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兒子中潛心學問,不關心政治的老三,為什麼會被雍正囚禁致死?

空心樹子


康熙帝的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生母是榮妃馬佳氏,康熙很寵愛她。她也是為康熙生育最多兒女的妃嬪,生了五子一女,可惜死了四個兒子。胤祉本來應該是康熙帝的皇十子,因之前的兄弟死了,胤祉被排為康熙第三子,子憑母貴,康熙很喜歡他。老三雖然潛心修學,但他也跟隨潮流參加了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康熙的九個兒子在爭權的過程中斗的激烈。三阿哥就是這九子之一,他屬於太子黨集團。在九子奪嫡中就是他揭發大阿哥搞魘鎮加害胤礽,康熙將大阿哥囚禁,將八阿哥關押。

老三看到太子兩度被廢被圈禁,毫無復出的希望,三阿哥立刻退出奪嫡的圈子,保持低調再低調,但也沒有逃脫被整治的命運。

他為什麼會被雍正囚禁至死呢?

一、老三太受寵。康熙的這個兒子老三,在各方面都比較突出,勝過雍正,包括文學、書法、騎射,這裡有必要說一下,特別是騎射,他的技術和他老爹的不相上下。他這麼優秀,再加上他的母親受寵,康熙自然對他喜愛非常。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曲阜孔廟修建完成,康熙帝命他和老四雍正一起前去祭祀,這是一場規模較大的文化祭祀活動,老三的表現勝過雍正。之後只要是康熙帝到塞外行圍、祭陵,都讓老三跟從。


二、他的存在造成雍正的危機感。九子奪嫡時老大被囚禁,老二(太子)被廢並且圈禁。老三自然就成為太子的第一人選。康熙也特別著重對他的培養,常常安排他辦理一些日常事務、參加祭祀典禮等等。而且他都做得非常優秀,令老四雍正羨慕妒忌恨。對雍正來說,老三的存在對他有一種很大的危機感。

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再次親征噶爾丹,胤祉奉命掌管鑲紅旗大營。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冊封諸成年皇子,胤祉被封為誠郡王,雍正被封為貝子,老三的爵位明顯高於雍正。受封后他們都有屬下之人,開始有權有勢,更加明爭暗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帝親臨老三的府邸,舉行家宴,從此每一年都去,雍正心裡妒忌憎恨。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太子胤礽復立,康熙帝封胤祉、胤禛、胤祺為親王,只有胤祉進封為誠親王。

(1712年),康熙帝再次廢太子時,胤祉被賜銀五千兩,雍正沒有被賜。



四、胤祉本人才華橫溢,康熙非常重視對天文地理的研究,胤祉在這方面大下功夫,他還編寫了關於天文、數學、樂理的一部經典書籍《律歷淵源》,讓康熙帝喜不自禁,對他高度讚賞,這件事對皇位的競爭力遠遠超過雍正。

但是無論怎樣事實很殘酷,九子奪嫡雍正勝出。將胤祉改名為“允祉”,命胤祉守護景陵。

自古以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雍正最大的政敵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不僅被幽禁至死,還改名“阿其那”(豬狗之類,不要臉),去宗籍。就連一娘同胞的弟弟十四阿哥胤禎,也被雍正圈禁了十多年,直到後來被乾隆釋放。

雍正當上皇帝后給老三列罪狀:

“誠親王允祉,自幼即為皇考之所厭賤,養育於外,年至六歲,尚不能言。每見皇考,輒驚怖啼哭。其接待兄弟,皆刻薄寡恩。諸兄弟皆深知其人而鄙棄之。其待朝臣,則倨傲無禮。其待所屬,則需索無厭。此亦中外所共知者。”

六歲不懂事都成大罪,其它的自不必說,就不一一列舉了。

後來有人在雍正帝面前彈劾胤祉索賄,老三被奪爵,囚禁在自己的府邸裡。之後將他降為郡王,把他當罪加在弘晟身上,被宗人府囚禁。


雍正八年,老三又被進封為親王。不久怡親王老十三胤祥死了,他是雍正的得力助手,和雍正感情深厚,對他的離世雍正非常悲痛。眾人為了討好雍正都大聲啼哭,哀嚎聲感天動地。結果胤祉遲到,而且沒有表現出憂傷。這件事徹底將老三置於死地,他又被人彈劾,雍正帝又奪他的爵位,把他幽禁在景山永安亭,還連累全家。

