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其實不是,比慈母更可怕的是這幾種母親

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媽媽在一般在家中,扮演的就是慈母的形象,而父親就是嚴父的形象,父母是直接能夠影響孩子啟蒙教育的角色。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慈母多敗兒”,就是母親過於溫柔就會使得孩子今後的道路受到影響,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慈母多敗兒,其實不然,在小編看來之所以一個溫柔謙和的母親會讓孩子誤入歧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溫柔和慈愛用錯了地方或者是濫用的情況。通常來說,大眾眼中的“慈母”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甚至還允許自己的孩子受到指正,母親這樣的行為很容易扭曲孩子的價值觀。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其實不是,比慈母更可怕的是這幾種母親

真正意義上的慈母並不是這樣的,“慈母”的真正做法,是彌補嚴父的空缺,在適當的時候給一些嚴父給不了的母親的包容和引導,能做到疼愛有度。能夠在孩子做錯的時候對他進行教育,也能夠在孩子失敗的時候也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鼓勵。他們懂得自己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去耐心的引導他們,這才是真正意義的慈母。

現實情況比“慈母”更為可怕的是這幾種母親,相對於慈母,這幾種母親作為對孩子影響更大

01經常對將自己的孩子如其他孩子對比,並伴隨著對大聲吼

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父母習慣性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相比較,例如:“你看鄰居家的孩子數學考得這麼好,都是一個老師教的,你為什麼考的這麼差”。這樣的話術可能現在仍有好多的母親在對自己的孩子在用,本身孩子天生就已經帶有好勝心理,但是如果父母經常性的對自己進行打擊,很可能會產生自卑感,可能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可能就是比被人差,以後在孩子的其他方面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其實不是,比慈母更可怕的是這幾種母親

02經常無暇顧及孩子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做父母的會整天忙於工作,自己的孩子會交給長輩來照顧,爺爺奶奶擔當起照顧孩子的起居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就顯得有點不足,大多數的爺爺奶奶因為疼自己的孫子會尤為寵愛,殊不知在經常沒有父母陪伴和引導的孩子在慢慢的被長久的溺愛給慢慢影響。這對孩子今後也會產生十分不好的影響。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其實不是,比慈母更可怕的是這幾種母親

03毫無原則的母親

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長期處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心裡會產生相對比較驕縱的心態,在孩子心裡沒有錯的概念,也缺乏對錯的分辨能力,因為即使他們做錯了也會得到媽媽的原諒。歸根結底這種形態的養成和父母毫無原則的溺愛也有關係。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其實不是,比慈母更可怕的是這幾種母親

母親和父親的角色同等重要,但是對於母親而言,更多的生活細節是要母親來親自引導的,引導孩子面對困難,鍛鍊直面挫折的勇氣,在和孩子相互陪伴的過程中也可收穫為人父母的喜和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