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能不貸款購房就千萬不要貸款購房!大家怎麼看?

微服私訪1982


題:年輕人能不貸款購房就千萬不要貸款購房!大家怎麼看?

答:您好,我是“樓市觀察”,一名專注樓市宏觀研究的金融工作者,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能夠耐心看完這篇“回答”的朋友,一定會有收穫,重點在最後。

我的觀點是:我非常不同意題主的看法,從多個維度考慮,我特別主張貸款買房。

如果你能夠支付購房首付款,同時有按時償還貸款分期的能力,請貸款買房;

如果你有支付全款的能力,請使用貸款買房。

如果您不理解我的觀點,下面我給您簡要說明如下:


首先,年輕人的經濟能力相對弱一些,全款支付房款多會有困難,需要住房貸款支持,否則很難買的上房。

用我的經歷和體會作為論據吧。

2004年的時候,我在銀行擔任中層幹部,那時候我還年輕,眼光還不夠長遠。有一次,我的分管行長在跟我聊起房子的時候,跟我說了一句話“等你攢夠了錢,房價早就又漲了,你還是買不了房”。正因為這句話,在有朋友還覺得買房房貸負擔太重承擔不起的時候,我決定了買房,那時候我說的話就是“難就是近幾年,工資一漲,房貸就是浮雲”。又過了幾年,事實證明了是對的。如果我等攢夠了錢,房價已經飛上了天。我所謂的“全款”能夠夠個首付就不錯了,得到的要麼是承擔更多的貸款,要麼是望房興嘆。

也許,這就是很多人“全款變首付、首付變車庫”的由來。


其次,貸款買房還款只是難在一時,長期來看不是事兒。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國家致力於建設小康社會,努力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個人的收入都會隨著時間的繼續而提高。這一點毋庸置疑。

因此,在年輕人貸款買房時,也許當時有一定的經濟壓力,但隨著收入的逐漸提高,你會發現每個月的還款額佔你收入的比例越來越低,越來越不是事兒。

繼續給您講一下我本人的經歷和體會。

剛參加銀行工作那會兒,每個月只有300元的工資,而到我從銀行辭職的時候,稅前月收入(含住房公積金等,每月不盡相同)大約在12000-15000之間。

我買第一套房的時候,貸款20萬元,每個月還款1654元。那時候,每月還款額佔我工資收入的比例接近50%,確實有一定壓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活品質。但幾年之後,每個月的還款在眼裡已經是無所謂的小毛毛雨了。


第三,貸款買房是非常好的“理財”規劃。


住房貸款都是長期貸款,少則五年,多則三十年甚至更長。作為年輕人,選擇貸款期限越長越好。

這是我這個回答的重點了。就是貸款買房其實是賺錢的。

今天不想用抽象的理論給大家說這些,還是用事實說話。

也許大家這樣說,我如果能夠全款支付,貸款買房的話,白白支付銀行太多的利息,不是賠了嗎?

舉個例子,100萬的房子,首付35萬元,貸款65萬,期限25年。按當前利率水平計算,每月償還本息3950元。

這樣計算下來,25年累計償還本息大約118萬元,其中本金65萬,利息53萬元。

反過來,我們再計算一下,您辦理住房貸款省下自有資金65萬元,用於投資的話,是什麼情況。

如果是我,這65萬元,我會購買具有成長性的股票或者購買股票型基金產品,同樣持有25年。大家看一下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指數,25年的週期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以美國道瓊斯和我國的A股市場為例,請看以下附圖:

上圖分別是美國道瓊斯指數和我國深成指1995年初的指數,分別是3843點和1156點;當前是2020年3月24日,在美國股市暴跌連續5次“熔斷”和國內股市受到一定影響的情況下,這兩個指數分別是18591.93點和9824.94點,分別上漲了14748點和8668點,是1995年初的3.84倍和7.5倍。

即使你不是炒股高手,選不到跑贏指數的股票,僅僅是跟隨指數,25年淨收益也是2.84倍和6.5倍。

原來投資的65萬元,按道瓊斯現在暴跌10000點之後的指數,你持有25年後的淨值仍然達到249.6萬元,淨收益184.44萬元。

這比起住房貸款的區區53萬利息來,還算什麼呢?是不是還大賺了呢?