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老三在幽禁中離開人世。


小姐姐講史


康熙眾多皇子中,排行老三的胤祉文武雙全,是最有能力者之一。

論文,詩詞書法,都非常精通,尤其是書法好,康熙皇帝景陵的《神功聖德碑文》,就是他書寫的。同時,他主持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和《律歷淵源》兩部大書,為文學和文化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論武,胤祉曾在圍獵過程中,與善於騎射的康熙皇帝親自比試過,父子二人竟不分上下。

康熙皇帝在世時,胤祉備受康熙喜歡,康熙經常到胤祉府上勾留,以示寵愛。但雍正繼位後,胤祉境遇一落千丈。雍正六年(1728),有人彈劾胤祉向蘇克濟索賄,雍正以胤祉“無人臣之禮”為由,將胤祉奪爵,降為郡王,囚禁在他府裡,後恢復自由。

兩年後,因在雍正最喜歡的弟弟胤祥的喪禮上,胤祉不但遲到,而且臉上毫無憂傷之色,受到十六弟胤祿的彈劾,因此被下宗人府議罪。雍正又將他奪爵,並將他和家人一起,囚禁於景山永安亭,後死於禁所。

胤祉一生愛文,潛心學問,表面上悠然於是非之外,不參與康熙晚年的奪嫡爭位之鬥,那麼,雍正皇帝為什麼最後還要將他囚禁致死呢?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胤祉並沒有完全置身於皇位的爭鬥之外;另一方面,雍正一直不待見這個老兄。

胤祉的傳記在《清史稿》的諸王列傳中,據他的傳記記載,在康熙晚年的皇位爭奪戰中,他首先是站在太子胤礽一邊的,他同太子的關係非常親近,所以康熙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因為胤祉與太子關係“親睦”,還特意召他“問太子情狀”,因他與太子關係好,卻沒有助紂為虐,所以康熙沒有處分他。

胤祉幫助太子打擊他人是明顯的,大哥胤禔為爭位,曾魘鎮太子,胤祉得知後,主動向康熙告發,弄得康熙勃然大怒,遂處罰胤禔奪爵,圈禁於他自己府上,直到去世,胤禔他再也沒能出來。可以說,胤禔的圈禁致死,是胤祉的“功勞”。雖然胤禔魘鎮太子屬於卑劣行徑,但胤祉公開揭發,也算是人心險惡的表現,可見他在爭權奪位中,並非置身事外之人。

同時,先有大哥胤禔圈禁,後有太子再度被廢,論年齡和資歷,康熙眾皇子中,繼承康熙皇位,胤祉算是最適合人選了,在這種情況下,說胤祉還沒一點念想、沒一點運作,也不符合事實,他不自然地就成為了爭奪皇位之戰的一員。

當然,在雍正的諸兄弟中,胤祉算不得大奸大惡之人,雍正之所以將他圈禁到死,還是雍正不待見他,對這個兄長有所忌憚。兄長文才那麼好,又有一幫清流圍在周圍,隨時寫點若隱若現的文章,出出含沙射影的書籍,這都會讓雍正坐立不安的。

何況,作為雍正最喜歡的弟弟胤祥的喪禮上,他表現得極為散漫,因為胤祥對自己最忠,對這樣一位忠貞兄弟的散漫,就是不忠的表現,這犯了雍正的忌,故永遠圈禁,痛下殺手。


帝國的臉譜


雍正嫉妒自己的三哥胤祉,就這一個原因。

雍正的繼位其實是不清不楚的,他在康熙朝的地位遠遠不如胤祉。康熙對胤祉的信任要遠遠超過雍正。所以,雍正上臺後就對這位三哥進行了報復。

很多人都說雍正在康熙晚年最受重視,這話沒有道理。

康熙對胤祉的關愛和重視程度,都要超過雍正,甚至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眾皇子首次封爵,胤祉就封為郡王,而雍正只是個貝勒。

第二次廢太子後,陪同康熙出京的是胤祉而不是雍正。

康熙不在京城時,各種政務的處理都要以胤祉為首。

總之:雍正有的東西,胤祉其實都有;而胤祉有的東西,雍正其實沒有。

有些人說康熙一直囑意雍正繼位,理由是雍正曾經代康熙祭天。

但是不好意思,這個待遇胤祉也有: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冬至,康熙派三阿哥胤祉恭代祭天。

別人也有的東西,你怎麼能說自己是特殊的呢?


