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芽,蘇北人早春裡的芬芳記憶

圖:來自網絡

早春裡,春風暖暖,陽光豔豔。


屋後的香椿萌動,嫩綠,抽出了新芽。在我兒時的記憶裡,30年前的微山湖畔,椿樹無處不在,是村民下棋、曬暖、擺古、讀閒書的好去處,那是一把綠色的大傘,似一葉溫馨的小舟,莊戶人的搖籃。


香椿芽,蘇北人早春裡的芬芳記憶


微山湖畔,屋前屋後,溝邊堤旁,家家戶戶都種椿樹。“椿”與“春”諧音,不少孩子取名叫“椿”,或是“椿芽”。象徵著春光明媚,春風常駐,家家有椿,戶戶有餘,幸福吉祥。


我老家蘇北,蘇北的民俗樸素、粗曠、單純。大口吃肉,黑碗喝酒,崇文尚武,當年劉邦、樊噲,兒時習武,漢皇遺風猶存。


這裡稱呼也很簡單別緻,母親稱“娘”,父親稱“達”。每當夕陽西下,炊煙裊裊,整個村落“娘”、“達”喊聲一片。


我小時調皮,常常爬到椿樹梢頭,摸“椿秀才”,誤了吃飯。我們這兒吃晚飯,稱“喝湯”,其實晚飯,不僅是喝湯,也吃飯就菜。“順兒——喝湯!”我達高個,魁梧,像院中的椿樹一樣,粗嗓門,高音量,他一聲喊,三村五莊都能聽到。


香椿芽,蘇北人早春裡的芬芳記憶


可就是我聽不到。因為光顧玩了,達的聲音是耳邊風。每當這時,達就到河邊的椿樹上找我,我透過椿樹濃密的樹葉,瞧見到達的蹤影,我便像猴子一樣,哧溜溜地從椿樹上滑落下來。椿樹的樹身平整光滑,時不時的淌些樹膠,粘粘的,聞上去,一股椿樹味,香中帶點臭味,怪怪的。


香椿芽,是當地春天的一道名菜,美食。娘將我從椿樹上摘下的香椿芽,先在清水裡過一下,淘一淘,然後切碎,放在籮筐裡涼一涼,切好蔥姜,磕上一兩個雞蛋,將雞蛋打破,用筷子攪拌,筷子一挑,那青、那黃,青是青,黃是黃,好看極了。這叫蔥花、雞蛋炒香椿,味道鮮嫩可口。


香椿芽,蘇北人早春裡的芬芳記憶


有人不愛吃,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別味”,不過,我愛吃,娘、達愛吃,全家人都愛吃。不管什麼時候談起香椿芽,都能夠找到芬芳的記憶。現在打一咯,還能聞到幾十年前的香椿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