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地震?

緣沉阿妹


6月17日,四川宜賓發生的6.0級地震讓人們意識到自然災害的不可抗性,不過好在地震預警系統的電磁波靠著速度優勢跑在了地震波前頭,為其他地區的人們提供了若干秒的地震預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更大傷亡。



但地震預警畢竟不是地震預報,它只能給震中一定距離以外的人們提供若干秒的逃命時間,而不能像預報天氣一樣告訴人們什麼地方什麼時間會發生地震,而目前的技術水平之所以不能預報地震,是因為我們地震以及地球內部板塊運動都還知之甚少。

小學課本上曾經有一個德國科學家魏格納的故事,大致意思就是說天性好動的他在病房裡躺不住,便開始用手指沿著世界地圖上各大陸的海岸線劃來劃去,結果一來二去就發現非洲和美洲大陸上海岸線上的凹凸似乎是一一對應的,並且從各大陸海岸線的相似情況來看它們都能很好的契合在一起。


魏格納這一發現讓他設想出了大陸漂移學說,認為地球各大陸在遙遠的過去其實是合在一起的,只不過被漫長的歲月分開成了今天的樣子。

大陸漂移學說下的地球各大陸就好像漂浮在雞蛋上的蛋殼一樣,這種在當時看來十分“驚悚”的理論並不被人們所接受,於是魏格納開始了漫長的尋找地質證據之路,最後於1930年死在了前往格陵蘭島考察的途中,享年50歲。

魏格納死後大陸漂移學說沉寂了好一段時間,主要是因為該學說無法給出大陸漂移背後的機制,主流科學界無法接受。


20世紀60年代,深海探測器發現了板塊運動漂移和海底擴張的證據,已故魏格納的理論得到了有力證明,地震和火山活動的發生原因得以和板塊漂移運動聯繫在一起。

從地質結構上來看,最上層的地殼厚度和地球半徑比起來就好似一張紙,所以我們的大陸其實是漂浮在地層深處的岩漿海之上的,這些流動的岩漿讓大陸得以漂移運動並互相碰撞,在地球早期地質運動最活躍的那段時間,巍峨的山脈甚至可以在“一瞬間”被板塊運動擠壓出來。

地震就是由於地層深處板塊運動產生的摩擦產生的,這種摩擦的相對運動到達地面時就發生了地震,而由於探測這種摩擦的難度太大且影響摩擦的不可知因素太多,地震預報變得困難重重。


不過在科學家看來地震並不是永遠無法預測的,理論上只要人類對地球內部情能夠況完全瞭解且建立遍佈全球的地下監控網絡,那麼就能清楚的看見地震發生時相應的地層深處活動,進而實現今後對地震的預報。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因為地質變化,熱的很,空氣變黑霧,像下大雨一樣,黑一片天上無雲,地開時震動,不知怎的,一秒吧,轟轟烈烈響聲一遍,感覺地球滅了地想法,哭聲不斷,聽專家說地下熱量超漲,而變為裂開現象!不可理解,意外災爛,好好家震沒了,一下大腦空白,最先想到孩子,親人,安全,一路去接孩人超多,最可笑我老公,讓別人幫接孩子,孩子自己回來了,一到家我女大哭一場,嚇慘了,心裡一直在跳,當時我們都傻了吧!,現地震房還在,住棚房,沒人管,政府也不知怎的,申請寫了好多,哎慘!


花容貌月


地震是一種很普遍的自然現象,據科學家們用精確的儀器觀測,地球上發生的地震每年大約有500萬次,平均一天就要發生1萬多次。



不過這些地震絕大多數都是很小很小的,不用儀器觀察人們就不會感覺到。這樣的小地震約佔一年中地震總數的99%,人們能感覺到的不過1%,其中能造成破壞的約有1000次。

絕大多數的地震是由於地殼運動引起的,在運動中岩石受到力的作用發生破裂,這時就會產生地震。雖然對推動地殼發生運動的力量哪來的目前還有爭論,產生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也有許多種推測,但發生地震的直接原因,是由於那裡的岩石發生了破裂是沒有疑問的。


絕大多數地震的發生,是地下的岩石產生了新的斷裂,或是原來就有的裂縫再次發生錯動,許多強烈的地震都發生在地下存在著斷裂的地方。當地下的岩石受力的作用接近與破裂時,太陽和月亮的引力作用,大氣或水(水庫)對地面的壓力的變化,都可促成破裂的發生,對地震有觸發的作用。

其次地震又常常是火山爆發的伴侶,在地球上有許多火山每次火山爆發時,大量炙熱的岩漿從地下噴出,體積迅速膨脹衝擊地殼,因此也必然會引起地震。



地球上發生這樣多的地震,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幾次呢?原來地球上發生地震時釋放出來的能量有多有少,震動也有大有小。按照他們的大小大致分為三類:微震、弱震和強震,強烈的地震在地球上平均每年約發生十多次。


一次地震的發生,只是在一定範圍內的人們才能感覺到。地震時震動的發源處叫震源,震動從這裡以波動的形式向各個方向傳出地震波,地震波的能量在震源處最大,傳播過程中能量會逐漸消失,越遠就越減弱,到一定距離人就感覺不出來了。


