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戰役,山口多聞在只有四架艦攻五架艦爆還發動進攻正確嗎?

自立124


10:50,然後南雲司令部退艦轉移至長良,艦隊指揮權臨時移交給阿部第八戰隊司令部,航空戰指揮權臨時移交給山口第二航戰司令部,並命令準備反擊。10:50-11:47飛龍根據山口的命令在原地打轉掩護受損空母。 11:30長良升起指揮旗,阿部歸還指揮權。然後長良艦隊通信全艦隊向北撤退集結。11:43利根閃光信號稱已經命令8戰隊、3戰隊和10驅準備反擊,南雲的回信是停止。而11:47山口就直接指揮10驅說,留一艘看護受傷航母, 其他各艦隨他按60度航向前進,發動攻擊。 12:15南雲第二次命令各艦艇以28節航速向他靠攏向北撤退,這時候飛龍正在往東北死命豬突。 之後築摩奉命往東北方向尋找飛龍蹤跡。一直追到13:00前後橫跨飛龍艦艏打閃光信號飛龍才回轉。到了15:45飛龍終於和本隊匯合開始向西北方向撤退。結果是美軍在狂歡了一下午後終於被兩波攻擊波提醒到原來還有一艘日軍空母沒死球。打出當日最後一個攻擊波,在極限航程上砸死了飛龍,圓滿完成全家桶的成就。


始於虛無終於黑暗


題主問的是“飛龍”號已經發動兩次攻擊後的情況,答案當然是NO。可以說山口多聞已經瘋了,在這種情況下還想發動攻擊。

航母是機動部隊的核心,沒有航母,再多的戰列艦也是擺設,所以保護好剩下的“飛龍”至關重要


從戰略上來說,保住“飛龍”而不是在中途島消耗掉戰略意義更加重大。有人也許會拿“飛龍”前兩次攻擊得手出來說事兒,那我就要問了,按照美日造船能力對比,航母一換一劃不划算?答案當然也是NO,對當時的機動部隊來說,航母四去其三,保住剩下這一艘航母還可以東山再起,和美國航母兌子,那沒了就是沒了。後來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日本海軍只能靠兩艘“翔鶴”級苦撐,多一艘“飛龍”的話,結果完全不一樣。可以說,山口多聞用“飛龍”和“約克城”一換一隻是為了面子,輸了裡子。

表面上看“飛龍”與“約克城”同歸於盡是山口多聞的功勞,實際上得不償失,正是體現他愚蠢之處


從航空戰術方面來說,日本艦載機比美軍航程更遠,“飛龍”完全可以一邊西撤一邊發動反擊,讓美國人打不著它。可山口多聞不,他是一邊靠近美國航母一邊反擊,唯恐美國人打不著它。這可以說是非常愚蠢的,就好比拿長槍的非要與拿短刀的近身搏鬥一樣。

“飛龍”被擊毀,完全是山口多聞孤注一擲不停向美國航母靠近的結果

“飛龍”前面兩次進攻雖然得手,但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一是暴露了自己的位置,由於“飛龍”西撤太晚,被一架油盡即將返航的美軍SBD發現。可以說如果“飛龍”起飛第一波攻擊機群后立即西撤,腿短的美國飛機根本發現不了它,發現了也打不著它。

二是原本殘存的28架攻擊機(18架艦爆,10架艦攻)損失了一大半,只剩下9架還可以出動。而且這9架的飛行員戰鬥了一天,都已經精疲力盡,吃興奮劑都沒用。山口多聞不得不命令延後90分鐘再出擊,否則飛機還沒到美軍航母那裡就會因為疲勞駕駛墜海的。很多飛行員嘴裡咬著飯糰就在椅子上睡著了。在空中巡邏的零式戰鬥機飛行員也是如此,所以美國攻擊機群空襲“飛龍”時,很多戰鬥機根本沒有反應過來。

日本現在依然把山口多聞吹噓為軍神,其軍事文化就是喜歡這種腦子裡除了進攻和玉碎就空空如也的軍人


所以,山口多聞的第三次攻擊計劃是非常不明智的。不過也很正常,這個日本鬼子本來腦殼裡就只有肌肉。當初做偷襲珍珠港的計劃時,因為“蒼龍”和“飛龍”續航力不足,本來沒打算讓它們參加,山口多聞為此打了南雲忠一一頓(方案又不是南雲做的),還說續航力不足就只帶單程油料,等偷襲完珍珠港,就把“蒼龍”和“飛龍”自沉好了——那美國人倒是省事多了。