還有人說康熙賜給雍正圓明園是獨有的特殊待遇。

但是,這個待遇胤祉也有:康熙賜給胤祉的園林是熙春園,也就是在今天的清華大學。

因此,面對胤祉這樣一個始終壓自己一頭的兄長,你覺得雍正會有怎樣的情緒?

話又說回來:如果雍正真是坦然地即位,根本犯不上對胤祉陰陽怪氣吧?

在雍正年間,胤祉被革去親王爵位,並囚禁於景山永安亭。


HuiNanHistory


三皇子胤祉沒有在九王奪嫡裡展露頭角

是因為他的奪嫡路線乃是不爭之爭

九子奪嫡派系分別有嫡庶之分,結黨之爭

老三哪邊也不想碰,因為不結黨,所以不顯山露水

但是他做了幾件事兒,讓人不得不提防

第一,查皇長子胤禔魘鎮太子之事,舉報揭發

舉報揭發,借刀殺人,顯示其心狠手辣

第二,太子胤礽二次被廢,胤祉得賜銀五千兩

廢太子,得賞銀,說明他推太子下臺覬覦皇位

第三,編纂新書,或康熙稱讚,並出銀幫其平債

討好康熙,拉康熙給自己站臺,博政治資本

這是老三有爭奪之心,卻不鋒芒畢露

胤禛哪能容他興風作浪

史書記載不全,但是通過這幾點可以斷定,胤祉參與了九子奪嫡

而且是個陰狠的角色,與八王胤禩的拉黨結派硬鋼太子黨和四爺黨不同

胤祉的奪嫡策略是坐收漁翁之利

先挖八爺黨,後踹太子黨,與四爺黨爭寵

條條都夠九子奪嫡各方勢力喝一壺的

別的陰險招數肯定還有,史書沒有記載罷了





山石道人評紅樓


在“九子奪嫡”中,皇三子也是競爭者之一。

在“九子奪嫡”中,和四爺黨,八爺黨,太子黨相比,三爺黨顯得偏為弱勢:僅陳夢雷和李紱。但皇三子個人能力極為出色。

胤祉無論是在文治還是武功,都是眾皇子中比較出色的。康熙三十一年,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圍獵,其騎射能力與康熙相比,不相上下,康熙頗為滿意。

在廢太子風波上,雖然胤祉與太子關係密切,但康熙認為他從未慫恿太子作惡,故而對胤祉頗為讚賞。皇長子胤禔私下讓蒙古喇嘛魘鎮太子,胤祉知道後將此事告於康熙。康熙四十七年,胤祉晉封和碩誠親王。康熙晚年,胤祉主持編纂《律歷淵源》。

雖然胤祉極為出色,但繼承皇位的是胤禛,作為昔日的政治敵手,胤禛自然不會放過他。

但相比皇八子和皇九子,胤禛對他還算客氣,命他守護景陵。

但胤祉私下常抱怨,在胤祥的葬禮上也缺少哀痛之情,加上莊親王胤祿等人彈劾,雍正奪其爵位,將他及家人幽禁。後逝世于禁所。


五味社


這個受到雍正打壓的康熙皇帝的第三個兒子就是愛新覺羅·胤祉,結合史料記載可以瞭解到,康熙皇帝其實非常喜歡胤祉,還將胤祉封為了和碩誠親王,胤祉文治武功樣樣精通,但是在康熙在世時胤祉比較喜歡鑽研文學,而且平時沒有過多的染指過政治。可以說胤祉無論是在皇帝面前還是在眾多兄弟面前都表現得十分得體,似乎在九子奪嫡中胤祉的存在感也不大,但是對於政治比較敏感的雍正當時就已經察覺到了胤祉是一個威脅。

