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貪慾,是遮擋一切本質的障礙


道德經:貪慾,是遮擋一切本質的障礙

貪慾,會遮擋人生的一切幸福。

一位法師一輩子積德行善,講經說法,有很大功德。

年齡大了,快要圓寂之時,有兩個小鬼來捉拿他,這個法師對兩個小鬼說:“我們商量一下,我出家一生只做功德,沒有修持,你給我七天時間打坐,修行成功,我先渡化你們兩人,再渡化閻王。”

那兩個小鬼當即就答應了,法師放下平常德行,一上座,萬念放下,什麼也不做,三天之後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一片光明。

兩個小鬼第七天來了之後,才發現自己只看到一片光明,卻找不到法師,這個時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這個小鬼著急的說:“大和尚,你說話要講信用呀,你說你先度我們兩個小鬼,要不然我們回地獄要去坐牢的。”

法師無我相之後什麼也聽不見,也不管。

道德經:貪慾,是遮擋一切本質的障礙

兩個小鬼就商量怎麼辦呢,這時發現一片光亮處有一絲黑影,這個時候才知道,和尚有一絲凡塵未了,所以有黑影。

原來,這個和尚功德很大,皇帝曾送給他一個紫金缽盂和金縷袈裟,就像唐僧的缽盂和袈裟一樣,這個法師什麼都放下了,唯獨放不下這兩個寶貝,特別喜歡。

這兩個小鬼就化作兩隻老鼠,一個啃袈裟,一個啃紫金缽盂,和尚知道了之後心念一動,光沒有了,本身便現出來了。

小鬼就將這兩個和尚抓住,和尚聽了緣由之後,生氣的把紫金缽盂摔在地上,而兩個小鬼也就此開悟。

道德經:貪慾,是遮擋一切本質的障礙

人生修行,修的就是自己的念想,貪慾更是人生修行的一大障礙,他不但阻擋了自己修行的道路,還模糊了一切人生的本質。

從人生的本質來看,平淡便是福,歲月靜好便為樂,但是一個深陷貪慾中的人,卻永遠看不清當下的平淡為福,反而將平淡視作為糟糕。

過度執著於那些未曾達到的慾念之中,心有慾念,內心必然不能平靜。

人與人的層次不同,追求不同,但是唯一相同的就是,很多人總在過度祈求未得到的人生。

有追求有進取心並不是壞事,但是他們卻讓自己的慾望高於自己當下的“應得”,總是貪求自己能力之外的結果。

沒有具備相應的能力和沒有付出相應的努力,只是貪求得到,生出妄心,而痛苦和人生災禍皆緣於此。

道德經:貪慾,是遮擋一切本質的障礙

如同《道德經》中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合抱的大樹也始於微小的根芽,九層的高臺也起於一筐一筐的土壘起來的,千里之行也從腳下開始。

所有你想要達到的目的欲求都可以追求,但是要順應外在客觀規律,先積累自己的德行和學問,當內在涵養足夠的時候,你想要的世界便自然出現在你的面前。

如果背離了這一個規律,慾念不但不會出現,自己還反被慾念所吞噬,慾念反而成枷鎖,忽略了最基本的形成過程,一味的去追求結果,這樣的人生便是捨本逐末的愚昧。

正所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而大多數人只看到貪慾,而忽略了本質規律。

道德經:貪慾,是遮擋一切本質的障礙

《菜根譚》有這樣一句話:

競逐聽人,而不嫌盡醉;恬淡適已,而不誇獨醒。此釋氏所謂“不為法纏,不為空纏,身心兩自在者”。

任憑別人去追名逐利,但不因他人醉心於名利而去疏遠他,保持恬靜淡泊的心境,但不誇耀自己的清高。這就是佛家所說的“不被物慾矇蔽,也不被虛幻迷惑,身心皆逍遙自在的人”。

人生,認清自己很重要,過度貪求自己應得之外的事物,就是因為看不清自身而生的妄念。

心有執念,人生便得一枷鎖,所有過度執念的事情,都會讓自己感覺到痛苦。

只有認清自身狀態,不陷入於迷霧之中,這樣的人生才不會被自己的慾望所牽累,得以去除妄念,人生便得以清醒。

道德經:貪慾,是遮擋一切本質的障礙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