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勿向外逐境

“慎勿向外逐境。認境為心,是認賊為子”。

追著境界跑,就是認假為真,將一切幻境當成了真實。我們眾生壞就壞在這裡。好的事情來了,高興的手舞足蹈;壞的事情來了,痛苦的垂頭喪氣,一時高興、一時悲傷,就在那裡天天玩這個,還不自知,並且全身心投入,把一切假象當成了真實。這都是上當受騙,被境界牽著鼻子走。

現在學佛了,就要覺悟,不要再隨著境界跑了。一切境界都是幻象,只有我們的真心真實不虛,只有我們的真心是“唯此一真實”,其它全是假象。所以我們要認取真心,好好守護。守著守著,一下脫落,虛空粉碎。此時,明眼人一點撥,噢!一切都是假象,都是夢境,就覺悟了。

“慎勿向外逐境”是佛法的根本。一切祖師大德苦口婆心,反覆教導,可是,眾生還是不能明白,還是面對境界,貪嗔痴不斷,所以佛陀才說戒定慧。“為有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無煩惱,焉有菩提?”假如我們沒有貪嗔痴,還要戒定慧幹什麼?如果“本無煩惱,焉有菩提?”所以,古來大德講“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假如我們能夠當下無心,還要一切法幹什麼呢?

“直下無心,本來是佛”。只這個直下無心,本體自然顯現,這就是佛,如如不動,本來如此。用現在的語言來說,當下無心,空明瞭了,如同虛空,一切境界儘管來,我自巋然不動。

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怎麼辦?那就只有退一步,好好參禪吧,參個“父母未生前我是誰”,就像現在人提出“我是誰”一樣,用這個疑問來阻斷妄想,讓一切妄念歸於這一念。參著參著,這一念一下斷掉,本性現前,豁然開朗。這個就是方便法,是為中下根人而說,繞一個圈子,還是迴歸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

因此,我們現在講頓悟,就是要直接告訴你:當下無心就是了,時時安住於此,就不必再繞一個大圈子了。

當下就是,還要求個什麼?可是,有些人不信,捨近求遠,把一些方便法當成究竟,這就是法不對機。他們或許認為太便當了,不夠玄妙,佛法怎麼能這樣普通呢?於是就又去追求玄妙、追求神通了。殊不知,大道自然,本無奇特。這就像一個大成就者,看上去普普通通沒有什麼奇特一樣。因為普普通通就是大道,並不是有名氣,看上去仙風道骨才是。

六祖慧能講“直心是道場”。這個“直心”就是不假妄想分別,離一切妄想分別即是道場。我們遇到境界來了,不忘失當下回歸本性,這就是修行,這就是“煩惱即菩提”。假如我們關閉六門而了了覺知,將此稱為無;遇到境界,當下迴歸,將此稱為有,這都是意識見解,都是見聞覺知上起見解。說有說無都不對,不對也不對,只個當下無心、猶如虛空而了了覺知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