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抄和珅的八億兩財產,都花在了哪些地方?

文化歷史那些事


嘉慶皇帝抄家得到的8億兩白銀,其實大部分都是土地和珠寶,難以變現,基本都是變成官莊或者賞賜,而剩下的現金,也都當軍費了。

都支付了鎮壓五省白蓮教大起義的軍費。白蓮教起義軍在歷時9年多的戰鬥中,佔據或攻破州縣達204個,抗擊清政府從16個省徵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將弁400餘名,提鎮等一﹑二品大員20餘名。清政府耗費軍費2億兩。

1796年白蓮教起義。清朝無法鎮壓。採用"地主團練固守各地,清軍挑選精銳尾隨起義軍但不交戰,起義軍攻打團練才救"。使起義軍"進不得戰,退不得食,不過十幾天,非潰即死,不戰而屈人之兵",1797年,僅四川就已有30萬團練。

自乾隆三十八年以後……川楚間……窮民就食前來……數十餘萬。”就整個老林看 ,“江、廣、黔、楚、川、陝之無業者,僑寓其中,以數百萬計。這些流民進入南巴老林,最終都變成白蓮教大軍。

白蓮教大軍在多個省份,多路進軍,大隊人馬千里縱橫馳騁,清朝動員7個省軍隊,還花大錢徵募團練,才將白蓮教大起義鎮壓下去,當然,花錢也是流水一樣。


深度軍事


八億兩白銀是什麼概念,你知道嗎?

清朝乾隆時期一年的收入是4858兩白銀。

八億兩是戶部收入的20年的總和,你認為可能嗎?幾千萬兩,我認為還是有的,動不動八億兩白銀,都不思考一下嗎?當時市面上流通的白銀,都不見得有八億兩。

搜出來的東西,大部分應該是不動產,比如田產、房產、商鋪、古玩字畫之類的,並不是現銀。


南朝居士


大清仁宗皇帝,愛新覺羅·永琰(1760年——1820年),他是滿清的第七位皇帝,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不過,他卻是存在感非常低的一位皇帝,起碼,比起他爹乾隆,他祖父雍正和他曾祖康熙來,他的知名度低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在康熙時期,因為對於承繼問題的不慎重,導致出現了“九子奪嫡”的慘烈景象。所以,到了雍正登基後,創造性的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並且一直要求後世子孫沿用。

既然是秘密立儲,那肯定就是除皇帝本人外,無人知曉。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皇子們篡權亂政,也為當朝之君留有隨時更改的餘地。

乾隆最早確立的太子儲君,是他的嫡子永璉,由富察皇后所生。在永璉僅僅七歲時,他就把名字存在了“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可惜,永璉才九歲就夭折了。

之後,乾隆開始培養自己的長子永瑛。可是,永瑛卻總也不能令乾隆滿意,雖然多次責罰,卻都沒有太大改觀。乾隆漸漸對他失去信心,結果,還沒來得及更換永瑛呢,這個皇長子就在惶惶壓力之下,抑鬱而死。

想想也能理解,像乾隆這樣剛愎自用而又自以為十全十美的皇帝,做他的兒子都有壓力,何況是太子了。

眼見自己的立儲工作一再受阻,乾隆內心越來越沮喪和糾結。而且,他發現自己剩下的皇子中,真正能繼承大統的鳳毛麟角,個個都是庸才。

最後,乾隆勉強選定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完全就是矮子裡面選將軍。因為,永琰能力一般,最大的優點就是聽話。既然都不成器,那就找個最聽話的吧,或許這就是當時乾隆皇帝的心聲。

在這種背景下,永琰登基稱帝,乾隆做了太上皇。但是,大事小情都要由乾隆自己決定,嘉慶皇帝做了三年的傀儡。

等到太上皇乾隆過世後,嘉慶才真正成為了一國之君。不過,被長期壓抑的嘉慶帝,突然離開了乾隆的管制,顯得不知所措。這可不像現在盡是

“坑爹”的兒子,嘉慶遇到了乾隆這個“坑兒”的爹

但是,身為皇帝,儘管不知道該乾點啥,但總得有點兒舉措吧。思來想去,嘉慶選中了在老爹乾隆執政時期最歡實的寵臣和珅。反正,所有人都知道和珅是貪官,收拾貪官一定不會出錯。

