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坦克的現狀 目前現在世界上先進的主戰坦克,主要是 80 年代以後研製的,其代表有:蘇聯/俄羅斯的 T-72 / T—80、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美國的 MIAI / M1A2、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德國的豹 2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英國的挑戰者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法國的勒克萊爾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以色列的梅卡瓦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和日本的 90 式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等。 這些坦克的戰鬥全重一般為 40-60 噸,越野速度 35-55 公里每小時,大速度 72 公里每小時,載 有 2-4 名乘員。

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 105-125 毫米口徑火炮,直射距離一般在 1800-2000 米左右, 射速每分鐘 6-9 發,彈藥基數為 39-60 發。


通常採用複合裝甲或貧鈾裝甲,部分還可以披掛外掛式反 應裝甲,並多數裝備了導航系統、敵我識別系統、夜戰系統,以及三防系統(防核/防化學/防生物)。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坦克的展望 坦克仍然是未來地面作戰的重要突擊兵器,許多國家正依據各自的作戰思想,積極地利用現代科學 技術的新成就,發展 21 世紀初使用的新型主戰坦克。坦克的總體結構可能有突破性的變化,出現如外 置火炮式、無人炮塔式等佈置形式。火炮口徑有進一步增大趨勢,火控系統將更加先進、完善;動力傳動裝置的功率密度將進一步提高;各種主動與被動防護技術、光電對抗技術以及戰場信息自動管理技術,將逐步在坦克上推廣應用。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各國在研製中,十分重視減輕坦克重量,減小形體尺寸,控制費用增長。可 以預料,新型主戰坦克的摧毀力、生存力和適應性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坦克的分類 20 世紀 60 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戰鬥全重和火炮口徑分為輕、中、重型。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通常輕型坦克重 10~20 噸, 火炮口徑不超過 85 毫米,主要用於偵察、警戒,也可用於特定條件下作戰。中型坦克重 20~40 噸,火 炮口徑大為 105 毫米,用於遂行裝甲兵的主要作戰任務。重型坦克重 40~60 噸,火炮口徑大為 122 毫米,主要用於支援中型坦克戰鬥。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60 年代以後,由於二戰時期的坦克逐步退役,新建坦克的現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多數國家將坦克按 用途分為主戰坦克和特種坦克。習慣上把在戰場上執行主要作戰任務的坦克統稱為主戰坦克(取代了傳統的中型和重型坦克);裝有特殊設備、擔負專門任務的坦克,如偵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陸坦克、噴火坦克等,統稱為特種坦克,多數是輕型坦克(但大部分國家,將支援作戰用的輕型坦克,仍保留輕型坦 克的稱呼)。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根據生產年代和技術水平,坦克也被分為三代。從一次大戰出現坦克到二次大戰中期,主流的坦克類型被稱為第一代坦克;二次大戰中期到 60 年代的主流坦克,被稱為第二代坦克;60 年代-90 年代研製 的坦克被稱為第三代坦克(主戰坦克和特種坦克的劃分方式也是從第三代坦克開始)。

坦克篇:坦克發展的代表——美國的 MIAI / M1A2、德國的豹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