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還有“女毒”“男毒”之分,廠商為什麼要這樣做?

玩音頻器材時間長了,大家可能都會熟悉一些黑話,例如“勁”,“雜食”,“女毒”等。其中,“雜食”和“女毒”這兩個說法,經常會在網上看到。特別是“女毒”的器材,似乎會更受追捧。

耳機還有“女毒”“男毒”之分,廠商為什麼要這樣做?

為什麼更受追捧的會是“女毒”,而不是“雜食”甚至“男毒”?講真,“男毒”這個說法真的很少聽到,因此最近我在某論壇上看到有人提到這個說法,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想了一段時間,我認為這除了因為把玩音頻器材的朋友以男性為主外,女聲的特質也是促進“女毒”器材誕生的重要原因。

耳機還有“女毒”“男毒”之分,廠商為什麼要這樣做?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留下了“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薜荔依牆,莓苔滿地,青樓幾處歌聲麗。”這樣的詞,用以描述女子歌聲是如何動聽得牽動人的思緒。而從聲學特性看,女聲的基準音區在160-1200Hz之間,和人耳的敏感範圍有重合的地方。所以,“女毒”耳機正是在這個頻段下了點功夫,讓聲音聽起來更鮮明通透。

從文化傳承和物理性質來說,女聲的確有吸引人的地方,而且這份吸引力並不區分性別。所以“男毒”這個概念的提出,多少會讓我有點吃驚。然而仔細一想,無論“男毒”還是“女毒”,其實不正好說明人聲就是一種美妙的樂器嗎?

耳機還有“女毒”“男毒”之分,廠商為什麼要這樣做?

林憶蓮於2014年1月17日發行的音樂專輯《Re: Workz》,整張專輯中林憶蓮的演繹都如同一種樂器,與氛圍樂和打擊樂元素一同成為編曲中的一份子。這種到現在仍未有人跟進的做法,正是以相對先鋒的模式表達“人聲為樂器”的理念。

耳機還有“女毒”“男毒”之分,廠商為什麼要這樣做?

而不插電音樂在近幾年的流行,也凸顯了人聲作為音樂中重要構成部分的理念。無論歌唱競演節目還是短視頻平臺,我們都能聽到一些簡化編曲以放大人聲的流行樂作品。流行樂向來以人聲演繹歌詞,讓人更容易理解音樂中的喜怒哀樂。不插電這種模式的流行,更是放大了這樣的特點。

耳機還有“女毒”“男毒”之分,廠商為什麼要這樣做?

有的人認為玩音頻器材,不聽點爵士甚至古典,就顯不出自己的品味。其實,把人聲視為一種更容易理解的樂器,從聲音整體去理解音樂作品,也能夠幫助自己理解器材表現的好壞。這樣一說,我們追求的就不是片面的“男毒”“女毒”,而是人聲演繹恰到好處,伴奏層次感出色,聲場圓潤自然的音頻器材。


耳機還有“女毒”“男毒”之分,廠商為什麼要這樣做?

要達到上面提到的形容詞,音頻器材得兼有出色的素質和恰到好處的調音,才能表達出圓轉如意的聲音風貌。飛朵全新五單元圈鐵耳機天狼星MKII正是秉承這樣的思路,以上一代天狼星為基礎,在提升素質的同時改變了調音風格。

耳機還有“女毒”“男毒”之分,廠商為什麼要這樣做?

聆聽天狼星MKII,我們首先會感受到密度出色,線條清晰,距離適中,情緒收放自如的人聲演繹。天狼星MKII的人聲演繹並沒有明確的“男毒”“女毒”傾向,無論男女都能演繹出聲音的特質和潛藏在歌聲中的情感。出色的歌聲和音樂融合得天衣無縫,向聽者展示出寬鬆動人的音樂整體。這樣的“毒”,相信會受到不少朋友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