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這幫孫子的”

出品:BOSS直聘(ID:bosszhipin)

採訪:

@龐曄 剪輯:@小胡蘿蔔 文字:@蟈蟈


“連鎖”這玩意兒咋來的?

普通人早已對“連鎖”品牌習以為常,許多連鎖品牌也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提到連鎖3巨頭,老一輩浮現的大概是蘇寧、國美和三聯,而吃貨腦海裡想到的是沙縣小吃、蘭州拉麵和黃燜雞米飯。

雖然蘭州拉麵大規模出走西北,靠的是隔壁的青海人;走出國門的沙縣小吃,大多也並不正宗,然而無論是家電還是餐飲,這些品牌門店能在全國甚至海外遍地開花,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滋養吃貨的味蕾,還是得益於“連鎖”這種商業模式。

“連鎖”經營模式,起源於19世紀60年代的美國。原先由兩位賣茶葉的猶太人發明,通過這種模式,21年間,這家世界最早的茶葉連鎖公司就擁有了100家門店,惹來許多企業紛紛效仿。

1986年,天津高達集團公司(跟你知道的那個高達沒關係)創辦天津立達國際商場,並在國外組建連鎖商店,國內連鎖模式才有了苗頭。

90年代末,國家正式引進“連鎖經營模式”,並很快在國內推廣起來,發展極為迅速。

1996年,連鎖產業服務品牌逸馬集團董事長馬瑞光剛從大學畢業,在一家國企待了不到一年便離職來到深圳,在香港新世界集團接觸到了連鎖項目。

只不過苦於當時互聯網不成熟,基礎條件不支撐,項目黃掉了。

更悲催的是,馬瑞光和項目組同事一塊被裁了。

通常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遭遇此等打擊,很容易意志消沉,然而馬瑞光卻由此參透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終極奧義:命運還是得掌握在自己手裡。於是開始創業,成立了逸馬顧問,也就是逸馬集團的前身。

本期#人才精#,我們來到逸馬的辦公室,發現這家企業,和它的董事長馬瑞光一樣“有意思”。


神似張國榮的“連鎖教父”卻偏愛“拆臺”?

——“蘇寧、聯想這樣的大企業,怎麼就想著找你們諮詢呢?”

——“雖然我們做得不好,不過當時好像也沒有比我們好的。”

——“您說說逸馬十大守則第8條是什麼吧?”

——“我記不住。”

——“在這放幾本書,表示我們還是比較有學問的。不過也沒幾個人看。”

“世界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這幫孫子的”

跟馬董聊天,我不禁想問:如此熱衷於拆自己臺的老闆是真實存在的嗎?

作為土生土長的內蒙古人,馬瑞光不僅有北方人的豪爽,心思還很細膩。喝得了酒,侃得了大山,同時也會細心地幫員工關上會議室的門。

馬瑞光十分鐘愛馬這種自由奔放又富有靈性的動物,辦公室隨處可見跟馬相關的藝術品和裝飾。在業務部,每籤一單,大家就會敲鑼打鼓慶祝,整棟樓都震動起來,彷彿置身於廣闊的大草原。既是慶賀,也是激勵。

馬瑞光本身是個“閒不住”的人,沒事就愛出國,但不是去旅遊,而是去亞馬遜、微軟等世界名企學習。

馬瑞光說,世界上最會學習的人,就是教別人的人。諮詢培訓是個授人以漁的行業,所以作為“授漁者”,必須得高於客戶,高於學員。好學,不僅是行業特點,更是根植於每個諮詢從業者骨子裡的本能。

從2003年建立,逸馬已經走過了將近16個年頭。雖然市面上諮詢公司很多,但逸馬幾乎不存在競爭對手。

不僅是因為逸馬起步較早,在連鎖模式剛剛在國內火熱起來的時候就抓緊時機下場,早早站穩腳跟,更是因為逸馬對連鎖的專注和專業,經過16年的沉澱,積累下的良好口碑。

2017年,逸馬扶持過的燒烤品牌“木屋燒烤”,賣出了10個億;水果品牌“百果園”,則賣出了驚人的100億營業額。

逸馬業務廣泛,服務領域涉遍及餐飲、服裝、零售、酒店、商超、醫療、家居、汽車、農資、影音等眾多行業,可以稱之為中國連鎖產業服務第一品牌。


“世界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這幫孫子的”

馬瑞光曾說:“企業是每個人實現夢想的平臺。”因此從不對員工忠誠度有什麼過不去的執念,更不怕自己的員工被客戶挖走。

他認為,逸馬本來就是個培養人才的平臺,不斷往外輸送人才的同時,也會有新的人進來。

“世界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這幫孫子的”

說不定有一天,逸馬這位園丁,能在連鎖諮詢行業“桃李滿天下”。

馬瑞光很享受做老師的感覺。

這點跟阿里的用人觀十分相似。在阿里,同事之間互稱“同學”,員工離職稱為“畢業”。這些校友從阿里的大門走出去,到五湖四海闖蕩自己的小天地。

但阿里,始終是他們夢想萌芽的地方。

正如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所說,企業家最終的成就,並不是財富和能力,目的是為了獲得愛與認同。

我想這份認同,不只是來自於客戶,還有員工。

跟大多數油膩古板的中年人完全不同,馬瑞光從不試圖去“管教”年輕人,更不會用過來人的姿態去教育年輕人,年輕人“自我為中心”、“不服管”這類讓一些企業反感的特質,在馬瑞光眼裡全是閃光點。

“世界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這幫孫子的”

他說,中年人總是想去教育年輕人,其實是害怕年輕人的表現,說明你老了。

馬瑞光有一句最常開的玩笑:你要相信年輕人總是比你強的。世界是我們的,也是這幫兒子的,但歸根結底還是這幫孫子的。

回過頭看,這句話裡,其實也是馬瑞光年輕的縮影。

要麼做現實的孫子,要麼做世界的孫子。

相信你我會有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