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麥收前,布穀鳥叫聲是什麼意思?你們那兒是怎麼翻譯的?

勞文池


在農村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在田裡收麥子,現在收麥子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都是一家人拿著鐮刀去地裡面收割麥子,那個時候一上午還收割不了3畝地,我還記得那個時候在麥子的時候都是帶點吃的,要知道那個時候在農村也沒有太多好吃的,唯一在收麥子吃的有“啤酒”“西瓜”“變蛋”。



這三種食物在準備吃的時候都是坐在田間地頭品嚐著收穫麥子的美食,我相信很多農村的小夥伴們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但是在收麥子前和收麥子後總會經常聽到一種鳥兒的叫聲。


它就是問題當中所提到的“布穀鳥”,布穀鳥的叫聲是有兩種翻譯的,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它這樣的叫聲到底是什麼翻譯,看看和你的家鄉一樣嗎。

“布穀鳥之麥吧垛垛”的叫聲翻譯

為什麼第一聲布穀鳥叫的含義是麥吧垛垛呢,想必大家都知道只有麥子快成熟的時候才會發出“布穀布穀”的叫聲,那麼麥子在收穫以後,麥秸杆就要垛成麥秸垛。

那麼這個時候的叫聲就被我們農村的老年人翻譯為“麥吧垛垛”麥子入倉以後就是在田地裡用四輪車拉麥秸杆垛垛了。

“布穀鳥之涼麵條澆醋”的叫聲翻譯

我們農村老家是河南的,在我們那裡每到炎熱的夏天收麥子,做的最多的飯菜就是“涼麵條”把麵條放到鍋裡煮熟以後,再撈入事先準備好的涼水之中過一遍。

然後再把準備好的菜湯澆入麵條中,最後聽到“布穀鳥”叫的時候趕緊在麵條裡就可以吃了,然後嘴裡還說著“呱呱呱谷涼麵條澆醋”,因此這就是我們農村讓我從小到大記得的涼麵條。



綜上所述:

布穀鳥的叫聲也是我們童年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到現在長大了回到老家聽到布穀鳥的叫聲,眼前就會浮現出童年的趣事,但是現在的布穀鳥越來越少了,希望咱們大家人人都要保護這種小動物,畢竟它曾經也伴隨過我們的童年。


紀錄鄉土


立夏後,布穀鳥就來了。

布穀鳥是候鳥,大約三夏過後它就走了。它的家在哪兒,誰也不知道。

布穀鳥的叫聲很特別,不像別的鳥啾啾的叫,它的嗓門很大,它晚上也不休息,叫個不停,不知道累。它叫的時候基本聽不到其他鳥叫。有時候真是覺得它的叫聲成了噪音。

具說,布穀鳥還有個很好聽的名子叫杜鵑鳥。知道的人很少,就是知道它叫布穀鳥的也不全是。我們這兒叫它“光棍打處”,不知道哪位老祖宗給它起的名子,起碼從我小時候就知道它叫光棍打處。並且還有一首兒歌:光棍打處,你在哪裡住?我在xx寨子住,你吃的啥?我吃地火燒夾肉,給我點吃行吧?,不夠不夠,拿馿屎蛋子換你點吃行吧?挺臭挺臭。小時候一聽到光棍打處來了就和它對唱,挺有意思。


小水滴213269177


我們這兒,好多年不種麥子了。己經全部是花椒樹了,這裡是隴南武都。以前我們這兒全部都種小麥,洋芋,現在很少看見小麥了。

我小時後,常聽到布穀鳥的叫聲,(我們地方叫——黃刮綠)據老人們說,我也聽似它的叫聲是——青的黃的刮(收割小麥),颳了種蕎啦。

為什催人們趕快收割小麥?因為我們這裡是山區,一個堎坎一個樣,坎下面的小麥成熟了,而僅隔一個坎上的小麥還沒有完全成熟好,我們這裡,在小署時節收割小麥,也就是小署時節邊收小麥還要及時的一邊種上二季荘稼——蕎。那時靠人背(你見過人背小麥嗎?)不分晝夜的掄收,掄運。就連布穀鳥也催人,催季節,聽它的叫聲似——青裡黃裡刮,颳了種蕎啦!農業是季節性的,遲了就種不上了,種不上就沒收成了。

