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和果敢鬥了70年,為何還無法收復果敢?

zyl961955197


這已經是過去了很長時間的陳年舊事了,雖然說以前緬甸政府搞不定果敢,但並不意味著緬甸政府就一直無法解決果敢的問題。

在10年前,緬甸政府就通過裡應外合的方式從彭家聲手中奪下了果敢的掌控權,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緬甸政府軍一直苦惱萬分的果敢問題成為了已經被解決的定論,根本就不存在緬甸還無法收復果敢的問題。

在4年前的時候,失去了對果敢掌控權的彭家聲也曾經帶人對果敢發起過反攻,只不過當時因為實力差距太過於懸殊,他們當時並沒有那麼能奪回果敢,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果敢至今仍一直掌控在緬甸政府軍手中。


果敢曾經的輝煌

不過這都是最近10年內發生的事情,早在10年之前,果敢的狀況與現如今是大有不同的。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在我們逃竄到緬甸的國民黨殘部影響下,果敢地區的人們就和其他金三角地區的人們一樣開始瘋狂地種植起了罌粟、煉製起了鴉片。


那時候,國民黨殘部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軍事訓練學校,打算從當地的青少年中培養出一群果敢善戰的士兵,以補充自己和緬甸政府軍隊戰鬥所消耗的士兵數量。

正是在交易鴉片所獲得的錢財以及國民黨全部所訓練出來的優秀軍事人才幫助下,果敢最終在緬甸北部建立了他們的獨立王國。

在那些時期裡,緬甸政府軍一直把果敢當地的軍閥勢力當成了眼中刺、肉中釘,一直在想著如何把果敢給收入囊中。

但是由於他們的實力太弱、根本無法解決果敢的軍閥勢力,所以他們只能選擇了跟果敢的軍閥勢力妥協。

在彭家聲執政果敢時期,緬甸政府就特意給果敢授予了特區的獨特地位、給彭家聲授予了合法治理果敢的權力。


緬甸政府軍的實力太弱

而總的來說,緬甸政府軍以往之所以沒能解決果敢,主要還是他們實力弱小的問題。

不說果敢的軍閥勢力,我們就說那些逃竄到緬甸金三角的國民黨殘部,僅就這些在我們國內只能算是三流的部隊,就能把緬甸政府軍打的落花流水。

國民黨殘部在從雲南逃到緬甸之後,曾數次遭受過緬甸政府軍的圍剿,只不過最後的結局都是以他們獲勝、緬甸政府軍落敗而歸告終。


在後來,自國軍將領李彌從臺灣趕往緬甸之後,這些國民黨殘部更是加大了對緬甸政府軍的欺壓。

在面對著歐美國家的記者採訪時,李彌說出一句非常狂妄的話:“我做不了雲南王,但是做緬甸王還是輕而易舉的”。

從這句話中,我們就更加可以看出緬甸政府軍實力的弱小,要不然不可能被一支曾經的敗軍欺壓到如此程度,也無法把他們趕出國門之外。

其他的原因

除此之外,那就是果敢還有著其他的“盟友”。

在以前,緬甸其實就像我們的民國一樣,北方地區存在著大量獨立的軍閥勢力,這些軍閥勢力的存在,其實無形中為果敢分擔了很多緬甸政府軍施壓而來的壓力,這也是果敢軍閥勢力後來一直能存活到2010年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果敢的背後還有著一個強大的靠山,這個靠山有時候對果敢是非常支持的,經常會在果敢遭遇生死存亡的時候,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

只不過這一切都沒能維持得了果敢的長久自立,從2010年開始,果敢人的自立時代就結束了,從此,果敢人丟棄了以往一直使用的漢字,開始在緬甸政府的壓迫下使用起了緬甸的官方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