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法家寫繁體字,難道簡體字不能體現書法之美?你怎麼看?

平淡如水


繁體也好,簡體也好,只是一種習慣罷了,我們就不要矯情了。

繁體可以體現書法之美,簡體同樣也能體現書法之美。對於一隻大碗和一隻小碗來說,它們的存在即美,俗一點的說法就是大碗小碗一樣能用。

繁體字是傳統,留下的是歷史的沉澱。簡體字是創新,發展的是與時俱進的烙印。

所以書法之美,與繁體簡體並無直接的關係。


手心我心bxl版


這個問題很好,也是書寫過程中出現比較多的一個問題。寫說繁體字,應該是傳統的書法藝術所宗吧。入書法之門,必先臨法帖,而法帖的形成則是真草隸篆以所謂的繁體結伴同行的,簡化字也不過是建國以後且侷限於大陸的文字形式,所以書法家寫繁體字是有遠源關係的,是尊重傳統、法帖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最司空見慣的可以理解的事了。那麼,接下來就是說簡化字了。簡化字當然也是書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可以很好的體現書法之美,這既符合書法藝術多樣性的特點和規律,也是一定場合和環境的必然要求。譬如在學校尤其是中小學,在佈置美化藝術氣氛和環境時,應該以簡化字為主要表現形式,國家也有這方面的具體要求。同時,以簡化字為載體的書法範帖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性,很多年以前我臨過應該是方放老師的魯迅詩集,那是一個簡化字書法水平相當高的範帖。延伸來講,且不說,簡化字,就是日本的片假字,也被我們的鄰國書法家們發揮得淋漓盡致。綜合來看,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創新,與時俱進,也是書法藝術的必然要求。




張衛良


你好,我是蘭石學書法,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的問題是為什麼書法家都寫繁體字,難道簡體字不能體現書法之美?

首先可以明確的告訴你簡體字一樣可以體現書法之美。著名的大書法家啟功先生平時都寫繁體字,但是他給學校或者國家機關題名的時候大都使用簡體字,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機關和學校等都需要使用規範漢字不能使用繁體字,所以啟功先生遇到這種情況都是寫的簡體字,但是一樣可以體現書法之美。呵呵有圖為證。

再說為什麼書法家都使用繁體字。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字從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到行草,延續傳承,一代代出現了不少書法大家,他們的經典作品或是碑或是帖都流傳下來,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所有的書法家都不是天生的,所有的書法家都要經歷研讀名家碑帖,都要勤學苦練,手摩心追,這些碑帖中出現的都是繁體字,簡體字是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公佈以後才產生的。書法家長時間沉浸在古碑帖中,繁體字已經爛熟於心,已經在手上形成肌肉記憶了,所以創作書法作品時自然而然就會寫繁體字。還有一點筆畫越少越不好寫,間架結構不好擺佈,容易出現敗筆,這也是書法家喜歡繁體字的原因之一吧。還有現在咱們使用簡體字都是從左往右寫,而創作書法作品大都是從右向左寫,既然是按古代的規矩所以也需要寫繁體字。

我覺得創作書法作品時儘量寫繁體字,這樣才能學古入古,這也應該是中華文明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點用,謝謝!最後和你分享幾幅啟功先生的作品,有簡體字有繁體字:





蘭石學書法


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毛筆為工具的一種書寫藝術,書法本身是沒有排斥過簡體的,不論簡體還是繁體,寫好了都能體現書法之美。

書法家之所以寫繁體字,大多數還是一個習慣的問題吧。

簡體字在上世紀初就曾經被提及使用,而真正的普及還是解放以後。

但是我們學習書法的人,一開始一般都是臨帖,而古代的經典法帖基本都是繁體字的寫法。學書法臨帖是日常功課,那麼天天臨寫繁體字,自然而然書寫習慣就是繁體字。

我孩子有時候某個字不會寫了,問我的時候,我都要考慮一下簡體咋寫,有時候還不太敢確定,還需要百度一下,說起來也是可笑。沒辦法,就是從小練書法寫繁體寫慣了,有些常用字馬上寫簡體還真要想一下。

這應該是一個比較正常的原因吧,有網上朋友說這是玩書法的在顯擺自己有文化什麼的說法,這我想也許有少數人有這種想法,但大多數真的是一種習慣吧,沒有刻意去顯擺的意思。

簡體不簡單

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

所以,很多簡體字其實在古代都有在用,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舉個例子,“萬”字,繁體的寫法是“萬”,而在古代的書法作品中,就經常能看到繁體和簡體通用的例子,例如唐代著名書法家陸柬之的《文賦》中就同時有簡體和繁體的“萬”出現。還有“無”字,繁體是“無”,在古代簡體“無”用的較少,但還是有使用的例子,例如下圖中的例子。

