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

新大風歌


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是擺在我國農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由於土地面積少,收入少,農民種植積極性普遍不高,但是許多地方又出臺了許多新政策,禁止農田拋荒,如果出現農田拋荒即回收拋荒的土地,讓農民進入兩難境地。

要怎麼破這個局呢?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二點入手:

一、流轉土地,只要有人承包,不論是便宜還是貴,都可以流轉出去,只要不讓自己家的土地拋荒就行。在小編這邊,現在有許多農村就是採取的這種策略,防止土地被回收集體所有。

二、種點自家口糧,如果你是農村的,建議種植點自家口糧就行,畢竟自己家種植的糧食吃起來更放心,也不用

擔心什麼荒年、災年糧食漲價等問題。如果自己實在沒空,可以叫家裡老人幫忙看下,僱幾個人做事即可。

總之,良田、土地在那拋荒是非常可惜的,我們在力所能及時最好是自己種,對國家對自己都好,當力所不能及時,就可以走流轉的路子,不讓田地拋荒。


壞男人說小龍蝦


答,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天天在討論種糧這個問題呀,辦法是有還不到時候。為什麼這麼說呢?一,現在的形式很清楚國家還在大力支持城市經濟發展,很多項目必須需要很多農民工互助基本建設,而廣大農村的有知識一代農村小夥正在正常為國家經濟發展發揮自己的才能,怎麼回來種糧呢?更何況現在物質消費生活水平費用又挺高而買車買房也需很多錢哪,小孩讀書哪樣不用錢。種糧那點錢不夠用,肯定是對種糧價格低更加沒有回鄉種糧的念頭了。就算糧食提高到四五塊錢一斤,終因田少種不出多少糧食,再貴也賺不什麼。

現在還有年長無知識有勞動能力的人也在各個工地奮鬥,也不想因為糧價低、投資多回報少種糧賠本怎麼肯回來種糧,要想種糧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效率,除非是等到全國農村農民普及機器用工。

二,要到國家經濟非常富有的那一天,種糧都用上智能機器操作,減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原始苦勞作,

因為國家經濟富足,智能時代來了什麼科技項目都用上電子智能機器就能發揮出人工操作的幾十倍能量,那時都用上了智能機器,人力種糧和機器種糧效率不一樣比例,機器操作種糧不費勁,一人比幾十人的功效,大大壓縮人工成本,壓低人工成本種糧收益就會划得來多就有人種糧,這也是解決種糧收入低的一點關鍵。

也可改種其它經濟作物種植,也有很多人種植成功發財當上老闆。如大棚蔬菜,節耳根,草莓,養殖也很賺錢,都是提高收益。以上是我的一點愚見


吳玉香


種糧效率低,可能農民都不願意種地,因為糧食價格低,農資產品價格貴,種糧成本高,收穫低,降低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一些家庭選擇出外打工也不願意在家種地的現象。根據實際情況,提高種糧效益,應該採取下面幾點:

首先,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對農資和機械國家採取了補助政策,大大降低了農民的成本,這樣的話農民種地也有勁了,也信心十足了。

其次,就是提高農民科技知識,使農民知道該怎麼種糧,該如何管理土地,提高糧食產量,產量上去了,價格也提高了,自然而然的種糧效益提高了。



姍姍來峰


伴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城鎮化速度的提升,人們生活水平的高度上升,11月26日第一農經從西安農業局獲知消息,該省農業也取得了巨大進步,糧食工業發生很大變化。但面臨犁地的日益趨減、種糧收益的相對偏低及農人外出務工人數的添加,糧食供需矛盾凸顯。不過,收益決議種糧意願,農戶土地流通認識顯著,種糧面積逐年削減,經濟作物份額增多,糧食安全變成農人情願種糧的首選。

 1.   據國家統計局西安查詢隊查詢顯現,超多半農人表明情願租借,且有56%的農人以為土地租借報價在1000元/畝以下。加之農人關於犁地的運用挑選越來越多樣化,可是由自個播種仍是農人的首選,有超多半的農人目前仍然自個播種。近六成農人不願種糧。

 2.   種植本錢添加,糧食收益下降;工業鏈優勢表現不顯著,科技種糧缺乏;勞動力缺乏,外出打工者多等是影響農人種糧意願的首要因素。2014年小麥收購價為1.18元/斤,比2010年上漲14.6%,但種糧收入僅佔家庭總收入11.4%。有57.1%的農人不情願種糧是由於“種糧效益低下”,影響種糧積極性大大下降,首要原因是種糧比種經濟作物收益低,農資報價上漲推高種糧本錢。從全部農業開展和糧食生產的視點查詢,這種趨勢將嚴重威脅中國糧食生產。

  3.  這些年跟著勞動力報價的連年攀升,中青年勞力外出務工不斷增多,且外出務工收益要遠高出在家務農收益。有74.7%的農人以為“青壯年應該出去打工”,查詢顯現,外出務工者收入佔家庭總收入的61.3%,按西安現在農人務工報價計算,小工工價在80-120/天,依照小麥500元/畝擺佈的收益,打工缺乏一星期就可以賺夠小麥一年的收益,使得青壯年不情願在家種糧。加之種糧經歷缺失使得青壯年勞動力丟失。

