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規模最大移民:812個姓氏從一棵大樹下出發,有你祖先嗎?

用戶64235888903


這個純屬謠言。

首先,沒有800多個姓氏從山西大槐樹遷徙出去;其次,山西大槐樹也不是任何人的祖先。


大槐樹的謠言

時至今日,你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

山西大槐樹,是各地漢人祖先的故土。大槐樹的移民,成為各地漢人的先祖。


這完全是毫無根據的謠言。

就真實的歷史而言,大槐樹對外輸出的移民數量是非常少的。不可能對其他地區的DNA帶來根本性的影響。

以大槐樹對河南的移民為例:

山西洪洞大槐樹,向河南等地的移民,是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命令下進行的。

這批移民最早出現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第一批是598戶人口,分別遷徙到河南的開封、彰德。

此後的幾百年間,朝廷還從大槐樹遷出20餘批人口,數量都比較少,並不算大型人口遷徙。


今天河南的人口都快1億了。

面對這個龐大的數量級差距,你覺得大家可能是大槐樹移民嗎?

很多人誤以為祖先來自大槐樹,只是因為家譜是這麼寫的。

但是,家譜並不代表客觀真實,恰恰是虛構的結果。事實上,將先祖追溯到大槐樹的家譜,多是編寫於清初。

當時,人們都已經不太清楚祖先的來歷了,所以只能給自己編一個來歷,這就是大槐樹的由來。


HuiNanHistory


千百年前的中國,人們大多在一個地方生老病死,父母在不遠游,安土重遷的思想流傳了近千年,古人守著自己的田地,祖先的宅院,在一片土地生活世世代代,除非遇到戰亂、饑荒等天災或者人禍,才會迫不得已離開故土。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有多次大的人口遷移,其中官方組織最大的一次則是在明朝永樂年間,這次人口遷徙從1370年(洪武二年)到永樂十五年,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山西洪洞共進行了18次移民,從這裡移走的百姓人數高達10萬餘人。為何明朝政府會在建國初期進行規模如此之大的移民呢?又為何從山西洪洞這裡選擇移民呢?

這就要說到當時的歷史了。元朝末年,全國各地戰爭紛亂,百姓流離失所,常年的戰爭造成人口數量遞減,田地荒廢,史書有載當時是“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而中原地區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此地的戰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一統天下,才將分裂割據的局面結束。

戰爭止息,接下來就是休養生息,但是經年戰爭造成的是“春泥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尤為嚴重,要想重新發展這些地方,就必須讓這些地方有人,有勞動力開墾土地,這也就是為啥朝廷要進行人口遷移。至於選擇山西人口往外遷移,那是因為這裡人多啊。

元末戰亂時期,山西因為有大山環顧,可謂是亂世中的“世外桃源”,不僅人口不少,還連年豐收,到了明朝的時候,儼然成了一個人口大省,據記載,明初山西人口有400餘萬,當時全國人口不足6000萬,這一對比就能看出山西的人口數量有多龐大了,而其中洪洞縣又是山西人口最多的一個縣,於是這次移民就選擇了山西洪洞縣。

1370年,數十萬人聚集在洪洞縣的大槐樹下,被身旁的士兵帶到未知的地方,親人分別之際,為了告訴孩子離家後不忘故土,記得回家的路,就把這棵大槐樹當做標誌,在這個大槐樹下還有一個老鸛窩,以後就靠這來找到家鄉。雖然對於遷徙之人,朝廷給足了優惠政策,例如免賦役三年、白銀二十兩,但是故土難離,很多人會在半路逃走。

為了防止人返回家鄉,就用繩子把大家的手綁起來,於是上廁所大家就會說“解手”。根據後來的統計,在18次人口遷徙中,洪洞大槐樹走出了812個姓氏,這些人去到了30個省市、2217個縣市,這些人在全國各地,甚至在海外開枝散葉,如今已逾2億人。記得有一次聽一位馬來西亞的華人演講,就說到了這段歷史,說自己的祖先來自山西洪洞大槐樹,自己每年也會回去尋根祭祖。

大家有聽過這段歷史嗎?你的祖先是來自山西洪洞大槐樹嗎?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君清傳媒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傳說,是一個關於移民的經典傳說了。

元末亂世之時,山西這個地勢高阜的地方,確實是比較安生的,相比四戰之地的中原地區,山西在明初就是人口比較多,所以也是移民的遷出地。

根據很多傳說,明廷將山西等地的人口,匯聚在山西洪洞一個標誌物——大槐樹那裡,然後再從大槐樹出發,遷移到全國其他地方。

這中間,當然是有很多故事流傳。

有關於人小腳趾頭分兩半的傳說——據說是因為防止人逃跑,所以用刀在小腳趾砍一下作為標記。

有關於一些俗語,如“解手”這個說法的流傳,就是因為當時是兵卒押著人走,綁著手的人群,需要方便的時候,就對長官報告說:解個手。

當然了,不可否認,明代時候從山西往外的移民當然是有的,並且在官府的組織下,不止一次的移民到別的地方。

但是說涉及的姓氏有八百多個,這個就需要存疑了。

其實關於移民的數量和次數,以及涉及的範圍,其實都比想象的少,更比傳說的少很多。

為什麼這麼多關於大槐樹的傳說呢,就是因為很多地方並沒有可靠的家譜流傳,只能後人去編造,反正大槐樹的傳說大家都知道,就往這個上面靠,就可以以假亂真了。


更多歷史類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問我祖先在何處?