所以,簡體雖簡,但不簡單,不論繁體、簡體寫好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寫不好啥也沒用。

對於簡體和繁體字,啟功先生這樣說:

“有人曾問我:有些‘書法家’不愛寫‘簡化字’,你卻肯用簡化字去題書籤、寫牌匾,原因何在?我的回答很簡單: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簡化字是國務院頒發的法令,我來應用它、遵守它而已。它的點畫筆法,都是現成的,不待新的創造,它的偏旁拼配,只要找到和它相類的字,研究它們近似部分的安排辦法,也就行了。”

啟功先生的這番話我想值得我們思考。


翰墨今香


您好!要回答你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一下簡化字的歷史。

1,簡化字是官方公佈的簡體字,通常指《第一批簡體字表》、《當用漢字表》、《簡化字總表》的字,有時也包括《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一簡字和二簡字主要源於古字、俗字、異體字、草書楷化字、解放字,二簡字還有一些後解放字(1949-1966始見的簡體字,比如藏的二簡字“䒙”)

2,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一共收錄了324個民間流傳最廣的俗字、古字和草書字。但因為有爭議,第二年2月,《第一批簡體字表》被收回……《第一批簡體字表》的兩個說明是這樣的:1)簡體字為筆畫省簡之字,易認易寫,別於正體字而言,得以代繁寫之正體字。2)本表所列之簡體字,包括俗字、古字、草書等體。俗字如“體、寶、巖、蠶”等,古字如“氣、無、処、廣”等,草書如“時、實、為、會”等,皆為已有而通俗習用者。

3,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

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佈併成功得到貫徹實施的簡體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並最終制定出了一個《簡化字總表》。現在我們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發布的《簡化字總表》(簡稱《總表》),《總表》曾經頒佈過兩次,一次是1964年頒佈的,文革時期曾推出過《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但很快就遭到反對,於是到1986年6月,國務院又宣佈“二簡字”停止使用。今天的《總表》總共收錄了2235個字。

3,2000年10月31日文字法通過,次年元旦正式施行,確立了規範漢字作為國家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

所以說簡化字的從確立推行使用到現在才幾十年的時間,而書法家都是臨習的古代碑帖,都是繁體字,沒有練習簡化字的過程。

而且簡化字的筆畫太少,字形不美,很難體現不出來書法的複雜的結構美,所以書法家很少用簡化字去完成書法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簡化字阻礙了書法的發展!

這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郭緘墨書法


我國有很多非物質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繁體字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漢字類型簡體字。在書法作品中,簡、繁體字通用。下面筆者根據題主的提問,談談自己的看法。

為什麼書法家愛寫繁體字。

1、書法家大多是文化人,他們認為繁體字比簡體字好看,能見字明意。例如。繁體字的“愛”字,愛是有心的,沒有心能愛嗎?“雲”是有雨的,是雲化成雨。繁體字承載了古人對文字的創意和運用。

2、書法藝術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長期臨摹古帖。今天的書法家,大多是以古代大家的作品為範本,他們平時臨摹的都是繁體字,所以,寫繁體字肯定得心應手。

簡體字能不能體現書法之美?

1、不是所有的文字都適合書法。比如,拼音文字、日文、韓文等結構相對簡單的文字,就不能產生類似中國漢字這樣的書法藝術,簡化後的漢字,也不可避免的有這方面弊端。

2、書法是體現漢字線條美、造型美、結構美、氣韻美的平面視角藝術。繁體字字形複雜,結構規整,更能體現書法的美感。

總結,書法家愛寫繁體字,並不能說明簡體字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只是繁體字能更好地體現書法之美。當然,這僅僅是從書法藝術本身而言。

圖片源自網絡,謹表謝意!