 4.   查詢中,許多農人表明自個的後代底子沒下過地,不懂得種糧的流程,一起農村孩子上中學後由於校園離本村較遠,基本實施住宿制,底子觸摸不到土地,也沒有播種知識,尤其是90後,從校園出來就在城市打工,關於城市環境的瞭解程度遠遠大於對土地的感情。別的,務農無法保證家庭開支。這些年農人花費增加開銷越來越趨同於鄉鎮居民花費,在購建房、後代教育、後代成婚等方面需求的花費越來越大,種田收益顯著無法滿意其花費開銷。





池州養雞人


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

面對今年的嚴峻形勢,正如領導所說,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才不慌。為此,國家及各地地方都對今年的春耕和糧食生產加大了扶持力度,要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要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種糧基本收益,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

根據農業部門的有關消息,初步調度,2020年春播糧食種植意向面積9億畝左右,比上年略減300萬畝,主要是早稻意向將減少200萬畝。全年來看,今年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不再減少糧食麵積,這一點與之前幾年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調減非優勢產區、非優勢品種的面積是不一樣的,其中,玉米麵積要穩定,輪作休耕試點將做適當調整,糧改飼主要支持北方農牧交錯帶。

今年糧食生產的新變化,是疫情等形勢下做出的及時、合理的調整,是為了更好地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更好地保障市場供應。雖然最近幾年來,種糧收益不斷下降,有的地區糧價已經跌破了收益盈虧線,農民特別是種糧大戶的壓力較大,亟需國家在推進糧食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的過程中,建立起針對農業生產更加有效科學的補貼或扶持機制,將惠農扶農落到實處;但從農民來說,土地是千百年來農民的“命根子”,無論是職業也要、身份也罷,種好地、管好田、多產出,是當下共同應對新壓力的應該做好的事情。


糧小咖


雖然說號召讓你種糧食,但是你不種植糧食他們又能拿你怎麼辦呢?現在種植糧食一畝地的收益只有300~400塊錢,這是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如果再遇到連年乾旱或者是持續高溫,那你今年幾乎別想掙到錢了,那我們農民除了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出路可言?其實在我看來還是有的。

農民的出路主要在這裡

一:種植特種經濟作物

農民可以種植一些特種經濟作物,像我們河南駐馬店這邊有些人就種植的有蒲公英,蒲公英在2016年到2018年的時候是比較賺錢的,現在每畝蒲公英的利潤只有700~1500元,蒲公英一年可以收穫6~8茬,每年收穫的幹蒲公英質量就有1000公斤左右,但是現在蒲公英的價格低的可怕,每公斤只有2元,每畝地的投資大概是在800元左右,但是這是不算人工成本的情況下,如果你請別人給你招呼幫忙,這些你是要算在內的,因此種植蒲公英也是比較不錯的。

二:種植樹木

現在廣大的農村你可以看一看,基本農田上基本上都在種植樹木。有很多人種植的是楊樹,其實你算到後來楊樹的價格還是可以的,畢竟如果種植10年左右可以成才的話,每畝地的利潤大概是在800~1200元,你看看現在種樹放在那裡,不管它的利潤就比種植經濟作物大,那麼既然我們能夠種樹,為什麼還要種植其他的經濟作物呢?

他們雖然是號召讓我們種植糧食,但是現在糧食的價格實在低的可憐,種植糧食根本不賺錢,那我們種植它還有什麼卵用呢?東北也一直在倡導種植大豆,可是大豆就300斤左右的產量,頂多也就2元/斤,你種植以後它的收益還不足以彌補承包費用呢,你說種植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雖然他們那邊有補貼,但是補貼有時只有200元,你即使拿上這些補貼你能夠彌補人工成本嗎?

我敢說現在中草藥種植絕對是一大熱,今年種植板藍根絕對會有一個大豐收,大家可以猜想得到嗎?板藍根以前只有14元/公斤,突然受到疫情的影響暴漲到30元/公斤,我們國內的疫情雖然得到了控制,但是國際上得到控制了嗎?我們國內已經將庫存的板藍根消耗完畢,你種植以後第1年肯定有收益,而板藍根一年可以收穫兩次,種植以後6個月就可以收穫了,這同樣和種植小麥以及玉米沒有什麼多大的區別呀?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農民種糧效益低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農民朋友不種糧食種什麼?其實大多數農民朋友自己也不知道。

這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自古以來,農民種田就是以豐收為主,只要糧食豐收,就能多賣錢。可是現在是市場經濟,豐產不一定賺錢。

農民朋友是井底之蛙,怎麼可能對市場有明確的判斷?雖然互聯網發達,但是農民朋友有幾個真正懂得互聯網的?

