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學著學著,你明白了什麼?

每天一點兒分享


學習,學著學著,明白了什麼?

看生、憂死、怕無知

看到這個提問,我的整個身體機能停止運作5秒鐘。點起一根香菸,深深的吸了6大口,緩慢的讓煙霧在嘴巴與鼻子之間循環。

託著腮幫子,微微眯起眼睛,透過縫隙,望著外面的微亮光線。

剛剛醞釀的睡意,被題主的11個字,無情的驅趕,狠狠的碾壓,重重的壓迫。

此時此刻,在心裡追問自己:學習,學著學著,明白了什麼?

①看生。活著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的人活著很精彩,有的人活著很艱難。到底是學習讓人活著很精彩,還是活著很艱難的人,學會學習。都說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成功的人卻可以隨隨便便的活著。如果生於憂患,那死是不是一種解脫?

②憂死。如果說人死燈滅,那活著就是一種希望。人死後,靈魂是否有另外一個世界可以存活著?我不知道。所以我想我還是喜歡活在這個花花世界上。死亡與生存,既對立又相輔相成的存在。死亡只是更好的活著的延續,所以我想活得更好。

③怕無知。隨著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感覺自己越來越無知,越來越害怕。越無知,越害怕就越學習,這是不是一種無聊的循環?還是無解的循環?俗話說,無知者無罪。最終是不是明白了,無知也是一種害怕。這種害怕,總是在無法入睡的時候出現,而又消失於忙碌的奔波。

你學習,學著學著,明白了什麼?我好像明白了點什麼,又好像什麼都不明白。

看生,憂死,怕無知。反覆循環為哪般?唯有看透只笑笑,不留憂愁到天明。


個性挑戰耐性



國學小鳥


學習,學著學著,我至少明白了以下四點:一,宜早不宜遲;二,要終身學習;三,要理論聯繫實際;四,要明確學習目的。


一,先說宜早不宜遲。

傳說古有宋人梁皓82歲中狀元,今有86歲的汪俠(南京人)參加高考;又傳說古有甘羅11歲做宰相,今有11歲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謝彥波。

上述二組對照,除卻歷史原因,個體智商差異外,他們的另一個差異就是年齡對比。我們說學習宜早不宜遲,不只是看起始年嶺,更應當重視成功年鈴的差別。無論怎麼講,少年早慧總比大器晚成年富力強。其服務國家社會的日子是東邊的日頭一大垛呢!而耄耋之年中狀元或戰高考,除去完成人生夙願,彰顯刻苦學習精神,啟迪世人抓緊黃昏學習外,其它意義價值就微不足道了。畢竟行將就木日薄西山了。想奉獻,年齡也不買帳了。

所以我認為還是早學習早成材的好。不僅於國於民有利,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利已,你有有大把的時間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庭的命運,改變相關人的命運!


二,現在說要終身學習,也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做農民,過去有“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看”的順口溜。這在古時侯靈驗,種植粗放靠天收。幾千年不變。即使大呼隆年代,莊稼怎麼種,是生產隊幹部、技術員的事。社員不操那閒心!可改革開放40年,土壤處理,優良品件,植保田管及收貯,樣樣都有新知識。肥料怎麼用,病蟲怎麼防治,水怎麼澆,何時收穫產量最高?樣樣都得學,還要不斷充電充實。工業、商業如此,教育,軍事莫不如此。尤其科技知識技術的日新月異,更迭快如白駒過隙,瞬自萬變。如手機的2G3G4G才幾天?可馬上就要全面上5G。你不學習就你不會,丟人不關緊,關緊的是你不能心想事成,生活上要落後人家好多年。再如現在的大人玩手機大不如年輕人,甚至不如孩童。因此,你不能居已有知識固步自封,必須時時學,處處學,事事學,活一天學習24小時。


