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用刀,幹嘛他的兒子們全用槍?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我是情義無價,分享問題看法。

序言:

楊家將,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家族標杆,也是宋朝著名的報國安邦的顯赫大家族。從殘唐時的第一代金刀令公楊會開始,一把九耳八環刀,冠絕天下,被稱為三絕之一,有天下第一刀的英名。從此,楊家開始在江湖上揚名立萬,英雄輩出,他們的事蹟受到了百姓們的讚揚。

一、火山王楊袞出世,威震天下。

楊袞是楊會的兒子,從小志向遠大,在學習父親家傳刀法時,認為應該要站得更遠,找比父親刀法更好的武藝學習。

在這種思想引領下,他先向殘唐“北霸六合槍”的傳人,“花槍手”夏書湮學藝,後尋找他的哥哥“神槍手”夏書棋學藝,得“白馬銀槍”高思繼代師授藝。他學藝未精之時,就騎著烈焰駒,掌中一條金輪火尖槍,去挑戰天下第一名將李存孝,被禹王朔震得要吐血,大戰七、八回合時,被李存孝走馬生擒,大敗逃走。這場敗仗,讓他知道了自己比名將還差的遠,還需要繼續學藝。

之後,楊袞再次返回跟夏書棋學習,又拜夏書棋好友金良祖為師,學到走線銅錘的絕藝。楊會看到了兒子這麼爭氣,就把珍藏多年的《羅家槍譜》傳給了他。楊袞積極用功,把羅家槍和夏家槍綜合吸收轉化,就創新出了楊家槍法,成為楊家槍的鼻祖。

後來,他曾與後漢皇帝劉知遠、白馬銀槍高思繼之子高行周結拜。在劉知遠當皇帝后,遼國侵犯中原時,楊袞聯合三十六寨兵馬在火塘寨自立為火山王,打出復漢滅遼的大旗,大敗遼兵,聞名天下。

但是,他也認清了劉知遠是個亂世奸雄,不是真正的治國明君,就仍然返回了火塘寨。

在殘唐五代時期,楊袞與“天下恆勇無敵勇南公”李存孝、“天下無敵渾鐵篙”王彥章、“白馬銀槍”高思繼、“獻把梅花槍金統帝”黃巢、“金刀”劉知遠、“鐵槍”王彥童、“紅袍將”周德威等七人,被人稱為當世八大猛將,楊袞排名第六,絕對的高手。

二、楊繼業自幼喜愛用刀,深得爺爺喜愛,親傳武藝。

楊繼業很小的時候,他喜歡用刀,不願意用槍。他的爺爺金刀楊會,就親自教他武藝。當時,楊袞就跟楊繼業交代,我的槍法你不學不勉強,以後我的孫子要學習我的槍法,我還要親自教他們武藝。

就這樣,楊繼業學了金刀令公楊會的九耳八環刀法。他的兒子們,都跟著爺爺楊袞學了楊家槍,也就是後來的七郎八虎。

宋王趙匡胤收復後漢時,楊繼業投靠大宋,被任命為雲州觀察使,兼任鄭州、代州職務,號稱楊無敵。

980年三月,遼景宗發兵10萬進攻雁門關,被楊繼業帶兵殺退。自此,楊繼業在遼軍中,聲威大震,他們看到楊繼業的旗號就會逃跑。

三、七郎八虎威震敵膽,楊令公疼死李陵碑。

楊繼業的兒子成年以後,一個個都成了國家的棟樑之材。其中,六郎楊延昭、七郎楊延嗣的武藝尤其出眾。

楊家將,一口金刀八杆槍,令遼兵聞風喪膽,為大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打得遼兵絲毫不敢侵犯大宋疆土。

可惜,朝中奸臣太師潘仁美,與大遼國內外勾結,設計陷害楊家將。遼國皇帝邀請宋太宗,到金沙灘赴會,設下了重兵埋伏。大郎、二郎、三郎戰死,四郎、五郎失蹤,七郎被潘仁美萬箭穿心而死,老令公楊繼業碰死李陵碑,慘死殺場。

楊繼業死後,六郎楊延昭挑起了楊家忠勇護國的大旗,鎮守三關20年,威震四方,受到了契丹、遼國的敬畏,也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延續了楊家將的威名。

結語:

楊家將,從楊繼業開始用刀轉換為了用槍,固然有個人的愛好,以及武術絕招的傳承與發揚,也與古代的戰場拼殺有關係。

通過古代歷史上的名將,用槍的人最多,楚漢爭霸的項羽,隋唐的丁延平、羅松、羅成、伍雲召、薛剛,三國的孫策、趙雲、馬超、張繡、張任、姜維,宋朝的岳飛、陸文龍、林沖、盧俊義、董平,明朝的常遇春、張興祖、嶽倫等人。