雖然各大平臺都對三農產品大開綠燈,那只是對個別人有用,大部分農民是霧裡看花,根本摸不著頭腦,從哪下手啊?

農產品在網上銷售只是九牛一毛,根本解決不了大量的農產品銷售問題。

農民朋友也知道賣原糧不賺錢,只有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才是賺錢之道。可是農民朋友種地都得貸款,入不敷出,哪有錢搞深加工,農民根本沒有融資渠道。也不是普通農民能幹的了的。

農民種地想賺錢,就要利用好農閒時間搞副業,在種好地的同時,在有些副業收入,可以改變收入低的問題,學會兩條腿走路🚶🚶,不能過一年,半年閒,把時間都利用起來搞增收。才是正道。

比如養殖業。養鵝,養豬,稻田養鴨等。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種一些適銷對路經濟作物等。不要貪大,先摸索經驗,在穩步發展。

@阿 頭 頭 扶 三農#





龍兵過


現在我們國家種植糧食的效益雖然不高,但是還是要保障的,國家有最低收購價,還有基本農田補貼,如果是大面積種植或者是農場類型的還有其他政策補貼。

種植糧食賺不到錢不是因為糧食價格低了,而是種植糧食的生產成本太高了。好多地方無法實現全部農業機械化生產,人多地少,無法形成產業。糧食種植如果形成產業,實現機械化生產,還是可以賺錢的。


故鄉遠方


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種糧效益低怎麼辦?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糧食是國家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食物或者糧食以安全為首要條件。國家或者居民填飽了肚子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國家富裕的同時糧食產量、供應充足,鼓勵種糧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我們國家的第一產業農業佔據著較大的份額,與我們國家人口多、農業人口多、耕地面積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十年來,可以說國家鼓勵農戶擴大種糧面積讓糧食增收效果突出,基層的農民朋友種糧有補貼,極大的提高了農民朋友們種糧的積極性,多種糧獲得的補貼越多。這就預示著種糧不僅靠糧食增收穫得收益,而且還可以通過擴大種植面積獲得更多補貼。

經濟快速發展、農業技術大幅度提高,運用科學技術輔助農業生產糧食的產量逐年增加,且單位面積糧食畝產量也大幅度增加,可以說對農業糧食的增產不僅有政策上的支持還有實際的資金扶持。

考慮到糧食作物關係各行各業,糧食價格的波動比較弱,比如歷年小麥價格、水稻價格、玉米價格等一年內波動走勢並不大。與經濟類作物(土豆、西紅柿、紅薯等)相比差距較大。一些農民朋友反應糧食價格低,所付出的的種植投入與實際收益不成正比或者說所獲得收益不高以及有虧損的局面。一些老一輩農戶不相繼續種植糧食。

為什麼種糧收益低呢?

種植成本大大增加,比如農業機械費用、種糧的肥料支出、澆水施肥支出等均大幅度增加。比如玉米為例,單位畝產量在1300斤左右,而實際的玉米出售裝車價約1.0元,一畝地的玉米最終收益約1300元,而投入的種植成本在800元左右,所獲得的淨收益減少,導致一些農民打算改行不再種植糧食作物,想辦法種植生薑、大蒜、紅薯、土豆等作物。

另一方面,想辦法提高農作物的種植附加值,換一種方式提高收益。比如改種反季節蔬菜或者優質的綠色無公害糧食。反季節的蔬菜作物附加值更高,種植產量大、品質好,售價高;居民消費水平大幅度增加,對食用的糧食作物備受青睞,可以說未來消費需求越來越大,所以無農藥成分、無激素成分的糧食作物價位更高,價格高了種植的收益才會大幅度增加。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種糧效益低咋辦,糧食做為國民生活的必須品,糧價不可能大規模上漲,就算是糧價漲到5元一斤甚至到10元一斤,按畝產量算收入,農民三口之家。就算是人均2畝地,三口之家6畝地,按畝產千斤乘以10元算才萬元,三口之家才6萬元,想想6萬元跟打工比咋樣,如果是2人打工,掙6萬元也不是什麼難事,可10元一斤的糧價是不可能的事,那麼糧濺傷農也就是必然的,國家號召農民多種糧也就是必然,這也是一對矛盾的,國家不希望糧價過高,農民希望糧價能與時俱進,促農增收。

如何解決這樣的的矛盾呢?不可能總是讓農民默默的付出沒有回報,現實已經是好多農民棄農打工了,如何讓農民多種糧,保障農民收益就擺在了大眾面前。

各國有各國的國情,集約化,規模化適合不同的國情,個人更覺得,我們過去的大鍋飯的集體模式翻過來,加上現代化的集約模式,讓農民工廠化勞做,不參與糧價,國家統一收購銷,農民自己種糧也要按市場化採購,這樣農民能踏踏實實種糧,工資性收入就穩定,也有了保障,增收就是必然了,糧食也會有保障,農業的各種補貼也能真實的補貼到實處,讓願意種糧的農民踏下心種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