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美國和日本的實力差距有多大?

說書聞君


從結果上來看,太平洋戰爭以日本失敗而告終,可能有人會認為美軍的實力要遠遠大於日本才會打敗日本。其實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的時候,日軍的實力可是不容小覷的。通過兩次戰役,我們就來看一看日本和美國當時的軍事實力差距!

代表戰役:中途島戰役

如果說珍珠島戰役是日本向美國宣戰的標誌的話,那麼中途島戰役絕對可以說是太平洋戰爭的代表。參加中途島戰役的美國和日本實力進行對比如下:日本VS美國

  • 戰艦:日本11艘,美國0艘

  • 航母:日本6艘,美國3艘

  • 重巡:日本10艘,美國7艘

  • 輕巡:日本6艘,美國1艘

  • 驅逐:日本53艘,美國15艘

從實力上來講,日本海軍可以碾壓美國。結果如何呢?我想世人已經知道了。

日本損失了3艘重巡,赤龍、加賀、蒼龍、飛龍四艘航母沉入大海。正是靠著這一場戰役,美國大勝了日本,日本海軍不得不陷入被動防守的態勢。就連美軍都認為:為何日本會戰敗?

日美最大海戰:雷伊泰灣海戰

(雷伊泰灣海戰進路圖)

雷伊泰灣海戰發生在中途島戰役的兩年後,1944年在菲律賓的海域上,美國和日本發生了大規模海戰,美軍的目的是為了奪取菲律賓,而日本則是以總兵力進行迎接。可以說是日美雙方經歷的“最大的海戰”。但是,此事美國的軍事實力已經逆轉!對比如下:日本VS美國

  • 航母:日本4艘,美國17艘

  • 戰艦:日本9艘,美國12艘

  • 重巡:日本13艘,美國11艘

  • 輕巡:日本6艘,美國15艘

  • 驅逐:日本34艘,美國141艘

  • 戰機:日本600架,美國1000架

  • 航母護衛艦:日本0艘,美國18艘

從實力上來講,我想各位應該能夠看出來了,2年間美國將軍事實力發揮到了極致,直接碾壓日本。但是這次海戰卻對美國人造成了很大的陰影,因為日本的頑強超乎了想象。最終日本4艘航母全部沉沒,美國只損失了1艘航母,從結果上來看,日軍戰敗。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太平洋戰爭前期,日本的海軍力量是佔據著優勢的。但是到了後期,美國完全碾壓了日本。

部分文章介紹:

《代購:連接日本的另一座“橋樑”》

《北野武離婚,百億資產多數歸前妻!日本離婚代價有多大?》

《 日本76歲父親上演“父殺子”!背後是深刻的“8050”問題》


日本二三事


兩國的綜合國力有著根本不可能彌補的差距。就算是太平洋戰爭,美國和日本的實際差距也是巨大的。

從戰爭一開始,日本就一點勝算都沒有。

不論是哪種原因,日本一點勝算都沒有,想要太平洋戰爭勝利,日本人必須拿下夏威夷。夏威夷作為太平洋的中心,被稱為“十字路口”具有絕對的戰略意義。


但是以日本的能力根本無法攻佔夏威夷群島。日本自己也清楚自身的根本無法打贏這場戰爭,這不僅是軍力上決定的,更是綜合國力決定的。

所以他們的目的從一開始就是在短時間對美國造成無法忍受的傷亡,然後讓美國人重新做到談判桌上。但實際上,日本人低估了美國人對於戰爭的決心和實力。

日本在一開始的計劃中,作戰非常順利,但是從珊瑚島海戰開始,情況就發生變化了,日本雖然在戰術上勝利了,但結合隨後不遠的中途島海戰,美國以少勝多,日本無疑在戰略上輸得徹徹底底。

二者的軍備實力也有著極大差距。USN僅太平洋艦隊就有:戰列艦8艘,航空母艦2艘,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3。

