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娣: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譚亞娣 藥學家(美國匹茲堡大學藥理學博士)

譚亞娣: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由(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組委會發起主辦的 “新冠疫情防控與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通訊研討會今天在京舉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20多位知名專家參與了研討。

(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是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等共16家機構聯合發起,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己任。九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十屆至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擔任論壇名譽主席。

近幾個月爆發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把世界從經濟至上的日常態強力拉到生命第一的緊急態。它終於用強大的傳染力和致病力走上人類生活的舞臺中心。世界如何收場,還未可知。

在中國取得全球上半場的戰“疫”勝利之際,我簡要總結我對中醫藥在此次疫情中的作用的認知。

一、在輕症、疑似和密切接觸人群,中醫藥的應用做到了迅速改善症狀,有病治病,無病則提高免疫力的效果。有數據表明,在武漢的隔離戴檢測人群中,因中醫藥湯藥的普遍應用,核酸陽性率從最初的90%下降到20%。在武漢的都是收治輕症患者的16家方艙醫院,中醫主導的江夏方艙醫院收治567名患者,全部治癒出院,轉重率為0。而其他15家方艙醫院的轉重率有報道3%的,有10%的,還有很多方艙沒有公佈數據的推測為數據並不好看。

二、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中醫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比單用西醫手段治療,顯著地縮短了發燒時間,更快地緩解了症狀,顯著降低了死亡率。

三、新冠肺炎導致呼吸困難的重要原因是有痰堵在肺泡和下呼吸道,中醫本次使用的若干有效方劑以及針灸都可以有效促進排痰,快速緩解呼吸困難。

四、在家自我隔離的廣大群眾,從中醫藥的強大療效中得到了信心和安慰,極大地緩解了焦慮情緒。有的還購買了國家或地方診療指南中的中醫方劑或中成藥,作為家庭抗疫戰略儲備。做到了家中要藥,心中不慌。

中醫是複雜性科學。簡單的還原論科學還不能充分理解的高級醫學。中醫能在大樣本的複雜臨床實踐中交出比西醫更優秀的療效答卷。無論什麼醫學,應該統一用有效性、安全性和健康價值/價格比來進行衡量。如今醫保和大數據時代提供了進行這種衡量的條件。建議國家用衛生經濟學的手段來鼓勵中醫的應用。建議國家尊重中醫的發生發展規律,讓中醫自己管理自己,廢除西醫管理中醫的模式。建議中醫的教學重視經典和純中醫臨床實踐,讓中醫後繼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