海軍史研究會員


飛龍對約克城發動兩波攻擊後,艦載機損失殆盡的情況下,山口還在突擊籌劃進攻的戰術是極其錯誤的,兩波攻擊均已得手,美軍少則一艘,多則兩艘航母被重創,飛龍未遭報復,證明飛龍此刻尚未被發現,山口的正確作法應該是趕緊掉頭跑,以34節的高速儘快與阿部或近滕的戰列艦部隊匯合,進而與山本主力會師,拼湊起瑞鳳,鳳翔兩艘輕母與大和,長門等七條戰列後再反撲,最不濟也能為日本留下飛龍。相比第二天撞船失速的最上三隈,擁有6*雙20+雙77的防空能力的飛龍無疑擁有極大的概率跑回去,然而,莽夫憑藉一腔熱血選擇板載,這種作法無疑是極其愚蠢的。


貓爪鋒利


現在看是正確的,那時的日本人喜歡一搏,此前的日本沒有敗過,不服輸的,主要是轉舵撤退不好使,其它三艘正在燃燒,自己逃跑了不救人,根本就不可能,再說了,山口是優秀軍官,應該是知道,以航母的速度,逃跑一宿也抵不上飛機一小時。


東龍45


那會已經決意尋死板寨豬突了。跑回去也是死,不如打個青史留名,天皇的軍艦先借來用一下[呲牙][呲牙]。看看後來對回去的官兵的處置就清楚,山口對上面的判斷精明得很。


花旗集團董事長


結果約克城被炸殘了,這就沒什麼可以質疑的,雖然最後約克城是被日軍潛艇擊沉的。


石凡是也


整個中途島戰役中,表現最好的日軍將領就是山口多聞少將了,他指揮的“飛龍”號取得了唯一一個擊沉美軍航空母艦的戰績,多少為日軍的慘敗挽回了一點顏面,這也多虧了山口少將的堅決果斷。當時日本機動部隊的其他三艘航母都已經被擊沉,而僅剩的“飛龍”號在進行了三次攻擊後(1次是中途島,2次對美航母),也只剩下6架戰鬥機、5架俯衝轟炸機和4架魚雷機了,即便如此山口少將仍決定再次對美軍艦隊發起進攻,從戰術上看,山口少將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



僅從日軍“飛龍”號航母的飛機出擊數量上來看(15架),攻擊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極有可能損失全部的作戰飛機,這一點精通航空作戰的山口少將也非常明白。當時時間已經是下午4點半,山口少將放棄了白晝進攻,決定在黃昏時刻發起最後一波進攻,那時候美軍軍艦不易發現這些目標,防空能力較差,從而增加了日軍攻擊的成功率。當時日軍航母上的艦載機飛行員都是精銳,許多甚至具備夜間飛行的能力,執行上述作戰任務不成問題。


從戰役層面來看,日軍已經明確發現美軍擁有3艘航空母艦,前兩次的攻擊其實都是相同的“約克城”號航母,但是由於判斷上的失誤(約克城號損管工作做的好,日機第二次來襲時已經撲滅了大火,日軍以為第二次進攻的是另一艘航母),日軍誤以為已經擊沉或重創了2艘美軍航母,現在日軍和美軍都各自只剩下一艘航母,而“飛龍”號的艦載機已經所剩無幾,即便能挺過下午,到第二天在擁有數量優勢的美軍艦載機打擊下,也幾無逃脫的可能。相比於的艦載機的飛行速度,軍艦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不可能指望撤退來逃脫美軍艦載機的追擊,而且美軍艦隊也是可以機動向日艦發起追擊的。唯一的機會就是利用黃昏的掩護,再次對美軍僅剩的航母發起最後的打擊,擊沉之,這才能保證日本機動部隊的安全撤離。



“飛龍”號在此前兩波對美軍艦隊的襲擊中,分別派出了24架(18架俯衝轟炸機和6架戰鬥機)和16架飛機(10架魚雷機和6架戰鬥機),雖然艦載機損失慘重,但是都成功的擊中了美軍航母,即便沒有擊沉也對其進行了重創,暫時失去了戰鬥力。計劃的第三次攻擊將動用16架飛機,包括9架魚雷機和俯衝轟炸機,還有黃昏的掩護,正常來說,擊中美軍航母是不成問題的。山口少將此舉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只可惜還沒來得及發起進攻,美軍航母的俯衝轟炸機就飛到“飛龍”號的頭上先行發起攻擊了,“飛龍”號中彈受傷,不久即徹底失去戰鬥力,山口少將計劃的這一攻擊也最終不可能發起了,山口少將本人也選擇了和“飛龍”號航母同沉。


