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旅遊業會受疫情影響嗎,該怎樣補救?

沙塵暴有話說


  總體判斷,旅遊經濟深受重創,衝擊全面,需要救助。預計非冠疫情下全年旅遊業總收入約7萬餘億元,疫情造成的損失額度約相當於疫情前預測總值的22%至25%,損失額度約在1.6萬億至1.8萬億元之間,導致全年預期從同比增長10%變為負增長14%至18%。具體衝擊可以從三個常規層面來進行初步分析。

  1、國內旅遊

  國內遊近期全面阻斷,斷崖式下降。

  受新型疫情衝擊,居民紛紛終止出行計劃,各主要景點關閉,大型文娛活動取消。文化和旅遊系統防控措施很及時,1月20日起各景點、場館等陸續叫停,1月2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要求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旅遊產品。無疑對全國一季度乃至二季度的國內旅遊造成大面積影響,全年國內旅遊人數下降將超過兩成以上。如果局勢還不能在第二季度內得到有效控制的話,其滯後效應和負外部性會導致更大影響。

  2、入境旅遊

  入境遊基本停頓,這是受影響最深遠的一塊。

  1月29日起,多家外國航空暫停了往來中國的航班;1月30日晚,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將新型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團隊形式的入境旅遊幾乎停擺,散客形式的入境旅遊大受衝擊。參考2003年“非典”期間的表現來看,對入境旅遊衝擊將非常大,其苦日子長,恢復的週期也更長,預計會比出境遊恢復滯後3-6個月。

  2003年全國入境旅遊人數9166. 21萬人次,在部分省市受衝擊不大的情況下,全國入境總量仍比 2002年下降6. 38%。如今,在全覆蓋國的一級響應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雙重疊加下,將對入境遊特別是外國遊客信心造成重大影響,上半年取消來華旅遊的人數會大幅升高。預測2020全年入境旅遊人數將降至9000萬至1億人次左右,同比2019年下降約30%-35%。入境旅遊收入損失預計在350至400億美元左右。

  同時,從空間距離上來看,長線的歐美市場恢復時間可能要到2021年,歐美遊客對WHO的意見最敏感。周邊及短線旅遊包括港澳臺,六七月份可能就會有改觀。因公訪問不受這個限制,將率先啟動。

  3、出境旅遊

  出境遊也將受到重創,對於全球的旅遊市場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主要因各國出於安全考慮,會限制新型疫情所在地國家公民入境,以及各國到達目的地國家意願減弱等影響,致客流量減少。“非典”期間,中美、中日、中港的客流量損失平均達到20.2%,其中“非典”導致的赴美客流減少高達38.9%。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快,從2000年的450萬人次猛增至2019年的1.68億人次。亞太地區通常要接待75%的中國農曆新年遊客,受到的打擊最大。根據泰國旅遊業統計,1000萬的遊客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截至2月3日,對中國採取入境管制措施的國家已高達84個,可以想象未來的影響有多大。

促進旅遊消費必然會成為疫後挽救經濟發展的首選手段之一

  1、品質是必須

  如今,依靠那種人擠人的紅利時代、躺著賺錢的傳統時代已經結束,未來鹿死誰手,關鍵還在於自身實力,在於能否提供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供給。

  旅遊的本質是什麼?基於第一性原理,旅遊的本質就是要能夠打動遊客的心。真正以人為中心,做好產品,做優服務,才是立身之本。

  從需求端看:消費體驗趨向分層化、複合化、散客化、個性化等方向轉變。對應的產品和服務也應當是精細化、多元化、專業化的,而目前供給側匹配度顯然不高。

  此次新型疫情猶如大浪淘沙,大浪來了,方看出誰會游泳(好產品),誰僅僅是有救生圈(政策、資金),或者兩者皆無。那些追求高大上、大投入、大面積、重資產,遊客中心、豪華設施、基礎設施等過度投入的項目和景區,其實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造獨一無二的旅遊體驗,都不是真正以人的體驗需求為中心,缺乏真正小而美、優而精的優質項目,一旦面臨危機,則吃不消,這些都需要升級調整了。