10餘艘其他大型艦隻,20餘艘中小型艦艇,戰機約400多架。


這還不算夏威夷的USAF和US ARMY,日本拿什麼去打太平洋戰爭,更別說這只是美國總軍力的冰山一角。

從綜合國力比較的話: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工業產值為90億美元,美國是2000多億美元。日本年產鋼580萬噸,年產彈藥可達50萬噸,美國產鋼3300多萬噸。

美國參戰後,從1943年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已經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

這就是所謂的越打越多。美國國土龐大,自然資源豐富,即使被限制國際貿易,本土資源也完全可以支撐戰時供需。這一點與日本形成典型的對比。

二者的戰爭潛力完全不是一個級別: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10艘,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

這是何等可怕的數字,甩了日本不知道幾條街。所以日本一絲絲勝算都沒一u,個人認為,太平洋戰場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墳墓,戰爭一開始,就註定日本會輸。


英雄光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日兩國的實力差距僅用七個字便可以概括:“炸航母and憋航母”。 太平洋戰爭是迄今為止,一場規模最大,投入科技最高,雙方死亡數字最多的海戰,主要交戰方為同盟國美國與軸心國日本。

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的綜合國力已經超越英國,一躍成為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第一大國家,美國的工業、製造業、科技水平遠勝於日本。

日本對華侵略期間,由於戰爭消耗,日本國內經濟水平直線下跌,好在日本控制的印尼油田,每年可生產近400萬噸石油。毫無疑問,東南亞成為了日本經濟的致命稻草。

而美國的潛艇和飛機,不停的騷擾日本來往東南亞地區的商船、運油船,大量石油無法運輸到日本便沉入海底。
憤怒的日本為了奪取東南亞地區的油田,以及東南亞海域的制海權,打破美國對其的石油封鎖,襲擊了美國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

太平洋戰爭之初,美國並沒有率先採取以航母為核心的戰術,而是利用火力強勁的彭薩科拉級、北安普敦級、波特蘭級、新奧爾良級、聖路易斯級、克利夫蘭級、亞特蘭大級,大型巡洋艦來壓制日軍的進攻。日本航母戰鬥群,猶如開掛一般的攻勢很快便擊潰了美軍的巡洋艦戰隊, 美國不得不採取“以空制海”的戰略,加大力度發展航空母艦。

美國憑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立即向太平洋投入了企業、黃蜂、列剋星敦、埃塞克斯、約克城、薩拉託加,六艘大型航空母艦。美軍已經“亮劍”,日本只能“接招”,但是日本國土資源有限,礦產資源緊缺, 日本在人力、石油、鐵鋁鎢等製造航母的基礎資源方面,不足美國的五分之一。

儘管日本海軍戰鬥力強悍,但是有限的資源侷限了日本海軍的發展,反觀大洋彼岸的美國卻在不停的“憋航母”。

太平洋海戰前期,美軍由於使用航母作戰的經驗不足,造成了前後五艘航母被日軍摧毀,

但開掛的美國很快便補充了七艘埃塞克斯級大型航母,成功滿血復活。根據資料統計,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如“下餃子”一般生產了二十六艘大型航空母艦,九艘中型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一百一十五艘,共計一百四十九艘…

I 服了You~~~美國太能憋了……

日本砸鍋賣鐵,分別建造了飛龍、飛鷹、蒼龍、加賀、赤城、瑞鶴、鳳翔、翔鶴、隼鷹、瑞鳳,二十六艘大型、輕型航空母艦,以及大約三十六艘其他作戰艦艇。

對比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投入的軍力,可以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即:美國的軍事實力、製造能力、資源儲備、綜合國力吊打日本。 通過太平洋戰爭,我們應該可以對當年的抗日戰爭有一個更清楚的認知,在日本與中國之間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日本竟然還能向太平洋投入二十九艘航空母艦。

很多學者都認為,如果日軍將百分之百的軍事實力投入到中國戰場,或者說沒有太平洋上美軍的牽扯,那麼八年抗日很可能會被改寫為十八年,甚至更久……


白話歷史君


太平洋戰爭美國和日本的實力差距有多大??

