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秦腔各種板式的作用嗎?

萌萌小笑笑


秦腔基本板式中的一板三眼的〔慢板〕、一板一眼的〔二六板〕、有板無眼的〔帶板〕、無板無眼的〔箭板〕、〔滾板〕等,輔助板式的〔二倒板〕,彩腔的“苦中樂”、“麻鞋底”、“十三腔”、“大起板腔”等腔調,構成了散、慢、中、快各種速度齊備的,可以表現各種戲劇情緒的音樂結構體制。

  • 〔慢板〕:曲調迂迴曲折,擅抒情,句中有較長拖腔,長於表現人物複雜的思想感情和內心活動。多用於大段唱腔之前,或一句〔箭板〕、〔二倒板〕之後。可獨自結構唱段,亦可與〔二六板〕組合使用。〔慢板〕又因表現情緒的不同,產生了演唱速度不同的“快三眼”、“慢三眼”。並有專用於表現哀傷、懊悔情緒的,常在劇中人物處於昏迷狀態時演唱的〔陰司板〕、〔傷寒調〕。為生、旦兩行常用。


  • 〔二六板〕:長於抒情也擅敘事,通常旋律變化較大,可獨自結構唱段,亦可與其他板式組合使用。在多板式組合的唱段中,前由〔慢板〕轉入,後可接〔帶板〕和〔垛板〕,亦可經〔二倒板〕轉回〔慢板〕。在表現多種情緒時,以速度不同規範為〔慢二六〕、〔緊二六〕兩種。唱腔結束用〔留板〕時可轉入各種彩腔,彩腔是秦腔音樂極其動人的部分。唱段長短均可,可為一二句,亦可為數十句,為秦腔唱腔音樂中應用最多的板式。生、旦、淨、醜皆常使用。


  • 〔帶板〕:曲調富於激情,常用於戲劇情節的高潮處。過門為無眼板,唱腔為散板。可獨自結構唱段,亦可與〔箭板〕、〔滾板〕組合使用,或由〔二六板〕轉入。節拍嚴整的(均為無眼板時)稱〔垛板〕,又有〔緊垛板〕、〔慢垛板〕之分。在表現極度悲傷感情時,常由〔緊帶板〕上句引入〔喝場子〕的特殊唱腔,以更充分地表現人物極度悲痛的心情。各類腳色皆可演唱。


  • 〔箭板〕:曲調舒展開闊,有力度,旋律高亢激昂。是無板無眼的散唱,有時只唱一句,下接〔慢板〕或〔二六板〕,起引腔作用。也常與〔帶板〕、〔滾白〕組合使用,獨立的〔箭板〕較少見到。用在幕後起唱時,首句一字後常帶彩腔。秦腔板式中有〔大起板〕一種,亦屬〔箭板〕一類,唱中必帶彩腔,且只有“苦音”並僅用於一定的人物與情節處。

  • 〔滾板〕:長於表現極度悲傷的感情,只有“苦音”,是一種哭泣性板式。也是無板無眼的散唱,唱詞為韻文體時稱〔滾板〕,為散文體時稱〔滾白〕。可獨自結構唱段,亦可與〔箭板〕、〔帶板〕組合使用。

在所有梆子戲音樂中除基本板式外,尚有多少不等的輔助板式,它們或僅能與其他板式組合結構唱段,或僅是一種獨特的腔調,據人物情感發揮的需要插入基本板式中以渲染氣氛。秦腔的輔助板式為〔二倒板〕。

  • 〔二倒板〕:僅為一個上句,無下句,一句唱完必導入其他板式,或接彩腔。在〔二六板〕轉〔慢板〕時,也常用〔二倒板〕作過渡句,或作大段唱腔的起腔句,起引子的作用。
  • 彩腔:是唱腔中一種獨特的拖腔,俗稱“二音子”,用假聲演唱,較正常演唱高八度。多用於人物情緒激動、戲劇情節發展至高潮處。又依不同板式分為〔慢板〕的彩腔、〔二倒板〕的彩腔、〔帶板〕的彩腔、〔箭板〕的彩腔四類。彩腔計有:“哭腔子”、“十三腔”、“苦音二倒板序”、“歡音二倒板序”、“大起板腔”、“喝場子”、“苦中樂”、“麻鞋底”等十餘種。用假聲高八度演唱的“二音子”,是梆子腔唱腔音樂的一大特徵,也是在清代被人們稱作“雞鳴曲”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