抱著這個態度,嘉慶帝專門給和珅羅列了“二十大罪證”,據《清史稿》記載: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前,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

啥意思?就是說,我爹乾隆在準備立我為皇太子的前一天,和珅就提前向我洩露了。看來,以後巴結領導一定得小心,因為這明明就是和珅在巴結嘉慶,可居然成了他倒臺的第一大罪狀。

於是,還在為乾隆守靈的和珅,就直接被嘉慶下旨抄家問罪,打入了死牢。嘉慶的行為,頗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不過,這是嘉慶帝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靈光一閃。

經查,和珅貪汙受賄數目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呢,白銀約合八億兩至十一億兩之間,加上古玩、玉器、字畫、田產、珍寶等,超出了整個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這個數字,直接就把嘉慶帝嚇懵了。早知道和珅有錢,哪成想到這麼有錢。突然間,今後國家十幾年的花銷瞬間就都有了。有了錢就得花,咋花?

其實,不用嘉慶發愁,因為他爹乾隆在晚年時大肆揮霍,國庫早已經空虛,這點兒錢也用不了多久就沒了。

當時,黃河決口的現象屢屢發生,對於沿岸的多個省份都造成嚴重的損失。但是,苦於國庫空虛,乾隆一直都沒有效的治理和根治。

嘉慶利用從和珅那兒查抄的金庫,決心要好好治理一下黃河水患,賑濟周邊的災民。我真懷疑,要沒有和珅的悉心攢錢,這幾億兩白銀早就被乾隆花光了。

抄家得來的銀子,很快就花了出去,而浩大的工程自然也初具效果。黃河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沿岸的農民生產得到了迅速恢復。

本來,治理完水患後,還以為嘉慶帝能幹點兒其他工作,比如整頓吏治、增強軍事、開放國門等方面。

可是,嘉慶一生的工作,在他即位兩年就全部完成了。因為,除了即位之初外,實在想不出嘉慶皇帝還幹過哪些工作。

1820年,嘉慶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因天氣炎熱而引發心血管疾病,突然崩世,享年五十九歲,葬於清西陵之昌陵。

總結一下,嘉慶皇帝算不得昏君,但也絕對談不上是明君。


文史不假


導語:

乾隆皇帝瀟灑走一回,做了61年皇帝,3年太上皇,度過了清朝從富有到貧困的這個過程。他將皇位傳給嘉慶以後,順帶著還把和珅留給了嘉慶。

嘉慶皇帝對和珅這位鉅貪當然是絕對不會手軟,乾隆皇帝死了沒幾天,嘉慶就對和珅動手了。他把和珅打入死牢,抄了和珅家。

讓嘉慶想不到的是,這一抄足足抄出了大清國15年的稅收總量,居然達到了8億兩白銀的財產。可以說大清國最富有的人是和珅,一點也不誇張,就算嘉慶這個皇帝,他的現金流也不可能有8億兩白銀這麼多。

可是這筆錢,不到一年時間,就被嘉慶給花了個乾淨。這些錢到底去了哪兒呢?難道說有人貪汙了這筆錢不成?

01嘉慶皇帝是個平庸無能的皇帝,在位期間天災人禍太多。

嘉慶皇帝的能力,的確太平常了,一輩子沒有任何大的功績,煩心事倒是不少。剛剛登基那會兒,他手裡還沒有實權,一直都是由乾隆這位太上皇掌權。

等到他掌權以後,情況就陸續出現了。他在外地避暑的時候,天理教的人,只率領了一百多號人,就衝進了紫禁城。

  1. 要不是當時的皇太子後來的道光皇帝指揮得當,可能紫禁城還真的會被這幫人搞翻天。如果那天嘉慶恰好在皇宮,或許還真的會被這幫人給殺了,那可就是天下奇聞了。
  2. 對嘉慶來說,保住自己的江山,那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血腥的鎮壓當然是有的,不過收效甚微。他越鎮壓,起義者就越來越多。
  3. 尤其是在天災不斷的年景,嘉慶皇帝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據統計,他在任期間,雲南、河北、山東以及陝西地區都發生過旱災,流民四處都是。

