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不止於喊加油,19歲的她實實在在“出血”出力

抗疫不止於喊加油,19歲的她實實在在“出血”出力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

當看到血庫告急的消息後,2001年出生的大一新生劉芊若在爸爸的陪伴下去虹口愛心獻血屋擼袖出一份力。她說,不單單想著只喊加油了,希望能以另一種形式抗疫。

而95後林弘成是此次虹口檢察院報名獻血的幾位志願者中年齡最小的。獻血時無意中邂逅了為了獻血小板2個小時不停抓放的志願者後,他被打動了,產生了“獻血升級”的念頭。

抗疫不止于喊加油,19岁的她实实在在“出血”出力

有一種愛,叫爸爸陪著去獻血

交大醫學院的大一新生劉芊若於3月20日第一次參加了獻血活動。讓她感到安心的是,這次獻血享受了高考時的待遇,由爸爸全程陪同。

當19歲的劉芊若在爸爸的陪同下跨進彩虹獻血屋的大門時,虹口區血液管理辦公室主任何琨有感而發,“也許,有一種愛,叫爸爸陪我去獻血。有爸爸的陪伴,真好。”

前不久,劉芊若收到了輔導員的獻血倡議。她便和在衛健系統工作的爸爸溝通獻血一事。得知女兒的想法,劉爸爸立即表示贊同。但與女兒約法三章,獻血前身體一定要養好,不能吃辛辣食物,不能感冒,千萬不能熬夜。

因為課業繁忙,劉芊若常常複習功課至深夜11點半,為了參加獻血,她主動調整了作息,每天10點半就結束功課,生怕自己晚睡的她還專門設了鬧鐘。

3月20日是週五,下午沒網課。在爸爸的陪同下,劉芊若走進了魯迅公園獻血點。抽血前需要驗血,平時最怕驗血的劉芊若頓時顯得有些緊張,但在爸爸的安撫下,她平靜下來。

“我挺怕驗血,比抽血還害怕。但其實很簡單。抽血的過程五分鐘就結束了,非常順利。當我看到一包包血被送走的時候,感到了一種成就感。”劉芊若告訴記者,此前她在新聞裡看到一個地方血庫告急,許多志願者接力獻了10000ml的血,覺得很震驚。當時她就想到了自願獻血,為國家出一份力。“面對疫情,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也是滿腔熱血,這次獻血經驗更是讓我切身感受到了自己不再單純是受國家保護的孩子了,也希望自己不單單是在喊加油,也能加入到這場戰疫中。”

獻完血後,劉芊若品嚐了爸爸專門做的烏雞湯。心裡甜甜的。

抗疫不止于喊加油,19岁的她实实在在“出血”出力

獻了全血不夠,還要“升級”血小板

前不久,林弘成看到單位的倡議後,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但這次獻血並非是一時興起,今年春節,林弘成回老家山東,看到武漢那邊血庫告急,他覺得很奇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需要輸血呀,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後來,他才瞭解到,原來,因為不少人居家隔離,導致滿足獻血條件的人銳減。血庫告急,使得一些手術無法進行。從那時起,他就萌生了獻血的念頭。

2月1日返滬後,他按照政策居家隔離。隔離結束後,他奔赴社區當志願者。林弘成服務的地方是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規模性租賃連鎖酒店。“這樣的場所僅江灣鎮就有14處,平時,高峰的時候每天都有五湖四海的人返滬。雖說酒店裡每間房是單獨密閉的空間,但一層樓同時居住了幾十人到近上百人,人員也是非常密集的。”

2月29日是林弘成當志願者的最後一天。本想著過兩天就去獻血,沒想到單位已經在號召了。

林弘成告訴記者,當時單位就有好幾個年輕人報名。他有一位1994年出生的同事,今年1月份疫情還沒有全面爆發的時候,就獻過一次血。這一次看到倡議,又要去獻。但因為相隔時間太短,沒有批准。“我同事的媽媽就是在疾控中心工作,疫情發生後,十分忙碌。我同事看到後,也希望為抗擊疫情出力。”

3月6日獻血那天,一切進展得十分順利,針頭一插一拔整個過程就兩三分鐘。獻血時,林弘成旁邊恰好有人在獻血小板。“我挺佩服這位志願者的。獻血小板的時候,他手裡拿著一樣東西不停抓放,整整2個小時,當時正好是中午,人容易產生睡意,他還不能睡著,否則對採血速度會有影響,採血期間還不能上廁所,只能控制喝水。”一聊林弘成才知道,血小板對人很重要。

好奇的他開始詢問這位志願者獻血小板需要滿足的條件,才得知獻血小板的要求較高,需要有過一次獻全血400ml的經歷,而且身體沒有不適感,才具備條件。林弘成轉念一想,自己還從沒獻過全血400ml。他諮詢了獻血小板的詳細條件,打算等條件允許了,日後也去獻血小板。

在虹口愛心獻血屋,他看到了和疫情相關的一些報道,十分感慨,“當務之急是,儘自己的綿薄之力,能幫一個算一個。”

獻血結束後,何琨為虹口區檢察院五名青年熱血蒙面俠錄了一段視頻:“戰疫必勝,加油!”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