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電影《小婦人》索解

真不敢相信宅伏的兩個月裡我看的電影竟然不超過一巴掌,一回想,什麼正事都沒幹,一顆粉紅少女心的古偶劇骨灰粉徐老師的至高名言:沒那麼多正事,凡是讓自己充實起來不煩躁不焦慮的事情都是正事。給娃找電影,翻到了《小婦人》,於是理直氣壯地陪著看了下來。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小婦人》,它是《我的天才女友》中兩位女主的枕邊書,它是海倫·凱勒的必讀經典,問世150年來,它是全世界女孩的成長聖經。幾乎每個時代,都有對它的影像化詮釋,記得還有一本古早的日本動漫《若草姐妹》,因為太受歡迎,又追加了一部續集,講梅格、喬和艾米孩子們的故事。動漫片尾曲到現在還記得,“起舞吧梅格起舞吧,旋轉吧梅格旋轉吧”,我一直不解,明明喬才是女主啊,現在想來,其他幾個姐妹都找到了自己應在的位置,追求自我也好,貪慕虛榮也罷,求財得財,求仁得仁,哪怕是天不假年的貝思,也是定格於華年。只有梅格在百事皆哀的生活中泥足深陷,她捱不過虛榮買下了20碼的絲綢衣料,她丈夫的臉上像捱了槍擊:“雖然50美元……我也理解一件新衣服對女士意義重大。”“親愛的,這只是面料的錢……”她再也沒有了起舞的理由。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女性主義拍不好就會特別生硬,甚至對女性的開罪會更甚。新版《小婦人》採用了全新的敘事線路,在溫馨甜美的少女時代和窘迫冷漠的成人世界之間來回閃回,將以往版本中對“成長”的見證全盤打碎,在挑釁觀眾經驗的同時,放大了“人生如戲”的矛盾衝突,四姐妹閨中時光寄存了全世界女孩的夢想:她們在閣樓上分角色排練喬的小說;因為喬沒帶艾米去看演出,她燒了喬的小說;母親照顧生病的父親,為了替母親籌集路費,喬賣了自己的頭髮,半夜喬哭了起來,梅格問:“你是在擔心爸爸嗎?”喬嗚咽:“不,我是哭我的頭髮”,可是一頭短短羊毛卷的喬·馬奇小姐,在勞裡的眼中:天啊!她太美了,太酷了!而室外,是永遠跑不到頭的綠山牆和曠野……男主角?那是如同《瑯玡榜》中霓凰郡主一般掃興的存在!哪怕他是甜茶!鏡頭一轉:成為職業女性的喬艱難養家,梅格經濟狀況窘迫,貝思綿惙病榻,艾米已經20歲了,一心嫁入豪門卻前途未卜……往事有多甜美,現實就有多鐵板一塊。冷靜剋制的表達讓戲劇的腳後跟站得很穩。如同片首題句: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認清現實,還能正面迎戰,發自內心熱愛,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四個小婦人用以應對的“女權”武器,是用自尊、自強、自證、自主去揭開困厄女性千百年來的謎題。馬奇家四姐妹,很容易令人想到貝內特家四個待字閨中的女兒。事實上,《小婦人》更像《傲慢與偏見》的同人文,兩部小說差了50年,都圍繞著一個主題作道場:《傲慢與偏見》——論如何嫁給一位鑽石王老五?《小婦人》——沒有人能走出自己的路,尤其是女人,她只能嫁給一個男人,除非她特別有錢。英國有老小姐的傳統,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則保守尤甚。兩部小說都常拍常新,難以判斷誰更前衛誰更永恆。簡·奧斯汀用幽默和戲謔寬宥了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投機和算計,對她們的處境心懷惻隱,既不陰陽怪氣也不高舉道德大棒。《小婦人》處理更輕快更寬容,輕愁薄恨,迎刃而解。它提供了一種多元化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嫁給了愛情的梅格可以安貧樂道,一心嫁入豪門的艾米也可以擁有幸福,獨身主義的喬走上了不平凡的道路。而中國女性的影視化形象,什麼時候起只剩下打小三、撒狗血的失常與猙獰?

