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打針“碎碎念”走紅,邊討好醫生邊安慰自己,網友:高情商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孩子因為年齡小,身體各方面的發育還不健全,因而抵抗力也比較差。

正因如此,他們比成人更易受到疾病的侵襲,可能當父母的都知道孩子生病有多難,每次去醫院,兒科診室總是人滿為患的狀態,甚至於要排隊到深夜。

這還不算,孩子又都十分抗拒打針,對醫生的配合程度較低。這就需要兒科醫生耐下心來,父母也必須予以配合,的確不是件容易事。

孩子打針時的那個場景,可真叫“壯觀”,簡直哭聲震天。

但也並非所有孩子都如此,有些展現出的童真一面,往往也讓人捧腹大笑。

小男孩打針“碎碎念”走紅,邊討好醫生邊安慰自己,網友:高情商



小男孩因打針“碎碎念”走紅,網友稱讚高情商

比如下面滿口搞笑東北話的小男孩,打針過程中就本色出演了一番。

從圖中可看出,這個小男孩大約五六歲的年齡,同大部分孩子一樣,剛開始他就很直白地展現出了自己對針頭的恐懼。

但他也知道,就算再怎麼害怕,肯定也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這一針了,只能努力爭取、聽天由命了。

小男孩打針“碎碎念”走紅,邊討好醫生邊安慰自己,網友:高情商

可能是為了消除自己心中的恐懼,小男孩便一直對著醫生“碎碎念”,以表討好:阿姨求你不要把我扎出血好嗎?放心吧,我不怕疼。

終於得到醫生的答應後,男孩才小心翼翼地伸出自己的胳膊,感覺可憐巴巴的。

護士為了能盡最大程度上減輕孩子的疼痛感,也動作非常迅速地結束了打針,但這一過程中,小男孩嘴上還是不停喊著:“唉呀媽呀!”

即便他發現這個過程已經結束了,神態上仍然沒有緩過來,還是呈現出非常驚恐的狀態,嘴裡反覆唸叨著:“太嚇人了,嚇死我了。”

儘管過程持續時間很短,但男孩還是通過自己的“高超演技”,征服了廣大網友。

小男孩打針“碎碎念”走紅,邊討好醫生邊安慰自己,網友:高情商

有些人評論說:這小男孩情商很高啊,以後肯定大有出息,一邊討好醫生一邊安慰自己,逗死我了。

事實上,打針這種情況基本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那麼家長該怎麼做,才能使這個過程順利些呢?

小男孩打針“碎碎念”走紅,邊討好醫生邊安慰自己,網友:高情商



如何讓孩子配合打針?

1、用心陪伴

本來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就會產生恐懼感,特別是面對穿著白大褂的嚴肅醫生,而且這種害怕是直對內心的,屬於再正常不過的情況。

因此,家長的陪伴比什麼都重要,讓孩子感到他是安全的,恐懼才會被消除的。

2、口頭鼓勵

想讓孩子配合打針,家長也要多多鼓勵才行,教他勇敢面對,並對其做出稱讚。這種情況下就算孩子仍不肯配合,也會減輕抗拒感。

家長千萬別說“這有什麼疼的,一下就打完了”,一方面否定孩子的害怕情緒會讓他感覺更加無助,另一方面孩子感覺疼後下次打針更抗拒了。

小男孩打針“碎碎念”走紅,邊討好醫生邊安慰自己,網友:高情商

3、轉移孩子注意力

如果孩子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打針疼這上面,肯定也會使神經變得更加緊張,肌肉僵硬,加劇疼痛感。

因此,如果家長下次再領孩子打針,不妨試著用一些比較有吸引力的東西對孩子做出引導,先滿足他的一部分需求。

4、家長也要配合醫生

醫生給孩子打針時,家長要儘量保持安靜,不要影響到醫生的動作。

如果家長自身都不安靜,或是來回走動時不小心碰到了醫生手臂,那可就麻煩了。

5、從內心上相信孩子

孩子年齡大了後對打針可能也就是見怪不怪了,也不會再這麼害怕。

這種情況下,家長也無需太過擔心,從心底裡相信孩子可以做好

,反而會讓孩子感覺放鬆。

相反,如果家長過分擔心,反倒會讓孩子產生這次打針和上次不一樣的感覺,過大的心理壓力於他不利。

小男孩打針“碎碎念”走紅,邊討好醫生邊安慰自己,網友:高情商

6、不要埋怨孩子

有些家長可能是急脾氣,看著孩子打針時又喊又叫,覺得十分心煩,還會對著孩子發脾氣。

但孩子本就害怕打針,如果家長再對孩子進行恐嚇,可能會留下心理陰影,這可就得不償失了。

奶寶育兒堂,為0-13歲孩子提供專業的教育指導。關注我,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完美型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