在雍正看來胤祉不僅不是一個安於本分的哥哥,還非常有野心,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胤祉當時有意無意就會在康熙面前表現自己,胤祉對於文學和騎射都有涉足,在眾多皇子中論這些才能可以和胤祉相匹敵的皇子沒有幾個,這樣出類拔萃的胤祉怎麼會安心落於人後。所以即便胤祉平時看起來好像對文學更加感興趣,也不會參與到政治鬥爭中,但是每次外出打獵的時候胤祉都會有突出表現,而且康熙看到胤祉這樣出眾還和他比試過,結果常年出征打仗的康熙都表示胤祉比自己的騎射功夫要好。如果說胤祉的這些做法都是出於本能,那麼也太過於牽強了,胤祉當時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要獲得康熙的重視。

第二胤祉雖然表面上沒有對胤礽有過反對,但是每一次胤礽被廢后胤祉都會成為受益人。康熙曾經對胤礽寄託過希望,在康熙看來胤礽就是未來的接班人,但是不想後來胤礽讓康熙十分失望,還曾經兩度廢太子,足可見康熙對於胤礽這件事是非常糾結的。在第一次廢太子後,胤祉就被康熙叫去詢問太子平時的動向,所以胤礽的結局如何其實都掌握在胤祉的手中,結合第二次胤礽再次被廢就可以表明,胤祉對於這個哥哥是深惡痛絕的,除掉他之後,胤祉還告發了皇二子,這樣一來胤祉就成為了當時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人選了。

第三當時胤祉雖然沒有像老八那樣表面拉攏大臣,但是他卻一直私下裡和言官等有很深的交情,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控制朝中的言論走向。雍正早就看出了胤祉的這些做法,所以後來登基後就將胤祉囚禁起來,畢竟胤祉這種有心機有手段的人不得不防。


江上孤舟


說到康熙的三兒子胤祉醉心學問不關心政事,恐怕題主是受了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影響。其實三阿哥也有著自己的朋黨那就是“三爺黨”。



三爺黨裡邊都是讀書人,將來有朝一日入朝為官其實都是清流的中流砥柱。其中以李紱學問最高,可稱當時天下文宗,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三阿哥醉心學問。三阿哥胤祉確實算的上是一個傑出的地理學家,科學家,動物學家,他主持編撰的《古今圖書集成》網羅天下地理,飛禽,走獸,科學等各種綜合知識,材料豐富前後花費28年,可見他的用心。三阿哥編書也得到了了康熙的讚揚,甚至親自操刀和三阿哥主持編撰書籍,手把手教胤祉。胤祉文學,書法,騎射技能在阿哥中名列前茅,因此康熙老爺子十分喜愛。



三阿哥平時和太子胤礽關係十分要好,康熙第1次廢太子以後,又一次復立,三阿哥就因為和太子關係要好被封為誠親王。康熙年間得到親王爵位的只有三位他們是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可見三阿哥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三阿哥在九子奪嫡中最大的運作就是舉報大阿哥胤禔。道士張明德因為替八阿哥相面,說他將來必大貴,認為八阿哥將來當上皇帝。這樣的言論激怒了康熙皇帝,張明德被凌遲處死,後來關於張明德曾經建議大阿哥,八阿哥刺殺廢太子。三阿哥藉此機會將大阿哥利用魘鎮詛咒廢太子的是和盤托出。此事以後大阿哥被削去了爵位,幽禁在自己府內,八阿哥同樣遭到打擊,廢 太子重新成為儲君。



據傳言說,太子第二次被廢以後,三阿哥胤祉在自己的三爺黨派中竟私自以儲君自稱。三阿哥當時手底下聚集著一大批的文人,也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的輿論中心。雍正登基以後,他對當初的競爭對手,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除了已經被囚大阿哥,廢太子,首先被開刀的就是三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三阿哥因為和廢太子關係好被趕到遵化守陵,十阿哥因為不聽指揮被削去爵位,幽禁府內,十四阿哥被奪了大將軍王的職位,不久被趕去守陵。接著雍正四年,八阿哥,九阿哥成了阿其那,塞斯黑,十四阿哥被削去王爵,幽禁改為圈禁,徹底失去人身自由,八爺黨就此覆滅。雍正八年,十三阿哥死後,雍正對僅剩三阿哥胤祉進行了最後的清算。



