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發飆 A股哪些板塊可能“回血”快

■ 劉柯

在美聯儲放大招及財政刺激預期推動下,道瓊斯指數終於扭轉了持續大跌的局面,多頭一鼓作氣在北京時間週二晚間拉動股指大漲11%,創下了道指1933年以來最大的單日漲幅紀錄。

對於此次大反彈的原因,主要還是超跌,然後是美國的各種強刺激措施的推出。很多投資者對後市的看法仍存分歧,認為美聯儲採用直接無限量買入的方式能不能治本還需要觀察。從大的趨勢看,全球資本市場在各國政府發力支撐經濟以及央行的背書之下,再度爆跌可能很難,但由於疫情的影響以及經濟的萎縮,連續陰跌也不是不可能,這是需要密切關注的。

大趨勢難以把握,但短期反彈依然值得關注。其中有兩大主線,第一是前期極度超跌的航空股,如波音、達美航空等,技術水平依舊傲視全球的波音一天可以大漲20%以上;第二是線上無接觸消費概念股,如奈飛、亞馬遜等,基本收復了此次下跌的一半失地。

全球股市的關聯性越來越強,美國股市反彈也會影響到A股,而反彈的主流標也不會出人意外,以下三大方向值得關注:首先是超跌反彈,前期跌得最厲害的是民用航空、半導體、餐飲旅遊,短期反彈的力度可能要大一些;第二是“新基建”受益板塊,這個從最近5G不斷走強可以看出端倪;第三是刺激政策慢慢發酵,除了“新基建”還有“老基建”,這裡面又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政策可能持續發力,那就是3月12日出臺的《國務院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

從第一個方面分析,受疫情影響大的主要是民用航空、餐飲旅遊、電影娛樂等行業,上證指數只跌了10%出頭,但是民用航空如三大行的跌幅超過30%,餐飲旅遊的跌幅也差不多。隨著各地復工逐漸加速,社會生活逐步恢復正常,這部分的需求會極大釋放。從市場需求的角度看,中國有14億人口,需求復甦以後對整個經濟的支撐作用將是非常明顯的。

第二是圍繞“新基建”的幾個主流板塊,5G、工業互聯網和超跌半導體。這是從培育未來經濟增長的引擎角度去思考,最近很多大的投資項目都與“新基建”有關,國家發改委也表示,這次疫情也讓我們更加認識到了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與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巨大效益,大數據、遠程醫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未來一段時期,數字經濟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將大大加快。

第三是“老基建”的新含義,也就是土地流轉新政。地方政府在此次土地流轉新政中被充分放權,讓部分一線中心城市的土地資源實現擴張,這些試點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而對於在北京上海等地擁有存量可流轉土地資產的上市公司來說,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