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許有點“倔”

這個老許有點“倔”

​我們旅參謀長、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許東新是個既有本事又有個性的人:訓練場上愛較真,組織訓練決不允許“缺斤少兩”糊弄事;演訓考核愛挑刺,事關打仗的環節決不允許“差不多”“過得去”。

多年來,他始終恪守較真碰硬、精益求精的嚴實作風,雖然幹出了不少“得罪”人的事,卻贏得了戰友們發自內心的尊重,成為大家交口稱讚的“倔老許”。​


組織訓練,老許“倔”得一絲不苟。“訓練要求近乎苛刻”,不少官兵們這樣“抱怨”。一次組織戰術課目訓練,有名衛生員戰場救護動作偏慢,耽誤了1分鐘傷員護送時間,許東新嚴肅批評他:打仗時慢1分鐘,就可能讓傷員丟了性命。

一次緊急拉動演練,配屬修理工因少帶了1件工具未能完成保障任務,被許東新好一頓“擼”,責令其在營軍人大會上作檢查。一次防高空偵察演練,營指揮車駕駛員技術不熟練,停車位置靠前了半米,被判定演練失敗。

當天,這個課目全營反覆練了9遍……請看這些數據,“1分鐘”“1件”“半米”,訓練場上許東新眼裡揉不得半點沙子,不斷地找與實戰不符的“茬”,挑與實戰不符的“刺”。他多次講,打仗的事不能有一絲含糊,戰場上容不得半點閃失。​

這個老許有點“倔”

​遂行任務,老許“倔”得據理必爭。一次旅參加上級組織重大演訓,導彈發射到了關鍵節點,一臺裝備車通信系統突發異常,雖然零部件完好,操作也無失誤,可耳機裡卻噪音一片。隨隊指導的專家經一番會診,初步給出處理意見,認為只有換件。

許東新沉思片刻,當即提出異議:“換件恐怕來不及了,我看應當是山上空氣潮溼造成電池供電不足,可以考慮將底盤和上裝電池組串聯,肯定能恢復供電。”專家組同意試一試。

於是,拆設備、串電池、測數據,結果通信很快恢復正常,演練如期進行。當然,採納專家意見應當風險係數更小,也能保證任務順利完成,但許東新非得較這個真、冒這個險。說明什麼呢?他的嚴實作風不是講在嘴上,而是已經深入到骨髓、固化為習慣。​

這個老許有點“倔”

​參加考核,老許“倔”得六親不認。當旅副參謀長時,一次上級組織戰備演練考核,他現場找茬,指出兄弟單位這些問題不符合實戰要求。有人拉袖子提醒他,說這樣挑刺容易引發矛盾,會得罪人的。可許東新就認一個理,導彈操作事關任務成敗、戰爭勝負,只要與實戰脫節,就是扎破手他也要把刺挑出來。

老許“挑刺”可不是“一致對外”,而是“一致為戰”,對自己、對部屬他更是敢於刀口向內、不講情面。當發射營長時,一次裝備維護考評,有個戰士出現失誤未及時報告,考核組也未發現。許東新知道後,命令連夜返工並如實向機關彙報。眼看已經“收入囊中”的“先進”打了水漂,個別官兵有埋怨情緒。老許把臉一黑:“隱情不報只能糊弄自己,上了戰場,你能糊弄得了敵人嗎?”

演訓場上斤斤計較、六親不認,絕不搞變通,絕不允許“概略瞄準”,這是老許的一貫風格。正是由於做事認真、遇事較真、凡事求真,他帶出了全旅響噹噹的第二炮兵軍事訓練一級營——鐵骨六營。​

這個老許有點“倔”

​官兵們覺得,“倔強”二字,對許東新來說,體現的是滿滿的正能量,體現的是近乎嚴苛的求實精神。多年來,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像導彈部件上的一顆顆螺釘,絲毫不差地落實在踐行新時代強軍目標的具體行動上。

山巒疊嶂,長劍倚天的緊張演練仍在持續展開,而發射架下,許東新的“倔犟”故事也必將不斷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