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灣區島嶼生態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作為國內外著名海洋生態工程專家,張偲投身海洋事業近40年,已在廣東努力耕耘30多年。在他看來,獲得突出貢獻獎“是鼓勵,更是鞭策”。他表示,今後必將盡自己的努力,為海洋強國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作出應有貢獻。

張偲1985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畢業取得碩士學位後,留在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其間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他還同時擔任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中國科學院南海島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

張偲將自己的科學熱情傾注在南海海洋研究上。圍繞“熱帶海洋生物功能活性物質的生態環境效應及其功能利用”等科技問題,他闡明海洋生物化學生態防禦理論,初步闡釋島礁生態海岸演替與二次天然發育過程,初步揭示大灣區海洋生態系統物質演化規律與海洋生態安全機制,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環保事業等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海洋科技領域,張偲孜孜以求,永不止步。

作為省實驗室主任,他帶領創建了“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引進或組建了45個核心團隊,為粵港澳大灣區島嶼可持續開發、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原創性科技支撐。

作為首席科學家,他帶領的科研團隊獲得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第一)、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第十五屆中國專利優秀獎(第一)和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創新獎等多個獎項。發表論文266篇(含SCI收錄論文236篇),出版專著3冊,獲授權發明專利69件,成果推廣應用獲得直接經濟效益127億元,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在廣東,張偲積極推動熱帶海洋生態工程技術落地應用,為廣東海洋科技趕超全國作出巨大貢獻。張偲始終活躍在科研第一線,不斷湧現新思想,提出“海洋透鏡”新理念,體現了他的執著和創新思維。

南方日報記者 杜瑋淦 卞德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