  2、創新是必修

  變是永恆的不變,萬變不離其宗,在變化中不變的是事物的核心本質,是基本的規律,是真正的商業邏輯。在“變化”中抓住“不變”,謀求創新求變,這是突破的必由之路。

  市場始終在,消費不會沒,產品、服務與模式將隨"疫"調整,“守正”“創新”會成為主旋律。中國仍有最大規模的市場容量,這樣巨大的市場群體依然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給現狀,他們對美好生活更多更好的嚮往就是最大的機遇。此次新型疫情恰恰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調整產品結構,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文化科技內涵。總之,“守正”“創新”才是硬道理。

怎樣找對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過去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需要積極應變,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一)政府積極扶持

  1、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硬核減負,讓旅遊企業能夠應對大疫冬眠時刻!現在最緊急的是讓企業能獲取現金流活下去,如無息或貼息貸款、質量保證金退還,相應的減稅、退稅、基金、補貼、金融支持等,以及做好受困企業金融服務、鼓勵各界積極捐款等。

  2、構建應對突發事件的現代旅遊治理體系。不斷提升旅遊治理水平,黨政統籌,多方共建,文旅和衛生部門聯動監控,文旅企業聯防聯控管理,居民和遊客監督支持,智庫及媒體科學研判。

  3、制定旅遊振興計劃。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必須想辦法扶持和救助旅遊業,獎勵有貢獻的旅遊業從業人員,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政府應積極考慮編制促進夏季或秋季旅遊業的振興計劃。同時,增加旅遊發展資金,給予更多的財力支持,以拉動消費促經濟發展。可以分階段組織諸如景點減半收費和餐館、旅店、零售店削價等一系列促銷活動,鼓勵親近戶外大自然的旅遊活動,開展自駕車遊、戶外營地遊、研學旅遊等。

  4、消除心理影響,重塑安全旅遊目的地形象。考慮到短期內不可能吸引大批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因此,在二季度開始就應把工作重點集中在開拓國內市場,由內到外穩定人心,籍以刺激整個旅遊和消費市場。必須開展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營銷行動,增加對外的營銷經費,重塑中國的安全旅遊目的地形象。

  5、完善公共旅遊安全規劃。把公共旅遊安全規劃納入到全域旅遊體系中,出臺應急預案,整體提升旅遊環境的衛生水平,如旅遊廁所應備有必備的耗材,包括衛生紙、清潔液、消毒劑等。對文化旅遊行業處置涉文旅突發公共事件起到指導和推動作用,提升文旅行業應急處置水平。  

  偉大的企業,都是冬天的孩子。他們活得好,不僅靠活力,還靠實力,更靠毅力。未來,更多的企業和機構也將實現鳳凰涅槃。

  勇氣和信心,就是苦難給我們最好的恩賜。挺過去,就是勝利!

  縱有烏雲遮萬籟,還留明月照乾坤。

  立春萬物蘇,待到春暖花開時,猶在叢中笑。


家美潔美專業清洗


今年的旅行需要受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們相信疫情很快過去的,要把心態放正,比如我給一下幾點建議

旅行的意義在每個人心中答案是不一樣的,但追尋心靈的自由和放鬆卻是不變的。

1、旅行會改變心態,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2、旅行讓你擁抱未知的世界,而不畏懼未知的世界。

3、熱愛旅行者,必然有著與眾不同的生活態度。

4、旅行可能改變你的生活,讓你的世界和別人不一樣。

5、旅行使你有機會品嚐到各種食物、飲品,走過各種地方。

6、旅行教會你不應止步不前,決不妥協,去追求夢想。

7、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8、旅行最大的好處,不是能見到多少人,見過多美的風景,而是走著走著,在一個際遇下,突然重新認識了自己。

你可以有很體面的工作,但你未必有時間。

你可以有很多的錢,但你未必有好的身體。

等疫情過來可以出來放鬆心情了





小笙霍


今年春節前後旅遊業受疫情影響是很大的,補救措施也有很多。

受疫情影響,整個旅遊業幾乎停擺

每年的春節前後都是旅遊的黃金時間,但今年的情況貌似有些特殊,春節來臨,疫情突至,各地政府都出臺了很多政策來應對疫情,封存封路,交通運輸業受限,旅遊業自然無法正常進行,很多人原定的出遊計劃,被迫取消或推遲。