第四,其實按照題主的問題描述,我本來的提綱裡還有第四、第五條。

但說到這兒,我覺得無需多言了。


又到了總結時間:

真傳一句話,這次總結只有簡單粗暴的一句話:貸款買房。

如果您覺得好,請點擊“關注”,我們互相學習。


樓市觀察新媒體


俺一個觀點,不要打腫臉充胖子。自己什麼家庭,什麼能力。房價過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被那些不能一次性付清房款的所謂的高級打工者炒起來的


抽著中華喝著茅臺


能全款買房的,先全款買房,以後有資金需求再將房產進行抵押。

貸款買房對於利用槓桿買房的人是一個最佳的工具,對於償還能力較弱的購房者來說就是一種風險,並不是說貸款買房就不行,但是買房還是要量力而行。

針對該問題的觀點:(對於提問者所述的)。

1、“貸款購房購車只能解決一時!卻會耽誤一生!”的這類說法是不敢苟同的,既然已經決定貸款買房買車了,自然也就對自己的償還能力有清晰的瞭解,買房買車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買來貪圖享樂;

評:理性消費,合理投資,買車是絕對會貶值的,但買房買對了就能升值。


2、“很多年輕人因結婚被迫貸款購房購車因而被捆綁了下半生”,對這一觀點嗤之以鼻,反之,若是對於買不起房、買不起車的人來說是否是已經沒有了下半生了呢?

人的一生中:某一個階段就應該買車,某一階段就應該買房,但是還是要看能否買得起。

評:人生需要規劃,買房買車不是捆綁下半生,而是為了更好的下半生。

補充:

1、個人住房貸款,在當前的貸款產品中,房貸利率算是比較低的一種貸款了,若是還能搭配公積金組合貸,享有的低廉的貸款利率去買房是不錯的選擇,若是純商業貸款,那麼就利率而言也不是很低。


2、貸款買房是最佳的槓桿工具,但是沒有償還能力還利用槓桿工具買房的,結果也只有悲劇;

(1)現實中通過貸款買房,實現資產翻倍“平民翻身”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2)現實中因無法償還房貸導致房子被凍結查封、然後拍賣的案例逐年增加,同時也導致了家庭破裂和“被破裂”,這就是過度利用槓桿的後果。

評:貸款是工具,用對了能平步青雲、用錯了就是萬劫不復。


天天房知道


一個人在貸款的時候要考慮到後續的償還能力,不能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疇的事情。


職場小白客棧


買房的話是看您買現房還是期房,如果是期房的話。要選有名大品牌開發商,(資金充足不容易有爛尾樓出現)然後貸款買房,就看當地能不能用公積金貸款,公積金率率比較低,不能的話,再用商業貸,去銀行查徵信沒有問題,就看您的月薪是不是月供的兩倍,(如月供15000元,月薪在30000元)不如不行,實在不夠,在什麼分紅獎金,或者找自己的妻子、父母幫自己貸款。


W5RT6EFH人不狠站不穩


貸款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並不是因為貸款了,就導致生活不幸福了。就像刀並沒有罪過,有罪過的是沒有用對地方的人。有的人用它來切菜,但有的人用它來殺人!

貸款買房我覺得沒有毛病,有毛病的是你買了哪兒的什麼樣子的房子。或者說你貸款壓根沒買房,而是貸款去揮霍了。如果你買了大城市的優質房產,那麼做好還款規劃,基本上都不會有問題的。未來即使需要用錢,優質的房產永遠是不缺買家的。

具體來說目前房貸利率年化5%左右,也就是貸一百萬一年的利息也就是五萬塊左右。假設你這個房子出租出去,或者你自己住省下來的租金。那麼租金可能一年就要三四萬。你買房實際的支出其實就一兩萬而已。

再看看貨幣貶值率和物價上漲指數cpi,真要細算的話每年不會低於10%,你算算一百萬房貸你是賺了還是虧了!

你先算著,我得趕緊去辦房貸了!


老姚來了


年輕人千萬不能否貸款買房?這個問題說的過於絕對!不然,銀行銀行提供的房貸政策,豈不是成了擺設!相對的理解為:結合自身狀況,合理應用金融政策(房貸)進行房產的購置。

關鍵以上這個“合理應用”的合理,怎麼定性:

一、合理狀況:

1、工作相對穩定,穩定收益來源。能夠保證家庭正常開支,及貸款買房後的還款能力!

