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開行不“斷檔”湖南中歐班列實現逆勢增長

華聲在線3月26日訊(記者 龍騰 通訊員 唐小平 伍萍 陳鏵)3月24日下午4時,伴隨著響亮的汽笛聲,中歐班列(長沙)首列莫斯科班列從長沙貨運北站出發,14天后將抵達俄羅斯莫斯科沃爾西諾車站,這是招商局集團旗下物流業務統一運營平臺——中國外運開闢的又一重要國際物流通道。疫情期間,湖南中歐班列逆勢增長,跑出了加速度。

逐年遞增逆勢增長

湖南省自2014年10月30日長沙開出首趟中歐班列以來,經過6年多的市場培育,長沙火車北站目前形成了每週去程、回程均開行6至7班的穩定通道。2019年,湖南中歐班列發運量位居全國第5,躋身中歐班列“第一方陣”。

湖南省政府口岸辦負責人表示,不沿海、不沿邊,是中部大省湖南對外經貿發展的區位瓶頸。長期以來,湖南與歐洲的外貿進出口主要靠海運,中歐班列的開行為湖南與歐洲進出口貿易打通了陸上通道。

“長沙火車北站發出的貨品15天左右到達俄羅斯的明斯克。中歐班列破解了湖南國際貨物通道的‘瓶頸’。過去,我們承運的出口貨物都是通過散列的方式發運到阿拉山口出境,中途還要多次編組停留,時間得不到保障。現在走班列一批貨物至少可節約20天時間。” 從事多年國際鐵路聯運,來自深圳東方海航國際貨運代理公司長沙分公司的總經理彭輝看中的是中歐班列的速度。

據長沙市政府物流口岸辦統計,截至3月23日,長沙今年共發運中歐班列67列、6054個標準集裝箱,運輸貨物貨重4.92萬噸,貨值約2.8億美元。其中,1至2月同比增長142.8%,各項指標在全國走在前列,有力保障了進出口貨物貿易通道的暢通。

線上審單提升效率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爆發,長沙貨運中心建立了鐵路貨運、平臺公司、海關、園區四方聯繫溝通機制,按照“優先組織、優先裝卸、優先查驗”的原則,不斷優化作業流程,為中歐班列開闢綠色快捷通道,減少作業時間,實現承運、查驗、轉運快速無縫對接。

“我們根據客戶提報的開行需求,向集團公司調度所申報班列開行計劃,提前一天保證班列所需要的平板空車配備到位。18點前完成制票,保證提前一個半小時完成班列裝車,具備掛車條件,便於車務部門編車。”長沙貨運中心副主任羅盛秋介紹,“長沙中歐班列開行6年多來,開出正點率達99%以上。”

疫情期間,長沙湘通國際鐵路港公司一手抓科學防控疫情,一手抓精準施策復工,在聯防聯控機制建設、創新作業模式、秒級響應客戶需求等方面打出組合拳。主動對接物流市場,採集企業需求,細化開行方案,統籌運力資源,優化作業環節,將鐵路車流、箱流組織節奏與企業生產節奏同頻,實現產品出廠房便裝箱轉運,最大限度壓縮中間等待時間。協調政府、海關,實現承運、查驗轉運無縫對接。

長沙湘通國際鐵路港公司根據進出海關監管區特殊作業流程,充分利用海關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工作群等線上媒介,客戶提前報備進出關信息、提前預約海關查驗,鐵路將線下審單轉移至線上進行,通過將海關轉送資料與客戶提供信息提前比對,儘可能減少人員面對面接觸,壓縮現場交接時間。整個通關環節既體現查驗嚴、交付準的特點,又突出轉運快、服務好優勢,最大限度提高中歐班列通關運輸效率。

雙向開行買賣全球

湖南中歐班列開行以來,頻次加密,速度加快,口岸增多,集貨半徑增大。運往歐洲的貨物從高檔衣帽、紡織品到汽車配件、電子產品、工程機械、醫療器械、菸酒小食品達上千種。

目前,長沙國際鐵路港開行的歐洲班列貨源中,既有來自珠三角的五金工具、床上用品和機電產品,也有來自長三角的平衡車、摩托車、燈具、鞋帽,還有來自湖南本地生產的陶瓷、汽車、機械配件、日用品等物品,包括湘貨、粵貨、滬貨,品類多樣品種豐富。

在保證出口貨品源源不斷開行的基礎上,返程的中歐班列也把俄羅斯木材、白俄羅斯原產的優質奶粉和乳清粉、西歐的曲奇餅和麵包、中亞的棉紗和綠豆等貨品輸送到國內,滿足國人日益增長的現實需求。今年來,長沙共開行中歐班列回程班列8列,受到國內消費者歡迎。

依託市場服務企業,豐富線路加密班列。目前,長沙中歐班列先後開通了長沙至漢堡、布達佩斯、明斯克等10條線路,途經15個國家,物流服務覆蓋30個國家,形成了東中西3條通道齊發,連接歐洲、中亞、中東,輻射我國中、東、南部地區的新格局,在東盟與歐亞之間架起了一座經貿大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