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精神病人如何管理?

鄉土石匠


自國家《嚴重精神障礙管理規範》實施後,從城市到農村,形成了全面覆蓋的網絡系統,國家鼓勵並要求,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到當地社區進行建檔,將個人信息錄入系統,一方面,方便統一管理,另一方面,對於系統內的患者給予補助。

對於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呈逐級管理模式。最頂層部門,由國家衛生部負責全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的組織領導與協調,制定相應方案,然後,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本省的工作計劃,保障必要的經費,同時,設立設立管理和指導機構,組織各市級、縣級相關負責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地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則負責區域內的組織和協調工作,維護區域內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信息系統正常運轉。通常縣級機構設立在當地的疾控中心或衛生局。然後管理下設的鄉鎮衛生機構對病人進行建檔、定期的隨訪和用藥指導。


簡而言之,對於農村的患者來說,應該由當地的衛生院裡面的專門負責人對精神病患者進行建檔,並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接受上級部門的指令,完成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並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和用藥指導。

同時,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將患者進行分類,如病情穩定者、不穩定者、基本穩定者,以及為重情況需緊急處理等。最終有現、市級精神科醫生對這些患者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治療。

然而,雖然理論上看似簡單,但相比於城鎮患者,的確農村的病人管理起來更具難度,一方面因為經濟條件受到制約,很多病人不能有效持續的接受治療,導致病情反覆;另一方面,同行從事農村的基層工作人員的確很忙,他們不但要承擔對當地的醫療工作,還要管理區域內的所有精神病人,拿我們的地區來說,通常負責精神病人管理工作的醫生只有一名,而單單靠他的一己之力去完成當地數百名患者的隨訪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監護人的積極配合,最好能夠主動與醫生聯繫,主動報告患者信息和病情變化,還要細心、耐心的督促患者服藥,及時關注國家政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疾病的持續、有效的治療,避免對家庭和患者自身造成較大的危害。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將每日更新相關知識。


汐煒醫生


因為文化、經濟等多種條件限制,相比城市來說,農村的精神病人的管理更加艱鉅。

誰誰誰是瘋子?會打人?躲遠一點。這是很多農村家長都會對孩子做出的告誡。

我曾經見過一個病人,40歲,未婚,父母已經不在。那次患病是在一個秋天的雨夜,不算冷,但也帶著涼意。精神分裂症再發,比較突然,因為平時他大哥佔了些他得便宜,便跑到他大哥家開口大罵,讓他大哥還錢。

語氣也重了些,他大哥一怒之下將他綁到門口的樹上,拎根棍子直接打了上去,就這麼熬了一夜。第二天,他三個年逾70的老叔叔走到他家門口,讓他大哥跪在祖宗牌位前認錯,把他送進醫院治療。

對於這種精神病人,個人覺得管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積極爭取政府部門的幫助和照顧,及時就醫,避免傷人和自傷,建卡定期追蹤。

2.家人的陪伴和監督,家人肯定要更頓付出關心,監督病人按時吃藥,觀察病人言行,將病態扼殺在萌芽狀態。


雨甜吹劇


我是村官阿麗,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明確一點,在農村,由於條件有限,很多患有精神病的人,都得不到有效救治,對於他們的管理,基本都限於家庭內部管護。



那麼對於農村精神病人,具體的管理方式有哪些呢?阿麗來說說,我身邊的農村精神病人是如何管理的。

一、家庭內部照顧



在農村,如果家庭有精神病人,大部分都是由家庭成員自行照看,負責他的日常生活,只要不傷害到別人就行,自己家裡人受點委屈不算什麼。

有人說怎麼不送精神病院呢?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是根本住不起精神病院的。而且如果患精神病的人是家庭主要勞動力,那這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哪還有經濟條件把患者送去精神病院。

二、殘疾部門發放控病藥物





在農村,近幾年以來,有些地區會為精神病人免費發放藥物,以此來控制他們的病情。還有一些地區,會為精神病人每年發放1000元左右救助金。

三、送精神病院



上面說到,農村精神病人一般都是自己家人照看,但如果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或者撫養人已經不在世,致使患者無人管護。這種情況下,患者是可以申請五保保障的,利用五保保障金等政府救助,可以把精神病人送去當地精神病院,也能得到更好的管理。

阿麗村裡有兩個年輕精神病人,一直有自己的父母照看,待父母不在世了,就是用自己的政府救助金6000多元,兄弟姐妹再添點錢,最終都送去精神病院了。

總結:農村精神病人患病後,其實是得不到較好管理的,大部分家庭只能做到讓患繼續生存下去,真正得到治療的很少。也期望,國家對農村精神病人更多的關注與救助!