各地的鳥叫聲有所差異,大同小疑吧!


liujianweng


布穀鳥是農村人最熟悉不過的一種鳥了,很多農村人都熟悉它的叫聲。

農曆小滿節氣一過,農人便可在清晨聽見了布穀鳥的叫聲。

在農村,布穀鳥叫代表什麼呢?

在農村,聽到布穀鳥叫,這些農事要做了

布穀鳥叫,一般是快到麥秋的時節。

鄉村的清晨,還很清涼,窗子裡飄來農家飯的飯香,那是柴火飯的味道。

伴隨而至的,是布穀鳥的叫聲。

布-谷,布-谷,四橫一度的節奏。

課本里學過的,布穀鳥叫是要“阿姑阿婆,栽秧插禾”。小時候我不懂這話的意味,阿姑阿婆是誰?栽什麼秧、插什麼禾?

這是南方布穀鳥叫聲的解析裡,有我不清楚的意味。

我所在的北方農村,布穀鳥聲裡,一般就是要磨鐮刀準備割麥了。

挑選一個清爽的清晨,用一塊長方體的磨刀石磨鐮刀,磨得亮亮的。

父親喜歡在那條長板凳上磨鐮刀,一條腿在上面踏著,一隻腳踩著地面,彷彿那樣子幹活力氣大。

磨過鐮刀之後,便是忙忙碌碌的麥秋了,跟老天爺搶糧食。風力雨裡忙碌著,害怕太陽曬,卻又盼著天氣響晴。

布穀鳥叫,喜鵲要遭殃了

在農村,都說布穀鳥是催促農人趕緊播種布穀的鳥,勤快。殊不知它才是最懶的,懶得連自己的孩子都不養。

布穀鳥又叫大杜鵑,自己不築巢,不孵卵,專門把卵產在喜鵲的鳥巢裡,讓喜鵲媽媽把自己的孩子養大。

更為霸道的是,大杜鵑小時候,居然把喜鵲的卵都推出雀巢,這樣喜鵲媽媽就只會照顧自己了。

布穀鳥叫,代表這鳩佔鵲巢的鳥回來了。

農村常見布穀鳥:帝王之鳥傷心了

布穀鳥是帝王之鳥,傳說是蜀國的皇帝杜宇死後變身的。

他把自己的帝位讓給了自己的大臣,卻不料那個大臣入主蜀宮後,驕奢淫逸,不久便掏空了國庫。橫徵暴斂,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望帝懊悔不已,鬱郁病故。

杜宇死後化作杜鵑,叫聲特別悽苦。

布穀鳥卻是農村孩子喜歡的鳥,叫聲很特別。很多農村孩子都喜歡學它的叫聲,好玩兒。

如今聽到那叫聲,又度想起了老家,布穀鳥叫了,該割麥了。


回鄉喇叭哥


布穀鳥時令性非常強,每到麥熟之前,在村落之外,山谷之間便會響起布穀鳥短促、清脆、明快的叫聲。特別在清晨一抹晨曦透過紙糊的窗格,布穀鳥的叫聲“咕咕,咕咕”就會躍進房間,進入每個人的耳膜,特別響亮。催促著農民起床,準備割麥了。

模仿布穀鳥的叫聲,老人都把布穀鳥叫作“快黃快割”,沒有誰叫它布穀鳥,更沒有人知道它叫杜鵑,“杜鵑啼血”這些高雅的典故更無從說起。

其實,從農民稱呼布穀的名字就知道,布穀鳥就是來催促農民收割麥子,要“麥子快點黃了農民好快點收割”。農民聽到布穀的叫聲,也會磨刀霍霍,抓緊備戰。小時候每年的春夏之交,都是在布穀鳥的“快黃快割”的叫聲中忙忙碌碌中度過的。

