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要說這屆年輕人實在是厲害,年紀輕輕,

見證歷史的次數倒是不少,89歲的巴菲特一輩子也就經歷了5次熔斷,而我們在10天時間裡,已經見證了4次。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這一波股市動盪,讓上流君終於知道了朋友們的真實收入狀況:別看他們總是哭窮,實際上背地裡都有相當的財力去理財、炒股,而真正月光無財可理的人,只有上流君一個人!(悲憤)


現如今,理財的年輕人是越來越多了,不信你去知乎看,有人就問了:“美股熔斷對我餘額寶裡的二百塊錢有什麼影響嗎?”可見,哪怕只有二百塊,也要好好守護,這就是當代年輕人一分錢都不能浪費的理財觀。


part.1

理財,從小學生開始


從小在物質充盈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們,成年後又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在接觸理財這件事上,比上一輩可早多了。


《90後攢錢報告》顯示,90後平均23歲就開始第一次接觸理財,比父母輩早了整整10年


做兼職、拿獎學金、寒暑假實習,這屆90後大多從上大學開始就已經走上賺錢的道路。不管是為了存錢旅行,還是提早開始適應社會,年輕人們都清楚地知道,搞錢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並且,他們很早就開始知道,讓錢生錢的道理


不僅開始早,大部分人是真的通過理財賺了錢,據《90後理財與消費報告》,2019年超9成90後理財獲得了正收益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但在理財這條路上,總有起得更早的人。90後還只是大學開始,而第一批00後,已經有人開始買養老產品了,這風險意識,讓工作了幾年根本沒攢下錢的上流君感到羞愧萬分。


更不用說,就連小學生,都開始上理財課了!(一定是壓歲錢太多了)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part.2

理財第一步:迷失在理財課裡


儘管大部分人把工資放在餘額寶裡也大概算是一種理財行為,但總有人不滿足於七日年化才2%的收益,開始躍躍欲試高階玩法。


君不見,市面上的理財課辣麼多,每個都說上完課可以輕鬆實現財富自由。無論是懶人青年、職場小白、寶媽,還是焦慮邁入30歲的“中年90後”,都能在理財課程裡找到一絲絲“安心”。


  • 精英背書:銀行顧問的理財必修課


通常,以精英背書為宣傳噱頭的理財課,絕對少不了對該授課精英進行裡裡外外的精心包裝。


每個理財課的海報上,都絕對有的是西裝革履的形象照,一看就是深耕多年的職場人士。眉毛必須是精心畫過,磨皮磨到光滑,修圖修到體面


講師的教育背景也必須經過包裝,xx大學經濟學學士已經是鄙視鏈低端了,碩士博士底氣更足,實在沒有?掛個名校MBA也行。



  • 精準定位:30歲之前你要知道的理財知識


理財課程還慣用年齡焦慮,用同輩人的“財富人生”激勵我們這些掙扎在貧困線上的平凡人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30歲之前,再不知道這些理財知識你就虧大了》

《同樣是25歲,她靠理財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

《不同年齡段理財全攻略》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這些標題,就說你看了心動不心動,哪怕不心動,也會產生想要點進去看看人家憑啥這麼優秀的心理。


理財課程機構在套路典型群體上也是頗有心得,將目標瞄準弱小無助又可憐的——理財小白。其關鍵詞一般是:第一桶金、每天只要x分鐘、濃縮極簡課程,看起來十分誘人,充分滿足了廣大網友們想致富又怕麻煩的心理預期。


而據前線報名網友透露,小白理財課是真的名副其實:進去之前是小白,出來之後還是小白。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大家平時工作996,根本沒有時間去學理財知識,或者更乾脆的,是學了也學不懂,但理財課程會告訴你:


定投尤其適合你這樣的懶人!


堅持買買買,時間久了,年收益至少10%,提前走上人生巔峰!


這類課程的宣傳套路,會讓你的心態在“我可以”和“我不配”之間反覆。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定投很簡單,概念就是xxxx”

“我可以!”

“但是定投挑xx類型的基金,年化收益說不定更高哦”

“我不配!”

“定投簡單設置好就可以,完全不用管”

“我可以!”

“別看定投簡單,也有人定投了幾年,至今虧損哦”

“我不配!”

“通過定投,懶人也能能輕鬆實現財富自由”

“我可以!”

“想要老師手把手教你嗎?看看我們的課程吧”

“我......”


在懶人定投這件事上,理財課班主任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把巴菲特搬出來,但人家巴菲特的原話其實是:如果你不懂如何選擇股票,且長期看好美國市場,那就把錢投入一隻寬基指數中,並且忘了這件事。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要知道的是美國股市在過去的前十年,是長期慢牛市場,也就是說長期持有寬基指數大概率是賺的,而咱們的A股,嗯就不適合說太多了。總之記住了,那些只會讓你定投,卻不教人怎麼看好時機的理財課,可以判斷都是交學費。


想必聰明的同學已經發現,以上七七八八的理財課的宣傳套路,最終告訴你的只有一個道理——想要理財,先要破財


part.3

聽了很多理財課,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當你真的報了名,全身心都充盈著即將暴富的美好期待,夢裡都是定投計算器上的漂亮數字變成存款數字。