聽泉烹茶


總的來說,太陽系其他星球的地質活動大多數不如地球.
地震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這個星球能夠從內部被加熱,這個力量可能來自放射性物質,也可能來自潮汐力.
水星雖然離太陽很近,但是它體積很小,內部早已冷卻了,所以不存在地震.
金星表面的溫度更高,而且有強烈的火山活動.但是金星內部並沒有熱源,所以沒有地球上一樣的板塊構造.嚴格地說金星並不算有地震.
地球擁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而且有月球提供的強大的潮汐力,所以地球的內部是熾熱的,有板塊活動,會發生地震.
火星在這裡和水星的性質相仿.即使有地震的話,也不會像地球那樣猛烈.
木衛一距離木星很近,受到木星強烈的引潮力.事實上木衛一擁有太陽系中最強烈的火山活動,表面溫度就超過1000度,而內部溫度更高.可以推測木衛一有強烈的地震現象.


木衛二距離木星稍遠,表面覆蓋著冰層.木星的引潮力足以加熱木衛二的內部,在冰層下產生一個溫暖的海洋.在木衛二光滑的表面上,可以看到冰層裂開的痕跡,這是不是某種 由冰代替岩石參加的 地質活動留下的證據呢?
土衛六是太陽系中最接近地球的天體之一.由於土星的引潮力,可以猜想土衛六有一個熱的核心,也就有地質活動.
海衛一是太陽系最冷的地方,因為它距離太陽十分遙遠,而且表面十分明亮,反射了大多數的陽光.但是海衛一仍然是有某種地質活動的.當旅行者2號抵達海衛一時,看到了海衛一上強烈的火山噴發.因為海衛一上的固態氮被陽光加熱氣化,產生了強烈的噴發現象.


69513003


簡單地說,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個大板塊之間互相擠壓.另外還有火山噴發引起.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了也會產生地震,如巖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衝擊地面(隕石衝擊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地幔物質的熱對流。是由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所驅動的。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外部表現。內部能量釋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塊運動,地質構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1〕在地球內部有震源,震源向外釋放能量(地震波)從而引起一定範圍內的振動.

〔2〕其它地質災害或自然災害,也可以間接誘發地震.

地幔物質的熱對流。是由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所驅動的。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外部表現。內部能量釋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塊運動,地質構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橘子味的喵


地震就是地動,是地球表面的振動。 引起地球表面振動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開炮、機械振動等;同樣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我們可以把地震劃分為五類:
  1. 構造地震:構造地震發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層受地應力的作用,當所受的地應力太大,岩層不能承受時,就會發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錯動,岩層破裂或錯動時會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地地震波,當地震波傳到地表時,就會引起地面的震動。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災害的地震都屬於構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於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
  3. 水庫地震:由於水庫蓄水、放水引起庫區發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於核爆炸、開炮等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


長白雲之鄉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大隕石衝擊地面(隕石衝擊地震)等。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巖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佈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秦半俠


咱們中國都經歷了兩次大地震了,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傷痛。而日本經常地震,所受的苦難也很多,說實話我們應該警惕這種自然災害而不是幸災樂禍。

1976年5月在唐山大震開始前,京津唐等地區等出現了異常現象,並且各地觀測臺也觀測到不同程度的前兆異常。從5月開始,唐山和天津臺站的地下水位、地電阻率加速下降,此後各種各樣短期突發性異常逐漸增多,臨震前一兩天京津唐渤地區出現大量的明顯的地下水、動物習性異常,以及聲、光、電等宏觀異常現象。應當說,6月、7月已模糊地覺察有情況,但又看不準。對地震異常與非地震異常、前兆與後效、異常與干擾等分辨不清,看法不一。適應震情需要的措施未能及時落實,對異常深入研究、核實、討論不夠,大量宏觀異常現象未及時彙集起來,對臨震異常現象掌握不多,標誌把握不準,缺乏不同大震臨震類型的經驗,尤其是像唐山地震如此長的趨勢異常(至少6年以上),如此多樣複雜的短期、臨震異常,是前所未見的。

當然,5*12汶川地震前同樣是有地震前兆的,特別是唐山地震時觀測到的地下水位及地電阻率等前兆異常。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並沒有捕捉到。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說沒有前兆異常。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都相當於地球的兩次大病,你不能說第一次生病有預兆,而第二次沒有。和人類得大病類似,中國古代沒有癌症的概念,但是現在來看,以前也有很多人死於癌症。只不過以前醫療檢測技術不發達,沒查出來。因此,我們應當承認任何地震都有前兆異常,至於以前沒發現,就應該知恥而後勇,積極提高業務能力,爭取以後能夠在震前識別前兆異常。

比如:5月10日位於地震中心的綿竹市西南鎮檀木村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異常。數十萬只蟾蜍,佔地數十畝,浩浩蕩蕩的集中出現,穿過公路即使被來往車輛壓死也不停息。當時林業專家給出了這是正常的繁殖現象的解釋。兩天後,汶川地震,震驚全國。林業專家也沒有出來說蟾蜍繁殖的事情,不知道專家有何感想。