喬·馬奇小姐,伊莉莎白·貝內特的隔世還魂,她勇敢、堅定、熱情、忠誠,有著一顆男人的強心臟,她說想替父親出征,她的姐妹們一致反對:“我們不想再失去一個兄弟!”她與勞裡骨肉親密,相攜共長,是那個本真至性、可見肺腑的人。卻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將走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她告訴甜茶自己將會獨身,甜茶大聲喊道:“不!喬·馬奇,你只是不愛我,你會遇上一個男人,會不顧一切愛上他,你就是這樣的人!”是啊,人人都愛喬·馬奇,誰不這麼希望呢?那個拉丁情人款型的教授像是拉來湊數的,誰都希望那個男人就是勞裡,連主編都不解地問:“為什麼她不選擇那個鄰居(勞裡)?”貝思去世後,喬兩次上下樓梯,空洞的臉上映射出物是人非,母親憐惜她孑然一身,“惜取眼前人”的教喻擊中了她,她意識到了自己對勞裡的愛,這也是影片最令人傷心的橋段,她從夢中醒來,眼前人就是心上人,她以為這就是天意,然而,一切都晚了,他選擇了艾米。喬獨自取回了寫給勞裡的信,一點一點撕碎。娃看到此處,嘟囔著說:“她為什麼不嫁給泰迪呢?”啊,影史上的北美意難忘,真的不差這一出!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小婦人》在觀感上的熨帖和療愈,還貫穿在它的美術設計中,同是復古情調,它不似《唐頓莊園》那般造作,製作精巧又溫蘊大氣,並且暗搓搓地埋了些梗:艾米在巴黎學畫,為人寫生的那幅畫的構圖,完全cos了馬奈名作《草地上的午餐》,但李逵李鬼高下立判,好在她天分不高,尚有好品味帶來的自知之明,到了歐洲、到了巴黎,才知道成為一個藝術家是多麼絕望的妄想,唯一的出路就是釣到金龜。這點雕蟲小技最終成了她的神助攻——甜茶被她幾年前暗戀的一幅小畫像拿下,所謂技多不壓身,總有勝場!而巴黎的街景,無論色調、畫中人走位、衣著,無不是活化了修拉的《大碗島的下午》。梅格參加社交舞會,俯瞰衣袂鬢影的那個鏡頭,德加的視角沒錯了!

影片開頭和結尾圍繞著喬的小說做了一個呼應,主編給初出茅廬的新手作者建議,一個女孩出現在故事中,最後她必須嫁人,或者死去!結尾時喬已經是個真正的作者,她以6.6%的版稅做籌碼,把自己的女主角賣給了婚姻。2019版之前的各本《小婦人》都順應這個邏輯,接受了喬必須結婚的設定。喬是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分身自況,她終身未嫁,職業女性的道路艱辛多舛,勞裡的原型是她在做一個貴婦人的伴遊時,在歐洲認識的一位年輕音樂家,兩人互生情愫,卻情深緣淺,他最終化作她筆下的白月光。2019版開放式的結局圓了路易莎的夢,喬只會忠實於自己的心,而不會苟且於婚姻。這不僅是與世俱進的審視角度,也是西爾莎·羅南的獨有詮釋,讓喬的選擇溫柔中自有堅定。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但即便《小婦人》已經很溫和了,仍然討好不了奧斯卡的評委,在主要獎項上顆粒無收。但我更不喜歡《寄生蟲》的隱喻,也對昆汀在《好萊塢往事》中夾帶的惡趣味與私貨敬謝不敏,更消化不了《小丑》帶來的排異反應。也難怪,連上帝都是男人(還是個白人),遑論那些評委呢!

對我來說,《小婦人》的一大未解之謎是,以甜茶的顏值,喬是怎麼做到拒絕他的求婚的?還拒絕了兩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