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關艙大吉前些日子,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最後一批49名患者從洪山體育館走出,運行了35天的武漢市首個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正式休艙。自2月5日收治首批患者以來,武漢14家方艙醫院在3月10日全部休艙。無數網友留下了“關艙大吉”“願永不開張”等特殊的祝福語。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武漢疫情爆發之後最大的問題,就是現有的醫療資源無法消化數量暴增的傳染病患者。除了以驚人速度建造的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將大型公共建築改造而成的方艙醫院,也為輕症患者提供了上千床位,減輕了救治患者和阻斷傳染的壓力。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武漢最早的三座方艙醫院分別由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和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改造而成。體育館等大型公共建築距居民密集區有一定距離,具備較高消防標準,且其寬闊通透的空間有助於空氣流通,具有改造成方艙醫院的條件。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世界各地都有將大型公共建築改造成其他功能建築的情況,方艙醫院是其中的一個特殊案例。今天我們特別收集了一些世界各地比較有代表性的大型公共建築改造項目,一瞥建築師如何通過改造設計賦予建築新生。

01


奧林匹克蒙特利爾塔

曾被命名為“奧林匹克塔”的蒙特利爾塔(Montréal Tower)自1987年即被空置,在2015年奧利匹克公園開啟了園區翻新的長期規劃。

改造的最大挑戰即用玻璃幕牆替換塔樓外的預製混凝土面板。改造後玻璃幕牆面積佔建築外立面60%,有效提升了建築的通透性,是創造舒適工作環境不可缺少的一環。不僅如此,新的幕牆露出了塔樓壯觀的建築結構特徵,使塔樓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建築從內至外獨特的混凝土結構,通過建築表面的中性色調得以突顯。寬敞明亮的室內鋪有淺灰色大理石板。長廊因開窗而格外通透,員工可在此欣賞到體育館乃至城市的壯麗景色。沿巨大的玻璃幕牆,空間內還設置了一系列休閒空間。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02


LocHal圖書館

LocHal圖書館位於荷蘭蒂爾堡車站旁,前身曾是一座火車站的候車大廳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32年。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設計團隊將這一歷史完全反映在了圖書館的室內設計中——獨特的歷史元素與新加入橡木和鋼材等材料相結合,室內空間鋪設著紅色、棕色和金色的瓷磚,頂部則是LocHal的霓虹燈logo。混凝土地板上的舊火車軌道清晰可見,以便於移動三張像火車一樣自帶輪子的大餐桌。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03


Here East園區改造

Here East坐落在倫敦的伊麗莎白女王奧林匹克公園,是由原先的新聞中心和廣播中心改造而來的新興多功能園區。該項目旨在為園區打造具有不同規模和特色的空間,如今的運河河岸已經成為了充滿活力的商業街,能夠同時為園區和當地居民提供便利。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外殼”的部分重新更換了飾面,從而為辦公空間帶來儘可能多的自然光;既有的樓層被打斷以形成全高的中庭,屋頂上還切割出圓形的天窗,為空間帶來更充足的採光。一系列休息空間和懸臂式的平臺為所有的辦公者提供了非正式的協作空間和獨立辦公區域。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04


萬科時代中心改造

萬科時代中心位於北京繁華的朝陽區十里堡,是一個充滿創意的全新城市綜合體。開發商將一座老舊的購物中心,改造復興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心。改造後的它融合精品商業、文化辦公、大型藝術裝置、多功能展覽空間和“冥想竹園”於一體。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作為連接城市生活、激活室內空間的載體,三個中庭的空間均按“室外化”理念進行設計,室外鋪地、玻璃幕牆等從室外延伸到室內,在中庭中就如同漫步在室外。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05


法國貝爾西體育館

位於巴黎第十二區,法國最大的室內體育/演藝會場貝爾西體育館建於1984年,是當時巴黎東部地區城市開發的重要組成項目。

然而,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三十餘年的高頻使用,日漸老化和過時的場館設施讓其不再能滿足當下賽事組織者和觀眾的要求。2011年,懷著對舊有建築和歷史的尊重,改造後的建築將成為巴黎衝擊2024年夏季奧運會的又一助力。

▼左圖為改造前,右圖為改造後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設計效果圖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面朝貝爾西大街和塞納河畔的建築入口開敞而明亮,彷彿在邀請著過往路人入內探索參觀。而在建築內部,由木材、鋼結構和玻璃打造的接待空間則提供了與外部截然不同的氛圍。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同時,向公眾開放的屋頂平臺成為了當地居民閒暇時的好去處。延綿的緩坡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消除了障礙,讓他們得以成為社區生活的一部分。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06


Ruiselede教堂學校

Ruiselede教堂學校位於比利時西佛蘭德,建築師將一座教堂的禮拜堂改造為了一個特殊的學校空間。在佛蘭德,人們很少大規模地改造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築、尤其是像本項目這種歷史悠久的教堂,儘管有些教堂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喪失了其原有的功能。因此本項目在當地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設計賦予建築新生:從方艙醫院看公共建築如何為民服務

隨著城市中新建項目的逐漸減少,以及生活方式的轉變,改造成了越來越熱門的話題。

大型公共建築可以保留百年,但建成幾年後就鮮有人問津。改造延長了這些建築的使用壽命,讓它們可以在漫長的存在時間中,不斷為人們帶來新的能量。

本文由空間印象商業空間策略型一體化設計機構整理

本文僅供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