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與靜功有什麼區別?

龍背山人


氣功,靜功,好多的功,只是動作不一樣,稱謂不一樣,其本質都是內練一口氣,散淤排淤,一通百通,防病治病治未病,萬事無憂。

眾病之源,或為勞損。勞而淤,淤而積,積而壓,壓而阻,阻而損,勞損也。過勞生淤,淤積而損,積勞成疾,病矣。

勞損是人類的天災。起因有二,一是S型脊椎(特別是腰、頸部位)偏心過載,受人體構造所致,人人不可避免;二是習慣性姿態過載,比如長時間在某個姿態上,相對靜止,活動不足;或運動超限,勞力過度,等等。人成為人,與動物比較,直立行走,加之格外的勞動和鍛鍊,付出的代價就是勞損。動物爬行,胸腹肌肉收縮成弦,後背似弓,脊椎後側受壓較小,椎關節和肌肉勞損風險,較人小的是數量級。

勞淤,集中發生在,脊椎相關的關節和肌肉。這個區域,是人體機械運動的活動軸心,關節、肌肉細密,活動幅度相對最小,活動方向單調,易生淤,難排淤,故勞淤集中。

勞淤壓迫神經血管,致勞損,疾病。中樞神經從脊椎出來,首先要穿過勞淤集中區,再到達組織器官。勞淤壓迫神經,組織器官通訊指揮不暢,工作不協調;勞淤壓迫血管,血流不暢,供養不夠,組織器官出力不足;勞淤壓迫血管,血流不暢,免疫系統護衛不足,抗病能力減弱,組織器官易感染病變。勞淤壓迫神經血管,哪哪都會彆扭,啥啥都會病,實質就是勞損。

防病治病治未病,散淤排淤是根本,辦法是內練一口氣。

內練一口氣,其基本思想是:調動自己的身軀和內臟,利用呼吸,讓脊(中樞)神經附近的背、腰、臀、頸肌肉和關節(勞淤集中區),在不常運動的方向運動起來,擾動瘀阻,散淤排淤,解放神經血管,免疫系統隨血流充分護衛,從根本上釜底抽薪,自我保健,勞而不損,康泰自若,生命自如。

內練一口氣,其動作要領是:吸氣,憋氣,旨在讓肺部充氣,形成一個有壓球體,配合軀體運動,及腹腔內臟移動,由內向外撐開與脊柱相關的肌肉和關節,比如脊椎間關節、肋骨與脊柱間關節、髖關節、肩關節,等。

內練一口氣,招式很多,站、坐、臥、行、駕駛,都可以練…參見2019年1月28日,2018年11月14日,5月26日,我的主頁,然術全本,拿走不謝。

然術一上手,就有好感覺。內練一口氣,散淤排淤,迅速遏制淤阻增量,阻止疾病發展,減輕心理負擔,好感覺立竿見影。堅持練習,養成習慣,消減淤阻存量,病痛逐漸減輕,直至消除,整個人感覺煥然新生。然術,散淤排淤,防病治病治未病,效果顯著,有實例。

內練一口氣,不拘泥於各種套路,也不要管那些神神秘秘的功法,然術已揭示其本質,涵蓋其招式。包括氣功、靜功在內,各種套路和功法,都沒有抓住勞損這個病根,也沒有抓住散淤排淤這個關鍵,思想模糊,動作各異,誤打誤撞,效果勉強,重在話術。

氣功與靜功沒有本質的區別。保健養生,強身健體,健康自信,重複三遍:然術有真意,君當常習之。











然術健身


氣功是靜功、動功、樁功、醫療保健等煉氣方法的總稱;

氣功一般分為:道家氣功,西藏教氣功,民間氣功等,在中國有:“天下氣功源道家”的說法。道家氣功源於存想,以老子《道德經》指導。後流傳到民間,有識之士經過實踐改良形成了:武家氣功:培養混元氣,運至周身,經排打,擊打訓練而練成鐵布衫、鐵掌功等等。硬氣功一詞是1978年北戴河全國氣功會議定的。站樁培養氣增力的功法。醫家的氣功:強身健體的養氣功,養生功等。

其實佛家是不講氣功的:很多寺廟都寫著:禁言氣功,的牌子。佛家修禪、參禪:出現氣功現象(佛家稱為:八觸)認為只是參禪過程中副產品。出現八觸跟各人的功德有關。至於藏地的氣功:也跟修禪有關。其中有著名的:《大手印》的氣功等。

我是一個傳武、格鬥、氣功研習愛好者。歡迎關注、交流。


詠春與太極


這個問法很有意思

氣功與靜功有什麼區別

實際上你已經自己把他人為區分開了

你認為的氣功是動功加氣的導引修煉

也可稱之為外功

即動功和吐吶導引藉助外氣修煉的功法

而你講的靜功是指的內家功法

泛指以打坐等形式獲得功力的功法

不管是那一種

我個人的修煉經驗是:

套路如套

有為所造

如不放棄

一生空耗

因為按固定套路修煉

只能修成一條或幾條經絡

達不到全身都通達的效果

很容易出現走火入魔

因此到老一場空

間接也講清楚了氣功與真正高層次內家功的區別所在


餘貫三大道至簡學中醫


健身氣功就是以意導氣,反呼吸。以鼻吸氣,以口呼氣。以鼻吸氣,氣流從尾椎上行沿脊椎過頸至百會。以口吐氣,氣流沿面頰下行至咽,胸,腹,至會陰。如此週而復始,復日早晚各十分鐘,一週後增加食量一碗。採取三圓站樁式,於僻靜處,雙手握空拳,雙臂平肩似抱樹,雙腳分開與肩同寬,二目平瞑如立雲端。做完之後神清氣爽,濁氣下降。初學者入靜較難,必須排除雜念,方見效果。


團山子3


氣功包括動功和進靜功,所以可以說靜功是氣功中靜的部分。但是在傳統門派裡氣功和靜功是不同的,氣功注重以練氣為目的,注重健身養生,以疏通經絡調養氣血為主,從傳統來說,偏重於命功方面。

靜功以入靜為目的,注重調心養神,心性的修養,從傳統來說,偏重於性功方面。


綠岑山人


此標題是【.晴天撐雨傘】多此一半!

功在骨裡隱,氣向靜中求,外動為命中煉,性功為意念煉,互為表理?!


用戶6586750597595


氣功是現代人用來修練心身的方法。都是總結前人的經驗來修練心身,加強身體素質的段練為目的。氣功含動功和靜功站樁三個部份。動功主要是活動關節,舒通經絡為目的。靜功以修心養性為目的。站樁以增強體質抗敵為目的。


胡代泉


靜是相對於動而言,靜則是為了更好的動。靜功則是氣功的基礎,靜功就是氣功,但氣功不完全是靜功,它們寫包含關係。和尚、道士打座,不是座著一動不動,是外靜內動。


理易陳


氣功以前叫養生,包括動功,比如太極拳,靜功,比如靜坐。


蘋果188312167


名稱和分類方法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