雲南的3年饑荒,導致百姓根本活不下去,只能起來造反。所以說當時的政治局勢是比較緊張的。

在這種情況下,嘉慶皇帝自然是要用錢來解決問題。所以和珅的那一大筆錢,應該有很大程度是用在了賑災之上。

嘉慶元年丙辰春正月戊辰朔,舉行內禪,上侍高宗遍禮於堂子、奉先殿、壽皇殿。高宗御太和殿,授璽。上即位,尊高宗為太上皇帝,訓政。頒詔天下,賜宴宗藩。庚戌,立皇后喜塔拉氏。寧壽宮舉行千叟宴,太上皇帝蒞焉。九十以上者,召至御座,賜卮酒如故事。辛酉,祈穀於上帝。癸亥,上奉太上皇帝賜廷臣宴於正大光明殿。凡賜宴皆如之。---《清史稿》

不過窟窿實在是太大,就算嘉慶皇帝不斷賑災,也避免不了有人會被餓死。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會想到起來反對你這個皇帝。

02手下人存在貪汙和珅家產的行為,在家嘉慶朝一點也不奇怪。

乾隆皇帝是一輩子非常幸福的一個皇帝,他做了六十多年的實權皇帝,也培養了一大批貪官汙吏。他什麼都要跟自己的爺爺康熙皇帝學,就連縱容手下也是這麼回事。

結果造成了清朝的貪官汙吏數不勝數,而且也培養出了一種貪墨之風。嘉慶皇帝上臺以後,雖然對和珅採取了抄家的手段,但是他不敢實行改革。

四年己未春正月壬戌,太上皇帝崩,上始親政。丁卯,大學士和珅有罪,及尚書福長安俱下獄鞫訊。晉儀郡王永璇親王,貝勒永璘為慶郡王,綿億封履郡王,奕綸、奕紳在上書房讀書,綿志等各封賞有差。詔:“中外陳奏直達朕前,不許副封關會軍機處。”命成親王永瑆、大學士董誥、尚書慶桂在軍機處行走。沈初免直。成親王永瑆管戶部。丁丑,和珅賜死於獄,福長安論斬。己卯,特詔申明軍紀。---《清史稿》

因為他一旦改革,一定會得罪天下官員,這不利於他自己皇位的穩定。所以在整治貪官汙吏這件事上,嘉慶皇帝是妥協了。

他妥協了以後,貪汙腐敗的風氣就更甚了,他沒有雍正皇帝的魄力,自然也做不出雍正皇帝的業績來。

所以說在抄和珅家的時候,即使整件事嘉慶皇帝都盯著,由親王們親自去督促,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 一旦給手下這幫人鑽到一點空子,那和珅的家產一定有可能落入他們的口袋之中,這就造成了實際收入銀兩,極有可能跟抄家時登記造冊的銀兩對不上號。
  • 畢竟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摺合成銀兩的,有很多古玩字畫之類的東西,抄家的時候隨便記錄了一下,事後可能就會被人給順走了。
  • 由此可見嘉慶朝雖然懲治了天下最大的貪官,卻沒有將貪腐之風給扼殺掉。和珅家的錢他們敢貪,那嘉慶的賑災款項他們難道就不敢貪汙了嗎?

嘉慶皇帝針對不同的災情都會有賑災款撥付下去,可是為什麼還是有不少老百姓餓死呢?為什麼還是有百姓起義呢?中間商賺差價實在是太可怕了,就算是國家到了生死關頭,這幫貪官所在意的,還是自己的錢袋子。所以我認為抄和珅家所得來的錢,大多數是被這幫貪官以各種藉口給貪汙掉了。

03平定各種叛亂,需要花費不少銀兩。

嘉慶朝可能是清朝入關以後,反叛力量最集中的一個時期。乾隆末年的時候,其實起義軍就已經比較多了,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白蓮教起義。

