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手下有三大名將,曹操為啥只降服了張遼和臧霸,卻把最厲害的高順給殺了?

燦爛千陽369


呂布手下三員大將,曹操只要了張遼和臧霸,為啥把高順給殺了?



臧霸是呂布八健將中,排在張遼之後的第二名。在曹操、呂布兗州第一次對戰時,臧霸與曹操大將樂進,大戰三十多合,不分勝負。而樂進曾經與吳將淩統,戰五十合不分勝負,淩統也與張遼有幾十合交手平局。因此,就武力看,臧霸和張遼基本接近。《三國演義》中,曹操破呂布後,在白門樓處理俘虜時,最先押到曹操面前的,就是呂布,呂布一上來,看見宋憲、魏續這些原來的老部下,站在曹操身後,憤怒地說,呂某沒有虧待各位,你們為何背叛?宋憲懟了一句: “只聽妻妾言,不聽大將計,何謂不薄”?呂布才垂頭不語。



張遼押到時,正好曹操徵詢劉備意見,呂布想投降,怎麼樣?劉備回應說,明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曹操明白過來,下令拉下去勒死,呂布氣得大罵劉備“大耳兒”,張遼看見老領導這熊樣,斥責說,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曹操見了張遼,似曾相識,問了一句:“這人有點面善”?張遼回應說,忘了濮陽城中相遇?曹操想起拼死相救自己的典韋,如今天人相隔,有點悲傷。張遼接著說,只恨那天火🔥不大,沒有燒死你這國賊!



曹操一聽大怒,拔出佩劍要殺張遼,而張遼一副大義凜然,伸出脖子讓曹操殺,這時,劉備趕緊拉住曹操臂膀,關羽跪在曹操面前,一齊求情說,這等忠心赤膽之人,正應該留用。這也是後來,關羽被圍在土山,張遼極力替關羽說好話,勸曹操接受關羽投誠條件的主要原因。曹操順勢放下佩劍,笑著說,孤亦知文遠忠義,特試之耳!親自解開張遼綁拂,把一件衣服披在張遼身上,還把張遼拉到上手座位,張遼這時候不好再倔犟,順勢表示投誠。



而臧霸當時,並沒有押到白門樓,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布之破劉備也,霸等悉從布。布敗,獲霸等 】從這段記載看,呂布打敗劉備,奪佔徐州後,臧霸等人投了呂布。這裡的等人包括孫觀、吳敦、尹禮等,說明臧霸可能是原陶謙部將。劉備接手徐州後,就是劉備部下。這一猜想在《三國志.臧霸傳》中,得到證實 : 【 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太祖之討呂布也,霸等將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



臧霸跟陶謙鎮壓黃巾後,拜為騎都尉。曹操破呂布時,臧霸早早看出,呂布將要敗亡,在下邳被包圍前,就悄悄隱退了。所以,曹操處理呂布部俘虜時,臧霸並不在場。曹操因為早已聽說臧霸名氣,專門徵招,臧霸才投了曹操。後來,曹操派臧霸招降吳敦、尹禮、孫觀、觀兄康等,立下大功,曹操拜臧霸為琅邪相,先後擔任敦利城、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並把青州、徐州委託臧霸管理。



至於高順,和曹操的樑子結得太深,還在曹操忙於應付張繡,派夏侯惇援救劉備時,高順與夏侯惇幹過十多合,繞陣逃走,夏侯惇緊追不捨,不防被高順部下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好一個鐵血夏侯惇,大吼一聲,一把拔出箭頭,把眼球一口吞下肚裡,不顧痛徹心扉,鮮血淋漓,單眼瞄瞅,盯緊仇人,追上去把曹性幹掉,才被夏侯淵救護回軍。想想,夏侯惇是曹操最紅的將軍,曹操能饒了高順?加上高順押到白門樓時,曹操問話,高順閉口不言,若得曹操氣湧心胸,自然難逃一死。(617)


流譽後


涼州有奇駿,壯哉高將軍!