槍,在古代戰場上,比其他的兵器更加靈活多變,既適用單兵作戰,也適用集團作戰;可以自我防護,又可以衝敵陷陣。長槍,可以刺、砍、掄、抽、擋、格、架,最重要的是刺的殺傷力,對身穿盔甲都敵人有極強的穿透力、殺傷力。

我認為,楊家將之所以在楊業以後選擇用槍,還有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適應時代的戰場變化需要。那個時候,所有國家軍隊的士兵武器,大多使用了長槍,北方契丹、遼兵用多數的是刀或槍。這樣,他們對陣殺敵在兵器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加上楊家槍法是在羅家槍、夏家

槍的基礎上創新而來。

在楊袞時代,經歷了無數個高手的對陣磨礪,更加卓絕,是他們選擇的核心原因。

情義無價,真誠分享。歡迎關注點評,感謝有您。


情義無價品歷史


楊業用刀,兒子們用槍,這個說法是小說裡的。

在《楊家將》裡並沒有專門提到這個問題。

印象裡劉蘭芳的評書裡提到,楊業開始也是用槍的,後來看到兒子們出生,就自己改用大刀,把槍法留給了兒子們。

從《楊家將》描述判斷,楊業的刀法不如兒子們的槍法厲害。在第二回《講和議楊業回兵 迎鑾駕豪傑施能》寫到:

楊業直殺入宋陣中。懷德提槍迎之。兩馬相交,戰有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楊業打馬復回,懷德驟馬追之。旁邊轉過楊延昭,截懷德於馬下,卻得懷亮拼死力戰,救援懷德回陣,王貴麾軍掩殺,宋兵折去無數。

從中看出,楊業和高懷德戰了50回合不分勝負,楊六郎卻將高懷德打落馬下,高懷亮拼死力戰才救回高懷德。雖然楊六郎有偷襲的嫌疑,但是不能否認楊家槍法高於刀法的事實。

關於楊家父子的師承,今人在楊家將前傳裡有詳細的介紹,關於這一點介紹的人很多了,不重複了。

其實歷史上楊業和兒子們用的是槍。

據考證,無敵將軍楊業,為針對敵軍擅長騎兵野戰,宋軍自身又缺乏馬匹的情況,專門創編了一種槍法,叫“梨花槍”(即世人所稱的三十六路花槍),用以訓練士兵,提高士兵的戰鬥力。楊家梨花槍一直流傳到後世。


青鑑文史


楊家自祖上就是以槍法聞名於世,火山王楊袞槍法蓋世,與高老鷂子高荊州齊名。楊袞也是連上義子共有八個兒子,一上來也全都使槍。後來老七楊繼業咋又使刀了呢?這與其義弟老八楊繼亮(實為高懷亮)有關。

楊繼亮雖為楊袞義子,卻深受楊袞喜愛,傳武時也更為偏心,因此楊繼亮的槍法要高於楊家其他兄弟。後來,楊繼亮認祖歸宗迴歸高家,還於原名高懷亮,並追隨其兄高懷德保了宋太祖趙匡胤,而當時楊家尚未歸宋。於是楊繼業和高懷亮在戰場上相遇了,交手結果是楊繼業的槍法敗給了高懷亮的槍法,打輸了。在後來楊家也歸了宋,楊繼業和高懷亮又重歸於好。但楊繼業也此也耿耿於懷,老楊袞心中也多少不是滋味。於是楊繼業從次棄槍用刀,成為一代用刀高手,據說楊繼業的刀法有很多是從老岳父佘家學的呢。

但楊家畢竟是以槍法著稱,到了楊繼業的下一輩,用重新習用槍了。為了感恩楊家,高懷亮也將部分高家槍的槍法傳給了楊繼業的孩子們,楊家槍更精進。

以上是從劉蘭芳的評書《趙匡胤演義》中聽來的。



無劍的劍客


實際上非常簡單,根據《楊家將演義》等小說來說,槍是百兵之王,七個拿槍的站一起好看還是七個拿大刀的站一起好看,趙雲、馬超、羅成等一些英俊帥氣的武將都是用槍的,用刀更顯豪邁,而用槍更飄逸。更為重要的原因在於真實的歷史上楊延昭是有流傳楊家槍法於世的,因此楊家將自楊業之後都是用槍的,楊宗保、楊文廣,甚至《說岳》中楊再興都是用槍。

當然歷史上楊家將實際上只有楊業、大兒子楊延昭、孫子楊文廣,以及後世的岳飛手下的楊再興,其他的楊家將都是虛構的或者是不出名的,甚至《水滸傳》中的楊志也不太可考據的

因為《楊家將演義》的原因,將潘仁美的原型宋將潘美也黑化成了奸臣的代名詞,以至於有些地方出現“潘楊不結親”的傳統。

真實的楊家將中楊業的確在陳家谷血戰,最終也的確因為和潘美約定的援兵撤走兵敗被擒,絕食而死。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監軍王侁,也是宋朝的監軍制度,潘美根本沒有權利違背王侁的命令,更為深層的原因或許是皇帝本人。