戰略論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你說他該怎麼辦?他根本就別無選擇。如果他知道真正的戰況,他要面對的是美國兩艘航空母艦,而且他還有機斷行事的權力,他估計會撤退,重新會合力量後再反攻。可是他當時得到的情報是,他的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已經擊中了對手兩艘航空母艦。

根據當時他得到的敵人艦隊裡有三艘航空母艦的情報,他現在只是面對一艘航空母艦了。只要再擊傷這最後的一艘航空母艦,憑藉這日本艦隊的剩下的軍艦,也可以獲得最後的勝利。

按照山口多聞的性格,他當然不會放過這最後的機會。所以,他才決定用最後僅有的力量來做反擊。當時的情況,按照淵田美津雄的《中途島海戰》中的記載:

“飛龍號”發動三次空中進攻後(包括空襲中途島),它的飛機已損失殆盡,當友永機隊最後一架飛機於16點30分在航空母艦甲板上降落時,“飛龍號”的飛機只剩下了六架戰鬥機,五架俯衝轟炸機和四架魚雷機。從拂曉開始投入殊死戰鬥的飛行員已經精疲力竭,艦員們也一樣十分疲勞。當“飛龍號”的飛機攻擊敵人的時候,“飛龍號”自己也成了敵人一再猛烈攻擊的目標。從日出時開始,“飛龍號”遭到了七十九架敵機攻擊,成功地躲避了二十六條魚雷和大約七十顆炸彈。儘管剩下的航空兵力少得可憐和人員疲於奔命,山口海軍少將仍然決定要回擊。但他知道,再進行白晝攻擊不可能成功,所以決定黃昏時作一次最後努力,那時他的為數不多的飛機有更大的可能衝進去給敵人以一次有力的打擊。

造成山口誤判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約克城”號的損管人員得力,使得“約克城”在第一次受傷後很快恢復了作戰能力。也不是僅僅因為是山口的飛行員過度自信,認為自己擊中而且必然沉沒的是兩艘航空母艦。

最根本的原因是,美軍的弗萊徹將軍在與斯普魯恩斯將軍會合後,提議將兩支艦隊分開佈置。這樣,就使得日本飛機的攻擊只能集中在兩支艦隊之中的一支上。再加上美軍的運氣好,日本的攻擊落在了原本就受傷的“約克城”號上。

而日本艦隊由於內部反對,尤其是山口多聞的反對,否決了宇垣纏參謀長的建議,把航空母艦集中佈置,這使得美軍找到一艘日本軍艦,就找到了所有的航空母艦。在第一次俯衝轟炸機的攻擊中,除了“飛龍”號離得遠些沒有被炸,其他三艘都受傷失去了戰鬥力。

在“飛龍”號進攻美軍艦隊的時候,美軍也在準備向“飛龍”號反擊。可是美軍航母艦隊飛機損失也很大,美軍的魚雷機只剩下3架,而戰鬥機損失殆盡,只剩下24架俯衝轟炸機去攻擊“飛龍”號。最終,它們抓住了機會。

在當時,“飛龍”號的航向正對著美國艦隊,因此,美國的偵察機非常容易的就發現了“飛龍”號。它向美國艦隊發出的報告,精確的告訴了“飛龍”號的方位。

在17點3分的時候,美國俯衝轟炸機隊從南西背陽方向飛向“飛龍號”。由於“飛龍”號沒有雷達,所以日本人沒有能夠及時發現美國飛機。在美國俯衝轟炸機的集中攻擊下,“飛龍”號連中四枚炸彈,最終起火沉沒。

如果山口多聞能夠得到確切的情報,我相信他是不會鋌而走險的。但是,在當時他的處境來看,他也沒有權力放棄戰鬥撤退。只有聯合艦隊司令部的命令他才能撤退。

因此,在當時的情況下,山本五十六的司令部對前線放棄指揮,是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知道對方實力,戰況不利的情況後,應該改變策略,後撤南雲艦隊,整編後捲土重來。正是他們的不作為,造成了山口多聞和“飛龍”號的悲劇。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四架艦攻五架艦,分為好幾種情況。1.如果四架艦距離五架艦遠,四架艦就沒有必要主動攻擊五架艦,先脫離戰場最好。主要原因還是勝算不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多招集幾架艦另尋戰機,攻擊五架艦妥當。2.如果四架艦距離五架艦近,戰爭就不可避免。應該先下手為強,只有擊沉擊傷五架艦的作戰力量,四架艦戰場的生存率才大。中途島戰役以日本慘敗結束,山口多聞面臨的情況不妙,戰場上能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最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