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也有“雙胞胎”!意外還是偶然?

“雙胞胎”論文的出現


孿生風格風靡一時,人類雙胞胎也同樣流行。印度喀拉拉邦的科辛吉村被稱為“雙胞胎鎮”,創造了204對雙胞胎的記錄。2018年,尼日利亞的奧約州聚集了2000多對雙胞胎,以慶祝“世界雙胞胎節”。有趣的是,這種雙胞胎文化也進入了科學領域。科學界的孿生現象究竟是如何開始出現在科學傳播中,似乎沒有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最近,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相同的論文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而不是偶然的現象。

論文也有“雙胞胎”!意外還是偶然?


研究性論文其中涉及大量的工作,包括智力思考、創造力、頭腦風暴、實驗、分析、確定新的方法或過程等,從而形成一份同行評議和廣泛閱讀的論文。在接收和發佈任何論文之前,需要進行幾項檢查。除了指南,期刊的編輯還要求將稿件提前進行審閱。審稿人可以要求作者進行進一步的修訂。有時,稿件需要經過多輪同行評審。即使經過幾次修改,同行評審者也可能不會相信作者提交的稿件,並且稿件可能會被拒絕。隨著期刊採用嚴格的稿件評審準則,看到“雙胞胎”論文的誕生是令人驚訝的。更令人驚訝的是,“雙胞胎”論文通過了編輯審查、同行評審和討論。


“雙胞胎”論文的出現通常是偶然的,但是這種偶然事件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偶然孿生,如果兩個研究小組在同一個問題上開展工作,但是沒有意識到其他小組在同一想法上取得進展,並在大約同一時間實現其目標,則會發生偶然的孿生現象。第二種是設計孿生,

是在兩個小組中途某處意識到另一小組中正在發生的工作,並且由於這兩個工作都值得獨立出版時,大約在同一時間提交手稿,研究小組儘管瞭解其他小組的利益,但還是通過更改標題或語言而匆忙提交手稿。


“雙胞胎”論文的具體案例


直到2000年初,在科學發現的早期階段發表類似的論文是偶然的,儘管研究小組在不同的地點上對幾乎相同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科學論文中關於孿生現象的一些重要例子包括:(i)1772年Carl Wilhem Scheele(瑞典人)發現氧氣,1774年Joseph Priestley(英國人)發現氧氣,1775年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法國人)將這種氣體命名為氧氣;(ii)1859年Charles Darwin(英國)和1858年Alfred Russel Wallace(英國)提出的“自然選擇學說進化論”;以及(iii)Francis Crick(英國),James Watson(美國)和Mauirce Wilkins(英國)因其在“核酸的分子結構及其在生命物質轉移中的意義”方面的努力,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獎。在不同國家或大學工作的科學家得出了彼此獨立的相同科學結論。為了最大限度地推動有機合成,通過藥物發現和其他應用的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工具,20世紀50年代,天然物質的全合成技術得到了發展。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是E.J.Corey和R.B.Woodward兩個科研小組進行的

赤蘚內酯全合成。兩組人都在同一走廊工作,但是兩組人在一個健康的競爭環境中開展研究。他們發表的論文中沒有重疊之處。Woodward因其在有機合成領域的工作獲得了1965年諾貝爾化學獎。1990年,Corey因其逆合成分析的概念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另一個例子是紫杉醇的合成。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和美國農業部對尋找治療癌症的新藥感興趣。在一個這樣的項目中,紅豆杉樹皮顯示出細胞毒性。由於紫杉醇具有結構新穎、抗腫瘤等特點,約有30個研究小組對紫杉醇的全合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R.A.Halton、K.C Nicolaou、S.J.Danishefsky和P.A.Wender的研究小組相互競爭,完成了紫杉醇的首次合成。最後,R.A.Halton小組的論文第一個被Nature雜誌接受出版,K.C.Nicolaou小組的論文第一個出現在J. Am. Chem. Soc.雜誌的印刷版上,從而產生了“雙胞胎”論文。P.A.Wender和S.J.Danishefsky也合成了這種分子,為豐富合成方法做出了貢獻。他們所遵循的合成路線不同,這豐富了全合成的領域。


這些例子就像是科學文獻海洋中的燈塔。它們代表了各個科學家在確定重要的研究目標並實現目標而又不侵入他人領域的經驗和智慧。他們的這些例子在課程中被教授,以瞭解研究人員如何從不同角度解決同一問題。


“雙胞胎”論文大量出現的原因分析


20世紀初,研究人員沒有當今的技術優勢,他們的工作大多是手寫或打字,他們的文獻回顧是一個詳盡的手工過程。這個過程產生了很少重疊的研究想法。一年中偶然發現一兩個研究想法重疊。這可能是因為科學家在他們的研究過程中想到了同樣的方法,或者他們在科學會議上討論過這個問題。


如果你看一下2010年後出版的文獻,“雙胞胎”論文出現的更加頻繁。當文獻檢索僅限於在“有機合成”這一領域時,瀏覽一下發表的論文,就很容易發現“雙胞胎”論文,它們的起點、終點和到達的路徑都非常相似或相同。另一個有助於“雙胞胎”論文出現的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有機合成的重點從分子的完全合成轉向開發合成方法。