其實這也怪三阿哥胤祉牢騷滿腹,作為皇上的哥哥,弟弟一登基就把自己趕過來守陵,心裡自然不滿意。但是三阿哥胤祉不滿意也不藏在心裡直接說了出來,在十三阿哥死後,他絲毫沒有哀傷之態,徹底惹怒了雍正,守陵變成了幽禁,爵位也被奪了。要說這三阿哥也是不長記性,當初康熙在位的時候,十三阿哥的母親去世不到百日,三阿哥公然剪頭,不把這個事放在心上,被康熙處罰了,這一次又犯。雍正和老十三關係那麼鐵,非要往槍口上撞,所以老三身上文人酸氣太多。


紅雨說歷史


雍正四年,已經坐穩了龍椅的雍正皇帝決定對八阿哥允禩下手。在此之前,他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就是三阿哥允祉跟老八有沒有勾結。於是就有了一封允祉寫給雍密摺。在這份密摺裡面,允祉言辭懇切,表示自己對雍正絕無二心。如果雍正還不相信他,他願意承受一切責罰。

主子如此決斷以來,未曾降旨,是以允祉並不知曉。今將殺允禩之過落於我身,我情願承受,主子說我是允禩同黨,我也接受。主子聖明,且有上蒼為鑑,我若撈取聲名,與外人胡言亂語,即讓我如允禩一樣承受苦難。臣允祉乃一奴才,忝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諭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無他言。伏乞主子閱訖批還。若無主子聖明奇恩,我豈能存活至今。——雍正四年允祉密奏

不得不說,允祉的文筆確實好,幾段話就把自己的責任摘得乾乾淨淨,還用近乎於乞求的語氣在試探雍正。



後來雍正雖然沒有追究他的責任,但是雍正在允祉密摺的硃批回覆卻讓人感到耐人尋味。雍正說:聖祖爺在上,不是我故意懷疑你,而是三哥你原本就是一個善於說謊騙人的人。被你騙怕了,我要是不懷疑你,都對不起自己的智商。你要是故意騙我,就是對不起皇阿瑪!行了,行了,我信任你了,希望不要再有下一次了。

皇考在天之靈,必有明鑑。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於說謊哄人,容忍一切異端,朕稔知此情,懷疑憎惡是實。朕若即稱相信,實為欺騙上蒼,爾若執意騙朕,即是悖逆於皇考。日月長久,試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僅多有爾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備。身為親兄,宜倍加謹恪。——雍正硃批回覆

其實從雍正所批的那句『阿哥原本善於說謊哄人』中就可以看出,三阿哥允祉不是一個善茬子。至少雍正認為他不是善茬子!或許允祉在歷史上真的是一個潛心治學,無心於皇位,無心於名利的人,但問題是雍正對他不信任呀!


胤祉,康熙皇帝的第三子,因此又被稱呼為三阿哥或者三爺。他的文學和書法造詣是康熙兒子中是最高的,因而他被很多人誤認為是一個書生形象。其實三阿哥的騎射本領也是很強悍的,他曾經在木蘭秋獵時與康熙筆試騎射,兩人不相上下。所以,胤祉是一個文物兼備的阿哥,康熙對他很喜愛。只不過他是庶出的,因此皇位的繼承人輪不到他。

康熙三十七年,三阿哥被封為誠郡王,但是因為敏妃(十三阿哥的生母)過世,百日祭期內剃頭,被康熙以不孝順的罪名降貝勒。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胤祉因為檢舉揭發大阿哥胤褆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的企圖,開始在奪嫡之中嶄露頭角。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復立胤礽為太子。胤祉因為平日與太子胤礽關係素來和睦,而博得了老爺子的好感。在太子胤礽復位後,胤祉也被一起晉封為和碩誠親王。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康熙明確了不會再立太子。胤祉心領神會,開始專心著書。他所主持編修的《律歷淵源》在兩年後出版,康熙甚感欣慰。

