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詩歌三首,佳篇總有千古名句,令人起敬!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蓬山 一作:蓬萊)

東風:春風。絲方盡:絲,與“思”諧音,以“絲”喻“思”,含相思之意。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髮,這裡比喻青春年華。月光寒:指夜漸深。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指仙境。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殷勤:情誼懇切深厚。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覆表現著融貫全詩的複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複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李商隱詩歌三首,佳篇總有千古名句,令人起敬!


嫦娥

唐代: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傳說是夏代東夷首領后羿的妻子。雲母屏風:以雲母石製作的屏風。雲母,一種礦物,板狀,晶體透明有光澤,古代常用來裝飾窗戶、屏風等物。深:暗淡。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雲母屏風上燭影暗淡,銀河漸漸斜落晨星也隱沒低沉。嫦娥應該後悔偷取了長生不老之藥,如今空對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此詩詠歎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發詩人自傷之情。前兩句分別描寫室內、室外的環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氣氛,表現主人公懷思的情緒;後兩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憶之後產生的感想,表達了一種孤寂感。全詩情調感傷,意蘊豐富,奇思妙想,真實動人。


李商隱詩歌三首,佳篇總有千古名句,令人起敬!


夜雨寄北

唐代: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於現代漢語中的“您”。巴山:指大巴山,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裡泛指巴蜀一帶。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裡形容深夜秉燭長談。卻話:回頭說,追述。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遊。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複出現,令人迴腸蕩氣。“何當”緊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李商隱詩歌三首,佳篇總有千古名句,令人起敬!

巴山夜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