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並且超越我們

圖書館是這兩個月我呆的最多的地方,看各樣各式的書,沒有什麼方向和目的,喜歡憑感覺看書,下午看到了一篇2008年的上海高考滿分作文”

他們,反覆讀了幾遍,深深地感到震撼,難以想象這是一位90後寫的,在這裡也分享給大家:

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並且超越我們

”在城市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

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著他們帶著泥土氣的乳名,拉著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裡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鳳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紮下了根。於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而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負擔。

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裡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

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記者悶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後是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為他們的成長。

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雖然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裡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他們還在為為數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雖然還有好多個“雖然”但是隻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的成長。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

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

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並且超越我們

10多年過去了,現在讀起來,還覺得作文已經超越了文字的本身,90後的公共精神讓我們這些成年人覺得慚愧,30年前,會說流行音樂會毀掉了下一代,20年前,會說電視劇會毀掉下一代,10年前,會說互聯網會毀掉下一代,現在我們會說手機毀掉下一代,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環境的改變,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活動,但他們並不是“迷惘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他們可能有燈紅酒綠、喧囂浮躁、自私的一面,但那不是他們的全部。因為他們也知道關注弱勢群體,知道思考人,思考社會,具備公共精神,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並且超越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