從以上經歷中可以看出,胤祉並不是一個單純潛心治學的人,他所謂的潛心治學只是為了博得老爺子的青睞而已。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才是真正的老實人(一個不通漢學,一個身體有殘疾)。


(胤祉的書法造詣之高)

既然有奪嫡之心,那麼胤祉就不可能真正的潛心治學。在太子第二次被廢之後,胤祉繼位的可能性非常大(至少他認是)。因為他當時具有兩個優勢,這讓他對皇位的覬覦之心就非常強烈了。

第一、文武兼備。當時能跟他競爭的對手只有雍正和老十四,雍正的騎射不如他,老十四的文學不如他;

第二、事實上的老大。在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都被永久圈禁後,康熙已無嫡子,胤祉是事實上的長子;

只不過胤祉後來因為孟光祖事件,給他的形象摸了黑,康熙為了保護他,也讓他不要參與奪嫡。胤祉再次心領神會,主動的退出了奪嫡圈子。

雍正即位後,胤祉被改名為允祉。雍正對他很戒備,以他與廢太子允礽關係密切為藉口,將他發配到了遵化的東陵為康熙守陵。並且還伺機剝奪了他兒子弘晟的世子爵位,貶為閒散宗室。雍正的這一系列政治打擊,要說允祉在私下裡不牢騷,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有了開頭的那封密奏,允祉用豁出去的態度說:雍正你要想殺我,我也沒法抵抗,你給我安罪名,我也願意承受,無所謂,看開了。

後來允祉因為勒索賄賂和老十三之死缺少哀悼之情被雍正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並在幽禁處病死。(存疑)


縱觀三阿哥的後半生,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對自己的命運看不開。按照漢人的規矩,皇位繼承遵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就憑他比雍正年長,雍正就不可能放過他,因為他太礙眼礙事了。另一方面,三阿哥文武雙全,並非是百無一用的書生。當年老十四在西北打仗,後方協助康熙處理軍務的就是老三。而且老三還明確的參與過奪嫡,雍正豈能放過他?

雍正之所以先不動他,是因為雍正實在是太忙了,老八、老九、年羹堯、隆科多,這麼多人要收拾,一時還顧不到老三。等到好不容易把這些人都收拾了,曾靜的謠言又冒出來了。等到雍正把《大義覺迷錄》發行天下後,再一扭頭,原來角落裡還留了一個礙眼的老三啊?然後老三就悲劇了。



最後再說兩個跟三阿哥胤祉有關的記載:

記載一、胤祉的去世時間非常蹊蹺。根據史料記載,三阿哥被幽死於雍正十年壬子閏五月十九日,而五阿哥胤祺也是死於雍正十年壬子閏五月十九日醜刻。老三和老五同一天死,這也太巧了吧???

記載二、三阿哥的孫女被乾隆指婚給了準格爾大汗。這個大汗是被清軍俘虜的,據史料的記載,這個大汗叫達瓦齊,長的肥頭大耳,一身的騷臭味,乾隆卻讓自己的堂侄女嫁給了這種人。

日惟向大池驅鵝鴨,浴其中以為樂而已。體極肥,面大於盤,腰腹十圍,羶氣不可近。

由於三阿哥是被幽禁致死的,所以他的十二個兒子都混的比較慘。繼承爵位的大宗也只是不入八分輔國公,沒有繼承爵位的兒子則全部都是閒散宗室。


Mer86


康熙兒子中潛心學問,不關心政治的老三,為何會被雍正囚禁致死呢?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在北京暢春園去世,由四子胤禛繼承皇位,史稱“雍正帝”。雍正帝在繼位之後,為避其名諱,他的兄弟們的名字中的“胤”都改為了“允”。當然了,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歷代皇帝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康熙帝的第三子,愛新覺羅·允祉,是康熙的眾多兒子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無論是文學功底還是書法,亦或者是騎射之術,在康熙的眾多皇子裡面,其表現都是最為突出的。因此,也受到了其父康熙帝的喜愛。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熙三十一年的時候,允祉陪同父親康熙帝外出狩獵,曾和善於騎射的康熙比試過,兩人竟不分上下。由此可見,允祉的確是一個能夠能文能武的實力派選手。這與《雍正王朝》中那個瘦弱文人形象的允祉,差別還是很大的。

