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在會議上批評你“公司離開誰都照轉,誰的工作幹不好誰走人”,你會立馬辭職嗎?

職場三哥


辭職可能不會,變得更加聰明,倒是完全可能的。

.

某單位,一把手天天講要“共同努力,大家都是一家人”,也經常請大家出去一起聚餐、一起唱歌,共同樂呵。

也因此,大家都很賣力地工作——不管能力如何、效果如何,總之大家都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但這祥和的一切,在單位進了一個能言善道、非常善於揣測人心的人之後,被破壞了個乾淨。此人稱為“心腹”。

從此,單位變得各種不公平,各種令人無語。

有次,終於覺得忍不了的兩個骨幹,因為獎金分配問題,去找一把手理論,認為不應該讓毫無貢獻、只會奉承的“心腹”拿那麼多錢。

然後,一把手說:“你們不願幹可以走,這單位沒誰都可以,只需要我和‘心腹’兩人就可以。”

兩個骨幹氣得差點當場仰倒。他們為這單位付出無數,曾經真把這單位當自己家一樣賣命,現在卻聽說自己還不如一個只會說好聽話的太監。

  • 當然,他們氣歸氣,但也沒因此而辭職。他們只是:

  • 從此不再把這裡當家;(不再拼命幹)
  • 從此能混就混,能躺著絕不坐著;
  • 從此能忽悠就忽悠;
  • 從此能給自己找來點好處,就放心犧牲單位十倍甚至更多的利益;
  • 從此不再把一把手放在眼裡,只當他是個能忽悠的軟蛋。

後來,別人也慢慢變成了這樣。這不是說工作人員素質低,而是一把手的所作所為,讓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符合公理,才是正確的做法”。

可以想見,這單位的一把手,還能在哪個員工的心裡形成正面的、有權威的形象;這單位,也是半死不活地維持著,讓一把手經常吃不下、睡不著。

總之,最後的贏家,肯定不是這說“你們不願幹就走”的一把手。他負有更大的責任,卻放任自己的情緒、在不合適的地方肆意坦露自己的無知與自私,最終自己吞下了苦果。

.

這是老闆的問題,別為他的不理性買單

如果老闆一說“幹不好就走人”,你就激動得不得了,就覺得受到了侮辱,就要“憤而離去”,那我只能說,你做了情緒的奴隸,也沒分清主次。

什麼是“分清主次”,就是知道對自己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次要的,然後哪個是不重要的。

比如“老闆的情緒和說法”。老闆那麼幹,是因為他覺得那麼說話和做事是符合他的“道理”的,他“有資本那麼幹”。

老闆並沒有想清楚說這種話要面臨的後果,也不知道這麼做於情於理都不合適,他只是覺得自己是老闆,有任性的資本。

如果你此時憤怒起來,甚至要“拍案而起”,並“拂袖而去”,那你除了得到一肚子的氣、眾人的負面評價,以及因此帶來的種種不利局面,沒有其他。

.

不要讓情緒打亂你的規劃和生活

我們經常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有些人理智、清醒、富有魅力,有些人則粗魯、狂暴、時不時失去理性。

而以大多數人的實際情況來說,越是初始階段(不是非常強大),遇到後者(粗魯、狂暴、時不時失去理性)的可能性就更大。

如果我們遇到這種人的刺激便激動一下、暴發一下,那反覆幾次之後,我們會發現自己莫名浪費了許多不必要的力氣。

我們會發現因為一些不必要的情緒波動,背離了當初的設想,被迫偏離了航線,發現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甚至是幾十倍的時間和力氣,才能達到當初的設想。

這太不公平,也太沒有必要。所以,不要為別人的情緒而打亂自己的生活。

.

總之,就和堵車一樣,如果我們因為堵車而不去上班,那就先得具備在家辦公的能力——有單位願意讓我們這麼幹,或者我們自己獨立開業。如果沒有,就得忍受堵車的痛苦。

同理,如果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或者更好的想法,不如先忍受這種“不理性的聲音”——換個角度,這也能成為鞭策我們向前的動力,讓我們更加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活得更好、更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