閏二月戊寅,上還駐圓明園。乙酉,還宮,入順貞門,奸人陳德突出犯駕。定親王綿恩、額駙拉旺多爾濟及丹巴多爾濟等擒獲之,交廷臣嚴鞫。獎賚綿恩等有差。丁亥,祀先農,上親耕耤田。己丑,詔曰:“陳德之事,視如猘犬,不必窮鞫。所慚懼者,德化未昭,始有此警予之事耳。即按律定擬。”是日,陳德及其二子伏誅。予告大學士王傑陛辭,賜玉鳩杖,御書詩章,馳驛回籍。庚寅,嚴申門禁。---《清史稿》

乾隆皇帝派兵多次圍剿,都沒能將白蓮教給剿除,反而使得他們越來越壯大。此後嘉慶皇帝採用了剿撫並用的辦法,對白蓮教實行打擊。

  1. 可是對手實在是太頑強,以至於清政府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時白蓮教攻佔了204個縣城,抵擋住了16個省的軍隊進攻,擊斃清軍副將以下將領400多人,一二品大員就有二十多個。最終清政府耗費了大約2億兩白銀的代價,這才擊敗了白蓮教。
  2. 為此清政府自己也元氣大傷,開始走下坡路。
    此外還有東南匪亂,從乾隆年間開始圍剿,一直到嘉慶15年這才被鎮壓結束,也花費了大量的錢財。
  3. 天理教起義就更出名了,當時嘉慶皇帝前往熱河避暑,結果一百多天理教人在太監的指引下衝入皇宮,差點就滅亡了清王朝的最高權力機構。為此嘉慶皇帝對其採取了嚴厲的鎮壓,以此挽回大清王朝丟失的顏面。

鎮壓這些起義,都需要花費大量的錢財,所以和珅的那些錢,用在這上面才勉勉強強夠數,其他方面如果再有需要,那就杯水車薪了。

總結:嘉慶皇帝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嘉慶的很多政策,其實都是比較好的。比如說他也有一段時間,是支持反腐的,並且處理了一幫貪官,可惜的是他的能力不足,也沒有人堅持這個觀點,所以就不了了之了。

在對外的態度上,嘉慶皇帝一開始採取的是非常嚴格的態度,對洋人他沒有什麼好感。可是後來面對強大的對手,嘉慶皇帝也只好做出讓步。

此外嘉慶皇帝閉關鎖國的態度,使得清王朝成為了世界上比較落後的帝國。當時全世界都在搞工業革命,唯獨清王朝依舊處於農耕社會,無法自拔。


江湖小曉生


首先要說一下所謂和珅有8億兩財產不過是野史傳說,實際沒那麼多。

乾隆死後,嘉慶將和珅下了大牢並查抄了他的家產。因為和珅深得乾隆寵信,又善於斂財,因此民間傳說嘉慶查抄和珅家產所獲豐厚。很多野史更是說和珅家產合計有8億兩之多。不過這些說法缺乏依據。

根據《清史稿》記載的和珅二十條大罪狀中,涉及財產的共有6項,其中現金部分包括黃金32000多兩,白銀200多萬兩,另有白銀、衣物等“數逾千萬”。此外和珅收藏的珠寶也有不少,包括200多串珍珠手串和大量珍珠、寶石。而在產業方面,和珅有當鋪、錢莊等合計價值10多萬兩。剩下的就是和珅購置的房子、莊園、田產等不動產。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和珅家的現金不算多。珠寶、房產等雖然不好估價,不過顯然不可能價值幾億兩,而且也不好變現,所以估算下來,樂觀點看也就是幾千萬兩的樣子。不算少,但是距離8億兩肯定差著很多。

在這些查抄的家產中,最有名的當屬和珅的府邸。和府被一分為二,一半被嘉慶轉手賞給了自己的弟弟慶僖親王永璘,另一半則讓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的和孝公主居住,也算是照顧了兄妹之情。後來和府成為恭親王奕訢的府邸,也就是現在北京的恭王府。