布穀鳥的叫聲響起,也標誌著農民開始搶割小麥。田頭開始插秧,栽插其它作物的農忙時節到了。新麥成熟,家家戶戶又可以吃上新鮮的白麵。在那個糧食還不太充足的時代,農民聽到布穀鳥的叫聲都是一種喜悅的心情,有了布穀鳥的叫聲也就知道我們的肚子又會吃飽飯了。



後來讀詩“望帝春心託杜鵑”“杜鵑啼血猿哀鳴”,知道了杜鵑的悲哀故事,也知道了遍山紅透的杜鵑花,更知道了杜鵑佔據鳩巢孵化後代的事。雖然一時之間沒有了過去對“快黃快割”那麼單純的情感了,但那些曾經有布穀鳥急急的催促和忙碌的歲月的影子,卻早已佔據了心靈的一角,不可磨滅。


土哥在鄉村


在農村,會經常聽到布穀鳥布咕布咕的聲音,它屬於溫熱帶的一種動物。 以蟲子為生,每年都會在麥收前後比較頻繁的聽到它的叫聲。關於布穀鳥,還流傳著一個神奇悽慘的故事。



布穀鳥原是天庭的一個美麗仙子。名叫布穀仙子,她主要負責天庭的糧食,也就是咱們所說的五穀。後來盤古開天闢地,有了人類。布穀仙子看到人類飢寒交迫,食不果腹。於是,瞞著玉帝私自下凡,把這個五穀的種子給了女媧和伏羲,讓他們在人間的土地上種植,誰知,回到天庭以後,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為了懲罰她。就將布穀仙子變成了布穀鳥。所以人間也就有了布穀鳥這種動物。布穀鳥每次都是在天熱的時候來到 田間,發出她悽慘美麗的叫聲,其實她是想提醒人們。豐收啦!豐收啦!



布穀鳥的叫聲在各地說法不一。在我們當地,它的意思是說房前屋後割麥種豆。主要是提醒人們該割麥,種豆了。但也有的地方說是割麥收谷的意思。我也聽其他老人說過,布穀鳥的叫聲悽慘,其實是不好的意思,會給人帶來黴運。每個地方的說法不一樣。但是總體意思都是收割,播種的意思。


想了解不一樣的三農生活,盡在娜娜談農村。


娜娜談農村


確實在每年的麥收時節都會有布穀鳥的叫聲,布穀鳥的叫聲一般是“咕咕咕咕,咕咕咕咕”,都是這樣連續的叫聲,在農村也有很多的解釋和翻譯,下面我就介紹一下大家都是怎麼翻譯的!

翻譯一:“谷谷到處,快黃快熟”

大家仔細聽一下“咕咕咕咕,咕咕咕咕”,是不是發出的就是“谷谷到處,快黃快熟”,這個叫聲正好在麥收前夕,有經驗的農民朋友就說布穀鳥怎這樣叫是幫助我們在催熟麥子,意思是說只要布穀鳥到了的地方,小麥都會快黃快熟,這個諧音真的是非常好的寓意。


翻譯二:“割麥過暑,割麥過暑”

在有一些地方,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對於布穀鳥的八個字叫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會被解釋為“割麥過暑,割麥過暑”,這個確實是很貼切的表達方式,割麥子就是過暑期,這個布穀鳥也太神奇了,真是時令預警器,大家感覺對嗎?



解釋三:“阿婆阿姑,栽秧種黍”

這個要先解釋一下“黍”,黍在古代也是一種農作物,可以釀酒和作為食物,只是後來農業發展把過程中由於經濟行不大,被人們放棄了,在布穀鳥叫的季節正好是種植水稻和黍子的季節,所以人們也會解釋為“阿婆阿姑,栽秧種黍”,這個也是非常符合現實的。


不管是哪一種解釋,都包含了人們的智慧和勞動經驗,雖然未必我們的解釋是正確的,但是也不影響布穀鳥一直“咕咕咕咕”的叫著,這個只能說在合適的季節發出了合適的聲音,我們就可以這樣按照自己的心意做合適的理解。

也歡迎大家根據自己瞭解的布穀鳥叫聲說出自己的解釋!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呂家姐夫】,我們一起探討更多農村的問題。

呂家姐夫


農村收麥前,布穀鳥叫聲是什麼意思?你們當地是怎麼翻譯的?