陷陣無懼色,清白有威聲。

耿耿骨七尺,烈烈耀三分。

何言縛虎急?視死如歸塵。

在漢末三分這段波瀾壯闊的時代,有許多人值得我們敬重。如王威,如張任,如高順。

若論武藝,他們並不算是多麼高強;若論戰績,也不算多麼輝煌;但他們耿耿不屈的氣節值得我們心懷敬意。



在呂布的麾下,高順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軍隊中的地位和威望僅次於呂布,而要高於張遼等人。

呂布手下有八位健將,張遼、臧霸、郝萌、曹性、魏續、宋憲、成廉、侯成。張遼和臧霸各領三位戰將,數萬人馬,組成了呂布的主力部隊。

而高順則獨立於這些部隊之外,他另領一軍,這支部隊人數不多,七百來人,但都是由最勇猛的健兒組成,個個驍勇敢戰,悍不畏死。

往往在戰鬥到了最激烈的僵持階段,高順就率領這支部隊出現在戰場上,一個衝鋒就把敵人摧枯拉朽地打垮了,起到一錘定音,扭轉戰局的效果。

要說武藝,高順雖然不能在猛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也完全能拿得出手。

高順有過四次戰陣廝殺,所對付的敵人都十分強悍:

第一次是在濮陽城外與典韋對陣。

呂布與曹操在濮陽兩軍對壘,打得難解難分。陳宮給呂布出了個主意,讓城中的富戶向曹操假意詐降,裡應外合,誘曹操上鉤。曹操信以為真,屆時就率兵前來。為了把戲演得逼真一點,高順和侯成就率兵抵擋,於是就與曹軍猛將典韋交鋒。

原著中說,典韋出馬,直取侯成,“侯成抵敵不過”,敗回城去。典韋追到吊橋邊,“高順亦攔擋不住”,也退入城中。

這次交戰屬於詐敗。

第二次是在濮陽城中,對手仍然是典韋。

曹操中計,率兵殺入濮陽城中,卻見城中伏兵四起,火光沖天,隱入了埋伏圈。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倉皇逃竄,典韋到來,保著他往城外衝,又遇到高順和侯成的攔截。典韋“怒目咬牙,衝殺出去”,將高順、侯成打得倒走出城外。

這次是高順與侯成聯手雙戰典韋,仍然被擊敗。說明高順的武藝與典韋相比,還是有相當大差距的。

高順第三次廝殺是對陣夏侯惇。

這是在呂布取得徐州以後,發現劉備與曹操暗地勾連,一怒之下,率兵打跑了劉備三兄弟。劉備投靠到曹操那裡,聯手對付呂布。

曹操派夏侯惇率前鋒部隊來攻,兵至小沛城外,正好與高順的部隊相遇,夏侯惇挺槍躍馬,出陣搦戰。高順親自上陣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擋不住,拔馬敗陣而走。夏侯惇窮追不捨,被曹性暗施冷箭,正中夏侯惇左目。

以此看來,高順的武藝在夏侯惇之下,但能抵擋四五十合方才敗陣,高順的武力值應與臧霸、樂進相近,高於李典、于禁。

高順第四次廝殺的對手是張飛。

呂布中了陳登父子調虎離山的詭計,失了小沛,呂布非常憤怒,正欲組織攻城,張飛率領一支人馬殺到。呂布對張飛這個亡命徒還是很忌憚的,就派高順先上去消耗一下張飛的銳氣,“高順出馬迎敵,不能取勝”。呂布只得親自上陣接戰,正鬥間,看到曹操大軍到來,呂布立即選擇了撤退。

這也很正常,因為高順的武藝與張飛還是差距蠻大的。

高順在呂布軍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也掌握著呂布麾下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這說明呂布對高順還是很信任的。但呂布對高順是信任而不重用,對高順的很多合理建議都不予採納。

究其原因,主要是兩人的觀念和性格差異太大。高順性格比較忠厚,做事規整,嚴於律已,而呂布這個人自律能力很差,不願意約自己,他的目光也比較淺短,有小聰明,自以為是,不喜歡別人勸導。所以,呂布很清楚高順是忠直之士,但仍然不願意重用。