至於剩下財產去處沒有明確的記載,按照傳統的處理方式,一般不是賞賜給了王公大臣,就是收歸國庫,充當日常用途。

由於嘉慶年間爆發了白蓮教起義,規模浩大。清政府為了鎮壓白蓮教,前後耗費白銀約1億兩,因此被抄沒的和珅家產很可能就是用於軍費。


不沉的經遠


大清嘉慶四年正月初八,太上皇乾隆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但嘉慶皇帝就急命將和珅革職查辦,抄沒家產。初九命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等負責查抄和珅家產。沒過幾個時辰,兩位抄家的欽差就已經回宮交旨了,據《清史稿》中皇帝給和珅列舉的各項大罪記載:珍珠手串二百餘,大珠(即清朝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享用的東珠)大於皇帝御用冠頂···寶石頂非其所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衣服數越千萬···藏金三萬兩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還有其他的莊園、店鋪、古玩字畫、田地等各項罪產。

抄了和珅的那老些錢,嘉慶是如何花的X

“吃的很飽”的嘉慶皇帝

但這些卻並不是和珅全部的家產,在其他如《查抄和珅住宅花園清單》和《查抄和珅家產清單》中記載的數字又有不同,而且我們應該注意,和珅一手遮天那麼多年,甚至與英國東印度公司都有來往,他的家產豈能是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幾個時辰就可以清查完畢的嗎?難道嘉慶皇帝這麼多年沒有對和珅的家底私下調查過嗎?可是為什麼草草結案呢?這其中的貓膩不言而喻,也就是說明可能還有一大筆沒有記載在書面上的罪產不知去向.

當時的所有人心底都明白,可是卻沒有人敢說出來。因為這些查抄的是都要收繳國庫,而且是被群臣盯著的,那麼如果皇帝想要讓自己的腰包鼓起來,就只能丟卒保車,將一部分公諸於天下,用來堵住天下的悠悠眾口。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和珅大約貪汙了二十億兩,當然這個說法太過誇張,但和珅的家產大約相當於清代十五年的財政收入還是大體符合的。

那麼如此鉅額的家產去了哪裡?

首先,以清朝的官場的風氣,但凡抄家,欽差們總會在朝廷和皇帝默許的潛規則下,先過一道手,中飽私囊(《鹿鼎記》中韋小寶抄鰲拜的家時就是對清朝這種風氣的反映)。當然和珅抄家這件事情嘉慶皇帝肯定的上心,兩位前去抄家的親王也不敢拿太多,但是這也是其中一個去向,更何況“任你清官似水,自有吏滑如油”下面具體負責抄家的人又豈能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

第二,將這些罪產分潤宗室。因為乾隆時期一直對宗室保持“親親和睦”的政策,所以剛剛獨立親政的嘉慶自然也會去拉攏宗室,其中將和珅宅邸賜給恭親王就是最好的證明,現在北京的恭王府前身就是和珅的家。而且所有的土地田產以及大量不能直接變現成金銀的東西都被收沒進皇莊,將這些土地上的產出用以維持宗室以及各處皇室場所的運轉。

第三,在乾隆執政後期,所謂康乾盛世便已經是落日餘暉,出現了頹敗的現象,國家經濟吏治糜爛。乾隆六下江南、四處用兵、營建宮室等等都耗費了大量錢財。據不完全統計乾隆年間的國家歲入大約是白銀5000萬兩,糧食1300萬石左右,而他所謂的“十全老人”所花費的錢財對於歲入來說都是入不敷出的,都是在做用國家的財政做抵押,寅吃卯糧的“使錢老人”。而這些後果都要嘉慶來承擔,而且嘉慶又不能否定自己父親的所作所為,所以只能默默的做一個接盤俠,用和珅的罪產來彌補父親的虧空。

第四,在嘉慶年間,公元1815年至1817年雲南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饑荒整整持續了三年,民不聊生,餓殍滿地,易子而食。而且在嘉慶統治的後期,直隸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地區,頻頻遭遇大旱,百姓生活極為困苦。嘉慶年間的直接財政收入大約只有4000萬兩左右,財政吃緊,而且小刀會、天理教的暴動又是此起彼伏。國家經濟捉襟見肘,皇帝的內帑私庫也不得不拿出錢來賑災,而內帑中的絕大部分也都是當年抄沒和珅得來的罪產。而且由於繼承了父親驕奢淫逸的性子,嘉慶在位時也是揮金如土,揮霍不已,將接盤俠的命運又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道光皇帝。

乾隆不是聖君,嘉慶也不只是一個撈錢的昏君,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和鞏固王朝的統治,而和珅恰巧做了這父子兩人在銀行的定期存款,而這個定期就是乾隆皇帝的死期