山西洪洞大槐樹。

祖先故居叫什麼?

大槐樹下老鸛窩。

這是一首在大江南北傳唱一時的民謠。民謠裡的山西洪洞大槐樹,成了無數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多年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到了山西,必到洪洞縣;到了洪洞縣,必到那棵著名的大槐樹下看一看、轉一轉。

為什麼呢?四個字:尋祖問宗。

這還得從600多年前說起。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創建明朝。我們知道,自元朝末期以來,中原地帶遭到連年戰亂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老百姓非亡即逃,使曾經繁華富庶的中原地區人煙稀少,土地荒蕪。鑑於這種情況,朱元璋決定,從山西往中原地區大規模移民,逐步恢復中原地區的生產生活狀態。

之所以選擇山西,主要是因為山西四周都是群山峻嶺,易守難攻,較少受到戰亂的影響。加之那些年山西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這吸引了許多中原地區的百姓逃難至此,繁衍生息。就山西而言,又以洪洞縣規模最大 、人口最多。

於是,山西洪洞縣就成了外遷移民的首選之地。

當然,老百姓誰也不願意背井離鄉、遠遷到遙遠的模式地方去。於是,官府下了一張告示,稱:“凡不願遷移者,三日內到大槐樹下集中;願意遷移者,請在家等候。”

老百姓看了告示後,信以為真,紛紛前來大槐樹下集中,指望來登個記、籤個名後回家繼續過安居樂業的小日子。三天之內,這裡竟然集中了10多萬人。

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官府將這10多萬人全部遷移到了中原地區。

據說,當從洪洞縣外遷的百姓即將踏上時生死未卜的旅途時,他們凝眸古槐,見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鸛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無不含淚對著身邊的孩子說:“記住,如果你以後回來,先找到這顆大槐樹,然後再慢慢找到自己的家鄉。”“到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你們從這大槐樹的老鸛窩底下出去的,彼此要互相照顧。”

洪洞大槐樹在遷移者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當年,李自成起義軍打進山西后,一向秋毫無犯的隊伍變得秩序混亂。李自成一問,得知有一部分士兵是來自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後代,他們出於對家鄉的感情,不由放浪形骸。

李自成便沒有問罪,反而放假三天,讓他們去尋親訪舊。

據《明太祖實錄》、洪洞縣縣誌以及各類史籍記載,從朱元璋洪武初年到朱棣永樂十五年,50多年間,明朝官府組織了8次大規模人口遷徙。其中,光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這裡出發的人口遷徙就有812個姓氏,遷徙區域共涉及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安徽、江蘇、浙江等地30個省市、2217個縣市。

更有甚者,他們之中有一部分還遠涉重洋,去了海外,散佈於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100多個國家。

這些移民,如同灑向四野的蒲公英種子,在各地播種、生根、發芽。如今,約有近2億人,聲稱自己的祖先來自山西洪洞大槐樹。這也使得使洪洞大槐樹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朝宗聖地。


勇哥讀史


“問我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題主說的是這棵大槐樹吧?聽老人講,我們家祖先也是從大槐樹那裡來的。經過元末天下大亂後,全國不少地方人口銳減田地荒蕪,而躲過了戰火的山西相對人口勞動力充沛。明太祖朱元璋就把一部分山西人移民到各地,是強制性的,儘管移民的優惠政策條件很不錯,但終究故土難離,不少人不願背井離鄉和半路逃跑,據說,是據說,朱元璋想了辦法,把移民的兩根小腳指甲劃成兩半,比例大概是二八分。隨著歲月流逝一代代遺傳下來了,看看自己的小腳指甲,就知道是不是大槐樹下移民的後代了


立志成蟲


張姓肯定有


張宗榮8


大槐樹下

千里尋根來洪洞,

大槐樹下念深情。

追惜當年離別苦,

幾多傷感心目中。


重陽春


春秋一世根何來,

大槐樹下姓氏排。

遊子百年侊傯地,

尋根問祖盡釋懷。


田園居士229407621


四川因天高無人管一段時間歷史盛產壞人,楊廣太氣了,噴點氣出來是小事,卻噴出了千萬大刀吧川人都當豬殺了,所以我們今天的四川人的祖先都是從胡廣大規模移民而來,我也在反醒努力學當好人還勸朋友們要當好人別當豬!


用戶58761579265


本人劉氏,祖根山西洪同縣現居住鳳臺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