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行業分析師/ 蘇珊

資料協助/ 陳安琪

頭圖來源/ 龍湖集團

▼ ▼ ▼ ▼ ▼ ▼ ▼ ▼ ▼

“我們認為太好的市場不一定是我們的福音,有好有壞才顯得出企業的各種能力。”

10年前,走過樓市哀鴻遍野的2008年,趕上2009年“乾坤大逆轉”後,尖子生龍湖在2009年年報中留下了這句話。

那時的龍湖,正急速前進,好似草原上一匹奔跑的野馬。全國擴張戰略初見成效,赴港上市鑼聲陣陣,銷售金額和麵積創下公司成立15年最好紀錄。

在上市前,投資人問龍湖創始人:公司先做大還是先做強?吳亞軍的回答乾淨利落:先做長,再做強,“做大”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以此為鑑,吳亞軍與龍湖開始了又一個“十年之旅”,而今天則是揭榜的日子。2019年,龍湖集團合同銷售額同比增長20.9%至2425.0億元;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183.4億元,毛利率為33.6%。核心稅後利潤率為15.5%。

報告期內,龍湖新開業商場10座,全國累計開業商場39座;商業租金增長31.9%至47.5億元,同店增長達到19%;商場銷售額267億元,同比增長25%;全年平均日客流154萬人次,同比增長23%。

無疑,在上市第十個完整的年頭,龍湖交出了一份穩穩當當,又帶著點小驚喜的成績單。

1 48座商場,要撐起60億租金收入?

在業績發佈會上,龍湖集團表示2020年開業商場數9座,按此計算,截止到今年底,所有開業商場數是48座。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杭州西溪天街

要達到這個目標,按2019年47.5億元的租金收入(不含稅),增長率要達到26.3%,這增長率均低於過去幾年增長率,達標的可能性高。

今日,龍湖集團CEO邵明曉表示,會力保龍湖商業2020年完成60億元+的租金目標,儘管在疫情期間為商戶減租的額度高,但也會通過後續的商業運營來消化掉。

  • 開業商場39座,租金收入穩健

報告期內,全國累計開業商場39座,已開業商場建築面積377萬平方米,整體出租率98.5%。全年平均日客流154萬人次,同比增長23%。

以開業時間看,10年以上的項目有4個,5年以上的15個,1年以內則有10個,各階段分佈較為均衡,在長時間跨度內,可以及時調整,應對多變的市場環境。

此外,過往十年間,龍湖按年同步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增幅最大為2015年,高達61.5%;而出租率則穩定在95%以上。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 租售比超16%,單平租金有待提高

龍湖的高租售比體現了其品牌溢價能力,及商業產品線業績考核強度。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2016-2019年,龍湖的租售比均在16%以上,但低於凱德的20%。且值得注意的是,於整個行業而言,龍湖的單平租金處於中位數水平,或與其產品定位(多數區域型購物中心)有關。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資料來源/華創證券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 星悅薈總建面23.9萬平,租金佔比5.9%

目前,龍湖擁有三條主要產品線,“天街”,針對中等收入新興家庭的區域型購物中心品牌;“星悅薈”,定位精緻百搭的購物中心,品質生活的樞紐;“家悅薈”,中高端家居生活購物中心品牌。

龍湖星悅薈,目前已在上海、成都、北京、重慶、西安、寧波、無錫等城市佈局,已開業的項目總建面達23.9萬平米。

2019財年,龍湖星悅薈系列整體出租率達98.8%,租金收入同比增長23%至2.8億元,佔其2019年商場總租金收入的比重為5.9%。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目前,星悅薈多落子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且偏愛人口和消費力明顯成熟的區域。據贏商大數據,星悅薈項目周邊1公里居住人口中,富人佔比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西安曲江店、重慶春森店更是達到42.4%、29.3%。