2、購房首付款,最好是自有資金,不然後期還款壓力偏大;

3、付完首付款後,還略有盈餘,保證家庭的正常生活;

4、家庭收入來源不單一、不唯一。例如:除了正常工資收入,還有租金收入、理財收入、兼職性收入等。

二、不合理狀況:

1、工作不穩定,收入沒法保證;

2、首付款,都是借的,這樣利用槓桿率過高;

3、家庭收入來源過於單一,例如:只有工資性收入;

4、購買物業的房價,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

5、家庭生二胎、父母養老壓力等支出比例過高。

三、總結:不是不能購房貸款,而是結合自身以上狀況,合理應用金融槓桿,購置屬於自己的房屋。



房買哪


年輕人貸款買房並沒有什麼,而且貸款買房恰恰能利用足夠的槓桿讓我們的資產增值。

十年前,上海的房價普遍也就一兩萬,可能交了首付之後每個月還貸款只需要還五六千,那時候可能會覺得很多,但是10年過去了,你的薪資可能已經翻了不止一倍了,那麼五六千的貸款你還覺得很多嗎?況且還有公積金,可能夫妻兩個的公積金就覆蓋了這部分房貸。

但是如果你一直攢錢現在才買房子,在房價普遍五六萬甚至七八萬的今天再買房子,要負擔的房貸可能就更多了。

我想那些因為房貸而導致離婚和各種生活不下去的,應該是買房上車的時候太勉強了,有可能是本來首付就差了太多卻借了大筆的錢也要買房或者不能負擔那麼多房貸職業發展也不大的人。

所以我還是支持年輕人貸款買房的,但是一定要量力而為,要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和明確的評估,當然還要把意外的風險考慮進去,比如失業、意外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今小非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年輕人為了結婚不得不買房,是不掙的事實。對於有人說年輕人能不貸款購房就千萬不要貸款購房的說法,我非常不贊同。

現在年輕人很少能全款買房。大家都剛參加工作不久,能全款買房的,不是家裡有礦就是中了彩票,不然誰有錢能全款買房。要是說掏空六個人的錢包才能全款,那還不如貸款來的實在,最起碼不拖累老人。

要等攢夠錢全款買房不現實。房地產市場發展這二十年來,什麼時候收入趕上過房價上漲的速度?即使你有本事,過些年能攢夠全款的錢,但結婚的事兒等不起好幾年。

貸款購房是年輕人最好的購房方式。現在趁自己年輕,能掙錢,銀行還能給你貸款,少付點首付買個合適的房子。如果錢還有富餘,加上你的收入,以後還房貸的日子並沒那麼可怕。房貸是所有貸款業務中利息最低的一種貸款,這麼優質的貸款不用,難道要外邊借貸湊全款買房嗎?

很多年輕人為了結婚貸款買房,被解讀為捆綁了下半生,導致離婚率大量上升,埋葬了後半生的幸福。我認為,你不貸款買房,連結婚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離婚了,後半生幸福更無從談起。

現在社會很現實,雖說談錢傷感情,但談感情就要傷錢。要想結婚就要買房,要想買房,你沒錢就只能貸款,這是個死循環,除非你找到真愛,不要房不要車,不然還是要往這死循環裡跳。

離婚率大量上升,房貸只是從犯,但不是主犯。既然貸款買房,你就有還款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的提升,收入也會不斷增加,用不了幾年你的月供就沒這麼大壓力了,還不至於捆綁後半生。如果說你掙錢能力不行,那我無話可說。如果嫌還款壓力大,那把房子賣了,銀行貸款還了,手裡還留些現金,該離婚的就不離婚了嗎?

後半生的幸福不幸福跟貸款買房還是全款買房無關。如果你有全款買房的實力,貸款買房,還款並無壓力,後半生幸不幸福是你們兩口子感情的問題,和房貸無關。沒錢只能貸款買房,沒得選。

綜上所述,有實力全款買房的更應該貸款買房,把資產做更加合理的分配。沒實力的只能選擇貸款購房,不然連婚都沒得結,也沒機會談後半生的幸福問題。


京南樓市觀察


從借高利貸買房、假離婚買房,到實體企業老闆拋棄主業投資房產,甚至一套房子能挽救一家上市公司,一場全民買房熱潮近年來激烈上演,有人唯恐趕不上這趟暴富列車,也有人驚呼泡沫經濟即將破裂,中國樓市到底怎麼了?