太平洋戰爭美國和日本的實力差距不是一個數量級。日本好比是一隻獒戰兇殘吃人後疲憊的野狼。而美國是自南北戰爭後休憩正滿裝睡的美洲雄獅。

日本在明治維新前一直被東方帝國華夏民族按擼在地,後因滿清皇朝腐敗慈禧無能專權導致中華民族深重災難,但這是另外討論話題這裡不作深究。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國力得到了迅速提升,無論是政治外交、經濟貿易、軍事裝備、文化素養、科技發展、工業製造己經遠遠超過自身能夠承載的份量,自然驕奢橫生。由於日本國土狹小(37萬餘平方公里,相比中國四川省58萬餘平方公里面積小又少),日本的資源匱乏,侵略別國、偷盜、強佔別人財富、土地、資源~~就成為了必然選擇。

反觀美國自國內南北戰爭後,國力也是得到了迅猛發展,而且、美國還利用先進科技大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財富。並準備繼續大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財。如果不是日本利令智昏、驕橫奢逸、侵略成性地將美國架上戰車轟炸了美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也許還不會導致日本軍國主義的徹底滅亡。這就是天理昭瞕,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全部申報。

日本和美國的實力對比無論是政治實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文化實力、科技實力、工業實力、國土疆域面積、人口數量、素質都遠遠不是美國的對手~~~。





紅日肖叔


太平洋如此之大,但在二戰太平洋戰爭前卻容不下一個美國和一個日本的共同存在。

一九四一年,在波濤洶湧的太平洋上,美日兩國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波濤洶湧”的太平洋戰爭。這場戰爭,必將把美國和日本中的一個國家從太平洋上趕出去。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場戰爭在還沒有發生前就註定了日本失敗的命運!因為當時的日本跟美國相比根本雙方的實力相差實在懸殊,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選手。

這就像是在一個擂臺上,一個重量級選手對陣一個輕量級選手一樣。美國這個重量級的選手面對日本這個輕量級的選手,無論日本多麼勇猛、多麼搏命、多麼瘋狂,但這一切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沒有用!

歷史上任何一次大規模的戰爭並不是完全靠雙方前線作戰的將士來決定勝負的,大多數情況下比的是參戰雙方的綜合國力。具體來說就是看哪一個參戰國的綜合國力、武器生產能力、生產資源貯備、人口基數、後勤補給能力、科技能力等綜合因素來決定的。

美國和日本進行的這場太平洋戰爭,就是上訴綜合因素在戰爭中的最好的體現。

世界軍事學家都公認,若論單兵作戰能力日軍的確遠遠的要強於美軍。美軍作戰儘量遐免人員傷亡,因為美軍家底厚實,子彈和炮彈管夠,每次戰鬥開始前炮兵猛轟、空軍猛轟,要進行很長時間的炮火準備。美國步兵只需要在後面嚼嚼口香糖、喝喝可樂,等到炮火準備完成後再衝上去一一其實這是美軍理想化的戰鬥情景,因為碰到了瘋子日本人,美國人的戰鬥就不可能這麼舒舒服服的了。他們往往要同躲在太平洋各個島嶼上那些精心構築的地洞裡的“老鼠“們進行人肉搏鬥。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也是傷亡慘重的。

實話實說,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瘋狂的自殺式的進攻,也著實是把美軍打出了心裡陰影!

日本的綜合國力在太平洋戰爭要遠遠的低於美國,日軍同美軍作戰無疑是以卵擊石,日本人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這樣強烈的自信心,敢向美國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進攻,這一點恐怕是連今天的日本人自己都說不明白了!