雍正——劇照

當胤礽還是皇太子的時候,允祉便始終站在太子一邊,雖說不是太子黨的人,卻也是始終支持太子胤礽。在太子復立之後,允祉因和太子關係素來和睦,故而搏得康熙好感被冊封為和碩誠親王。可以說,在康熙還在世的時候,允祉備受父親的喜愛,但是這一境況在雍正帝繼位之後,就完全變了。

雍正帝在繼位以後,允祉的境況一落千丈。在雍正剛繼位的時候,允祉被冊封為親王,待遇豐厚。但是到了雍正六年的時候,朝中便有人彈劾允祉向蘇克濟索取賄賂,雍正於是以“無人臣之禮”為由,將允祉奪爵,從親王降為郡王,並將其軟禁在府中。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允祉才恢復自由。

兩年後,允祉又因為在雍正帝最喜歡的弟弟十三阿哥允祥的喪禮上遲到,而且臉上也毫無傷感之狀,本來雍正帝一開始還沒有發現,直到受到十六弟允祿的彈劾,雍正帝聽聞後大怒,隨即便下令將其奪爵,並交由宗人府定罪。允祉最終連同家人一起,被囚禁在景山永安亭,不久後便死在了禁所之中。

允祉——劇照

我們在大致看下來以後,感覺允祉的悲慘遭遇主要是與他犯的種種錯誤有關,比如他向人索取賄賂,再比如他在雍正帝喜歡的弟弟允祥的喪禮上遲到,並且毫無悲傷之感,所以因此便遭到了雍正帝的嚴厲打擊。

但其實,這些都只是表象而已。當然我們不否認允祉的遭遇和他所做的這些“荒唐事”有關,但其實最為重要的一點,還是允祉曾經參加過爭奪皇位的戰爭。這是怎麼回事呢?

康熙——劇照

在很多人看來,允祉一生就只是在文壇中游走,對待政治毫不關心,至於所謂的九子奪嫡,也跟他絲毫沒有關係。相比於皇位來說,允祉更向往的還是他的文學和書法。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要知道,這“九子奪嫡”中,就有皇三子允祉的名額。此外,根據《清史稿》中記載,在康熙晚年的皇位爭奪戰中,允祉首先是站在皇太子胤礽這一邊的,我們上文也說到了他與胤礽的關係非常要好。在胤礽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允祉曾給康熙帝求情,等到胤礽復出之後,允祉因其與太子關係和睦受到了康熙的喜愛,並將其冊封為和碩誠親王。

當然了,在皇位爭奪戰中,允祉也曾幫助過太子胤礽打擊過其他人,其中大阿哥胤褆就是打擊對象的典型代表。大阿哥胤褆為了和太子胤礽爭奪皇位,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是用一些玩偶來魘鎮太子,允祉得知後,便向康熙舉報了胤褆的行為。最後胤褆被囚禁致死。

允祉——劇照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不難發現,雖然說胤褆魘鎮太子是一種極其卑鄙的手段,但是允祉公開檢舉告發也是人心險惡的表現。所在以康熙晚年的皇位爭奪戰中,允祉並非是置身事外的局外人,而恰恰是很好的融入到競爭團隊中來。

此外我們還能得知,允祉此舉,不僅可以將名望甚高的大阿哥拉下臺來,還能在太子二次被廢之後,成為康熙眼中最佳繼承人選。但事實並非如此,最後的皇位大權還是落到了皇四子胤禛手中。既然當不了皇帝,那麼就安心做自己的親王,好好寫自己的文章。

不過在雍正繼位以後,允祉似乎就不怎麼坐得住了,在他的很多文章作品中,總是含沙射影,常包含有隱晦詞語,在雍正時代,雍正帝大興文字獄,對於此等文章仇恨之至。所以漸漸地,雍正便對自己的這個學富五車的三哥產生了厭惡之心。所以懲罰允祉,是遲早的事。

