著名的預言家,歷史上記載了他很多神奇的預言。

比如他晚年時,看到一個叫盧齊卿的小孩,孫思邈摸著小孩的頭說;

汝後五十年位登方伯,吾孫當為屬吏,可自保也。

方,地方。

伯,古時候老大叫伯,一般古時候家裡排行按照伯仲叔季來排,其實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

方伯:地方的老大,就是一方的行政長官。

盧齊卿後來官做到徐州刺史,果然是一方老大。

但是這句預言可怕的還不在這一句,畢竟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很多神奇的人都有這種預言能力,比方說袁天罡看到還在襁褓中的武則天,就說她貴不可言。

可怕的是後一句:吾孫當為屬吏。

我孫子會當你的手下。

當時孫思邈說這話時,他孫子孫溥還沒有出生,孫思邈不但知道自己會有個孫子,還知道自己孫子會在盧齊卿手下任職,果然神的一塌糊塗。

古代醫易是一途,會醫的也精通易經,所以,每個醫生都有半仙之體。

孫思邈也不例外,而且孫思邈的神奇之處不止於此,他的年紀也很神奇。



2,孫思邈的年齡

孫思邈的年齡在歷史上有101歲說,120歲說,140歲說,還有165歲說。

這幾種年紀在正史中都有史料支撐。

比如101歲說,是因為孫思邈曾經自訴:自己生於開皇辛酉。

開皇是隋文帝楊堅的年號。

但是楊堅當了20年皇帝,卻沒有一個辛酉年,紀曉嵐考證說可能孫思邈說錯了,或者史書記載錯了,他應該是生於開皇辛丑年,這一年是開皇元年。

孫思邈在唐高宗永淳元年去世,中間正好間隔101年。

但是根據新舊唐書的記載,孫思邈說的年紀和他一生的行止又有自相矛盾之處,比如《舊唐書》記載:

周宣帝時,思邈以王室多故,隱居太白山。

北周宣帝在建德七年繼位這年是公元578年,如果這年孫思邈以王室多變故隱居在太白山,主動隱居避禍,那麼他肯定不是開皇元年生人。

而且能主動避禍也不是小孩子乾的事情,所以建德七年他至少年弱冠之年,是二十多的大小夥子了。

那麼他的歲數比581年又提升了小20年,這就是他120歲的原因。

140歲更有意思了,因為中國最牛岳父獨孤信在孫思邈7歲時曾經誇過他:

“此聖童也。但恨其器大,難為用也。”

獨孤信史北周重臣,結合孫思邈自述自己生於開皇辛酉以及他在周宣帝時避禍山中的史實。

有人大膽猜測他說的開皇辛酉不是楊堅的年號,而是楊堅的出生日期,楊堅出生在西魏大統七年公元541年,這年是農曆辛酉年。

孫思邈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子和開皇楊堅是同一年出生的。

公元541年到永淳元年正好141年,至於165歲的說法,則更是魔幻,像個神話。


3,五石散和孫思邈

五石散在魏晉南北朝時流行,始作俑者是曹操的便宜兒子何宴。

在南北朝時,很多人因為服食五石散而喪命。

孫思邈沒見過五石散的完整配方,但是他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卻說過:

寧食野葛,不服五石。

為啥說這話呢?

因為孫思邈曾見過一個五石散的殘方,根據那個方子推測,五石散最後一味是劇毒的礜石。

礜石含有砷,這玩意是砒霜的原料,可見真的很毒。

晚年孫思邈見到了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殘本,證明了自己的推測。

孫思邈倒是沒有燒燬這個方子,而是對五石散進行了改進,把劇毒的礜石拿掉,改成了比較溫和的石硫磺。

方子的毒性大大降低了,孫思邈去世後雖然也有人服用五石散,但是服用的是孫思邈改良過的配方,致死率大大降低了。

五石散是禁絕不了的,孫思邈只能保證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不吃。

所以說孫思邈臨終讓人毀去五石散的方子,大約他想毀去的是含有礜石的劇毒五石散方子吧。

五石散在唐朝並沒有禁絕,還有人在服用,白居易在《思舊》詩中就寫道:

退之服硫黃,一病訖不痊。

微之煉秋石,未老身溘然。

杜子得丹訣,終日斷腥羶。

崔君誇藥力,經冬不衣綿。

或疾或暴夭,悉不過中年。

唯予不服食,老命反遲延。

崔玄亮和韓愈疑似吃的就是五石散,尤其崔玄亮,經冬不衣綿,這症狀典型的吃五石散後的症狀。

所以孫思邈後,五石散依舊流行。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醫家,我覺得他不會把五石散一棒子打死,也打不死。

他用自己的豐富知識去改進這個方子,讓矢志服用的人死的少一些,再少一些,無法改變現狀,但是可以改良。

這是一個負責任醫生的負責的做法。

孫思邈正是這麼做的。

============

文:薛白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