立足於高收入家庭,星悅薈的業態呈現出家庭式消費壓倒零售業態特點,其中重慶春森星悅薈的零售業態佔比僅為2.7%,而休閒娛樂佔比高達42.8%。

與萬科相似,龍湖的社區商業同樣紮根於自家大型居住區,依項目體量不一,形態多變,盒子型、街區式交錯分佈。

2 10%銷售回款作上限,押注持有物業的“鐵律”

邵明曉曾表示,商業地產是資本成本的遊戲。

“我們對規模的認知,設定租金增長年化30%左右,按照目標慢慢跑沒有問題。”邵明曉透露,龍湖回款的10%作為上限,用於持有型物業,“我們不會突破這些指標,以保證商業穩健的勻速增長“。

對於這點,龍湖創始人吳亞軍、CFO趙軼亦在不同場合反覆提及。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數據來源/按年報資料計算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如果按行業平均85%的銷售回款率算,加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影響,過往10年,龍湖每年投到商業的資金基本在“回款的10%”這一標準線下。

這一標準的設立,不是在項目層面尋求現金流平衡,而是從公司層面將可分配的現金流用於積累投資物業資產。優點是投資物業可作為風險蓄水池,不足的是規模拓展速度相對較慢。如此背景下,龍湖跑出來一條獨屬的商業路徑:

  • 商業地產,為獨立考核業務單元

商業地產成功的關鍵,在於公司是否把商業地產視為一個獨立的業務單元,是否以商業地產的維度去考核團隊的成績。

龍湖、華潤、世茂等在商場或酒店方面有所建樹的發展商,不僅享有融資成本優勢,更在管理上將商業地產隔離在開發業務之外,不以短期的項目現金流平衡論短長。

相反,鼓吹很快就會實現現金流平衡,幾年就白賺回一個商場的公司,其持有部分很可能中長期回報率較為低下,而經營性收入也不能助力降低融資成本。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來源/公司公告

龍湖集團在2000年即成立商業地產部,負責龍湖旗下商業項目的運營、推廣和招商等工作,並隨著區域擴張不斷外延。目前各地的商業地產部,既向地區公司負責人彙報,也向集團商業負責人彙報。

龍湖商業有完整資產管理和運營體系,從拿地第一天開始,到項目進入經營階段,每個節點都有完善的考慮或評估機制。

對此,商業地產諮詢資深行業人士評價稱,龍湖是行業內罕見的,將住宅和商業單獨拿出來,都能夠算得過賬的企業(不存在分攤)。

通常來說,商業物業常用的回報率指標是Ebitda Yield,等於物業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物業總投資,這是持有型項目每年的淨營業收入回報率,分子反映商業管理部門的運營能力,分母反映投資部門對於投資機會的把控和議價能力。

結合購物中心資產管理及國盛證券研究,一般認同項目第三年末 EBITDA Yield大於6%為合格,6.5%為優秀。這主要是考慮到經營性物業貸款利率在4%~6%左右。

雖然龍湖與凱德採用的是NPI口徑,但與Ebitda的不同在於減去了小折舊、攤銷、計提等,大同小異。

據瞭解,龍湖有硬性KPI指標,NPI Yield 一般要求在6%以上。而部分銷售與持有綜合開發的企業,在自己內部Yield考核時,總投資額不按照會計賬面價值,而是按照公司內部成本分攤。這種方式存在內部考核KPI與資本市場不接軌的問題。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資料來源/公司業績推介資料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以上可看出,近6年龍湖的商場回報率均保持6%以上,且整體呈上升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其商業運營和投資管理能力都有在不斷提升。

  • 財務理性,借貸成本長年低於5%

規模化和差異化,是中國地產企業兩條成長路徑。前者以高週轉為核心,大眾化為特徵,擴張快利潤低,保持高增長情況下,適度放寬財務安全底線;後者以財務穩健為核心,追求高端化,擴張速度慢,利潤率高,奉行更保守的財務安全底線。

龍湖的鐵律是持續降低融資成本,目前其綜合借貸成本為民營房企中最低,僅次於央企中海、華潤。邵明曉表示,龍湖是行業內少數沒用過非標,沒做過前端融資的開發商,這讓龍湖長年保持60%以下的淨資產負債率,且獲得評級機構和資本市場的認可。