呂布白門樓遭擒,部下叛的叛,逃的逃,散的散,降的降。呂布欲求活命,俯首求饒,而高順卻不發一語,走上刑場。


曹操留下了張遼和臧霸,卻為什麼不能容忍高順呢?因為高順這個人原則性太強,他是個真正有信仰,有骨氣的軍人。這種人是留不住的,他的思維中沒有投降這個字眼,寧可死也決不肯背棄自己的原則,屈辱地活著。

為了信念而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高順是個真正的軍人。


饞嘴肥貓鏟史官


首先,高順是呂布勢力的核心層人物,不同於張遼和臧霸;

需要簡單說一下,張遼和臧霸嚴格來說都不是呂布勢力的核心層人物。尤其是臧霸,他本身也雄霸一方的小軍閥,而且還曾和呂布交過手,後來才歸順呂布的。所以,張遼和臧霸都沒有與呂布共存亡的覺悟和決心。因此,當呂布兵敗被俘後,他們兩人都主動率部眾投降了曹操。

但高順的性質就不同了,他和陳宮一樣都屬於呂布勢力的核心層人物。他們兩人一文一武,成為呂布的左膀右臂。因此,高順和陳宮哪怕在呂布敗亡之前就已遭受呂布的冷遇和猜忌,但兩人對呂布始終還是忠心耿耿。

距史料記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而且治軍嚴明,是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才。他是呂布帳下中郎將,所統帥的部隊“陷陣營”,雖只有700人左右,但在他的嚴酷訓練下,卻成為呂布陣中戰力最強的存在。因此,每逢惡戰,衝在最前的都是高順和他所統帥的“陷陣營”。基於這點,高順雖然不像陳宮那樣和曹操有過節,但卻同樣對呂布死心塌地,是斷然不可能為曹操所用的。

而高順的死忠,曹操自己心裡也是明白的。但是,由於曹操一向愛才,因此對於高順的處置本來還說有些猶豫的。然而,曹操的心腹軍師郭嘉此時也在一旁提醒了曹操一句,他說:

“順,布之大將,軍治嚴謹,胸懷韜略,舉一世不可得,非等閒之職可封賜。公收此人,置諸將何地?不若全齊名義。”

這番話的效果,其實和劉備提醒曹操的話是一樣的,直接讓曹操堅定了自己的殺心,最終就導致高順和呂布、陳宮一道被處死,傳首許都。

其次,高順與曹操軍和劉備軍都有很深的矛盾;

作為呂布的頭號大將的高順,統帥著最精銳的“陷陣營”曾多次擊敗曹操軍和劉備軍。尤其是曹操軍,每次敗給高順都敗得特別慘。大將夏侯惇更是在與高順交戰過程中,被射瞎了一隻眼睛,從此被人稱為“盲夏侯”。夏侯惇對此更是憤恨不已,每次照鏡都氣得摔鏡子。

因此,當曹操處決掉呂布,在準備殺張遼和高順時。張口閉口講仁義的劉備,選擇力保張遼,卻對高順的處置一語不發。而夏侯惇更是堅決不同意放過高順。估計郭嘉也是看出曹操軍中對高順的憤怒,也索性做個順水推舟,建議曹操處死高順,美其名曰是“全齊名義”.......



這些歷史要讀


曹操為什麼了收了張遼和臧霸,不要高順呢?按說以高順在呂布陣營裡的表現,即便不能說能力是最厲害的,但是戰績和影響力是強的,可是曹操為何收了張遼和臧霸,卻不要高順呢?簡單來說,這是由將領的性質構成的,高順屬於呂布的嫡系將領;張遼再厲害,也屬於“外系”大將;臧霸更不用說,說是呂布的部下都勉強,他的性質是歸附呂布的小諸侯。這些可以從他們的履歷,不同的能力,作用就可以看出來了。



先說說高順,《三國志》注引《英雄記》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而且治軍嚴明,這樣的將領與其說是將才,不如說是帥才,這點和張遼一樣,才能略有不同而已。比如,當郝萌被袁術誘惑突然造反時,呂布那叫一個狼狽,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就跑到高順營裡避難。而高順只是問了呂布一個問題,立即判斷出是誰造反,隨後帶兵平息叛亂。這裡說明了幾個問題,第一,呂布信任高順,畢竟是自己的嫡系。第二,高順對呂布的部隊比呂布自己還熟悉。第三,高順的軍事能力強悍,幹練。除了平叛一事,高順還曾經和張遼大敗支援劉備的曹操宗室大將夏侯惇,又攻破劉備軍,俘虜了劉備的家眷等等,都可以說明高順的能力。