剛開始報班,小白們態度還算認真,節節課都做筆記,感覺自己彷彿一塊海綿,瘋狂吸入理財知識,甚至還用上了思維導圖。


然而上著上著,有些理財課除了指導怎麼打理錢財,還附贈人生指路明燈、雞湯若干,看群名就充滿了希望,

今天也是加入優秀圈子的一天~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上理財課的第N天,終於你超越了99%的同學。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筆記做了不少,也沒有跟個別同學一樣,因為不交作業而被老師踢出群。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然而,很快沒多久你開始感到困惑了,為啥筆記做了一堆,基金還是照樣虧?同學和老師們曬出的收益都是這樣的: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而你的基金,它是這樣的: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這時候理財老師傅們就說了,剛開始交學費是正常的。於是,你痛定思痛,立誓發奮圖強:一定是自己學得不夠好!


終於來到結課環節,能哼哧哼哧走到這裡,說明你擁有了大部分韭菜都沒有的堅強毅力,段位榮耀晉升為黃金韭菜。


結課時,你有些許的恍惚——好像學會了很多,又感覺啥都沒學會?確定這麼快就結束了嗎???


不不不!老師也好不容易堅持到這裡,豈能放走你?想知道低買高賣的奧秘嗎?想用定投躺著賺錢嗎?繼續買高階課吧!只不過,這次的課程費用,已經不是九塊九,而是幾百上千。有沒有覺得這套路似曾相識?


照照鏡子吧!我親愛的朋友!你看見鏡子裡那把翠綠的韭菜了嗎?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正所謂,我學會理財的第一課,就是不要花錢去學這種理財課。


以及,理財課不能讓人發財,但教人理財可以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當然,並不是所有理財課都是如此不真誠,讓人交了錢又學不到什麼,因此,大家如果真要上課,一定注意甄別(是的,此處沒有安利)。


part.4

回到原點:在理財路上屢敗屢戰


花錢買完教訓,很多人終於領悟到理財的第一步才不是花錢,而是先節流,這時很多理財達人又現身說法了,理財的根本是生活方式的轉變,先從記賬開始,看看自己的錢花在哪裡了,並學會控制支出。


據廣大網友反映,記賬絕對不難,但堅持記賬,絕對是難上加難難難難難。畢竟,要用一句話概括“日常生活中的意外情況”,那必須是“萬事皆有可能”。


意外情況一:由於花銷太高而不忍心看賬單,於是企圖以放棄記賬的方式緩解壓力,眼不見為淨。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意外情況二:總有一天忘記記賬,一步錯,步步錯。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意外情況三:越記賬越發現自己的貧窮和無知,自尊心受傷。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記完賬,分析一下支出,終於明白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了,理財小白下定決心要省錢了。但對於年輕人來說,省錢,永遠是薛定諤式的


網課是自我投資,成百上千都不帶心疼的。如果買了貴的網課,通常會美其名曰“自我投資”,只有花錢夠肉疼才會認真上課。而會員則是平臺賺黑心錢,每逢要用某奇藝、某網盤、某視頻,都必須先發個朋友圈“求xx會員用一下,有紅包”、“一人血書求拼xx會員”。


而到了最後,情況會變成這樣:


網課——買前自我投資,買後自我放棄。

會員——買前平臺吸血,買後追劇真香。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每逢購物節,都是羊毛黨大顯身手之時。激情湊滿減、低價搶、整箱囤,一個也不能少。


然鵝,一次囤半年,日用品整箱買,真的省錢嗎?看看網友們的前車之鑑吧:溼紙巾囤久了,變成了幹紙巾;囤貨囤太多,囤到開心,囤到過期......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當然,也還是有個別狠人,真的能對自己下狠手,比如下面的著名省錢鐵軍:


這裡人均餐標5元;人人都有強大的動手自制能力,茶几自制,花盆自制,豌豆苗自己種;一切廢物都能得到再利用,塑料瓶可以水培小蔥;雞蛋冰凍了分幾次吃;電飯鍋用餘熱燜熟,能省一半電......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然而,對於普通青年來說,往往在迎來省錢的勝利之前,就厭倦了這樣單調的日子——這樣苦行僧的日子,不過也罷,況且還是沒有實現理財致富的初衷。


一頓理財操作猛如虎,初入理財大門的年輕人終於認清事實:再怎麼省錢,省的都是毛毛錢。不搞副業開源,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理財青年望著自己被割過韭菜的理財課課表,這才發現原來給人上理財課也是“金融專家”的一種副業。


最終,理財青年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開源”的道路,打開《年輕人搞副業到底有多野:月薪3000,北京三套房》的爆款文章,瘋狂搜索“有哪些網絡副業可做?”“2020有什麼副業能穩定月入兩千?”


然而,在圍觀過一波高贊精華帖後,理財青年自認能力有限,發出了一聲嘆息。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理財青年們口頭說著暴富的夢想,但誰又不是在腳踏實地努力工作著,精打細算著。回頭想想,理財收益即使穩定在10%,如果本金就少,也賺不了什麼錢。而更容易提升收入的途徑,或許是升職加薪、投資自己,業餘時間搞搞副業。


都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現實往往是“你一理財,財就離你”,不妨先從最基本的經濟學知識學起,等到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再去實踐。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年輕人學理財,從入門到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