下面來看一個開發商是怎麼看待年輕人貸款買房的:

在中國,買房95%靠按揭貸款,而且年輕人買房的需求最大。估計只有不足5%是靠自己的實力,不需要家裡資助買房的。當然還有一些富二代全款買房的事,就另當別論了。

為什麼說窮二代,農二代,職二代,或者說普通青年為什麼不要著急買房呢?

先說下中國的房貸被透支得非常嚴重了,樓市泡沫大,年輕人做接盤俠要考慮清楚樓市崩塌的後果。

房貸收入比是房貸除以可支配收入,百分比越高代表老百姓還款壓力越重,此前中國房貸收入比已經快達到了40%,超過了美國在次貸危機時的32%,快接近房產泡沫時期的日本。

2016年月均房貸接近5000億,而且央行新增的貨幣幾乎都湧入了樓市貸款中。如果房貸擠壓了我們大部分收入,老百姓就沒錢去消費其他商品了,抑制擴大內需,對實體經濟也是一種打擊。所以說中國是將樓市槓桿用到了極限,已經存在一定風險了。那些使用高槓杆買房的年輕人,如果未來房價跌了,經濟不景氣了,你們貸下的房貸是否還還得起?

雖然我們都清楚房價已屬於非理性上漲,為什麼還有年輕人拼了命要去買房呢?有人抱怨:是中國的丈母孃,逼高了中國房價!

研究過鄰國日本,日本的青年是否也害怕丈母孃。日本青年結婚買房子也很貴,日本彈丸之地,人口密度很大,房價當然比較高(在世界上排名是位列前茅的),日本青年卻不著急買房。日本青年怕買房限制自己去其他城市欣賞美好生活的機會,也更不利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我們呢 ,為了一套蝸居不惜借貸做房奴。

除此之外,年輕人誠惶誠恐的買房,還有一個原因。

大多數人被高房價嚇住了——現在不買,以後還會漲,房價永遠比工資漲的快。現在不買,恐怕以後再也買不起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想先講個例子。

在70年代,電話剛剛興起時,就有輿論稱: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富裕人群的象徵,是身份的標誌。那時候有一部電話,可以被神化到領導幹部的層次。但是,現在你看看,一個座機電話能值多少錢,如今已經是蘋果手機爛大街了。

在以前,結婚三大件。三大件,即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而80年代,結婚時的“三大件”就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到了90年代,“三大件”水漲船高了,更新成電腦、空調和摩托車。 如今,結婚“三大件”被默認成“三大子”,即“房子、車子和票子。

每一個時代的商品工業的大發展,都有攀比的心理,新鮮事物一出來,大家都跟著攀比。大家想過沒有,昔日昂貴的電話,冰箱,彩電,現在說起來是不是不值得一提?這裡面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呢?

無非是供求關係。當整個國家在渴求一樣東西的時候,這個東西在一段時間內是稀缺的。大家爭搶,就有商人湧入這個行業,就有投機倒把的人炒這個東西。

70年代,有人囤自行車倒賣,現代人開始囤什麼了?房子呀。國家大力發展房地產,加上中國的傳統觀念,沒有房子就沒有家,還有一個原因是大家互相攀比誰家住的房子大。大家都在搶房子這個東西,搶的人多了,房子價格就漲了,一個月漲幾百上千都是常見的。人都是有從眾心理的,一個東西越被瘋搶看起來就越值錢。

從經濟學角度講:當需求被激發出來的時候,一段時間內,房子會瘋狂上漲,加上中間投機倒把人的炒作,房子更是非理性上漲。更多的人,資金,熱錢湧入這個行業,去瘋狂的買地蓋房子,更多的實體企業老闆關了工廠,瘋狂囤房,一個個瘋 了一樣湧入地產圈。而且,央企地王的頻出,更讓人看到了樓市的瘋狂。

做麵粉的,賣魚的,做鞋的,都湧入這個行業,瘋狂蓋房,瘋狂炒房。這個現象正常嗎?當房子的總量超過購房者的需求量時,結果會怎樣?一些三四線城市的鬼城已是前車之鑑。

大家想過沒有,在全國有多少套房子?未來5年會建多少套?

