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怎麼界定?一些美文辭藻華麗、內容空洞,你怎麼看?

雲山煙水


美文的美不只在於語言的表達,更在於思想與真情。


年少時喜歡看小說,如今卻對美文散文情有獨鍾,它符合中年的心境。平和開闊,遼遠靜謐。

也看到了很多所謂的美文,辭藻華麗麗,猶如鮮花堆疊,華服在身,但言之無物,靈魂空洞。這樣的文章是不能稱其為美文的。美文要有情緒的流動,真情的訴說,即便語言平淡如汪曾祺的文,一件事兒說的清清爽爽,語言平實普通,讀罷卻讓人感覺是美的享受。

真正的美文使作者與讀者心意想通,讀到某處會心一笑,或者拊掌讚歎,讓人在一段文字面前,盤桓良久,宛如一隻鳥圍著一棵白楊戀戀不去,然後詰問自己:為何我就沒能搶在她之前,說出這樣的情意,真是白吃了這麼多年的飯。


真正的美文有如作者給出了上聯,風中綠樹,曠野繁花,帶著作者的心心念念、戀戀不捨,像在夜間從屋外經過的人招兵買馬,只等有著相同體驗的人,給出下聯,並加入她的隊伍。


好的美文讓我們可以追隨作者,在四季之路隱身,共同的心意是秋實冬雪感喟讚歎,又有著深夜平原的靜氣遼遠;好的美文除了語言也許是美的,但不至於華麗浮躁,像穿著不合氣質的袍子,掩蓋內心的空洞。

美文是豐美的,其豐美是因為有理有情:“理”不是論理說教,而是對生命的貼膚體恤;“情”不是煽情濫情,而是對萬物對天地有情。


所以,美文並不是單純表現為語言的華美唯美,更要有思想有內容有真情,文章有美的靈魂。



小道可觀


小丁認為:“真情實意”與“文辭華麗”相生,成就美文。

羅素曾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乏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在等待著我們去尋找和發掘。

“言之美者為文,文之美者為詩。”司馬光這段表述言、文、詩關係的古訓,其在我國傳統文論當中是有學理依據和歷史淵源的。

美文是如何界定?文之美者為詩,何意?簡言之,美的文字、美文就是詩,就是文學。因為,詩,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意味著人類文學的原初形式或文學的代表,所以有《詩經》,有《荷馬史詩》,又把文論、文藝美學稱作“詩學”。

“好的作品字詞句章無不彰顯著超凡的文化底蘊。”孔子的“興觀群怨”說已盡人皆知,是對詩的美學作用和社會教育作用的深刻認識,開創了中國文論的先河。

美文是何種感情?著名作家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麼打你》如一道閃電劃過寂靜的長空,字字肺腑、句句衷腸、段段刻骨銘心,這種情文並茂的優秀作品我們最好還要反覆咀嚼。它一方面是語言文字的薰陶與感染,另一方面啟迪學生去理解父母拳拳的愛子心切。

古人是如何看待?美的散文是詩,美文即詩,而詩是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 也就是說,美文是可以“興觀群怨”的散文。如此,美的散文,必然是“大散文”,否則,它只可能是具有單一或局部功能的“小散文”,而非美文,非詩,非真正文學。

怎樣算是美文?《毛澤東詩詞選》讓我們領會偉人生命的樂觀和大氣;楊絳的散文讓我們欣賞去留無意的淡定與從容……種種美文如同精神的楷模、道德的典範如一座座不朽的豐碑高聳於天地之間,指引著無數迷途者前進的路徑。

由此看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真的心才會寫出美的文,“情到深處文自工”,我們只有真情打造,文辭華麗同樣意蘊深刻,文章才會活色生香、魅力無限。

蘇德拉勃卡倫說:“讀完一本好書,人會感到自己更堅強、更聰明、更正直。”願你我共勉[送心]