歪嘴說歷史


嘉慶抄和珅的八億兩,這個數字有待爭論。

1、乾隆在位後期好大喜功,奢靡無度,國庫空虛;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去世,嘉慶掌管朝政,此時國庫空虛,嘉慶把抄和珅等貪官的錢銀充入國庫。

2、吏治敗壞,貪汙腐化嚴重;當時各地鬧饑荒,百姓食不果腹,國家撥款對這些地方進行救助。

3、各地起義不斷,天理教起義,白蓮教起義為代表;嘉慶拔銀子操練新軍,鎮壓各地起義勢力。鎮壓白蓮教耗時九年時間,耗銀無數。

4、治理河堤;嘉慶年間國家加大對河道堤壩進行治理。

嘉慶皇帝抄和珅的銀子完全不夠國家開支。且國家機構腐敗,貪汙盛行。負責抄家的很多官員飽受囊。




雨夜中的星空


不可能,千萬個和珅倒下去嘉慶也吃不飽,連乾隆都吃不飽,嘉慶更不行了,大清皇帝都生長在深宮內院對這個花花世界,別說管理了,根本談不上認識。

殺和珅替乾隆頂罪,是乾隆的計劃,畢竟定“議罪銀"敲詐滿朝文武是為了給好大喜功的乾隆爺提供花銷啊,乾隆一死,滿朝大臣一定會聯合對付和珅,這一點乾隆與和坤早就想到了,所以只能演一出大戲給大家看,和坤根本沒死只是一早就掩人耳目的轉移了大部分財產到東北老家,後隱姓埋名了。

至於抄和珅家,歷史上大家都希望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但不可能有,因為嘉慶一定會私入私帳,表面上的帳是給歷史學者們看的當不得真。也就是個零花錢吧。

同朝的官員,比和珅貪的多的大有人在,貝子爺福康安大將軍,幾隨乾隆御架親征,後又掛帥踏平西域三十六小國,恢復繁榮絲綢之路之戰爭中,是整國整國的搶劫金銀財寶和珅有與其相比的資格嗎?大將軍啊貴,也是一樣啊都比和珅有錢,他們是滿清貴族圈集團,兵部尚書紀曉嵐是劉庸父親三朝宰相劉統勳的學生,他們的漢人集團官官相護壟斷仕途,說是變相的世襲罔替也差不多,皆為富可敵國。和珅與他們相比有一點不同,那就是從不結黨只給乾隆皇帝一人工作,所以乾隆一死他就沒有好下場,乾隆早有安排了。

面對滿朝的鉅貪集團,嘉慶只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而且永遠長不大,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



破譯門人


和珅被嘉慶抄家之後,自己腰包變鼓了,那麼和珅到底留下了多少遺產?這些遺產又去了哪裡,為什麼沒能留給道光皇帝?

乾隆剛去世的時候,屍骨未寒,嘉慶就開始查辦和珅,抄家產。開始抄家之後,沒幾個小時,欽差就回宮了,根據當時的罪名記載,有二百多傳珍珠手串,大珠的個數比皇帝用的還要多,寶石有數十個,大塊寶石不計其數,還有金子、田地、店鋪等等。但這次統計的並不是他的全部家產,在後來的記載中數字又增加了。和珅當時權力非常大,跟東印度公司都有往來,他的家產不是幾個小時就能夠查完的,那麼為什麼草草結案呢?

說明還有一大筆錢不知道去了哪裡,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沒人敢說,因為查出來的錢是要進國庫的,這麼多大臣盯著,皇帝要想讓自己的口袋鼓起來,就只能宣佈出一部分,來堵住大家的口,剩下的就放到自己的口袋裡。

財產去處


清朝的時候,只要是抄家,找出來的東西都要在皇帝這邊先過一下,中飽私囊。尤其是和珅這樣大的貪官,去抄家的兩位親王也是不敢拿太多,但這也是一個去向,皇上給了這樣的權力,自然不能錯過斂財的大好機會。