現在雖然放開了二胎,但是獨生子很多,再過10年。最簡單的估計:孩子父母一套房,老婆父母一套房,小2口還有1套房。還算平衡,等再過10年,雙方父母去世,這樣一家就3套房。再過10年,這個父母還會為孩子再買套房嗎?到時候房子還會永遠上漲嗎?大家有房子住了,房子賣給誰呢?如果未來再徵收個房產稅,未來誰還願意把房子砸在手上。

所以說:房子永遠上漲論,是謬論,照現在的速度,用不了20年,樓市該到頭了。

有人會說,城裡人不買,農民會買啊。那麼看看城市化進程到什麼程度?

舉個例子,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大搞新農村建設,農民增收,農村城鎮化,3-5年部分試點農民可以住樓房,大大平抑四線城市的上漲。農村城鎮化,這也是城市化的一部分,但並不是要所有的農民去城裡買房就是城市化了。

在中國,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傳統的農民將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新農民的增加,有土地,有鄉鎮企業收入,有樓房住,去大城市幹嘛?掃大街去?你可知道,很多有技能的農民工收入都比大學生掙得多。

另外國家十二五計劃規劃提出:每年在一、二線城市,新建600萬套經濟適用房,廉租房。5年就建3000萬套,可以解決一億湧入城市的新農民的需求。

還有數據顯示,現在不僅是大城市,樓房空置率高,甚至縣級市的樓房空置率也在迅速增加。例如,大城市一個城中村改造,有的村民一個人就能手握7套房子。所以很多農民根本不缺房。

為此,國家出手擠壓樓市泡沫,從限購已經到限售,決心是堅定的。在高位接盤,尤其是首付不夠,通過貸款或者高槓杆買房的年輕人要警惕風險。當視死如歸的接盤俠,要當心飛得高摔得重。

如果你相信,10年前上萬元的手機,電腦現在可以輕鬆買到,我們就有理由相信:10年後,房子也許沒那麼貴。

當然你有足夠的資金,想買幾套房子那隨便你,風險自擔。但是如果經濟條件不成熟,考慮租房也不丟人,不要用最具想象力的黃金10年(25歲-35歲)給銀行打工,而錯失了自己的職業成長期。

多地大學生也可以繳公積金了

| 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

據新華社報道,武漢、成都、長沙、合肥、南昌等5省會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近日在武漢召開聯席會,就自由職業者和在校大學生自願繳存使用公積金等議題達成合作行動計劃。這意味著不久的將來,農民工、在校大學生等群體在這5座城市可自願繳納住房公積金。這5個城市的大學生能夠比同齡人早幾年繳納公積金,並且畢業後可以提取公積金租房,而公積金貸款額度也不受影響。

公積金貸款買房好處不少,最實惠的是公積金貸款利率顯著低於商貸利率。根據成都市住房公積金中心數據,5年以上公積金貸款利率為3.25%,而5年以上商業貸款利率為4.9%。以貸款50萬元,選擇等額本息還款法,20年還清為例。選擇公積金貸款相比商業貸款每月可少還400多元。

同時,多地的公積金貸款額度與繳存餘額、繳存時間息息相關,更早繳納公積金意味著在公積金貸款額度上更具優勢。

中國青年4成買房靠父母

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繳納公積金免不了要“啃老”。同時,公積金並不能解決首付的問題,中國年輕人的買房還需要父母更多的幫助。事實上,無論是大學生繳納公積金,還是買房的首付,啃老幾乎是必然的選擇,畢竟在校生或者剛畢業都沒有什麼積蓄。

最近,匯豐銀行對全球9個國家約9000名“千禧一代”(大致相當於中國的“80後”和“90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千禧一代”有房比例最高,達70%。

▲千禧一代住房擁有率(注:中國的樣本來源85%為城市、14%郊縣、1%為農村) 圖片來源:暴財經

調查還稱,阿聯酋有房青年依靠父母買房的比例最高,達50%;墨西哥和中國緊隨其後,分別為41%和40%。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除了父母願意提供幫助外,中國青年有房率高的原因還有文化價值觀、年輕人收入相對較高等。房產諮詢公司高力國際的副總經理文森特·張認為,儘管北京和上海的房價猛漲,但許多小城市的房價仍是年輕人能夠承受的。中國一些年輕人可以在二三線城市賺取較高的薪水,繼而在家鄉小城市購置較為便宜的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