“房地產本質上是資本成本的遊戲。”龍湖認為,西蒙(Simon Property)、西田(Westfield)等持續做投資型物業的公司,特點之一即是擁有較低的資本成本,在中國做投資型物業的回報率能做到6%就已經是非常優秀的水平,資本成本要大大地低於這個數字才可以。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而低融資成本是標杆運營企業的共性,也是管理規模實現有質量成長的門檻。行業租金收益率相對較低的大環境下,融資優勢意味著更寬闊的生存空間。

  • 沒有跟投泛化,合夥人業績不與單一項目掛鉤

房地產公司在開發一個項目時都會設置一個子公司,由該公司對項目進行核算管理,這就是項目公司。基於此,多數地產公司都是三級結構,集團公司、區域(城市)公司、項目公司,組織結構較為複雜。

近年來,區域公司拿地自由度過大,存在隱患。如果公司總部對於區域拿地呈現失控或者半失控狀態,所謂融資職能也只是鏡花水月。但若將融資功能都區域化,則會大幅推高資本成本,且抵禦風險能力弱。

在這方面,作為行業融資成本最低的民營企業,龍湖總部對於區域拿地都有較強的否決能力,也都沒有跟投泛化的現象。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龍湖·南京龍灣天街

在整個行業跟投、合夥制普遍化背景下,龍湖實行了限制性股份激勵計劃。

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龍湖的合夥人通過層層卷積選舉產生,並非單一項目考核也不涉及出資跟投,而與公司整體業績掛鉤,具有明確的權責和考核標準。

獨立考核、財務理性,疊加著靈活的員工激勵計劃,龍湖才能踏足商業20年間,穿越數個週期不倒。雖然有投資者認為,龍湖在2015年前後拿地規模不足,槓桿率提升力度不夠,讓其錯過了一次豪賭週期的機會。

但於龍湖而言,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比一時的貨值暴增重要,而良好的運營管治比享受一次性資產增值重要。

3 搶灘下半場,TOD已在路上下半場,TOD已在路上

中國商業地產已經進入下半場,港資企業退出第一高地,與國內品牌一同逐鹿。手握土地資源獲取、運營招商與資金使用能力,龍湖開啟了商業征途的第三個十年。

基於交通沿線佈局的軌道物業,成為其未來地產投資的重點領域。軌道物業的建設可進一步提升土地縱向利用率,打造核心都市區,衍生而出的商業綜合開發模式為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開發商業綜合體。

但TOD模式操作起來並不簡單:利益疊加,需平衡開發商、軌交公司與政府間的利益;空間疊加,項目施工需配合地鐵修建節點,克服諸多技術難點;業態疊加,如何協調空間不同位置,放置不同業態。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對此,龍湖集團曾解釋過這種複雜性帶來的考驗。“重慶沙坪壩龍湖光年TOD項目,高鐵站地下七層、地上七層,正常我們做一個商業項目的模型需要十天,如果我們做這個TOD模型的話,至少要花三倍的精力。“

重慶龍湖光年能否獲得預期的成功,龍湖將來如何拓展除重慶以外的地域拿地,皆是考驗。

此外,近些年商業地產圈紛紛探討輕資產打法,且多為項目層面的管理輸出。而目前龍湖的輕資產之路是合作開發模式,合作方通過承擔是財務投資者角色。

2014年底,龍湖與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CPPIB)攜手成立合資公司,投資發展蘇州獅山天街綜合體項目,後續亦陸續有新合作項目落地。龍湖方面透露,目前持有商業項目還是以全資持有、運營為主,未來也不排斥繼續引入財務投資方。

上市十年,龍湖破浪揚帆,可更多驚喜關乎的是未來。而手握609.5億元現金的它,始終相信:突然的成功通常以前面至少十年的努力作為基礎。因為做時間的朋友,走到最後還是能夠站在前列的。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恆隆下半場,突圍新一線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龍湖商業20年,一場回報率達7%的“資本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