我是村官阿麗,一個喜歡實話實說的基層幹部,歡迎大家關注!

村官阿麗


農村的精神病人如何管理?

多年來我發現農村的精神病人由家庭父母和其他成員對其監管,如果父母去世,兄弟姐妹成家立業,輕微的精神病人也可幫助照顧,嚴重的就棄之不問了,讓其流浪村莊街頭,這種現象給社會治安帶來了癮患。

我們這裡就有精神病人,赤身裸體,手持臉盆亂敲,在村莊裡亂跑,經常在外過夜,回不了家,父母在世把孬子帶在身邊,父母卒後打光棍的小兒子,生活難保也照顧不了精神病的哥哥。


在皖南某鎮明光村,有一陳姓老人老夫妻七十歲養了三個精神病兒子,母親也精神失常,四十年來陳老漢照顧四個呆子,生產荒蕪,生活困難,年年靠當地政府施救生活。

2015年三個精神病兒子由鎮敬老院負責看管,可是有些孩子還偷著往外跑,因為這些孩子是先天性的精神病,無法治療,成了家庭和社會的一種負擔。陳老漢三個精神病兒子由國家救治撫養,可身邊還有一個精神病的妻子,他整天淚流滿面,後誨當初不該和精神分裂症女人劉妹結婚,給自已帶來這般悽慘的光景。

精神病患者治癒不了,國家對這種人實行"低保""五保戶"照顧,每月發給生活補貼,他們享用不了,只有家庭和社會對其實行管教,撫養才是他們生存出路。

農村精神病人如何監管?歡迎大家暢所欲言,共同關注!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精神障礙患者需要系統化的治療,在條件相對較好的城市,可以有專業的精神科醫院,但在農村,受到條件的制約,精神障礙患者確實不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延誤治療導致病人社會功能喪失這類現象極為普遍。



我國目前註冊的精神科醫生不足四萬人,主要集中在專業的精神科醫院,而精神科專業醫院一般主要在城市,農村的鄉鎮衛生院一般沒有開設精神科醫院,所以當農村人口出現精神障礙時無法接受系統的治療,更沒有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給予指導;精神疾病因發病複雜,病程長,症狀頑固等特點,一直是內科學中比較難治的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多數患者會隨著病情的嚴重逐漸喪失社會功能;我們拿精神分裂症舉例,這種重性精神疾病發病初期隱匿,很多家屬因為病人出現了行為怪異的表現才得以重視,但往往這時患者已經存在明顯的精神病性症狀,或者已經有幻覺及妄想表現導致紊亂行為的發生;如果沒有正確使用精神科藥物,病情會進一步加重,都會給患者在認知、情感、意志行為方面帶來嚴重影響;病人會表現出親情的疏遠,生活料理的懶散,行為孤僻,意志缺乏等等;不光給自身帶來影響,也給家庭造成嚴重的負擔。



我們知道在農村,尤其是男性,意味著一個家庭的經濟支柱和勞動力支柱,如果患上精神疾病,對於一個家庭的影響無疑是毀滅性的,再加上患者如果嚴重到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勢必會牽扯其他家庭成員得精力,導致家庭負擔的進一步加重;記得在剛上班的時候,單位曾派我去鄉下農村挨家挨戶篩查精神病人,所到訪的每一個精神疾病患者家沒有不是貧困家庭的,有的家庭甚至連像樣的家用電器都沒有,很多病人由於行為嚴重紊亂,家人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采取關鎖,就是把患者鎖起來,病人連最起碼的人權都喪失了,雖然這些患者的家人不得已而為之,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們的無奈,如果能接受治療或者經濟條件允許,我想沒有任何父母或者家人願意用這樣的方法。

近些年我們在醫院已經能夠接收越來越多來自農村或者偏遠地區的患者了,現在精神衛生防治工作比以前有了更高效的進步,免費發藥、免費診療幾乎全年都在進行,醫療保險尤其是農村合作醫療的進一步放寬和完善,給予農村患者及家庭更多的幫助,還有一些幫扶計劃的實施,讓更專業的醫生能夠到基層醫院出診或者傳授精神科知識,提高了基層醫護人員對精神科的認識,在這樣多的措施實施後會讓更多患者會得到救治,更多家庭減輕負擔。