趙匡義繼位之後,實際上比趙匡胤更加的變本加厲,行軍打仗武將根本沒有自由,不僅僅是需要有監軍,更是需要按照行軍佈陣圖按計劃行事,以至於宋朝前期大好時光和兵力都消耗殆盡也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可以說終宋一朝的最好時機都被這位“驢車皇帝”(據說趙匡義御駕親征在白溝河被打敗,軍隊被打散,坐著驢車逃回開封)給葬送了。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北宋初年也是名將輩出的,曹彬在柴榮、趙大手下都是戰績顯赫,破蜀、平唐,徵漢可謂戰無不勝。而在趙二手下,十萬大軍北上幾乎全軍覆沒。原因何在,趙大雖然防範武將,但實際上在作戰時期,主將還是有很大自主性的。

趙二則不然,先是擬定好作戰計劃“朕令潘美出雁門,先取靈、應,卿以大軍聲言取幽州,而持重緩行,虜聞之,必聚勁兵於彼,不復出援山後矣。”而後聽聞曹彬因為擔心糧草不濟後退到雄州就食。說出了名言“豈有敵人在前,反退軍以援芻粟,失策之甚也”連基本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常識都不懂,卻一直在大後方指手畫腳(前一次御駕親征的慘敗,學乖了),最終曹彬無奈繼續突進,被遼軍所乘,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趙二將責任甩給曹彬,以“為遼人所襲,此責在主將也”以“伏違詔失律之罪”,將曹彬貶為右驍衛上將軍。在當時就有大臣為曹彬鳴不平,認為“伏自北戎犯順,累載於茲,其故何哉?蓋中國失地利,分兵力,將從中御,士不用命也”

“將從中御”顯然將矛頭直指趙二的胡亂指揮,而分兵之策也是趙二的手筆,當然趙二自然是不會承認是自己的原因了。

更難以置信的是趙二在任命曹彬為中路統帥的前夕還將莫須有的誣告信以為真,治過曹彬的罪責。如此敲打曹彬,曹彬如何敢“將在外而君命有所不收”。也因此監軍王侁在中路曹彬失利的情況下,如此逼迫楊業出擊,又撤走援兵,就非常值得深思了。曹彬的一舉一動都不能違背趙二的命令,王侁做為監軍更是皇帝的天然心腹,如此舉動必然和趙二的直接命令有莫大關係。

也許遼軍見“楊無敵”之旗號如喪家之犬,捧殺誅心之策,終究是成功了。


塵子渝


Hello,大家好。我是專注於頭條歷史領域的原創作者歷史的塵埃HISTORY。我的父母都是歷史方面的學者,所以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特別喜歡中國的古代史與近現代史。人們說得好,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夠喜歡,如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楊業用刀,為什麼他的兒子們全用槍?這件事必須從楊業的祖父開始。

楊業的祖父名叫楊會,是唐僖宗時期著名的將軍。他手裡拿著一把九耳八環刀。他戰無不勝,聞名於世。他被稱為“金刀將”或“金刀楊會”。從這個角度來看,楊業的刀法應該是真正的祖傳刀法

說到宋朝,一定會提到楊家將,從楊業到楊七郎楊八虎從楊宗保到楊文廣,甚至楊家的女將軍都非常勇猛。他們為偉大的宋朝而戰,並取得了傑出的成就。楊家的槍法也聞名於世。楊繼業是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將,楊信之子。少時擅長騎馬和射擊和打獵。讀書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謀。

但是他縱觀天下,只有趙匡胤是明主,預言趙匡胤日後必能一統天下,趙宋和劉漢兩個政權也必將有生死一戰,而自己子孫身在將門,必效忠皇家,楊繼業性情誠實坦率,品德正直,楊家刀法出自羅家刀,羅家刀譜又是北漢劉氏祖宗贈予,恩情深重,如果自己的兒子學著劉氏贈予的刀法,卻為趙宋賣命,實在有失恩義,於是讓兒女們棄刀學槍。

所以後來他拜綽號“花槍手”的夏書湮,並以僕人的身份去學習楊槍武術,作為一名徒弟,他開始學槍。他的槍法是夏家傳下來的128式北霸六合槍法。他對此研究了五年。並去找夏書湮的哥哥"神槍手"夏書棋學那二十八式槍藝。但是中途夏書棋得病暴斃,夏書棋死後不久,只好由高思繼代師授藝傳授了剩餘的二十八式槍法。


歷史的塵埃HISTORY


題主,你好。楊業用刀,他的兒子們為何要用刀?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殺法。何況是用兵器,邏輯上不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