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散戶老是虧錢的邏輯

2020年2月18日,A股投資者人數正式突破1.6億大關。這相當於10個人中有1.1個人炒股,基數已經不小了。

但在這個市場,始終有一個“721”的魔咒無法打破——7虧、2平、1賺,相當於90%的人是陪跑的,是要虧損的,因為2平也會輸掉資金的時間和機會成本。

炒股賺錢難啊!真的難啊!

那麼,我反問一句,不炒股,做其他的事情賺錢有容易的麼?

1

三個痛點

深度解密 | A股散户老是亏钱的逻辑

這裡,我總結了散戶老是虧錢的最重要的3點原因,以饗讀者。

1、聽大師的、聽大V的。

尤其是涉市未深的新韭菜,對於股市基本的術語——市值、估值、倉位、股本、歸母淨利潤等等,都一竅不通,就敢大膽開設證券賬戶,倉促入市,因為看到身邊有人賺錢了。

自己不懂,總有渠道找到老師,並跟隨之!往往“磚家”們也直接給出代碼,簡單粗暴,直擊小散靈魂痛點。

一開始,你不會入倉很多,都是幾百幾千元的,但一天一天看到賬戶飄紅,賺錢了,開心了,興奮了。後來加大倉位,最後結局都懂……

交過學費的、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散戶,雖然不容易忽悠幫著“老師”抬轎,但同樣容易被市場雜音所迷惑,導致一不留神入市虧錢。

市場上的磚家、大V,最不吝嗇的就是,喊牛市來了:

第一階段協議達成,毛衣戰要結束了,牛市要來啦!

減稅降費大放水,牛市要來啦!

富時,明盛等成分股提高份額比例,外資瘋狂抄底了,牛市要來啦!

註冊制落地,這可是類比當年國企入市的大事,牛市要來啦!

央行降準了,牛市要來啦!

2019年3月,上證指數3000點。喊了1年,上證指數不足2800點。大盤都沒漲,這叫哪門子牛市?

另外,我統計了下(2019/3/25-2020/3/25),滬深兩市共計3798家,期間上漲1237家(漲幅10%以內的333家),下跌的2564家,佔比超過67.5%(跌幅超20%的1471家)。

看到沒,1年時間內,市場有多少牛市聲音,結果全市場有67%的股票下跌,還有39%的公司倒跌超過20%。

為何磚家們總是喜歡喊牛市?這是商業模式決定了的啊!

他們任職在券商、公募、私募等金融機構,不喊牛市來了,那會有那麼多韭菜撲上來。不交易,拿來的錢賺!

商業模式決定了,他們的聲音只有一種:牛市要來啦,只要你想下車撒泡尿,你就會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的甩下,因為這是一趟高鐵!

所以啊,真有老師直接給代碼的,就不要跟了,最終的結局一定是踩大坑。對於大V、專家們的觀點,不是說不能看,不能聽,關鍵是你要看背後的邏輯是否縝密,是否成立,而不是隻看他們的觀點。

如果某某都是A--B的線性思維,那就取關吧,他會害了你。

2、沒有交易體系與邏輯,憑感覺。

它是散戶老是虧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為什麼買這隻股票,具體有什麼交易邏輯?大多散戶說不清道不明,因為我覺得它跌得足夠多了,應該會反彈了。

應該……

這是散戶經常會犯的毛病,明明對公司不瞭解,也沒深入研究過,只是加了自選股,觀察過一段時間的股價走勢,看K線趨勢向上,衝動下就入場了……

運氣好,短線賺點盒飯錢,運氣不好,套個幾年沒商量。

舉個例子,財富粉碎機的中國石油,2007年上市,股價最高36.27元,而現在僅有4.8元,累計跌幅超過86%。07年拿到這隻股,可能一輩子都迎不來解放軍。

深度解密 | A股散户老是亏钱的逻辑

3、恐懼與貪婪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不少散戶學得有模有樣,經常嚷嚷要抄底,因為這是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要抓住機會呀!

深度解密 | A股散户老是亏钱的逻辑

還有這張圖,完美詮釋了投資者心情的波動與循環週期。

深度解密 | A股散户老是亏钱的逻辑

這裡,我們再舉例說明。從去年開始,芯片股的炒作非常瘋狂,前期不少投資者懷疑、又遲疑,股價逐步偏離了基本面,但市場很火熱呀,芯片股天天漲,咱們不應該入場撈點錢嗎?

芯片ETF(15995.SH)上市前20個交易日(2/10-2/25)累計暴漲超過33%,期間只有一天下跌,不明真相的散戶看到如此場景能不心動嗎?

那時,市場半導體會繼續走牛的所謂邏輯很多:國產替代化、芯片自力更生云云,總之,芯片必須漲。但是後來,不幸的是,21個交易日暴跌32%,來了一個完完全全的大清算。

深度解密 | A股散户老是亏钱的逻辑

再看個股,慘不忍睹。兆易創新、通富微電、長電科技、華天科技、耐威科技、北京君正、中微公司、晶方科技等暴跌超過30%,亦是此前市場關注極高的個股。

深度解密 | A股散户老是亏钱的逻辑

在芯片股上,我看到了人性的貪婪與瘋狂。

入場者大多都知道泡沫維持不了多久,但都迷之自信地認為,自己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棒,但最後的結局就是被活埋。

綜上,沒有自己的交易體系和邏輯,是散戶老是虧錢最為重要的原因

。因為沒有交易體系,我就聽老師的,聽大V的;沒有交易體系,我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我該貪婪,什麼時候我應該恐懼,胡亂被自己的情緒掌控。

