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患上“手抖病”,无法画直线,却因祸得福成为国际艺术家

在某个辩论节目中,曾有过一个让现场辩手和观众都产生强烈共鸣和情绪的问题:“对于生活的暴击,我们该不该感谢?”这个问题的中的暴击范围之大,从疾病到失恋,再到背负重债、牢狱之灾,乃至亲人的死亡等等,在这些困难面前,人们有时脆弱的不堪一击,但是消沉过后,又会有一种春风吹又生的韧劲,挺过一关又一关,就像台湾节目主持人沈玉琳说的那样:“关关难过,关关过。”

画家患上“手抖病”,无法画直线,却因祸得福成为国际艺术家

画家患上“手抖病”,无法画直线,却因祸得福成为国际艺术家

这样的事情听来仿佛天方夜谭,在这个高手如林的都市丛林里,弱肉强食的法则早已在千百年前刻入人们的血液中,过于普通也许都会被埋没淘汰,更何况有了缺陷,这似乎注定此生无法实现远大抱负,然而生活却像给我们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中国有邰丽华,美国有菲尔·汉森。对于邰丽华,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记得那个闪耀在春晚舞台上的千手观音,也记得他们身为听障人士,却完成了听人无法达到的高水平舞台。

画家患上“手抖病”,无法画直线,却因祸得福成为国际艺术家

菲尔·汉森并不是美国的舞蹈演员,但他也是一名艺术工作者。身为画家的他,却因永久性神经损伤导致双手不停地颤抖,无法进行稳定的创作,他用尽全力以保持线条的稳定,得到的却是一条像小孩子一样歪歪扭扭的、犹如爬虫一般的线条。这也让他因此消极、沉沦了三年。三年时间里,他自己形容自己为“行尸走肉、没有思想”,他痛恨颤抖、抗拒颤抖,在他看来,颤抖毁了一切,毁了他实现原本梦寐以求的艺术形式——点画的任何可能性。

画家患上“手抖病”,无法画直线,却因祸得福成为国际艺术家

为了对抗颤抖,他不停地找寻着其他方式来不受颤抖影响,他用大尺寸创作将自己从颤抖中解放,虽然他无法创作点画,但他能够继续从事艺术,然而从颤抖的阴影中逃离出来的他,却失去了创作的激情与灵感,那时他才明白:他被太多的选择所麻痹,而他需要做的是重新回到那个熟悉的牢笼里。他开始探寻“寻找极限可以让人变得更具创造力吗?”他开始刻意的限制自己的创作条件:在50个星巴克的杯子上作画、以自己的皮肤作为画板、用手掌侧面“劈”出一幅作品等等,然而这样的尝试代价也是惨痛的,他的小指关节淤青并且好几个星期无法弯曲。然而他却乐在其中,因为他通过拥抱自己的局限——颤抖,发现了另一种激发创造力的方式。

画家患上“手抖病”,无法画直线,却因祸得福成为国际艺术家

除了拥抱颤抖,他还进行了更多的尝试,比如依靠别人创作自己的作品内容,一周时间内,他接听了无数个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的电话,他们跟他分享自己的故事,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沉重悲痛,而他将这些人的故事中的文字汇成了一幅画,形成了自己的作品。

画家患上“手抖病”,无法画直线,却因祸得福成为国际艺术家

他还创作了一种“毁灭”题材的作品,在他看来,创作的谜底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毁灭。他利用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材料:汉堡的油脂、冷冻的酒、燃烧的火柴、以及点燃的蜡烛等等,在他的手下,23幅不同的作品,却没有任何一个留下了可供展示的实体,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快速消散了。在这种愈演愈烈的限制中,他感受到了解放,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灵感。

画家患上“手抖病”,无法画直线,却因祸得福成为国际艺术家

​他曾经受邀在TED2013会议、Adobe MAX创造力会议、世界峰会和“百万美元圆桌会议”上发表演讲,他的作品在Skype,迪士尼和《早安美国》等几个家喻户晓的媒体中都有展出,他被人们称为“人民艺术家”。然而他所获得的这些成就,都源于他学会的两件事:学会放下失败和不完美,学会坚持在逆境中蛰伏,等待曙光的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