把罪產分給宗室,乾隆對待宗室一直保持著“和睦”的政策,所以剛獨立的嘉慶也學著去拉攏宗室,把和珅的宅子賜給恭親王就是很好的表現,現在北京的恭王府就是和珅之前住的家。而所有的土地店鋪等不能直接轉變成銀子的東西都進入了皇莊,把土地上生產出來的東西用來維持宗室和皇室各種場所的運轉。

乾隆在位的後期,康乾盛世已經落下帷幕,出現了頹廢的現象,國家的經濟運轉不了,但是乾隆江南巡遊,出兵,建立宮室等等,花費了大量的銀子。根據初步統計,乾隆年間的歲入大概是白銀5000萬兩,糧食1300萬石,他當時獎賞的十全老人花費的錢也是入不敷出,都是拿國家的財政當抵押。這些後果都要嘉慶來承擔,他也不能否定父親的行為,只能默默的為父親把這些都填補上。

在嘉慶年間,公元1815到1817年雲南發生了三年的饑荒,民不聊生,甚至是有餓死的情況。在嘉慶統治後期,山東、河南等地一直出現大旱的情況,百姓們生活非常貧苦。當時財政收入只有4000萬兩,還有天理教的暴動時有發生。

國家的經濟情況並不好,皇帝私人的庫存也拿不出錢來賑災,大部分錢都是當時抄和珅的家產得到的。因為他本身也繼承了父親驕奢淫逸的性格,在位的時候揮土如金,絲毫不知道節儉,於是就讓自己的兒子——道光皇帝也當了接盤俠,給自己填補虧空。


乾隆不是聖明的君王,嘉慶也不昏君,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和權力,而和珅恰好成為了父子倆的銀行,等到和珅一死,錢就沒有了。


春秋亂舞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別看嘉慶帝查抄和珅家所得的家產,摺合白銀有數八億兩白銀之多,幾乎相當於“康乾盛世”時期十年財政收入。事實是,這些錢基本都是嘉慶帝只過了下手,沒捂熱就咬牙砸出去了,此時大清朝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首先,嘉慶帝發狠消滅白蓮教。

乾隆年間吏治敗壞,民間矛盾激增,西南窮苦百姓也在白蓮教的鼓動下憤然揭竿而起。大清鐵騎被揍得稀里嘩啦,連乾隆帝臨終前都憤懣不已。永琰一方面裁撤前線將領,又花大價錢犒賞有功將士,大力修築寨堡工事。單單平定了這場空前動亂就用銀兩億兩。

其次,黃河水災。

乾隆在位時期,一直號稱對河務非常重視,實際是治河多為名義,比如六下江南所用費用均為治河項目。年久失修的黃河,單在乾隆帝晚年時,就爆發了二十多次決口,卻大都被官員們欺上瞞下糊弄過去。嘉慶帝登基後,黃河在江蘇山陽與山東曹縣連年發生嚴重決口,京杭大運河也幾度被阻斷,治河經費更是捉襟見肘。嘉慶年間的黃河治理工程,堪稱清朝自康熙年間以來,最大規模的黃河全線治理。嘉慶帝親自坐鎮指揮,耗費億兩白銀的工程終於竣工,意義也十分重大:如果沒有這項大工程,已是風雨飄搖的大清朝,恐怕很難堅挺到鴉片戰爭時。

最後,腐敗和人口爆發增長。

清朝的稅賦收入主要就是兩大塊,一個是農稅,一個是鹽稅等商稅,這些在嘉慶時期都出了問題。因為“康乾盛世”時中國人口的爆發式增長,到了嘉慶時期人多地少的問題非常嚴重,人們靠種地普遍吃不飽飯,再加上官員的欺壓,土地日趨集中到官僚士紳手中,雖然清朝在雍正時期制定了“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政策,但由於吏治腐敗這些善政難以執行。乾隆六下江南、大興土木,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大筆錢財之上的,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鹽商。鹽商給清廷捐款的行為叫做捐輸,鹽商為了賺錢不斷抬高鹽價致使官鹽滯銷,促進了私鹽的泛濫。私鹽卻是收不到鹽稅的。嘉慶帝一直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本人亦重農抑商嚴重影響清政府財政收入。

財政收支不平衡,縱使再殺幾個和珅也不夠花啊。真可謂”地主家沒有餘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