據統計,春節前後受疫情影響,旅遊業的整體損失在5000億左右,而我個人認為,實際損失要遠超這個數字。因為疫情的影響分為長期和短期,短期內就是疫情期間的影響,或許是5000億左右,但長遠來看,抵消這種影響需要很長的時間,而這期間的損失是無法預估的。

短期來看不容樂觀,長期來看有望反彈

就旅遊業而言,短期時間內,也就是六月份之前想有所恢復是不太可能的,了。雖然現在各地疫情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根據鍾南山院士所言,真正的放寬還需要一段時間,最早四月底,也有可能是六月份,如果是這樣,今年上半年的旅遊業幾乎可以認為是不存在的。並且現在國外疫情愈發嚴重,無論是歐美還是日韓,都還在疫情的陰影之下,出國遊是不現實的,畢竟相比開心,還是安全更重要。

同時,旅遊的需求和慾望始終存在。在家憋了這麼久,我相信很多人都想在疫情結束後出去走走,這也是疫情過後旅遊業反彈的基礎,同時那麼多的旅遊業從業人士也需要遊客的出遊,來重新帶動停擺許久的旅遊業。

所以,旅遊業的補救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既需要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整個旅遊產業鏈的從業人員在這段非常困難的時期,也可以暫時性的做一些副業,以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雲舒的vlog


到目前為止,疫情對旅遊行業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海南、雲南、廣西等冬季旅遊主要目的地顆粒無收,全國的組團旅行社全部停擺,很多旅遊企業以及從業人員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如果到了夏天還不能夠重啟旅遊的話,所有旅遊產業鏈上的企業將面臨滅頂之災。所以根據疫情防治情況有序恢復旅遊是拉動內需穩定經濟必須要做的事情。

有序開放旅遊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 對於患者已經清零的省區,可以先開放省內遊,省內遊的量通常不會太大,也便於疫情的防控。
  2. 海南省已經成立了旅遊企業救助基金,我覺得可以用這個基金來鼓勵出遊,以代金券的形式發放給旅遊者。
  3. 同時要防止境外輸入病例。經過這次疫情,各行各業尤其旅遊業已經大傷元氣,再也折騰不起了,所以,所有的旅遊活動必須在嚴密的疫情防控基礎上展開。

祈禱疫情早日結束,祝朋友們生活美好


大澎看海南


從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人們在家宅著的時間已有40多天,作為國家新興支柱產業、連接產業鏈最多、從業人員高達千萬的旅遊行業,各地封路設卡,大部分旅遊景區關閉,處於停擺狀態,旅遊損失慘重。疫情之後,遊客出遊意願十分強烈,疫後旅遊細分市場必將進一步細分、旅遊供需市場將形成明顯的差異趨勢。

疫情過後對於安排中長途旅遊並不現實,這主要是大家基於自身健康的考慮和最近各地管制政策的擔憂,但疫情結束後,利用週末1-2天的本地遊和周邊遊將最先快速崛起。這種短途旅遊可以即時決策,“說走就走”,自駕和高鐵是主要的交通方式。安全係數高的自駕遊、親子游、家庭遊將會是主要模式。此次疫情讓人們再一次深刻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疫情過後,康養旅遊將愈發受到青睞。這就要求現在開始做好原有產品的優化升級,特別是在滿足遊客健康需求、家庭需求等類型的產品上精心打磨,為旅遊業恢復做好做足準備。疫情在世界的擴展,歐洲已經成為疫情嚴重中心,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萬,意大利、韓國已經危機,西班牙、伊朗、日本尚且艱難,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系統能否保障,這是所以今年全年下來,恐怕只是國內旅遊的市場復甦。





暴軍卿


雖然疫情結束後,最先爆發的可能是餐飲和文化娛樂,因為,這些行業恢復和啟動的方式最簡單,也最容易安排與操作。但是,最值得期待的,還是旅遊業。而旅遊業一旦爆發,帶來的不只是景區的效益會快速提升,還有交通、住宿、餐飲等同步爆發,從而帶動一大批企業步入快速復工復產之中。其中,國內遊將是旅遊業爆發的重點。