技術進步導致研究小組之間的互動激增,不同全球平臺上的聯繫和獲得各自領域的優秀文獻的機會激增。在全球範圍內,重要的研究和良好的合作很快就會產生高質量的研究論文。更重要的是,在為增加研究論文發表而展開的競賽中,可能導致了“雙胞胎”論文的誕生。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在智能手機或電腦上可以快速、方便地獲取文獻,使研究人員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同時閱讀同一篇文章。這種“雙胞胎”論文的發生可能是因為研究人員使用了相同的化學物質和資源在該領域發表了論文。研究人員可能不願意在這項工作上投入很多精力,急於快速而大量地發表論文。可能會有很多人以相同的方式思考,這可能會導致產生相同的研究結果和類似的研究論文。


第二個原因很有可能是,大多數研究人員可能只限於閱讀標題和摘要,而不閱讀論文的內容,

因為有大量期刊可用,研究人員幾乎沒有時間閱讀文獻。膚淺地閱讀標題和摘要,而不瞭解複雜的論文研究思路,可能會導致“雙胞胎”論文的出現。


第三個原因可能是,研究人員在進入其他研究機構之前,曾在同一研究小組或同一研究所工作,並且可能已經討論了可能引起雙方興趣的領域。這兩個小組都可能繼續工作,以在“終點線”擊敗另一個小組,而不是與以前的同事交流工作進展,並聯合發表論文。


第四個原因可能是花在正確理解報道文獻上的時間有限。文獻是一個迭代的過程,也是一個數據收集的來源,可以為新的研究問題奠定基礎。在不產生關於所設想的工作的基本知識的情況下,有限的信息可能導致產生相同的研究思路。


第五個原因可能是

圍繞特定主題產生的熱議,這些主題有時似乎很受歡迎。例如,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在有機化學領域,圍繞有機催化、綠色化學、sp3 C-H活化、後期官能化、組合化學等產生了巨大的轟動。大多數研究人員,無論他們喜歡走哪條路,都加入了在這些熱門領域發表研究論文的競爭。這導致了“雙胞胎”論文的產生,有時甚至是不同作者出版的“三胞胎”。


另一個“雙胞胎”的搖籃是預印本服務器。研究人員經常在論文發表在期刊上之前,在預印服務器上公開分享他們的論文草稿。所有的預印本都被分配了一個數字對象標識符(DOI),它是一種對特定領域中所做工作進行聲明的方法。這一點在任何討論中都很重要。預印本服務器存在的風險是,研究人員可以從預印本中獲取研究成果,並使用更好的技術在預印本作者之前將其發表在期刊上。


各種會議中的海報也會導致研究文獻的孿生。在這樣的會議中,研究人員傾向於通過照片和筆記來捕捉他人的作品。根據流行的研究主題,研究人員通過採用技術來加快工作速度並出版文獻,從而智勝最初的貢獻者。


知名期刊在其要求作者遵守的一套投稿指南中,需要作者提供關於原稿中出現的工作重複的聲明,也就是以不同的格式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期刊提交相同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經常被要求聲明:沒有同時向不同的期刊提交相同的論文。但是,沒有提到防止“雙胞胎”論文的指導方針,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研究小組提交相同的研究工作。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雙胞胎”論文數量也增加。我們需要思考人工智能在研究中的作用。人工智能正在慢慢取代人類的創造力嗎?那麼科學文獻可能不僅僅會出現“雙胞胎”,而是會出現上百種類似的論文。從20世紀的兩篇論文到2010年後的多篇這樣的論文在研究理念上的重疊,這引發了一個問題:研究出版物是否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這種情況的大量出現提醒研究界一個問題,當創造力被人工智能或流行主題所主導時,科學界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危機?


如何避免“雙胞胎”論文?


“雙胞胎”論文的大量出現這種現象令人不安,有必要消除這一趨勢。由於每個科學領域的研究文獻都是詳盡的,也許來自不同期刊的編輯之間增加互動和交流可能會限制“雙胞胎”論文的發表。此外,一些期刊編輯傾向於在各自的期刊上發表關於熱門話題的論文,這種情況也必須進行審查。期刊的編輯系統要求任何稿件被接收和出版都需要一套相同的規則,並鼓勵對熱門話題的稿件進行多輪同行評議。資助機構也不應該只支持固有的研究領域,而是可以帶頭支持科學家在新的領域進行研究,這有助於其他科學分支的發展。


有機合成在過去幾十年裡的發展趨勢一直在變化。從關注天然產物的合成到雜環化合物的合成,再到開發輔助合成複雜分子的方法,再到只關注一個碳氫鍵並努力使其活化,這種變化是非常巨大的。當許多研究人員關注分子中相同的碳時,“雙胞胎”論文出現的機率會增加許多倍。有機催化一直是方法學相互聯繫非常緊密的另一個領域,因此也會產生“雙胞胎”論文。


作者認為,目前的趨勢將為複雜分子的全合成鋪平道路。目前由於技術的進步,研究人員正在進入複雜分子合成的領域。為了支持合成技術的進步,人類智慧將在未來戰勝人工智能,從而回到過去人們信賴的基於專業知識和經驗去選擇研究問題,並逐漸使“雙胞胎”論文消失。


論文也有“雙胞胎”!意外還是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