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醫謝渭芬:“如果終其一生不能上戰場,那將多麼遺憾!”

“56歲的謝渭芬像年輕人一樣拼!” 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醫療隊員已經習慣了謝渭芬隨時出現在病區最危險的“紅區”。在這裡,只要看到防護服上“謝渭芬”三個字,醫療隊員們就有了“主心骨”。

“在這個看不見‘敵人’的戰場,再硬的骨頭也要啃,為每一個生命全力以赴,把希望之光帶給患者”。這位來自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的消化內科專家說:“我要對得起軍人、共產黨員、醫生這幾個身份!”


“你們來了,我們就放心了!”

除夕夜,長征醫院第一批醫療隊馳援武漢後,謝渭芬就不“淡定”了,他主動取消休假,第一時間安排科室工作,多次通過微信、電話、當面彙報等方式主動請纓。

接到出征命令,他像一位堅守在戰壕裡的戰士聽到久違的衝鋒號,背起早就準備好的行囊,奔向疫情最前線。

軍醫謝渭芬:“如果終其一生不能上戰場,那將多麼遺憾!”

醫療隊出發,扛旗者為謝渭芬主任

“穿了這身軍裝,就要隨時衝鋒陷陣!” 已奮戰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的謝渭芬,說起這次能成為4000餘名軍隊戰“疫”醫療隊中的一員,他說:“一個軍醫,如果終其一生不能上戰場,那將多麼遺憾!”

軍醫謝渭芬:“如果終其一生不能上戰場,那將多麼遺憾!”

討論病區的改造

謝渭芬經常忙得吃不上飯,每天工作十幾小時是他的常態。病區護士長王家美談起謝教授,動容地說:“他不年輕了,可還和年輕人一樣拼,我們看著都心疼,但誰也勸不住他啊。他心裡放不下病人,天天泡在病房裡,一有緊急情況就第一個往上衝!”

“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的,只有做好每一個細節、把好每道關口,才能對得起這份重託。”謝渭芬說。事無鉅細,只為一個承諾。從上海出發時,謝渭芬立下軍令狀:“一個都不能少,我要把每名隊員平安帶回來!”

軍醫的到來,給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一名確診的老人一邊打招呼一邊問謝渭芬:“你們是不是新聞上說的那批解放軍?”

得到肯定的回答後,老人頻頻點頭致意,一遍遍重複著:“謝謝你們,你們來了我們就有救了!” 病人的信任,讓謝渭芬和醫療團隊非常感動。


每天上班就像出征上戰場

謝渭芬的“儒”在長征醫院是出了名的,是一位風度翩翩的學者。而在抗疫戰場,同事們都說謝主任不太一樣了。作為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主任,他永遠風風火火,疾步如飛。“哪裡最忙,哪裡就有他,像一位大俠。”隊員們說。

軍醫謝渭芬:“如果終其一生不能上戰場,那將多麼遺憾!”

謝渭芬和患者交流

謝渭芬沒有固定排班,隨時進入紅區查房,總是忙碌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有一天晚上10點多,感染三科收治了一名55歲男性患者,呼吸急促,氧飽和度僅87%,胸部CT顯示大片肺實變。謝渭芬聞訊後立即再次穿戴防護服進入病房,指導值班醫生進行治療,回到宿舍已是凌晨2點。令他欣慰的是,第二天上午查房時這個重症患者呼吸困難已明顯好轉。


“儒俠”背後有“硬核”,也有“柔軟”

“儒俠”背後有“硬核”,也有“柔軟”。此次馳援武漢,謝渭芬最放心不下是母親。“我媽媽89歲高齡了,她知道我去疫情這麼嚴重的地方,一定會很擔心、很焦慮。”臨行前,他特意交待愛人和女兒,不要向媽媽提起。

“把困難留給自己、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別人。”這是全體醫療隊員對謝渭芬的共識。隊員裡有很多90後,大多數沒有經歷過傳染疾病帶來的壓力考驗,難免會焦慮和彷徨。“不害怕是假的,但每天看到謝主任查房時總是衝鋒在第一線,去握住那些顫巍巍患者的雙手,覺得謝主任是那麼的勇敢,我們也就沒那麼害怕,膽子也大了!”第一次參加重大“戰疫”的90護士汪林琴說。

作為醫療隊隊長,謝渭芬格外關注隊員們的安全。他一邊嚴格要求隊員們加強防護訓練,一邊鼓勵他們要有信心。“我們多數隊員沒有執行過這樣的任務,給他們信心、力量,教他們方法,但這些都抹不去我內心的牽掛和擔憂。”謝渭芬說,“他們守著患者,我守著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