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兩次調侃式迴應"內測版本到期" 但網友們不買賬

淘寶兩次調侃式回應


今天下午四點半,我打開淘寶,頁面跳出來一個提醒,稱“您使用的程序是內測版本,將於當地時間3月28日到期,到期後將無法使用,請儘快下載最新版本。”


淘寶兩次調侃式回應


但是不等我點擊確認,這個提醒就消失了。咋回事?用了這麼久手機淘寶,結果居然是內測版?關鍵是按照常識,內測版不應該發給淘寶員工用麼,我算啥?


然後我發現,在微博上出現相同問題人大有人在,“淘寶內測版本”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

我於是多次嘗試進退APP,發現這個彈窗每次打開都會出現,不等點擊關閉就閃退了。雖然沒影響正常使用,但帶來的體驗不怎麼好。


根據網友們的反應,這個彈窗最早從3月25日凌晨就開始出現,主要涉及蘋果手機的 iOS版本。但網友彼時查看後發現使用的已經是正式的最新版本,不存在內測版。還有網友嘗試刪除App後重新下載,發現彈窗依然存在。

APP Store顯示,10個小時之前,淘寶發佈了9.5.15新版本,但與此前的9.5.7相比沒有任何更改。

對於上述彈窗問題,不少網友懷疑是淘寶系統BUG且影響不小。但10個小時前淘寶的第一次官方回應,卻是調侃式的“扛過了雙11,沒想到在淘寶首個直播購物節哆嗦了。關閉提醒即可,大家可以繼續買買買啦。”

在該回應下,被精選的評論區一片和諧,但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表示,淘寶對問題不夠重視。

淘寶兩次調侃式回應


@一顆炒蛋表示,“阿里真的是什麼事都想用逗比遮過去影響這麼大的bug不應該認真道個歉麼 這程序員不用幹了”

@霍格茨沃女德稱,“這個回應還挺流氓的,給這麼多人造成麻煩,不好意思都不說一下,喊人自己關一下就完了,倒顯得大家沒事找事。”

@OKL工作室表示,“淘寶這種大體量的APP,出現一絲一毫的問題都會引起廣泛關注,淘寶內測版本提醒確實屬於一次小的危機,看淘寶的回覆,應該是想大事化小,矇混過關了[吃瓜] 在信息爆炸的社交媒體,採取這種舉動其實無可厚非,因為受眾的注意力確實容易被轉移,就像前段時間天貓88VIP會員事件,現在不也銷聲匿跡了[攤手]”


到了下午,該事件還在發酵,朋友圈甚至流言四起。

於是,淘寶又發佈一條“闢謠消息“。在被淘寶稱為“謠言”的截圖裡,網友指出了阿里的“潛規則”,即績效被打3.25意味著公司冷處理,今天是3月25號,“不排除(前員工)報復性留下隱性重大bug”。

但淘寶的回應,口氣依然是調侃式的,稱“問了下淘寶的技術GG彈窗的事:1、一生娃家裡就手忙腳亂的,看來平常還得多生多鍛鍊。淘寶特價版繼續明天上線不變。2、大家連接WiFi,更新手機淘寶到最新版就好了。”

對於這次“闢謠”,轉發區依舊是質疑不斷:


首先,不少網友指出,淘寶官方口中的“特價版”已經存在的一年,並不是新推出的產品。我也查看了自己的手機,也發現淘寶特價版APP的最近更新時間是兩週之前,上線是一年多之前的事情。


其次,不少網友認為淘寶隱瞞問題


淘寶兩次調侃式回應


@夏喵喵峰峰蘇稱,”這個澄清沒頭沒尾的,什麼生娃,怎麼就謠言了。澄清好好澄清吧,搞得跟開玩笑一樣,這公關太差了[費解]“


@可惜我是leo座表示,“承認一下故障很難?”

@丁少將Asome表示,“淘寶內測版本事件,技術Bug肯定有,但是不是前員工報復性留下隱患,就不得而知了,至少淘寶已經否認了。對於淘寶來說,一次技術bug無需上升為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的高度來剖析。不管怎樣,結合微盟員工刪數據庫事件來看,大企業的技術安全不容忽視啊,不要輕易得罪技術大拿!”

@神秘人叔叔表示,“淘寶還辟謠呢,笑死我了,這到現在都快12個小時了,更新了半天就加了一個關閉alert的代碼,到現在都查不到bug,還說不是惡性的?”


網友們還表示,外網不可能下載內測包,除非邀請制。“肯定是內部人員埋坑。”


還有網友表示,到下午五點鐘,這個bug還沒解決。“不更新,把系統時間調到28號,提示已經到期後閃退。”“專門卸載重裝了還在彈。”


更有網友直言,這是“造謠式闢謠。”

可以看出,網友最初關注的焦點,並不是阿里內部有沒有所謂的3.25,畢竟距離普通用戶很遠。這一“闢謠”,反而勾起了更多人的興趣。若真是內部人士所為,阿里的掌舵者們需要的是反思和權衡人力制度的對業務發展的影響。


但癥結在於,淘寶作為此次系統bug的始作俑者,給用戶帶來了不好的使用體驗,但到頭來又是那個套路:試圖轉移視線、矇混過關,沒有坦誠面對用戶的質疑和合理投訴。


而在1小時前,淘寶繼續“轉移視線”,繼續借機宣傳“淘寶特價版”。

站在淘寶忠實用戶角度,我這次的感受還是失望。從上次88VIP被殺熟的事情(親,老X花了88塊錢,就為了買東西比別人更貴的?),到這次又被淘寶搪塞過去。而這些年來,阿里旗下的不少APP回應公眾事件,採取的都是調侃式的扯東扯西、轉移視線試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說句實話,公眾視線容易被轉移,但雁過留痕,不肯直面問題,採用一貫的敷衍態度把用戶當閒著沒事的“吃瓜群眾“,忽略他們的真實感受和體驗,最後受傷的只會是企業本身。

無論是人與人交往,還是企業對客戶,真誠、負責、坦然的態度都是最值得遵守的規則,也是獲得長期信賴的基礎。阿里是大公司,但也請拿出真誠的態度面對每一個小小的用戶。


畢竟現在購物APP這麼多,拼多多、京東、蘇寧、唯品會他們不香麼?

*聲明:金融觀察團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