地震的前兆的異常其實有很多,比如:地下水異常、生物異常、地聲異常、地光異常、地震雲、氣象異常等。地下水異常是地震異常中最直接,包括井水、泉水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等。生物異常則更為廣泛,動物比人感覺更靈敏,伴隨地震會帶來很多物理、化學變化(振動、電、磁、氣象、水氡含量異常等),當動物感知這些變化,便會驚恐萬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現冬蛇出洞,魚躍水面,豬牛跳圈、雞飛狗跳等異常現象。然而前兆出現的時候,未必會引起注意,但災難發生之際,是我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之時。其實我們更應該防患於未然。

有個網友用自己的經歷說過地震前在綿竹的經歷。在2008年5月11日晚上,我在綿竹出差,因集團綿竹分公司新建的超市要在15日開業,作為總公司的部門負責人提前過來。11號晚上和客戶一起吃飯,大家都很高興,喝到22點左右回賓館。一路上和下屬說,綿竹太安逸了,好清靜。整個街面沒有一絲聲音,當時以為小城市的人們休息得早。其實就是沿河的一條街,旁邊的河一點流水聲音都沒有,出奇的靜。還跟下屬說,以後來綿竹買套房,清靜,不像成都太吵鬧。第二天8點過起來,去賣場上班路上,出奇的熱,還和同事講,怎麼像暑期的天氣?同事還說,現在才農曆四月,熱起來還早。抬頭望天,感覺太陽暈沉沉的,空氣也悶得很,以為要下雨。直到中午吃飯後,剛開始一下感覺涼快,然後天就一片鉛灰,到了估計在下午2點時候,在河邊喝茶,一股風,都覺得刺骨,心裡還在想,還是快點去單位,不然要下大暴雨了。後來大地震就來了,留下太多的一輩子都忘不了記憶!


大可不必如此


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對地震發生的原因,常常藉助於神靈的力量來解釋。在我國,民間普遍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他們說地底下住著一條大鰲魚,時間長了,大鰲魚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鰲魚一翻身,大地便會顫動起來。用現代人的眼光分析這種傳說,簡直是荒誕不徑。但持這種說法的國家,並不只有中國。

例如,在古希臘的神話中,海神普舍頓就是地震的神。南美還流傳著支撐世界的巨人身子一動,引起地震的說法。古代日本認為,日本島下面住著大鯰魚,一旦鯰魚不高興了,只要將尾巴一掃,於是日本就要發生一次地震。除此之外,埃及和印度也有關於地下住著動物在作怪的傳說。

隨著科學的進步,現在誰也不會相信這類迷信的說法了。

其實,地震就是地動,是地球表面的振動。 \n引起地球表面振動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開炮、機械振動等;同樣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我們可以把地震劃分為五類:

1. \n構造地震:構造地震發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層受地應力的作用,當所受的地應力太大,岩層不能承受時,就會發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錯動,岩層破裂或錯動時會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地地震波,當地震波傳到地表時,就會引起地面的震動。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災害的地震都屬於構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於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

3. 水庫地震:由於水庫蓄水、放水引起庫區發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於核爆炸、開炮等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


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一. 何謂地震?

它無非只是具有相對運動趨勢的靜止岩石,突然運動到了早就該在的位置罷了。這就像,當你雙手合十,雙臂用力懟住後,摩擦力會讓手掌相對運動變得困難,但只要稍微發力,該發生的運動還是會來。在腳下的大地裡,彼此咬合的岩石比比皆是,當促使岩石運動的地球內力超過了“咬合力”以後,岩石地層就會像手掌一樣突然移動起來。

地震的本質,是一些靜止的岩石在內部積累了大量趨於相對運動的能量,這個能量超過岩石的破碎極限後,岩石就會順其自然的完成破碎和運動,將積累的能量釋放出來。於是,地動山搖,天崩地裂,是為地震。

對於構造地震,這種能量來源於地殼的運動;對於火山地震,能量則來源於地下岩漿的上湧活動;對於塌陷地震,地心引力和糟糕的支撐結構要維持負責;至於隕擊地震,只能怪時運不濟。


二. 為什麼會有地震?

這裡主要介紹常見的構造地震。

很多人的思維裡,常常把地震和板塊運動聯繫在一起,但這其實是一個思維誤區。板塊構造運動確實可以解釋絕大多數的地震,但並不能解釋全部的地震。

歸根結底,是岩石相互運動的趨勢造成了地震,板塊漂移只是岩石運動的一種方式。但凡發生岩石互懟的地方,都有可能積累能量,並且在未來的某一天轉變為地震。

所以,中國境內許多遠離現代板塊邊界的地方,同樣會發生地震。例如最近在吉林松原發生的5.7級地震。松嫩平原是一個地殼沉降區域,從侏羅紀開始就通過斷層發生緩慢沉降,存在大規模的岩石相互運動,因此存在明顯的地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