太子胤礽——劇照

更何況,允祉還在雍正帝最喜歡的弟弟允祥的喪禮上,表現得如此散漫隨意,這不僅是對自己不忠,同時也是對死去的這位胞弟,這位親王的不忠。所以雍正帝只能一咬牙一跺腳,將他永遠囚禁。


方圓文史


康熙兒子中潛心學問,不關心政治的老三,為什麼會被雍正囚禁致死?(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在九王奪嫡中,很多人都會認為老三胤祉比較老實,其實不然,他是老八胤禩與老四胤禛最擔心的,也是最要防備的 。起因在於老三胤祉文武雙全,不過最喜歡弄弄文學。也因為這個,康熙皇帝才讓他去編書。

其實,康熙皇帝對老三胤祉也是非常寵愛的,因為老三胤祉比較有才華,康熙皇帝基本很少說過老三胤祉。老三胤祉的也非常聰明,在九王奪嫡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低調。幾乎很少有人注意到他,這也是最好的隱藏。

接下來,長城君曰分析一下,雍正皇帝為何將老三胤祉囚禁至死?

先來聊聊,老三胤祉為何人?

一:說起胤祉,在雍正王朝中,他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個兒子,人稱三爺。他主要是在文學與書法造詣上頗高,看上去像一個書生形象,其實,他的形象把我們騙了。為何?因為他文武雙全,騎射本領比較強,雍正皇帝也沒有他好。當年老三胤禛與康熙在木蘭秋獵時,他們的騎射不相上下。因此,胤祉是一個文武兼備之人,也讓康熙更加喜歡他。

二:康熙37年,三阿哥胤祉被封為誠郡王,因為他的母親去世,百日祭期這段時間要剃頭,因此,被康熙皇帝視為不孝,便降為貝勒。後來,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胤祉因檢舉老大胤褆對太子胤礽不利,想企圖坐上儲君之位,便開始出場。

三:在康熙48年,康熙皇帝恢復胤礽的太子身份,平時老三胤祉與太子胤礽的太子關係好,因而康熙皇帝對老三胤祉有些重視,等太子復位之後,胤祉便封為和碩誠親王。之後,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康熙皇帝確定下來,暫時不會在立太子之位。因此,胤祉便開始專心著書,他所主持編修的《律歷淵源》,兩年之後完工,讓康熙皇帝非常欣慰。

可見,胤祉並非是一個潛心治學之人,他之所以要潛心治學,其實,是為了博得康熙皇帝的喜愛罷了。

長城君再來分析一下,雍正為何要將老三胤祉囚禁至去世?

其一,雍正皇帝怕老三胤祉與老八胤禩勾結。眾所周知,八阿哥胤禩是雍正最大的對手,也是雍正對不好對付的一個,如在加上老三胤祉的話,就更加難對付了。

因此,老三胤祉為了讓雍正皇帝相信自己的忠心,便寫了奏摺給雍正皇帝,不過雍正皇帝也很好的回覆了老師胤祉。說自己是懷疑過老三胤祉,怕老三胤祉不忠於自己。

其二,老三胤祉為人低調,其隱藏的比較深。當時太子胤礽被永久圈禁,而大阿哥胤褆也被永久圈禁,然而老三胤祉就成為老大了。其老三胤祉做事,都是比較低調。一般都很難讓人發覺。

越是這樣的人,雍正皇帝越是不放心,因此,對他的防備也比較早。

最後,老三胤祉因與太子胤礽走的太近,讓雍正皇帝把他圈禁起來。更是放著他與八阿哥胤禩聯合,因為康熙皇帝臨死之時,讓雍正皇帝處決其兄弟們。故而沒有處決老三胤祉,只是圈禁而已,導致圈禁至去世。

長城君曰:其實,老三胤祉被雍正皇帝圈禁,都是他自己做事低調,又與太子胤礽走的太近,又是文武兼備。雍正皇帝不得這樣做,為了大清朝江山更加穩定,也為了自己能坐穩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