三,接下來說學習要理論聯繫實際。也就是學以致用。

知識是什麼?我說是古人今人,也就是人民群眾實踐經驗的總結提升而成理論。因此,學習任何學科知識都需要聯繫實際,才能快速理解,加深理解。學習,好些成分都是在“幹中”得到的。如果給你一臺數控車床,看說明書懂了還不夠,還必須通過具體操作才能真懂會用。當你拿到了無人機技術資料,並不等於你會製造無人機。必須在製造中學習掌握技術知識。學生上課也是一樣。老師講的再好,你聽的再認真,只能是短(暫)時記憶,甚至是瞬間記憶,算不得知識!只有在“幹”習題一一這個實際的過程中,通過分析、歸納丶比較、綜合等思維過程才能實現轉化,與以往知識鏈接同化,才能算學習,學到了知識,光聽聽課是不行的。

理論聯繫實際就是學以致用。狹義地講就是幹什麼學什麼。學生是幹什麼的?學習文化知識啊!他要遵循教育規律學10多門學科的。他就是“幹”這10多門學科的。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書要一本一本的讀。這應當不難理解。針對工農商軍,那就要具體行業學習具體知識。如果農民學習怎麼打仗,那就是瞎胡鬧!而不是學以致用了。



四,最後說說要明確學習目的。

或許有人反對這麼說。但我認為學習目的很重要,是一定要明確的。

有人問周恩來為什麼讀書?周總理慷慨回答:“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錢學森學成後衝破層層阻力回到祖國。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什麼留法勤工儉學?為的是建立新中國,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這些俱是偉人,令人仰止。

但我們身邊也有多少學業有成的普通人。他們大都有著為祖國,為人民而學習的樸素感情。為成為知識人文化人而學習如飢似渴。他們為著學業有成更好地奉獻文化知識於社會主義事業,並且很好地工作,為社會創造財富,實現人生價值,做千千萬萬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他們也都是值得敬佩的。如無數個志願者主動到邊、少、老、窮地區支教。如電視劇《我們村裡的人》男主角田野,大學畢業後,主動放棄當農牧局副局長的機會,主動辭職回村建設家鄉的先進事蹟。都說明學習目的明確是十分重要的。

當然,新時代呼喚更多人的為實現中國夢,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這就是志當存高遠|

打鐵先要本身硬。只有自己身體強壯才能保護他人,也只有會游泳的人才能救助溺水者。自己病弱不堪還想扶助他人是笑話,不會遊冰救落水者有無謂犧牲之虞。因此,學習要不忘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後才能幫助別人。

綜合上述,我認為學習對於一個人來說與其掌分抓緊學習,不如從早晨就開始。知識更替加快的今天,你已經擁有的知識很可能已經過時,必須吸納新內容。脫離實際的學習如紙上談兵,必須注重針對性實用性。知識改變命運,這命運不只是個體的衣食無憂,還包括國家人民,社會主義事業大局面。只有這樣才是一個明白學習的人,會學習的人。



daolaodexingfu09


樓主題目應該理解為學習一路路過去,得到的應該是什麼。太好的問題了,很多人也在思考。

筆者以為讀好書不斷學習是需要幾種能力,會得到幾個結果,能完成幾個蛻變。具體說來:

一是讀好書的過程能鍛鍊規劃力、自律力、意志力、內驅力、自省力、創新力。

二是能得到知識的深度學習與認知,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得到學習層次與環境的感染,使其成長的影響越發快速。能得到研究價值更大化工作的機會,有自身以外服務社會的更大能力。

三是能使一個人從一個平臺到另一個平臺的蛻變,使一種思維到另一種思維的蛻變。

學來學去我們有時看到的是讀書的庸者,而讀書的境界應該如上文所述。當然,現實中做到如此需要一個很強的動力支撐。


家教言行工作室


我明白了學多了沒用,不學無用,學少不夠用,還是學以致用為好。


成雙結對做好人好事


明白了原來不讀書不學習的人成功的概率如此之小。


好記心錢雷




育人先育己李紅英


學海無涯樂做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