我們雲南布穀鳥叫得很早,布穀鳥叫的時候小麥的確是熟了,而且該整田撒秧,也就說明新的一年開始了,又到春耕時節。所以我們把布穀鳥叫的聲音理解為“布穀,布穀”,也就是告訴我們該布穀撒秧了。

布穀鳥叫,我們這裡饞嘴的孩子還有另一種理解就是“菠鍋”熟了的意思,“菠鍋”是彝語,是指田埂邊一種長有小刺的小野果。

這種小野果叫的名字和布穀鳥叫的聲音“布穀,布穀”很相似,而且確實是布穀鳥一叫,這種小果子就熟了。


所以老人一聽到布穀鳥叫,就會哄哭泣的小孩說,你聽你聽“菠鍋雀”叫了,田埂上的菠鍋熟了,我領你去扯,小孩一聽這話準停止哭泣。

因為這個菠鍋的味道實在是太誘人了,酸酸甜甜的,好吃得很,是熟得最早的野果子,其實這個菠鍋就是我們常說的黃泡和黑泡。

農村人把布穀鳥和菠鍋聯繫起來,認為布穀鳥叫菠鍋熟,所以還把布穀鳥叫做菠鍋雀。

雲南農村普遍種的都是冬小麥,種得早也收得早,春節過後,天氣轉暖,蠶豆變老,菜籽結莢,小麥灌漿,差不多過了兩個月就可以收割了。


也就是說到四月中旬就可以收割小麥這些農作物了,春節剛過,我們這裡就可以看到燕子了,慢慢的,冷不丁的也會聽到布穀鳥叫。

越接近撒秧插秧,布穀鳥叫得越慌,人們知道此鳥一叫就該布撒谷種,泡水整田。其實,布穀鳥叫並非是提醒人們該種什麼,而是它用動聽的叫聲,引誘配偶前來交配。

布穀鳥還有另一個名字叫杜鵑,此鳥個比一般的鳥大,身上有斑形花紋。此鳥有一壞毛病就是不做窩,還比較懶。


常把自己的卵產在別的小鳥的窩裡 ,然後把別人的卵給拋出鳥窩,讓這個鳥替它孵蛋撫養幼鳥,知道了這些,你覺得它是聰明呢還是覺得它很可恨呢?


泥糖小丫


晏子住在城鄉結合部,屬於城市的郊區,這幾天晚上經常聽到布穀鳥的叫聲,白天不聽見,大概是城區白天的噪音較大,所以才聽不到吧。布穀鳥確實一般是麥收前來到北方,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夏候鳥,每年春天從非洲一路飛來,四五月份到達我國的北方。布穀鳥本來就是杜鵑,因為來到我國北方的時候正是麥收前種穀的時間,所以老百姓以其鳴叫的諧音,稱其為布穀鳥。

所以,布穀鳥的叫聲,是什麼意思,首先就是以其對農事的指導,理解其音為“布穀布穀,快來播谷”。宋代蔡襄有詩云:“布穀聲中雨滿犁,催耕不獨野人知。”布穀鳥的叫聲,就是讓我們抓緊耕種播谷。

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布穀鳥到達的時候,各地農事不盡相同,有的地方布穀鳥一來,麥子就熟了,到了麥收的時候了,所以,有的地方對布穀鳥的叫聲理解為"阿公阿婆,割麥插禾",農諺也有“布穀布穀,種禾割麥”說法。