小丁故事會


美文怎麼界定,我覺得不難。應該和人差不多,美不美,大家心理有數。

辭藻華麗的,就是穿龍袍不像太子。你以為你穿好衣服了就出身高貴了?呵呵,你還是庶民吧?這種人呢,只要正常人都看得出來,倒是沒什麼,譁眾取寵而已。

內容空洞呢這個就更容易了,那個喜不喜歡你難道你心裡沒數嗎?好吧,你情商低,傻傻分不清。你看她的眼睛,哎哎,不要讓她把眼睛躲開,板正她的臉,讓你們對視。怎麼樣,是不是想哭?很傷心吧?嗯?還不死心?!你們上床!木偶有什麼好玩的。正所謂,食之無味也。

美文就和美女一樣,應該是多一分則嫌肥,少一分則嫌瘦。容顏清麗,言語溫濃,眼含秋水,鵝面齒白,雙眉若飛燕,雙唇如玉蘭……

只見:

墨瞳星星點點,

鳳眉曲曲卷卷,

我心悽悽切切,

此情年年月月。

奈何,奈何……

好吧,跑題了。不過也說完了。


李慢鏝


形式之美與內容之美永遠是文學此消彼長的一對冤家,對他們的追求也貫穿文學的始末,是文學大家才子精英們窮其一生追逐的命題,有的人拎得清,有的人也迷失其中迷失自我,我個人覺得是為我寫我心的真實和快感,一個是責任一個是動力,缺一不可,二者關係密切,缺了形式內容無法被表現,缺了內容形式又是空穴來風,因而維繫二者的微妙平衡至關重要,寫理與寫實同樣缺一不可,過分追求哪個都會導致文學的“災難”,美文肯定是既有美又有文,美來源於感受的共鳴,文則根植於我們真實的時空和由此生髮的所思所想,以及對美的真實判斷感受和追求,推陳出新,缺一不可,過分亦不可。



馬小司maxs


其實關於美文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並沒有一個完整準確的界定,著名作家周作人、賈平凹以及梁啟超等都對美文進行了界定,但說法不一。百度百科上寫到:“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美文的概念已經不限定於某種文體,或某類內容。網絡文化是一種開放、自由的文化,給美文的概念也賦予了更多的開放自由的元素”所以美文的表達可以是自由的。

很多人認為美文就是很“美”的文章,是一種很片面的看法。不可否認,眾多美文中會有華麗的辭藻,但美詞、美句、美段只是美化文章的工具,給文章潤色。就好比給人穿上華麗的服裝、配上精緻的妝容,會給人煥然一新、分外美麗的感覺。

我個人認為,寫文章最基本的就是詞彙的積累與表達,要對生活體察入微、看事物不流於表面,多思考其內涵和內在邏輯,多經歷生活,去感受不同的文化,然後用心感悟,寫出能夠表達自己真摯情感,又能引起大眾共鳴的優質文章才能稱之為美文。

只堆砌辭藻,卻不能精準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徒有其表,卻沒有內在精華,這樣的文章不能稱之為美文,因為它失去了美文的靈魂。好的文章是既有華美的辭藻、又有深度的思想,還能傳達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給人智慧的啟迪的。

所以在創作美文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會用好辭藻工具,給文章添姿增色,而且還要深度思考,寫出發人深思,啟人心智的文章;在閱讀美文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鑑別優劣,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總之,我認為只堆砌辭藻,內容空洞的文章,不能稱之為美文,美文應該是篇幅短小、文質優美、表達自由、感情真摯,具有審美性的白話散文。

讓我們一起寫美文,悟人生,讀美文,啟心智吧。


摘星河入夢


我覺得美文是能夠讓人從文字中引發自己的遐思,擁有對萬事萬物的感悟的文章。美文讀者看起來讀的只是靜態的文字,但是因為美文之美,總是能夠讓讀者體會到言外之意,境外之旨。