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秋水長天H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書法創作(寫書法),可以用繁體字,也可以用簡體字,這個沒有硬性規定。但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書法創作時要麼全部用繁體字,要麼全部用簡體字,不可繁體字和簡體字混用。

1.學習書法需要繼承傳統,從古代經典作品中汲取營養,而古代的寫法就是所謂“繁體字”。簡化字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五十年代開始在內地使用的,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因此我們學習古人的書法當然是寫繁體字更順手些。

2.繁體字創作出書法作品在藝術性上更具有優勢,有更加強烈的對比,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很多字形也比簡化字好看。而簡化字在節奏上變化就削弱了很多。很多簡化字是用草書硬變成楷書的,字形並不美觀。

3.繁體字代表了很多漢字的起源,用不同的字表達不同的意思,不容易混淆。簡化字為了書寫方便就用一個字表達很多不同的意思,這樣一來造成了很多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現象。比如古代天上的雲是繁體字“雲”,有雨字頭。而古人云的雲沒有雨字頭。今天這兩個不同意思的字都用一個“雲”來代替。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學習繁體字可以知道更多漢字本來的面貌和意思。

4.當今社會,不可能恢復繁體字,也不能都不認識繁體字,除了內地,其它使用漢字的地方都沿用了繁體字,所以“識繁寫簡”應該是發展的趨勢,希望除了學習書法的人以外,有更多的中國人可以認識更多的繁體字。


金胡硬筆書法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為什麼會出現簡化字。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有文化懂文字的只是極少數的人,人民基本上屬於文盲半文盲的狀態。新中國成立近,為了提高整體國民素質,讀書識字是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斗大的字不識幾個,其它如數理化等就根本想都不要想了。然而中國文字實在太複雜筆畫太多了,比如優字,繁體是優了,麗字的繁體小麗等等,別說是普通人,就算念過幾年書的都保不準會寫錯。這種複雜的繁體字極大地制約了文化的普及和推廣,有鑑於此,國家便通過各種方法,如減少筆畫等,把原來複雜的文字簡單化,便於教學和普及,這大概就是簡化字的由來。

回到問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書法書寫的對象就是文字,而在新中國成立前,文字一直是用的繁體字,故其書寫時都按照繁體字體進行結構、佈局,經歷朝歷代書家的探索完善,每個字每個體(篆隸真草行)都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書寫佈局和審美意趣,而做為後學者,最初也是通過臨摹前人的書法來提高水平,自然也延續了這樣的書寫規則和審美標準。這也就是書法家都喜歡寫繁體字的原因。

客觀地說,無論繁體字或簡化字都能寫出漂亮的書法,不過相較而言,繁體字承載的傳統文化意味會多一點,看上去會有一種古典的感受。


小林探花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不必去糾結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書法,是傳承,是從古到今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的瑰寶,我們學習書法、傳承書法的筆墨精神,要以古為師,這是傳統。

至於簡化字,是新時期的文字改革,主要是為了實用,簡化書寫程序而定的,他的主要目的是實用,其實有些簡化字就是從草書而來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書法也在傳統的基礎上書寫時代精神。這個傳統就是繁體字,現在的簡化字,有些在以前可能是兩個或者三個字,寫繁體字時也不能隨便寫,反之會鬧笑話的!當然我認為寫簡化字也可以,但有一點必須全篇都是簡化字,萬萬不可繁簡混用,不倫不類!


光頭如一


絕大多數的書法家的確都在寫繁體字,但也沒人說書法創作必須寫繁體字。

由於在義務教育課程中至今沒有書法課,因此到目前為止,學習書法仍然是一項自由的興趣選擇。至於你學習什麼書體,跟誰學,臨不臨帖,學習繁體字還是簡化字等等等等,統統沒人管你。

如今有點名堂的書法家都是在使用繁體字完成創作,這是事實,偶爾可能有某個字不小心寫成簡體字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主觀上的確是想使用繁體字的。

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多,大致包括四個方面:

一來,是因為書法家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一般都經過了長期的臨帖,而法帖都都是古人的作品,當然是繁體字。

二來,繁體字本身的確就自帶滄桑古樸,越古老的字越給人這種感覺,而書法往往需要追求這種古拙氣息。

第三個原因,是我個人的看法,我覺得繁體字的確容易寫得更漂亮一些,筆畫多,容易搭建出平衡、端莊、穩定、厚重的感覺,比如建築的“築”、藥材的“薬”等等;

第四個原因,是如今有些簡化字簡化過頭了,失去平衡感、“漢字”感,比如氣體的“氣”,工廠的“廠”等等。不知道我國負責文字簡化的人是出於什麼考慮,把這些字整的像是被閹割了的太監一樣不倫不類,而且這些字原本並不是很複雜的字,完全沒有必要簡化。

我有一個朋友不喜歡繁體字,他讓我寫“和氣”二字,寫成以後他就後悔了,覺得“氣”字總覺得少些什麼。

在實際的書法創作中,不必在意漢字繁簡之分,喜歡繁體就寫繁體,碰到人家寫簡體就不要去說人家不對。這實在是一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事情,我個人的確是喜愛繁體字,在創作中力求作品不出現簡體字。

回答就到這裡,隨文附上我的近期作品,請大家點評一二。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