我個人認為,日本人發動太平洋戰爭不是日本人膽子粗,也不是日本參謀本部的統帥喝醉了把腦袋一拍做出的決定,應該是美國人已經不給日本人供應石油等戰略物資了,並且有可能在太平洋上卡住日本的戰略運輸線一一甚至日軍參謀本部判斷美國人遲早要向日本宣戰,在太平洋上進行決戰。

日本人認為與既然是美國早晚有一戰,還不如趁當時日軍在太平洋上與美國相比在海軍方面還佔有一點優勢時,打美國個出其不意,說不定賭一把還能夠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所以日本人就決定鋌而走險,策劃了珍珠港偷襲行動,意圖一舉解決掉美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然後佔領整個太平洋,在太平洋的島嶼上構築堅顧的防線,這樣美軍就無法憑藉太平洋的島嶼作為跳版向日本本土進攻。

日本人對自己的戰鬥精神一向有著謎一樣的自信,他們歷史上善於以小博大,總是希望上演蛇吞象的奇蹟。日本近代的歷次戰爭中無論是同蘇俄還是同中國的戰爭,日本人都是以小博大一一而且大多數情況下日本人還真的都打贏了,這就讓日本人習慣了發動讓世人看起來冒險的“賭博”式的戰爭。

但這一次運氣沒有垂青於日本人,他們的冒險精神換來的是他們的徹底失敗一一這就像俗話說的那樣“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

下面讓我們看看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時候雙方的軍事實力與綜合國力究竟相差到怎樣的地步。

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工業產值為 90 億美元,美國是 2000 多億美 元。日本年產鋼 580萬噸,年產彈藥可達 50 萬噸,美國產鋼 3300 多萬噸,是日本的六倍有餘。

而且這還是美國沒有進行戰爭總動員時的實力就已經令人感到恐怖了。

在1941-1945年期間,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 洋艦9艘‘驅逐艦63艘 、 潛艇147 艘。而在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 (包括護航航母在內)131艘、戰列艦 10 艘、巡洋艦 48 艘、驅逐艦355 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

美國人那時候造戰艦就像我們的海軍今天造戰艦一樣,各種戰艦從各個造船廠像下餃子一樣地源源不斷地下出來了。

美國飛機是日本的4.5倍、大炮是6.5倍、槍支是6.5倍、整個二戰美軍制造了400億枚炮彈,總數量是日本500倍以上。

美國人的飛機、槍炮、彈藥比日本人多的實在是太多了,縱使日本人有瘋狂的武士道精神那也還是不夠打啊!

從上面這些數字可以看出來,美國的綜合國力對日本各方面相比完全是碾壓態勢。

美國人那個時期的國力厲害到有些“變態”的地步,日本人敢於發動太平洋戰爭只能說他們是一群失去理智的瘋子!

全人之事,後世不忘!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國力最終是要捱打的!

希望我們的國家大力發展經濟,使我們的綜合國能夠與這個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國家相匹敵。

只有我們的國力強大了,別人才不敢進攻我們。即使是別人敢於來犯,我們也有能力消滅他們!








鴻蒙盤古


其實在開戰初期日本的軍事實力並不比美國差,其海軍力量可以說和日美國不相上下,日本和美國相差的只有綜合國力以及在綜合國力隱藏下的巨大戰爭潛力。如果用比喻來說的話,日本就是一個爆發力強但是耐力不行的短跑型的選手,而美國則是長跑耐力型的選手,而日本要想贏得戰爭,就必須將他們之間跑步的距離儘可能的縮短。也就是說戰爭持續的越長對日本越不利,所以日本需要的是速戰速決,依靠一些重大戰役的勝利來逼迫美國妥協,而這就是日本最初對美國開戰的想法,也就是說日本一開始就沒有信心打贏美國。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其所有戰爭資源都必須靠進口,特別國家命脈的血液——石油,碰巧幾乎所有的戰爭資源日本都需要從美國進口,至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之後,美國開始對日本經濟進行制裁,包括限制礦石資源,橡膠資源等資源的出口到1940年中後期更是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而被美國逼到懸崖的日本為了戰爭機器進行到底,便想奪去東南亞的石油,而東南亞是英美的地盤,所以太平洋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從開戰初期日本的一些戰績來看,如果每次戰役日本都能獲勝的話,日本對美國翻盤的機會還很大。也就是說每一場戰爭當中日本與美國就相當於進行一場短距離的賽跑,美國雖然作為一個耐力型選手,但是它的爆發力也不錯,日本只有確保每一次戰役勝利才翻盤的機會,可惜賭博不可能每一把你都是贏家。在中途的海戰之後長達2年之久的所羅門海空大戰就是一場拉拉鋸賽,在這一段時間裡面美國消耗完了日本的國力,最終日本因國力耗盡而被美國打敗。