再說張遼,先是被丁原起用於幷州,而派入京都屬何進,又被派去募兵,回來時何進已死,董卓當政,自然歸其指揮,董卓死後,這才歸入呂布部署。張遼輾轉了多任領導,其中丁原,董卓還是呂布殺的,張遼自然不能呂布的嫡系了。但是,也沒有跡象張遼為丁原,董卓說過話,這不能怪張遼,第一,丁原,董卓這兩貨本身能力,品行有限,更沒有曹操的魅力;第二,張遼職位卑微,本來就不是他們的核心人物,自然也沒那麼親近;所以,呂布也用張遼,而且他的部曲可能因為先前的募兵自成一系,呂布甚至要拉攏張遼。而張遼,呂布對他來說也不是那種讓他信服的領導,直到遇到曹操。其實,張遼剛入曹營未必就得到曹操的青睞,主要還是張遼“拼命”的精神和軍事能力打出來的,這些大飛熊都分析過了。



至於臧霸,是徐州一帶的地方武裝首領,又聯合了當地其他首領,可以說是“小諸侯”一個了,和呂布更屬於合作聯盟的關係,而非直接的上下級關係。所以,曹操用臧霸一點也不奇怪,甚至曹操要拉攏臧霸,因為他在徐州一帶影響力很大,而徐州平原又正好和袁紹的地盤青州接壤,曹操還要靠他抵禦威脅呢。臧霸的軍事能力可能和高順,張遼不在一個級別,但是他此後忠心耿耿,為曹操,曹丕立下不少功勞,最後還和張遼入了太廟,而臧霸一系的將領,後代有多人在徐州入了仕,擔任了太守之職。

所以,張遼和臧霸被曹操任用,一點也不奇怪,有能力問題,資源問題,特別是和呂布親疏問題,二高順的死就是因為這個問題。高順這樣一個忠心耿耿,有能力,有威望,又敢於勸誡呂布的大將,結果換來的是呂布的不信任,連“陷陣營”都易手於魏續,換成別人不氣死也會離開的。但是,史書記載,呂布這樣對他,高順一點怨言也沒有,而是逆來順受。這要麼就是,高順的核心價值就是忠誠於一人,那曹操要來幹什麼?要麼高順就是為此心灰意冷,失去了銳氣,所以才不抗爭。一個心死的人才,特別是將領,曹操還不如順水推舟,讓他盡忠了吧。


大飛熊騎士



張遼、臧霸兩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呂布麾下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並不是全身心的服務於呂布。特別是臧霸,嚴格的說,臧霸跟呂布之間,不是正真意義上的主僕關係。而是兩股勢力的聯合抗敵,是友軍的關係。高順與他們不同。高順是呂布集團的核心力量,是呂布麾下的第一大將。最主要的點,高順特別愚忠於呂布,他是呂布最忠實的粉絲。


張遼,字文遠,早期為丁原麾下從事。在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內鬥期間,召丁原、董卓等入京,命張遼前往河北募兵,共募得千餘人。及至張遼還京,何進已經事敗被殺。張遼只好統兵歸屬於董卓。等到呂布殺了董卓之後,張遼又以兵屬呂布。

不管是投靠誰,張遼的手上,總是有自己的兵馬。在呂布麾下,他仍以北地太守以及魯相的名義,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

投靠曹操也一樣,張遼屬於帶兵主動投靠。具體內容如下: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參考,《三國志·張遼傳》

既然是帶兵主動投靠,曹操有什麼理由殺掉張遼呢?殺了張遼,天下人會怎麼看?人家主動帶兵投靠,你轉眼就把他殺了,以後誰還敢投靠你。所以曹操不但不能殺張遼,而且還要重用他,給他拜將封侯,給天下的能人志士樹立起一個榜樣。