當然,布穀鳥的叫聲畢竟是鳥叫,和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只是人們根據農事和心情的一種詮釋。所以,除了指導農事,老百姓們也會根據自己的心情來理解其叫聲。比如,有些老百姓諧其音為“光棍好過,不要老婆”,而光棍自己會說,“光棍難過,光棍難過”。在大家眼裡,光棍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成天胡吃海喝,所以會取笑他們“光棍好過,不要老婆”。但是,光棍的苦只有光棍自己知道,沒人做飯吃,沒人暖被窩,夜晚好寂寞,所以他們會說“光棍難過,光棍難過”。

布穀鳥來的時候,我們北方正是蘋果套袋時,婦女們成天鑽在蘋果園裡,熱得滿身是汗,手裡一閒不閒著,這時候聽到布穀鳥的叫聲,這些婦女們就諧其音為“成天忙活,成天忙活”,而有的愛鬧的老孃們,也會說出更粗俗的諧音“瞎雞忙活”,就是成天瞎忙活的意思。這些理解,反映了農村婦女對勞累生活的一種打趣和調節,是他們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反映。

當然,布穀鳥自古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傳說布穀鳥是蜀王杜宇所化,叫聲悽切,有時候被人們理解為“不如歸去”,古代詩人經常用以表達思親思家之情,傳說其鳴叫時嘴角會流出殷紅的血,所以人們用“杜鵑啼血”表比喻淒涼和愁苦的情景。而農村的小孩子們或許出於作樂的心態,也會編出一些順口溜,如:“光棍難受,想想寡婦,寡婦命苦,快回屋去”。

總之,布穀鳥就是一種鳥,它的鳴叫是單調的,不可能唱出更豐富的音節,人們對它叫聲的理解,完全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心情,音節大體相似即可,沒有什麼絕對的。各地的朋友們,歡迎大家流言交流,豐富一下這布穀鳥聲的文化內涵。


齊東晏子


細想一下,已經有好多年沒有聽到過布穀鳥叫了,大概是上小學的時候,週末去姥姥家住著,一大清早就會被布穀鳥的叫聲吵醒,當然它並不是一年四季都在北方,只有在即將要麥收的季節才能聽到布穀鳥叫。


布穀鳥其實就是杜鵑,只是因其叫起來發出“布穀、布穀”的叫聲,所以在農村很多人都叫它布穀鳥。它的叫聲有好多種翻譯,都是聰明的老農們音譯過來的,可能各地方言不同,音譯過來的叫聲也不同,在我們這裡一般只有這兩種翻譯。一種是“收麥割谷,收麥割谷”,另一種是“光棍好過,不要老婆”,這些都是小的時候從姥姥那聽來的。

先來說這個“收麥割谷”翻譯的簡直太形象了,也很貼合實際,因為農村人都知道布穀鳥一叫,麥子就快要熟了,要準備準備上山割麥子了,它的叫聲跟節氣時令一樣準。當然了並不是說,布穀鳥不叫麥子就不熟,或者看麥子不熟捉幾隻布穀鳥來叫幾聲,麥子立馬就熟了,沒有這麼玄乎的。布穀鳥也是根據季節遷移的一種鳥,它們一般是在每年的7、8月份開始往南飛,然後去到印度,非洲,最後飛去南半球過冬,等到來年四月份的時候又開始往北飛,等飛到我們這裡剛剛好是麥子熟的時候,所以農村人都知道,布穀鳥一叫,麥子就熟了,給它的叫聲翻譯成“收麥割谷”簡直是再恰當不過了。



除了跟麥收相關的這種翻譯法,還有一種就是“光棍好過,不要老婆”,小的時候哪能聽懂這句話,連啥叫光棍都不知道,不過現在我也是很難理解,為啥說光棍好過呢?我看農村這些打光棍的可不咋好過,都急不可耐的想脫單。大概布穀鳥這麼叫也是為了提醒光棍們趕緊下地收麥子吧,不然可能就“不好過”了。

我們家好多年沒有種麥子了,也再沒有聽到過布穀鳥叫,不知道大家現在麥收前還能聽到布穀鳥叫嗎?在別的地方又是怎麼翻譯它的叫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