大和最後進行自殺性攻擊的燃油還是舉全國之力拼湊出來的,而且大部分還是豆油,像長門這樣的戰列艦隻能在這裡港口內充當固定炮臺。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太平洋戰爭最終以日本戰敗而結束,其主要原因不是因為美國和日本軍事實力差距而決定的。當時日本軍事實力很強,正因為如此日本天皇就有和德國戰爭狅魔希特勒一起瓜分天下的夢想。然而,侵略是不得人心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徹底粉碎了希特勒痴心妄想;中國人民的英勇頑強,誓死不做亡國奴的精神氣質也有力地挫敗了日本人的銳氣。當然,日本最後敗在珍珠港,日本一心想控制太平洋中心,徹底激怒了美國。兩顆原子彈的報復性打擊,直逼日本宣佈投降。真可謂:要使其滅亡,先讓其瘋狂……


新241304552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在太平洋向美國發起了猛烈的攻勢,一度打的美國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不過日本猖狂了還不到一年,美國就發動了大規模反攻,把日本按在地板上瘋狂摩擦。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輸給美國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的綜合實力遠遠遜色於美國,兩國國力差距懸殊。那麼二戰時的日本和美國的差距有多大呢?

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世界第一經濟和工業強國。二戰爆發前,美國的經濟總量約為2000億美元,而日本僅僅為283億美元,日本還不到美國的七分之一。同時期美國的財政收入超過200億美元,而日本僅僅為美國的十分之一,大約為20億美元。儘管日本通過窮兵黷武不斷提高軍費比例,並擴大財政赤字,把國家經濟搞得瀕臨崩潰,但日本的軍費總額仍然和美國沒法比,因為兩個的經濟體量相差太懸殊。二戰中,美國打的經濟一片繁榮,越打越強,而日本打的經濟崩潰,越打越弱,這就是差距。

在工業方面,美國全面超越日本,日本和美國根本沒法相提並論。1939年,美國的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工業生產的38.7%,到戰爭結束時美國的經濟總量更是佔到了世界的60%。而日本的工業產值僅僅佔到3.5%,最高也不過4%-5%。美國的工業產量是日本的數倍甚至數十倍,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 5 倍,煤炭產量是日本的 7 倍 ,汽車產量是日本的 80 倍,美國巔峰時期一年的飛機和坦克產量比日本整個二戰生產的都多。即使日本引以為傲的海軍,和美國也有數倍的差距,美國150多艘航母,軍艦如同下餃子一樣,美國強大的工業產能直接把日本拖到崩潰。

在軍事力量方面,美國不管是戰略資源還是人力資源都遠比日本要豐富。二戰中,美國總兵力高達1050萬,而且都是高素質的優質兵員,而日本拼湊到一起也不過720萬軍隊,而且大部分都是湊數的。美國憑藉強大的工業產能和先進的裝備以及高素質的兵員,用強大的火力和海量的物資直接碾壓日軍。二戰中,美日的傷亡比例高達1:7。在太平洋戰場上,平均每個日本士兵要承受1噸以上的美國彈藥攻擊。雖然日軍不怕死,但在絕對的火力差距下,日本悍不畏死的衝鋒只能給美國人當靶子,日本人要能贏就怪了。








鷹揚縱橫


形象的說,一個是小朋友,用全部家當裝備了自己,一個是成年人,利用業餘時間練小朋友(主要時間用來練德國人)😐

美國和日本的產能,單兵素質,後勤能力,裝備的技術含量對比為

10:4

8:7

10:6

8:6

個人主觀意見…


磚拍裝逼的


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