2

兩個指標

在入市之前,我們應該清楚,交易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是來賺錢的?是為娛樂的?還是來虧錢的?相信99%的人,都是為了賺錢,即產生一定的投資收益。

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公式:

①投資收益率=賣出價/買入價-1。要保證產生正向收益,賣出價一定要高出買入價,這一點很簡單,但很重要。

②市值=股價*股本。賺錢市值空間=賣出時市值—買入時市值=賣出價*股本—買入價*股本。

③市值=市盈率*淨利潤。這個公式不少投資者還太壓根不知道。我們投資賺錢其實有兩部分,一是賺估值提升的錢,一部分是賺公司成長的錢。

同時賺這兩部分的錢,行話叫“戴維斯雙擊”。比如尋找10倍大牛股,估值提升2倍,淨利潤提升5倍,就可以達到了。

但為何我們有時長拿股票卻也不賺錢呢?有3種結果,一是估值下降,業績增長;二是估值上升,業績下降。一升一降,也賺不了錢,甚至還大虧,三是估值下降,業績也下降,最慘的一種情形。

賺錢要穩,最好的一種策略就是,手握核心優秀公司,比如茅臺。

最近5年(2015-2019年),茅臺利潤從153億元增長至405億元(2019年業績預告數據),增長2.6倍。PE從14.5倍增長至36倍,增加2.5倍。

深度解密 | A股散户老是亏钱的逻辑

茅臺股價也從158元,增長至1183元。茅臺是A股絕對的優秀核心資產,享受“戴維斯雙擊”。

所以,賺錢的最底層邏輯,便是要關注估值與利潤。

1、估值

估值能力,是優秀交易者必備的能力。因為在優秀的公司,估值貴了,也賺了不錢。

比如茅臺,你有自己的交易體系和估值體系,評估合理的估值是1100元,那麼前些日子,茅臺股價隨大盤快速墜落至960元,你不會恐懼,你會很開心,因為機會來了。

如果不會估值,那麼你就是兩眼一抹黑,肯本不知道現價現在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市場主流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還是DCF模型下的現金流折現法。

那DCF模型又是什麼呢?請看下圖:

深度解密 | A股散户老是亏钱的逻辑

企業價值的評估,主要跟兩個變量有關,一個是永續經營下現金流總和,一個是折現率。具體怎麼用該模型來估算企業價值,請移步相關的資料進行學習與研究。

說一句打擊你的話,估值能力是投資中最核心的能力,學習起來很有難度,但也不是不能學會。

2、利潤

商業的本質是賺錢。如果一家公司過往3、5年都不怎麼賺錢,早早放棄吧,它沒有大多價值。

要分析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情況,首先你得對公司過往取得表現進行研究——比如,看看財報,ROE、毛利率、淨利率怎麼樣。

股神巴菲特,就很看重公司的ROE指標。ROE可以評定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如果常年保持較高數值的話,一定程度上證明公司的是具備細分領域的護城河,或者說是核心競爭壁壘。

你看茅臺,長期ROE在30%左右,一個指標就可以反應茅臺超強的盈利能力。

深度解密 | A股散户老是亏钱的逻辑

(來源:Wind,茅臺20年來ROE表現)

對於一家公司,除了重點關注盈利能力,同時也要關注市場競爭地位、負債能力、運營能力等等。這是公司能夠長期增長下去的基本盤。

如果對於公司沒有深入瞭解,對茅臺的盈利能力有所把握和考究,投資者就會偏執的認為,茅臺10%+增速,為何估值能有30倍這麼貴。

深度解密 | A股散户老是亏钱的逻辑

估值、利潤,這是投資交易中最應該關注的兩個指標變量。

3

一個誤區

對於有一定投資能力的交易者,有一個誤區,覺得優秀公司還是好,就是估值太貴了,不想買,接著大概率會買入估值便宜的普通公司。

這麼說吧,市場最優秀的一批公司,你看能夠看到他的優秀,別人同樣也能看到,它的估值就不會便宜到哪裡去。估值不便宜,但隨著業績的快速增長,股價一樣會飛衝。

比如A股絕對的醫藥龍頭——恆瑞醫藥,估值貴不,相信90%的人會認為它貴,但人家的股價就是一直漲,期間最大漲幅超過150倍。

深度解密 | A股散户老是亏钱的逻辑

所以對待優秀公司,我們不要求低估,只要正常估值,即可買入,等待股價隨著業績提升而上漲,也能獲得不錯的回報。但提前一定是優秀公司。

不買估值合理的優秀公司,你卻買入估值便宜的普通公司,風險比前者大得多。因為公司估值持續下降或愈發便宜,大概率是經營、盈利能力上出了問題。估值便宜,不跌了,但業績起不來,照樣賺不了錢。

這真是一個誤區。

對了,即便在優秀的公司,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維度,千萬不要忽視。

我一位老友曾經給我分享過一句投資感悟:我從事股票交易這麼多年,最大的感觸就是,普通投資者唯一能戰勝市場,戰勝機構的優勢就是時間,時間,時間!

但可惜的是,市場有太多太多的散戶投資者的視野只有一天兩天,根本沒有哪怕1個月、半年的維度,不虧錢虧誰的。

真正的價值投資高手,一定會選擇優秀公司,做時間的朋友。

最後,一句話,祝福你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之道,不虧錢,還能賺大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