臧霸與張遼相比,又高出了一個層次。他早期從事於陶謙,後於徐州招兵買馬,與孫觀、吳敦等人聚集兵眾,自成為一方霸主。

在徐州,臧霸的關係網很深,即便是徐州正主陶謙,也拿他是一點辦法沒有。

後來呂布提領徐州,臧霸因為攻打琅琊相蕭建一事,與呂布分賬不均。進而兵戎相向,呂布領重兵圍攻臧霸等人,結果無功而返。

曹操攻打呂布之際,臧霸考慮到徐州的整體利益,於是摒棄前嫌,與呂布合兵一處,共同對抗外來者曹操。

呂布被殺之後,臧霸沒有被俘虜,而是帶著自己的親隨,藏匿了起來。

曹操以一個外來者的身份,想要治理好徐州這片土地。像臧霸這樣的,在徐州有著極高的影響力的大人物,必然能得到曹老闆青睞的。

所以!曹操指名點姓要找到臧霸,並利用臧霸的關係網,挖掘了徐州的一干人才。

比如吳敦、尹禮、孫觀、孫康等人,皆被委以了重任。

原文如下:

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見而悅之,使霸招吳敦、尹禮、孫觀、觀兄康等,皆詣太祖。太祖以霸為琅邪相,敦利城、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參考,《三國志·臧霸傳》

最後說說高順為什麼被殺?

具體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跟張遼相比,高順沒有主動投降,而是兵敗被俘,曹操可以名正言順的殺掉他。

第二,跟臧霸相比,在徐州的這片土地上,高順只是個再來者。對曹操治理徐州來說沒有幫助。

第三,高順是呂布集團的核心人物,他是呂布的忠實粉絲,甚至愚忠於呂布,曹操明知沒有機會招為己用,故而殺之。

第四,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素來與諸將不和。如今淪為階下之囚,魏續、宋憲等人肯定會藉機在曹老闆面前中傷高順。

第五,高順曾經弄瞎了曹魏第一上將夏侯惇的眼睛。


愛尚文史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張遼和高順兩個人在呂布陣營裡位置不同,曹操很明白,高順是呂布的鐵桿,雖然高順領兵不多,但是他掌握著呂布軍中最厲害,最精銳的部隊陷陣營,相當於現在警衛部隊,而且呂布很信任高順,不信任能把這樣的部隊交給高順負責。

張遼,只是呂布的眾多將領中一個,有才幹,有想法,對呂布忠誠打問號,曹操招納賢才,也只招納,他能招過來的。

面對呂布失敗,高順被捉,只有一死,放高順,只等於放虎歸山。因為高順的才能並不比張遼差。


時間的穿越者


說起呂布我們應該都已經有所瞭解,畢竟馬中赤兔,人中呂布足以證明呂布在演義中的地位。

更有為了押韻而生的三國二十四名將排名,正所謂一呂布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雖然呂布在演義中名聲不好,經常反叛弒主,還被張飛罵做三姓家奴,縱觀呂布戰績也不怎麼樣,但其武力在演義中乃是絕對的第一,也是一方諸侯。

可是讓我們感到奇怪的是當初呂布兵敗被曹操擒獲,曹操為什麼只降服了張遼和臧霸,卻把最厲害的高順給殺了?

呂布在三國時代也是一方諸侯,其手下自然有驍勇善戰的武將,其中當屬張遼、臧霸和高順最為驍勇。

張遼和臧霸我們已經不用多說,在被曹操降服之後為曹操立下赫赫戰功足以證明其能力,而高順的驍勇要比張遼和臧霸高上一籌。

《英雄記》: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

《三國志》:將眾整齊,每戰必克。

以上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話,完全可以看出高順是何等的驍勇,在三國時代只有一個武將可以稱得上攻無不破、每戰必克,那就是高順。並且只是帶著700人的直系下屬南征北戰,戰績讓人驚歎,所以被人們稱之為陷陳營。曾經打敗夏侯惇,夏侯惇在當時可是當世名將卻被高順擊敗,況且高順還戰敗過劉備集團。