對於辭藻華麗卻內容空洞的美文,我個人是不喜歡的。這種“美文”,雖然通篇看起來很“優美”“華麗”,但是思想上卻是讓人感到十分蒼白的,我不建議讀這樣的“美文”。


有酒辛烈


中國現代美文詞始於周作人在一九二一年發表《美文》,將它界定為“記敘的,藝術的抒情散文”。

這個說法界定了,同時也限制了美文,視野狹隘。在中國古典散文史上,從先秦到明清的散文博大精深,不入此說者,並不減損其文學價值分毫,如孟子的雄辯擔當,如司馬遷的跌宕恣肆,如蘇海韓潮,如《莊子》中諸多超逸的寓言故事。美文從性質上講詩化了散文,我們不禁要問那非詩化的散文難道就不美?《讀孟嘗君傳》不足一百個字,但是文氣流轉自如,邏輯張力飽滿,他所帶給我們的感受難道比詩化的文章差?那將那些偏情趣的散文,偏理智的散文,偏諧趣的散文置於何地?

因為美文的界定,一些作家一開筆就走純感性的路子,下筆就是風花雪月,矯揉造作,陳詞濫調,雕琢堆砌,作品往往缺乏知性和結構的支撐,完全不忠實於自己。文章過分修飾,就造成了空洞無物,那不僅傷害了作品,也傷害了語言。而作者到了某個階段,沒有了知性的支撐就難更上層樓,實在可惜。

一早就意識到文章華而不實,無病呻吟的空洞,那就不要站隊,“白沙在涅,與之皆黑“避免被同化,是件大好事。想學就去讀經典。

喜歡美文就去親近美文,在文字中成就自己!


司運


美文,就是一種美的體驗。所謂美,表現在形形色色上,美文的意義就是用一種美去襯托它中所含的精華。

辭藻華麗、內容空洞,往往是美文的雷區,那些看似美而實則虛,就好比是一張白紙遠遠的望去看可以有欣賞價值,但拿起來近看就是空白什麼也沒有。

所以美文的界定我認為得從四方面來看:一方面是整體美;二方面是句意美;三方面是表達美;四方面是內容美。只要含有以下特徵就是美文了。

美文的領悟又包括:詩歌、散文等,而我通常喜歡寫散文和現代詩,我知道我也是個初學者,並不能表達的完美至極。因為,美女固然提現“美”一說,所以說界定美文容易,寫好美文很難。

但無論怎樣,寫好美文前一定要懂得美文,要多賞美文,久而久之那些所謂的辭藻華麗、內容空洞也會很容易辨別的!





執迷的星星


詞藻華麗只是美文的一小小部分,真正稱上美文的,應該是謀篇佈局、結構層次的奧妙,的功力。要麼短小精悍,一氣呵成,環環相扣,一扣到底。要麼前後照應,首尾圓合。要麼插敘倒敘,插進插出,遊刃有餘,不露痕跡。要麼寸水尺波,一波三折。結構天地真的是藏龍臥虎,玄機奧妙,這才算得上是美文。


你傷害了我卻一笑而過


美文的界定其實應該是沒有界定的,但是如果“所謂的美文”過於體現辭藻上的華美而忘記內容,這不異於捨本逐末。讀者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可以因為作品的文字而與作者產生精神上的共同交流,這需要的不僅僅只是辭藻華美,更應該是字句間既附有美感,又能讓讀者讀懂文章中的世界,文學作品所能體現的本就應該是創造一個世界,讓讀者體味其他人的百怪人生,為自身知識,思想填補空缺。

可如果一篇美文只是美於辭藻,內容空洞無物,那這應該只是一篇“美詞美句集”而已,這就顯得毫無意義,畢竟AI也可以做到。但是人不一樣,人之所以高於AI就是因為人是富有情感世界的,可以有屬於自己的小宇宙,甚至可以書下紙間,邀請他人一起暢遊其中。

所以美文是不應該只注重辭藻而擯棄內容,真正的美文不侷限於辭藻之華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