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餐飲人的自述:不怪疫情 定位不準經營不善我的餐廳倒閉了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迫使餐企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許多餐飲人在疫情期間熬不下去,黯然退場,這其中就包括北漂十年,投資40萬開餐廳,營業僅2個月就倒閉的茉莉餐廳。

一個餐飲人的自述:不怪疫情 定位不準經營不善我的餐廳倒閉了

這裡提到的這家餐廳,老闆是來自河南平頂山一個叫可可的女士,在做餐飲之前,曾經在北京開了2年多的滴滴,北漂10年後,可可和老公選擇了回老家創業。據瞭解,這家餐廳從去年年底開業到倒閉,僅僅用了四個月左右的時間。

不怪疫情 怪自己

“去年年底,我們在商場裡盤了一家店,200平,投了40多萬,賣炒菜,老公管後廚,我管前廳。但生意不是很好,開業不到一個月,我們就裁了2名員工,後來店裡的收入連桌布都洗不起了,只能把桌布撤下了。”

屋漏偏逢連陰雨,在生意不景氣的時候,可可的餐廳和全國所的餐飲企業一樣,都沒有躲過疫情的影響,本來為春節期間營業準備的很多菜品,因為疫情店裡一個客人都沒有,不得不關門歇業。

公開數據顯示,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僅在春節7天內,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

一個餐飲人的自述:不怪疫情 定位不準經營不善我的餐廳倒閉了

隨著復工潮的到來,各地的餐飲企業陸續恢復營業,而可可和老公卻在這個時候選擇了放棄餐廳生意,“在店裡呆了一箇中午我們就回家了,我和老公商量了很長時間,終於在3月10日,我們這個40萬多開的餐廳,在營業兩個月,停業兩個月後,宣佈正式倒閉。”

3月11日,可可通過網絡平臺上發佈了一段視頻,向網友公佈了餐廳倒閉的真正原因。“疫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自身的原因,這個店開業的時候一直定位就不準,模式也不是很清晰。還有就是資金的問題,因為我們馬上要交下一個季度的房租了,但照目前形勢來看,餐飲恢復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就不想再投入一筆資金,繼續耗下去了。本身生意就不好,再加上這次疫情,對我們真是雪上加霜,不得不放棄。”

疫情期間關閉的餐企

可可經營的餐廳,只是疫情期間餐飲行業慘象的一個縮影。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全國餐飲企業註銷超1.3萬家。個體商戶難以為繼,連鎖餐企的狀況也並不樂觀。雖然不少地區的復工復業工作有序開展,但仍然有不少餐企沒能等到堂食開業的那天。

一個餐飲人的自述:不怪疫情 定位不準經營不善我的餐廳倒閉了

2月底,深圳醉翁亭餐飲店創始人宋紅陽在官方微博發聲,稱“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其資金鍊斷裂,計劃轉讓店鋪,3月初,該店正式停業。2月29日,曾經的“日料霸王”和民居酒屋宣佈關閉該集團在中國內地僅剩的11個門店中的7家直營店,其餘4家因合約問題無法立即停業,退出了中國市場。3月4日,濟南桃源酒店位於濟南經七路的分店關閉,這家成立於1994年的餐企曾被稱為濟南餐飲界的老大哥。3月23日,據界面新聞報道,廣州點都德宣佈關閉5家門店止損,約佔總門店數的10%,此前制定的拓展計劃也被推遲。

對多數餐飲企業來說,疫情一出就被當場打懵,紛紛都進入保命狀態,由於中小型餐飲企業固定資產較少,得到貸款和政策支持性資金的難度大。那些沒有挺過疫情影響的餐企,大都受到現金流短缺的制約,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也較差。

一個餐飲人的自述:不怪疫情 定位不準經營不善我的餐廳倒閉了

餐飲業作為最大的現金流行業,現金流與門店營業收入聯繫緊密,大多數的餐企留存的現金流往往僅能維持1-2個月運營。疫情期間,整個餐飲行業暫時停擺,門店堂食停業,員工成本、租金成本、庫存等成本彈性不減,甚至不降反升。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2019年的調研,我國整個餐飲業的人力成本佔比為21.11%,房租成本佔比為9.3%——僅這兩項成本,就佔到了企業支出的三分之一。經過測算,機構得出結論:平均一家餐飲企業三個月的剛性現金支出,對應的是三個季度的淨利潤。

疫情除了暴露出餐企現金流的短板,抗風險能力差也是餐飲人不能忽視的問題。據瞭解餐飲的抗風險能力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餐飲品牌的快速擴張,另一方面是餐飲的收益結構單一。

經歷了這次疫情的“洗禮”,餐飲行業必將迎來一次大的洗牌。未來餐飲市場定會朝著“堂食+外帶+外賣+零售”等多渠道發展,餐企發展的多元化,既豐富了收益結構,也將提高餐企的抗風險能力。

(文中部分自述內容摘自餐廳老闆可可的視頻)

見習記者 彭宗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