精神知多少


精神病患者屬社會群體的特殊成份,如何安置和管理他們,已經成為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難題。不能得到治療的這部分患者,他們的生存困境、生計困境交織在一起,容易導致他們焦慮並作出一些偏激的行為,如不盡快對他們進行有效管理,必將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建設小康社會的嚴重障礙。 長期以來社會對精神病人存在一種歧視誤區,將精神病人簡單劃分為“瘋子”、“高危人群”,很多人不把精神病的表現當做疾病看待,而認為他們道德、人品有問題。但是這種歧視的造成卻不是社會單方面的,如果精神病患者都有足夠的費用享受醫療救治就不會出現個別嚴重的赤身裸體、見人就罵、漫山放火、恐嚇兒童、危害他人的現象發生了,許多人因此對精神病人惟恐避之不及。實際上他們只是一個社會弱勢群體,他們心理脆弱,尤其需要周圍人們的信任和尊重,只有使他們感覺到輕鬆和安全,才有望康復。對於條件艱苦、家庭無力監管而生活在精神病痛中的農村患者,社會的歧視和排斥仍然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福利院入住有條件限制,精神病院治療有經濟限制,救助站接收有時間限制,民政幫扶有政策限制。


農村走出來的小醫生


農村精神病人救治和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鄉村管治能力的缺失。農村精神病人肇事惹禍後,鄉村雖將其列入精神病管控人員進行監管,但精神病人發病有突發和不可預見性,鄉鎮往往只是提供信息,肇事後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只能督促其親屬加強監管,督促村委會加強防範宣傳。其親屬出於多種情況考慮,對其治療不徹底和不負擔,無力採取更安全有效的防範措施。二是醫療等救助機制的缺失。一般精神病人發病後,鄉鎮衛生部門沒有有效的便宜藥物對其治療,間接造成精神病人病情加重。一旦肇事惹禍,造成嚴重後果,公安部門才會將其送往醫療機構進行精神鑑定。如果確定當事人在肇事惹禍期間不能辨認或控制自己的行為,將不負刑事責任並被遣送回家,形成精神病人肇事“事前沒人管,事後也沒人管”的局面。三是大部分精神病人得不到有效救治。一些農村家庭為不讓精神病人危害社會,往往簡單地把他們關在家中不讓外出,有的甚至將手腳鎖住,這樣不僅不能有效治療,還會加重病人的病情。四是收治管控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存在沒人管、不願管和沒錢管“三難”問題。對那些家庭無監護能力和流落社會的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社會、單位、村委會和家庭都怕惹麻煩,怕出力不討好,反而招來事端。而收治管控肇事肇禍精神病人,需要錢,有錢人不願出,困難人家又出不起,村委會和基層政府又負擔不了,相關職能部門又無此項開支,最後導致收治管控精神病人工作難以開展。   針對於 這部分弱勢群體,政府也採取了一定的治療和管理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對精神病人的治療和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需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政策、制度才能保證精神病人的有效治療和管理。一要完善工作機制。要完善定期排查機制,確保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做到早發現、早控制;要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把收治管控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設立財政專帳,專款專用;要完善責任倒查機制,對摸排不細,工作失職,管控不力導致精神病人肇事肇禍造成嚴重危害的,實行責任倒查。二要強化監督管理。對病情輕微的病人,可採取由監護人(單指家人)出一部分、國家幫扶一部分的兩結合的辦法籌集資金,對他們進行醫學治療,讓其逐步康復;對高危精神病人,可採取由縣一級政府牽頭組織,對他們進行醫學及病情級別鑑定,由政府和個人雙方共同籌集資金,選擇合適的地方,安排適量的人員,實行集中強制治療和監控。對康復的精神病患者建立跟蹤監護檔案,定期組織複查,減少精神病復發引發的社會危害。三要統籌經費管理。過去,對於精神病人的管理是依靠衛生、公安、民政三個系統來完成的。衛生系統負責精神衛生知識普及和精神疾病的基本治療;公安系統負責特殊情況下的強制性義務監督和執行強制性治療;民政系統負責為特困精神病患者提供義務救助。可長期以來因為經費問題形成了家庭支持系統比上述三個支持系統強大有力,農村精神病人基本上是由病人家屬負責看管和治療,導致大多數農村家庭因此貧困,不得不放棄治療,精神病人最終危害社會,流浪街頭。如何讓相關職能部門發揮作用,建立起新的精神病人防預管理體系,單靠某一部門或是某幾個部門是行不通的,必須由政府實行資金統籌管理,部門聯動的運行機制。可以將精神病人管理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建立專項基金,專門用於精神病人的治療和管理


Smileatyou788


精神病分三種夫妻形成二性格強式變無知形成三受本村欺服多次打擊形式夫妻外界打擊如果管理一ꪦ


用戶1583616881483


只有送進醫院慢慢治療,慢慢的康復,在家沒人看她會惹事的,捅婁子,而且還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