我們要知道曹操一向愛才,曹操從來不在乎人才的出身可謂是唯才是舉,比如當世忠義無雙的關羽,被曹操圍困,在關羽降漢不降曹的條件下,對關羽依然是禮遇有加。在比如官渡之戰中,袁紹手下謀士許攸前來相投之時,曹操倒履相迎,可見曹操是怎麼樣的一個愛才之法。

可是讓人奇怪曹操降服呂布後,面對呂布三員大將卻將最厲害的高順殺了,當初曹操以臧霸搜尋令才尋得臧霸,讓其成為曹操手下,並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完全可以看出曹操對臧霸的喜愛。曹操對待張遼更是禮遇有加,讓張遼後來屢建奇功,曹操也是讓張遼擔任各種要職,為何曹操獨獨對高順如此無情呢?

高順之所以被曹操殺之,主要還是因為高順的性格,高順雖然在能力上高於張遼和臧霸,但是其太過忠心於呂布。

呂布知道高順的忠誠,甚至到了呂布懷疑自己也不會懷疑高順的地步,在呂布被擒獲面臨生死絕境之時,高順依然站在呂布身邊,其他將士紛紛投降於曹操唯獨高順一言不發而求死,另外加上郭嘉在一旁獻策,只有殺高順才能一勞永逸,曹操無奈只能殺之。

高順雖然不如呂布那樣可以勇冠天下,比起呂布高順還要強上三分,高順不但驍勇更是忠心。高順能力之強在曹操眼裡也是不可多得將才,奈何高順如同猛虎一般,留之必然成大禍,就如同曹操對待呂布那樣綁虎焉能不緊乎,處死高順也許對曹操來說心中也是惋惜之極。

換一個角度來說,曹操處死高順也是出於對忠臣義士的尊重,對於高順而言也許曹操下令處死自己乃是自己最希望的結局。


豫北老崔


最簡單的原因,他把夏侯惇眼睛射瞎了,要收降高順,以後跟夏侯之間不好相處。


橙子bay


高順過於忠誠,就算呂布對他持有戒心都沒有降低高順的忠誠,而高順又是呂布手下一流的猛將,統領的陷陣營幾乎百戰百勝,曹操沒有不愛才的道理,還是由於高順的一心求死,曹操無奈的處死了高順!


大智慧大格局


高順、張遼、臧霸都曾是呂布賬下大將,不過他們結果卻不同。熟悉歷史的對呂布並不陌生,在曹操征討呂布時,呂布被曹操擊敗並被殺。當時曹操卻留下了張遼、臧霸為己所用,而卻把同樣為呂布賬下大將的高順殺了。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曹操之所以留下張遼、臧霸不殺,而殺高順,主要是他們性格不同的原因。張遼、臧霸在呂布賬下時,是對呂布忠心的,但他們卻並非愚忠。呂布的為人、處事他們也是有些不認可的,再則,他們都是有能力的人,是希望有一番作為的,當呂布戰敗後,曹操對他們欣賞,而他們也接受了投降。所以曹操會留下張遼、臧霸。

而高順卻不同,他對呂布很忠心,雖然呂布並不怎麼重用他,但還是沒有改變他對呂布的忠心。當呂布被曹操擊敗後,高順出於夫妻呂布的忠心而拒絕投降曹操。所謂不能為已所用,也不能為別人所用,既然高順不願投降,所以高順就被殺了。


高順的為人清白、威嚴、不喜好飲酒。他隨呂布南征北戰,其所率部屬七百餘人,號稱千人,作戰勇猛、戰力很強。高順常帶領部屬攻擊敵方陣營,並且很快能功陷敵方的陣營,所以高順率領的部屬被稱為是“陷陣營”。

高順以及其率領的部屬不僅作戰勇敢,而且高順對呂布很忠心,多次向呂布進忠言,然而就算如此,呂布雖然心裡知道高順對他忠心,但是呂布卻不重用高順,並且還曾疏遠過高順。

不過呂布即使這樣對高順,高順對呂布卻還是沒有恨意。可遼高順夫妻呂布的忠心程度。當然就是因為他對呂布的忠心,故而後來拒絕投降曹操,所以才會被曹操下令所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