事實也是,往年比較火爆的春節旅遊,因為疫情的發生被“耽擱”了。但是,也主要是被“耽擱”,而不是消失。一旦疫情過去,很快就能得到恢復與啟動,並有可能出現加倍“補償”的現象。特別是被疫情強行“關”在家裡的中老年人,有可能成為旅遊的重要力量,率先組成旅遊大軍,分赴各地旅遊。同時,原本計劃結婚的年輕人,也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在“補辦”婚禮的同時,選擇旅遊來放鬆心情。而國內遊,則成為這些年輕人的主要選擇。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進入正常,相關的政策逐步到位,工薪族們也會依據情況,安排好自己的旅遊計劃,與家人一起外出旅遊。對於高三畢業生來說,雖然疫情對他們的複習迎考產生了一定影響,但“起跑點”沒變的現實,也會讓他們在高考結束後把旅遊作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來做,成為旅遊大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就是說,疫情過後,將有多支旅遊大軍會加入到旅遊運熱潮中去,成為疫後重要的力量,推動旅遊業的爆發。

這也意味著,從5月份開始,國內旅遊市場就有可能出現比較熱鬧的景象,給旅遊景區帶去積極的回報。更重要的,原本成為國人重要旅遊目的地的國外旅遊,則會受全球疫情擴散和蔓延的影響,轉回到國內旅遊市場,給國內旅遊市場增添更多新的動力。甚至不排除國外遊客也會趁機來中國旅遊,這樣給相關職能部門帶來很大的壓力,避免出現輸入性病例等方面的問題。


譚浩俊


其一:戰勝病毒(根本之策),其二:國家調控,適當減免門票(治標不治本)

受疫情影響,旅遊業遭遇重挫是在所難免的,而且這種影響很可能還會繼續保持一定的週期,直到疫情完全控制住才會漸漸回緩。

但是,要說用怎麼樣的方式補救旅遊業受挫的情況,我個人認為全力攻克疫情,戰勝病毒,是消除旅客心中疑竇和恐懼而復興旅遊業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了。其他的像國家在政策上的宏觀調控,各旅遊景點實行降低門票等措施,也僅僅是起到一個治標不治本的小幅度的回升。要想真正達到往年旅遊業的蓬勃,戰勝病毒,消除大家的恐懼,才是根本之手段。

當然,戰勝病毒只不過是個時間的問題,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們國家奔赴前線的醫務人員以及後方的研發人員會戰勝病毒的,到那個時候遊山玩水說走就走的旅行還不是信手拈來。


偏頗旅行


旅遊業受疫情影響是肯定的 ,至於你說的補救,我的理解是隻有疫情撤底消失了,包括國外 ,國內以經有許多的省市下調了重大疫情防範等級,鍾南山院士也說了4月中國的疫情就可以控制,並摘口罩,生產生活逐步恢復,現階段中國主要任務就是鞏固成果,防範外圍滲入 ,中國摘口罩之時,就是中國旅遊反彈之日,不用補救,中國疫情結束後,旅遊業必將報復性反彈,國際上更不用說了 ,沒有疫情時,中國旅客為了各國旅遊業的發展做了多大貢獻呀!


老張的小生活


影響是肯定有的,畢竟已經涉及到了全國的封禁。而疫情最忌諱的就是聚集,所以說旅遊會受到限制。

如果想要彌補或者說是補救,首先就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疫情的防治是首要的。

1、首先嚴格對旅遊區人們最容易聚集的地方消毒。

2、進行規範旅遊,可以在景點進口處安排多個導遊,把遊客分成幾部分,分批次分路線的旅遊,可以定時測量體溫

3、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網絡形式的旅遊。

當然這三點的前提是,能夠正常出行。


七秒記憶的小魚兒


2020年的一開始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旅遊行業受疫情的影響非常嚴重,損失可謂慘重。

旅遊行業是食、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組成的。這次性情的採取是隔離,不讓聚眾的措施,相應的飯店, 酒店, 汽車 火車 飛機 遊輪,商場等等都暫停了。各個環節的房租,員工工資,各種預付款都相應的產生了。

本以為武漢制止以後,我們就迎來了春天,誰知疫情是不分國界的,中國剛剛有所緩解,鄰國和歐洲等地疫情嚴重的蔓延。至今旅遊行業還未復工,所以人只能省內遊,不得出省遊更別提出國遊,當然暫時也不允許外國人來中國旅遊。

旅遊行業的繁榮,代表著一個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昌盛 穩定 和平!

加油,一切都會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